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7-01 14:07:20
中華創傷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我國創面修復學科創建5年面臨的困難與取得的成就————作者:黃躍生;付小兵;
摘要: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變化導致的各種慢性創面日趨增多, 不僅遷延難愈, 給患者帶來身心痛苦, 致其生存質量低下, 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實踐證明, 建立創面修復科對慢性創面進行專科化治療是提高治療水平的有效途徑。我國創面修復科作為一個新的外科三級學科已經創建5年, 筆者對創面修復學科創建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進行梳理。針對這些問題, 筆者從提高思想認識、建設標準病房及探索多種學科建設模式、推動研究...
未來10年骨科疾病診療的挑戰與機遇————作者:張元維;陳曉;蘇佳燦;
摘要:骨科疾病是全球范圍內常見的健康問題, 發病率逐年上升, 給社會和醫療系統帶來巨大負擔, 其診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筆者綜合國內外前沿文獻, 結合自身臨床工作經驗與研究經歷, 歸納出未來10年骨科疾病診療領域面臨的6大國際性挑戰, 包括骨壞死、骨感染、軟骨損傷、難愈性創面、脊髓損傷和遺傳發育性骨病。此類疾病普遍具有高發病率、病因復雜不明、危害嚴重和治療手段有限等特點, 在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方面迫切...
基于杠桿重建平衡與支撐牽張效應理論的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并發癥原因分析及創新產品研發————作者:付慧娟;熊晨;張殿英;
摘要:股骨頭壞死及骨折不愈合是股骨頸骨折術后常見的并發癥, 當前認為其主要原因為骨折后局部血運遭到破壞、復位質量不佳和內固定選擇不合理等。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后, 骨折不愈合的發生率明顯減少, 但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并未明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使在治療股骨頸骨折時, 到底選擇何種手術方式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題。股骨頸骨折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和科學的防治手段仍需進一步研究與探索。筆者擬從股骨近端骨折的杠桿重建平衡與支...
急性成人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診療指南(2025版)————作者:王慶德;初同偉;董健;杜良杰;馮皓宇;范順武;馮世慶;高延征;海涌;何達;蔣電明;姜建元;林斌;劉斌;劉寶戈;李放;李鋒;李利;李危石;李方財;劉曉光;劉宏建;劉勇;劉忠軍;魯世保;盧旭華;毛克亞;馬學曉;邱勇;戎利民;舒鈞;宋躍明;孫天勝;王巖;王哲;王征;王冰;王林峰;王宇;王慶賀;吳繼功;夏虹;殷國勇;閆景龍;袁文;楊勇;楊強;楊操;趙杰;仉建國;朱悅;朱澤章;周英杰;張忠民;曾巖;郝定均;賀寶榮;梅偉;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創傷學組;
摘要: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CSCIWFD)是指臨床特征表現為創傷性脊髓功能障礙與影像學無明顯骨性結構異常的一種特殊頸脊髓損傷類型, 首診時易漏診, 可能導致進行性神經功能惡化甚至完全性癱瘓, 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目前, CSCIWFD的診療方案尚未達成共識, 如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缺乏循證標準, 且存在繼發性神經損傷風險, 而手術治療的最佳手術時機及不同手術入路的適應證均存在爭議。為此, 中國醫師協會骨...
炎癥反射在膿毒癥器官損傷發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進展————作者:周新越;王妍;方向明;
摘要:膿毒癥是指由感染引起的機體反應異常而導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 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至今仍缺乏有效的預警和治療技術。近年來, 神經與免疫系統交互作用對膿毒癥發生發展的影響頗受關注, 但膿毒癥引發臟器損傷的具體機制及器官交互作用等問題仍不明確。炎癥反射即中樞神經系統整合傳入的炎癥信號并對外周炎癥反應產生反射性調節, 是中樞神經網絡調控外周免疫的重要起點。通過調控炎癥反射進而改善其免疫功...
骨質疏松性橈骨遠端骨折中西醫協同診療臨床實踐指南計劃書————作者:李律宇;李川;邢丹;王斌;李寧;顏炎;陳衛衡;徐永清;董瑋;
摘要:骨質疏松性橈骨遠端骨折(ODRF)是老年患者常見的一種脆性骨折, 因其高發病率與高致殘率,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中醫和西醫均在ODRF的診斷、治療和康復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然而, 關于如何將2種體系的優勢進行協同整合, 目前尚缺乏具體指導方案。為了規范ODRF的中西醫協同診療方式, 2024年9月, 由云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昆明市中醫醫院)牽頭、全國多家醫療單位參與, 共同組建"骨...
O形臂導航輔助與常規肌間隙入路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的療效比較————作者:邵哲;姜文濤;蘇鍇;郭潤棟;王龍;李毅力;李驍騰;潘強強;梅偉;王慶德;
摘要:目的比較O形臂導航輔助與常規肌間隙入路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CEOL)治療無骨折脫位型頸脊髓損傷(CSCIWFD)的療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鄭州市骨科醫院收治的60例CSCIWFD患者的臨床資料, 壓迫節段均為C3~C6。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30例采用O形臂導航輔助肌間隙入路CEOL治療(導航輔助組), 30例采用常規肌間隙入路CEOL治療(...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術前心力衰竭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其預測效能分析————作者:錢璽文;孟曉;孟唯浩;李雨河;韓成華;張子韜;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術前心力衰竭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其預測效能。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收治的163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57例, 女106例;年齡63~98歲[83.3(78.0, 87.0)歲]。按照入院24 h內首次血清B型利鈉肽(BNP)是否超過100 pg/ml, 將患者分為心力衰竭高危組(66例)和非...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早期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因素及其預警效能————作者:萬得恩;顏永周;雙峰;李浩;曾智;黃牡丹;韓露;彭祥;楊迪;陳明;劉啟欣;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早期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因素及其預警效能。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八醫院和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醫院收治的203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54例, 女149例;年齡65~100歲[(80.5±7.7)歲]。股骨頸骨折96例, 股骨轉子間骨折107例。AO/OTA分型:31A型107例, 31B型...
全胸腔鏡下腔鏡接骨板內固定與剖胸接骨板內固定治療多發肋骨骨折的療效比較————作者:畢磊;晨正宇;鄧意平;艾成;楊富瑜;呂忠柱;
摘要:目的比較全胸腔鏡下腔鏡接骨板內固定與剖胸接骨板內固定治療多發肋骨骨折的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收治的65例多發肋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42例, 女23例;年齡19~75歲[(51.6±7.0)歲]。33例行全胸腔鏡下腔鏡接骨板內固定(胸腔鏡組), 32例行剖胸接骨板內固定治療(剖胸組)。比較2組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長...
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在創傷性頸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作者:盧鍇璇;陳麗麗;張靜;劉欣茹;魏嵐;
摘要:目的探討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在創傷性頸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9月鄭州市骨科醫院收治的64例創傷性頸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51例, 女13例;年齡20~75歲[(52.7±12.5)歲]。損傷節段:C3/4 8例, C4/5 18例, C5/6 22例, C6/7 16例。美國脊髓損傷協會(ASIA)分級:A級3例, B級15例...
創傷早期不同劑量氨甲環酸治療急進高原兔創傷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比較————作者:劉圳;聶超;袁梨嘉;楊玲;蔣慧;錢程;蔡凌虎;張翼;劉明華;
摘要:目的比較創傷早期不同劑量氨甲環酸(TXA)治療急進高原兔創傷失血性休克(THS)的效果。方法 25只健康雄性新西蘭兔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平原對照組(5只)和急進高原THS組(20只), 其中平原對照組全程不進行THS建模操作, 急進高原THS組置于體積分數10%的低氧模擬倉內飼養3 d, 即于倉內構建THS模型。根據急進高原THS建模后30 min靜脈緩慢推注TXA劑量的不同, 將急進高原THS組分...
3D打印微孔鈦假體修復股骨開放性骨折后骨感染致股骨中下段大段骨缺損的療效————作者:張曉艷;徐永清;王毅;黃原寧;
摘要:股骨中下段開放性骨折后骨感染導致骨膜破壞、死骨形成, 外科治療需要徹底清創、切除死骨并消滅死腔, 最終造成大段骨缺損。目前治療超過臨界長度(≥5 cm)的大段骨缺損的手術方法主要有Ilizarov骨搬移技術和Masquelet膜誘導技術, 但這些技術步驟相對繁瑣且周期較長, 術后難以即刻修復骨缺損及實現早期負重和功能鍛煉。近年來, 3D打印微孔鈦假體為修復股骨中下段大段骨缺損提供了可行且安全的治療...
推倒阻礙中國創新與轉化的“墻”(一)————作者:張英澤;
摘要:實現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 是我國科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在創新與轉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如創新生態"活力不足"、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科研資金"高投低產"、創新轉化"缺乏后勁"。追根溯源, 在于有一堵攔在面前、阻礙科技創新與轉化的"墻"。筆者認為, 破局之道, 在于加強基礎研究、尋求"源頭活水"、樹立科技自信、打造"中國原創"、促進學...
多措并舉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創傷醫學學科體系建設的思考————作者:付小兵;
摘要:中國特色創傷醫學學科體系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筆者就多種形式并舉進一步推進我國創傷醫學學科體系健康發展所涉及的學科體系構建、創傷救治流程優化、臨床創傷治療?频闹贫然ㄔO、創新人才培養、突破傳統認識和創新救援理論、提升救援技術和裝備研發能力、創傷救治成果快速轉化、全民創傷救治培訓和常態化救援演習等8個方面進行論述, 以期為建設好中國特色創傷醫學學科體系提供參考
新中國戰創傷醫學發展歷程與展望————作者:蔣建新;
摘要:新中國戰創傷醫學起步于革命戰爭年代, 是人民戰爭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 通過幾代戰創傷醫學人的艱辛努力與奉獻, 我國戰創傷醫學不斷得到發展, 歷經艱難起步、軍地協同、創新驅動和全面提升4個發展階段。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理論與技術體系, 以及包括醫學救援、創傷中心、區域創傷救治體系、創面修復科等完善的救援救治體系。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醫學中心、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系列國家級科...
中國創傷救治體系建設與發展————作者:姜保國;王天兵;
摘要:中國創傷救治體系建設經歷了從起步到逐步發展壯大的歷程。2005年,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聯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三醫院的急診、創傷、神外、胸外、監護、康復等科室創設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 開展交通傷救治及研究工作。2010年, 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牽頭科研專項并在多地開展試點, 構建了以綜合醫院為核心的閉環式區域性創傷救治體系, 形成創傷救治的"中國模式"。2016年, 中國創傷救治聯盟成立, 推動了...
脊柱骨折脫位患者術中翻身操作規范專家共識(2025版)————作者:邊冬梅;孫珂;陳寧波;白彩霞;王苗;喬亞峰;王菲;王紅;田峰;嚴妹;柏蒙;張琳娟;趙麗燕;崔雅清;姜雪;馮樂玲;寧寧;丁俊琴;魏嵐;翟永華;曾玉;張增梅;賀吉群;別逢桂;陳紅;王曾妍;李麗;張麗;周婭穎;邵兵;王鶯;謝彩霞;姚彥鳳;安晶晶;師文;劉雄濤;安曉燕;南寧;李蘭;茍小慧;李巧梅;吳秀婷;張玉琴;劉靜;向富森;徐旭;梅娜;周嬌;樊珊;王倩;李水霞;陜西省護理學會手術室護理專業委員會;
摘要:脊柱骨折脫位是常見的脊柱創傷性疾病, 因脊柱穩定性受到破壞, 常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脊柱前路、后路、前后路聯合手術, 根據不同術式需要安置患者為俯臥位或術中進行仰臥位與俯臥位轉換, 術中翻身成為體位安置的必要操作環節。脊柱骨折脫位患者在翻身過程中容易發生血流動力學異常、神經損傷、皮膚軟組織壓力性損傷等并發癥, 尤其因脊柱結構的不穩定性, 稍有不慎即可加重脊髓損傷, 嚴重者可導致截癱,F有臨...
導航系統與骨科機器人輔助置釘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的療效比較————作者:程新楠;李帥;白膠膠;李慶達;雷育寬;朱雷;昌震;趙志剛;黃云飛;馮銘哲;閆亮;惠華;孔令擘;賀寶榮;
摘要:目的比較導航系統與骨科機器人輔助置釘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紅會醫院收治的49例下頸椎骨折脫位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38例, 女11例;年齡29~61歲[(39.3±7.3)歲]。損傷節段:C3 12例, C4 11例, C5 8例, C6 9例, C7 9例。21例采用S8導航系統輔助置入頸椎椎弓根螺釘治療(...
全程可視化系統輔助與徒手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無神經癥狀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療效比較————作者:姜文濤;梅偉;潘強強;邵哲;劉沛霖;張振輝;蘇鍇;康永生;王慶德;
摘要:目的比較全程可視化系統輔助與徒手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無神經癥狀型胸腰椎爆裂骨折(TLBF)的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鄭州市骨科醫院治療的64例無神經癥狀型TLBF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41例, 女23例;年齡23~52歲[(42.1±6.6)歲]。損傷椎體:T11 26例, T12 17例, L1 12例, L2 9例。手術均經Wiltse入路, 其中3...
中華創傷雜志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常見問題及解答
第五編 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推薦
重慶市地區核心期刊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