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4:05:37
題目:
標題應與內容貼切,由標題可知內容核心。標題應能反映全文精華之所在,盡量不使用空泛詞語,一般不加附標題。
作者:
1. 作者不宜太多,以對論文有實質性貢獻并能回答問題者為準;
2. 只可有一位第一作者,恕無“并列一作”;
3. 作者順序于投稿時即應排定,投稿后若有順序變化或增減,必須附紙質說明并蓋單位公章及全部作者親筆簽名;
4. 通訊作者將對論文的全部內容負責,并于文稿中寫明聯系方式(最好是可及時聯系上的手機、固定電話以及郵箱等),論文正式刊出時按慣例本刊一律將手機通訊方式刪去;
5. 原則上一篇文章只有一位通訊作者,通訊作者為基金課題負責人,若有多位通訊作者,請添加相同或更多數量的基金支持。
作者單位:
用圓括號標明單位名稱、城市及郵編,不同單位請用編號列出,英文摘要中的單位、機構英文也請作者正確書寫。
摘要:
一般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順序用精練文字撰寫。請注意摘要纂寫本身也是作者水平的體現,要使讀者通過摘要即能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
正文部分
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說明引發該論文研究的動因和目的,即起因與必要性,作為課題依據有時能給讀者以十分有益的啟示,故請重視此部分內容的寫作,雖宜簡短但能說明問題,可扼要精選參考文獻以利敘述,但請勿展開。
1 材料與方法:
本部分一般按試驗藥物、動物、試劑、儀器、方法順序共5個部分。
1.1 試驗藥物:作為中藥藥理學研究,確定的研究對象是試驗結果具有可重復性的關鍵之一,請確保受試藥物質量可控,從而可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重復性。一般情況下,中藥應注明其名稱及拉丁名,如系經過提取的提取物,應簡要注明提取過程或主要成分含量測定,如對于工藝需要保密,可于文中告知。試驗藥物項包括受試藥物樣品及對照(含陽性對照)樣品。請將工具藥列入試劑項下。
1.2 動物、細胞:應寫明實驗用動物、年齡、體重、性別、等級、來源以及合格證號等。 細胞株、菌株、病毒株等應寫明來源分類號如ATCC……、批號等,來自臨床的則應寫明鑒定情況等。
1.3 試劑:應寫明主要試劑(含工具藥)的名稱、規格、來源(含配制),非主要、不明顯影響研究結果的一般試劑不必列出。
1.4 儀器:僅寫明專用或特殊儀器的品名、型號、性能、生產廠,一般儀器不必列入。
1.5 實驗方法:研究方法如系引用,務請列出原始文獻。如系引用并加以修改或改進的方法,則請于文中明確寫明修改或改進之處。如系自創,請詳細描述方法過程及要點,并宜在正文中用實驗詳加論證新創方法的科學性、可靠性、適用范圍及操作要點。建議自創方法而又確有一定價值者可另寫專文投稿,本刊樂于刊出這類文章。對于較新穎的方法描述宜詳,對于常用方法則只列出重要條件、參數即可。
1.6 統計學分析方法:所有實驗結果均應注明其表示方法,并應采用適宜的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對于統計學分析方法不適宜而得出錯誤結論的論文,本刊有權退稿或要求其更正。
2 結果:結果以文、表、圖和照片進行表述,相互之間不應重復,但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圖和照片務請注意清晰、美觀。
表格須“一表清”。注意表頭及表格設計,測試數據務請注意有效位數的保留;顯著性標記一般以與對照(或模型)組相比 * P<0.05,** P<0.01;若一表內太多符號令讀者難讀,此時建議改用文字描述。計量單位按國際標準進行撰寫。
3 討論: 請圍繞與論文本身緊密相關的內容進行討論。對于常識范圍或大家已知的內容不必贅述。中藥藥理學研究的方法大多沿用現代藥理學試驗方法,但對其研究結果的理解和闡釋則既可從現代生物醫學角度,也可從中醫藥學角度進行,因此一篇論文所獲得的結果應當對于完善、發展中藥藥理學科以及推動中醫藥學的發展進步做出貢獻,而這不僅在試驗的設計和進行中,也在對結果的闡釋中。
圖、表:
1. 本刊現為彩色印刷,建議提供較清晰、分辨率較高的圖片,病理圖片可用“箭頭”做輔助。
2. 表格統一為三線表;
3. 數據有效數字位數的確定:
①平均值按標準差的1/3來確定位數。如10.581±1.272,標準差的1/3為0.424,即標準差的位數是0.4,故平均值±標準差應為10.6±1.3。
②在系統內一系列數值時,小數點的位數應一致。如10.581±1.272、15.864±0.735、12.348±0.153為一系列數值,其第一個數據的標準差為1.272,其1/3為0.424;第二個數據是0.735,其1/3為0.245;第三個數據是0.153,其1/3為0.051,后者在小數后第2位,則這組數據的有效位數應在第2位,即10.59±1.27、15.86±0.74、12.35±0.15。
4. 本刊采用的國際單位格式
μg/mL,mg/mL,g/L,mg/kg,g/kg、rpm、pH及kg,動物實驗給藥劑量請按g/kg、mg/kg計算。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只列密切相關而又必須引用且作者本人親自閱讀過的。我刊最新參考文獻格式如下,請按此撰寫、修改:
按[1]、[2]、[3]……排序,需加[J]、[M]等中圖文號標識;
1. 論文:作者(三人后逗號加“等”).題目[文獻類型標識].刊名,年,卷(期)∶起-止頁.
2.書籍①:作者(編者).書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社.版次,出版年∶起-止頁.
3. 書籍②:作者.題目名[文獻類型標識].見××主編.書名.出版社.版次,出版年∶起-止頁.
4. 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5. 電子文獻:[文獻類型/載體類型標識]:[J/OL]網上期刊、[EB/OL]網上電子公告、
[M/CD]光盤圖書、[DB/OL]網上數據庫、[DB/MT]磁帶數據庫;
[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版或獲得地址,發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網址.
例如:[12]王明亮.關于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據庫系統工程的進展[EB/OL],1998-08-16/1998-10-01.網址.
[8]萬錦.中國大學學報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網址.
請作者注意標點符號的規范應用:圓點(.),逗號(,),比字符(:),起止號(-)。
請寫全文獻的起止頁。
不建議使用學位論文、會議論文作為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主要為的是針對非華裔讀者進行學術交流,故其撰寫的長短、用語(特別是中醫藥術語)、風格應以此目的為準。一般而言,英文摘要可較中文摘要略長略詳。英文摘要分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及Key words五部分(綜述除外)。中醫專業術語宜音譯附圓括號加中文,如Shen(腎)、Pi(脾)、Yin(陰)、Shenyangxu(腎陽虛)……,不要用易引起歧義的英文"意"譯; 中藥名可用拼音或《中國藥典》中規定的藥材拉丁名寫法,如Danshen(丹參)或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請注意,與植物拉丁名不同,藥典中的藥材拉丁名為全大寫)……。
臨床研究性論文(臨床實驗請提供實驗倫理審查批準號):
臨床研究性論文的內容與格式和實驗研究性論文相似,但實驗對象應修改為患者或志愿者,對這部分內容的介紹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納入標準,根據項目的實際需要詳細列出納入研究對象的標準。
2、排除標準,根據項目的實際需要詳細列出研究對象的排出標準。
3、醫學倫理問題。
在研究方法中應詳細描述以下內容:1、診斷標準(中醫/和或西醫),應以最新國內外公認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并列出參考文獻。2、實驗設計及分組方法。并將入選研究對象的分組情況(含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情況)以表格的形式列出。3、療效判定標準(中醫/和或西醫),應以最新國內外公認的療效判定標準進行判定,并列出參考文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醫的證候判定標準僅是其部分判定標準而非唯一標準,這一點應在文章中有所體現。
綜述性文章按常見的格式進行撰寫。
本刊特邀的評論性文章則采用作者喜用的格式進行撰寫。
第五編 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