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7-01 20:07:57
政治經濟學評論最新期刊目錄
價值理論的空間政治經濟學分析————作者:何召鵬;
摘要:本文通過把空間引入馬克思的價值理論,探索馬克思空間政治經濟學的一般分析框架。商品本身的生產和商品的空間轉移均屬于生產領域,后者通過影響商品使用價值的社會規定性進而影響商品的價值。考慮空間因素之后,商品的價值可分為兩部分:生產價值和空間價值。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除了技術競爭,還包括空間競爭,兩者的相互作用形成空間均衡與失衡的動態。政府是空間生產的主體,通過變革空間格局,影響生產者的競爭行為和市場競...
歡迎訂閱2025年《政治經濟學評論》
摘要:<正>刊物主旨《政治經濟學評論》是國內第一本以政治經濟學命名的學術期刊,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本刊致力于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和時代化,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時代特點的經濟學理論;反映國內外政治經濟學的新成果,探討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中的重大現實問題,推動對中國經驗、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理論研究;提倡兼容并包,鼓勵思想創新;促進國內外...
習近平經濟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作者:張開;
摘要:<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大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實踐中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理論成果,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與經典著作研究————作者:周文;
摘要:<正>引言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稱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基礎工程、戰略工程”,彰顯了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盡的證明和運用”,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和經典著作,對于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科學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意義重大。...
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作者:楊靜;陳永盛;
摘要:<正>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展,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4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圍繞推進中國式現...
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研究————作者:季雷;陳姝興;
摘要:<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①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交織激蕩,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以新質生產力為主要支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效率變革。一年來,理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對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機制、成效測度...
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研究————作者:段雨晨;李彬;金夢迪;
摘要:<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這一重要戰略部署,并將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全會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同時指出“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①這一論述不僅為新時代健全我國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也為深...
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制度動力和挑戰——政治經濟學透視————作者:盧荻;
摘要:自201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與世界范圍的主導趨勢一致,都是增長放緩。有關增長放緩的解釋,現有研究多種多樣,基本圍繞兩個主題展開:一是需求不足論,另一是利潤率下降論。前者的關鍵在于辨認生產性投資的決定因素,后者則是關于經濟剩余的分配,以及生產性部門創造利潤的能力問題。如何判斷這些解釋的相對合理性,如何綜合起來達至合理的系統解釋,在學術上和決策上都是重大挑戰。本文試圖剖析這些解釋的理論邏輯和現...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建立國有經濟多功能協調體制機制————作者:榮兆梓;
摘要:國有經濟的核心功能包括三重維度,分別是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性功能、體現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制度性功能和作為國家宏觀經濟治理工具的治理性功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國有企業生產的間接社會性,國家宏觀治理目標與企業經營目標會有沖突,三重功能的實現機制存在差異和不協調,需要進一步改革國有經濟內部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建立國有經濟多重功能協調的體制機制。國有企業分類管理是這方面的初步探索,但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
財政預算觀的革命:從“財政部觀點”到凱恩斯————作者:蘭無雙;賈根良;
摘要:一戰結束后,在英國經濟陷入蕭條的情況下,為了應對來自自由黨的公共工程計劃挑戰,英國財政部堅持健全財政預算原則,形成了以“擠出”論為核心的“財政部觀點”。凱恩斯對這種觀點提出了挑戰,反對自由放任主義,反對金本位制度,主張政府積極管理經濟。為了論證政府通過公共工程應對失業的必要性,凱恩斯針對英國財政部所堅持的平衡預算原則(格拉德斯通傳統)、盈利原則(阿斯奎斯原則)、“擠出”論(鮑德溫-丘吉爾觀點)進行...
生產力的存在形態、社會性質與發展形式——系統解讀馬克思恩格斯的生產力形態思想————作者:肖磊;
摘要:全面系統發掘馬克思生產力思想,對于推進新質生產力的學理化闡釋、原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生產力的大量論述,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系。本文從物質與精神、社會與個人、主體與客體、一般和特殊、社會與自然等辯證關系,梳理馬克思恩格斯的生產力形態思想和范疇體系;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的“資本屬性”和“社會本性”及其內在矛盾,歸納和總結馬克思恩格斯的生產力社會性質思想;從“人的生產力”的主體性視角,進...
中國政治經濟學年度發展報告(2024)(上)————作者:Center for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Economy,Research Institute for 21st-Century Marxism,Nankai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Center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apital,Renmin University of;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摘要:<正>編者按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國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回暖向好;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為針對性地破解我國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深化對經濟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中國政治經濟學界開展系統深入研究,取得系列代表性成果。為準確刻畫學界研究進展和軌跡,推動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我國第二、三產業所有制結構測算——基于2000—2018年企業實收資本和注冊資本————作者:朱安東;張紫千;
摘要:一個時期以來,由于我國所有制結構相關統計資料不全面、不連續,所有制結構的測算一直是一個難題,部分學者的測算結果也存在一定爭議。近年來相關統計資料的統計范圍和指標種類發生了變化,以往學者提出的大多數測算方法已不再適用或仍有優化空間。本文基于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和相關年鑒中的實收資本和注冊資本數據,優化完善了所有制結構測算方法,以公有經濟比重為衡量指標評估了2000—2018年我國第二、三產業的所有制結構...
黨委領導與企業ESG表現——基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視角————作者:宋清華;鄭琳琳;陳奕景;
摘要:黨委是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領導作用。本文運用2011—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分析了黨委領導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結果表明,企業領導人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顯著提高了企業ESG表現。機制分析顯示,黨委領導下企業積極落實國家政策和減輕管理者短視是其提高ESG表現的重要原因。進一步的動機分析發現,黨委領導下企業ESG表現的提高是出于價值性動機而...
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會增加勞動時間嗎?——馬克思—凱恩斯勞動時間命題的檢驗————作者:李嘉楠;湯勝君;趙書寧;高嶺;
摘要:在經濟思想史中,馬克思和凱恩斯對技術進步對勞動時間的影響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認為技術進步并不會縮短勞動時間,而后者則樂觀地認為技術進步會極大地縮短勞動時間。針對馬克思—凱恩斯勞動時間命題,本文基于政治經濟學理論進行了分析并使用計量方法加以檢驗。本文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和人口普查數據,構建了獨特的2001—2017年行業勞動時間面板數據,利用2008年金融危機作為需求...
能源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兼論生產條件視角下的中國式現代化————作者:王小軍;劉越;
摘要:當代帝國主義通過壟斷作為生產條件的能源來控制社會化生產方式,建立了能源帝國主義這一新的霸權形式。能源帝國主義本質上是由生產方式及其組織、動員和運行塑造的社會權力衍生出的社會形態,其時代特征仍然服從于列寧所分析的帝國主義五大特征。能源作為社會再生產的次級驅動力,貫徹了生產條件改變生產方式的邏輯,貫穿了生產方式變革的全過程,指明了生產方式演化的新方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針對能源帝國主義提出應對策...
高水平大國市場:現實境遇、理論證成與治理范式————作者:宋憲萍;李嬌嬌;
摘要:在逆全球化潮流的持續沖擊下,全球化市場“分化”與“斷裂”風險日漸凸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形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全球化形態,“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變革現有國際秩序的意愿日益強烈,二者之間競爭博弈的張力撕裂全球治理秩序,引致全球治理困局下的全球化市場困境。高水平大國市場是大國在世界動蕩變革期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重大戰略資源,其形成的內在機理在于分工深化與市場規模擴張之間循環累積所建立的內生報酬遞增機...
中國生產與分配制度邏輯的變遷及經驗——兼論增長與共享協同的共同富裕————作者:張磊;劉長庚;
摘要:生產和分配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經濟問題,現代社會解決生產和分配問題的方式或依據不外乎三種:市場邏輯、政府邏輯和社會邏輯,這三種制度邏輯內嵌于經濟發展模式的演進過程,決定著生產和分配的過程和結果。回顧新中國75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在站起來時代(1949—1978年)、富起來時代(1979—2012年)、強起來時代(2013年以來)三個階段的經濟制度變遷中,市場激勵、政府調節、社會規范三元邏輯不斷...
中國特色新質生產力理論:動力·要素·基底·制度————作者:蓋凱程;唐湘;
摘要:中國特色新質生產力理論內含著傳承與創新相統一的理論意蘊、歷史與現實相貫通的時代意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意蘊。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與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特征和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新質生產力理論。我國生產力發展模式依次經過了以物質積累為主導的傳統生產力發展模式、以數量增長為優先的粗放生產力發展模式和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模式三個階段。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踐指向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歷史演進與未來展望————作者:白永秀;趙興花;
摘要:新的理論在新的實踐中誕生,我們所處的新國情、新世情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時俱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本文從理論溯源、理論借鑒、理論探索、理論創新和理論體系創新五個階段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演進,借鑒《資本論》的邏輯體系,以新質生產力為底層邏輯,建設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硬核、政府與市場關系為基本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
政治經濟學評論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常見問題及解答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