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計算機網絡論文 發布日期:2012-06-02 09:23 熱度:
摘要:從各種業務承載需求入手,分析了本地傳送網在機房、光纜網及傳輸系統方面的建設策略,并從實際出發,簡要介紹了網絡建設方案。
關鍵詞:
綜合業務;機房;光纜網;PTN;IPRAN
0前言
目前,各運營商均向移動電話、固話、大客戶專線、互聯網等多業務運營發展,隨著市場的深入拓展,3G移動業務、寬帶業務及專線業務的增長趨勢明顯,成為各運營商爭奪的重點。
這些快速發展的綜合業務逐漸都趨于IP化,同時由于運營費用的不斷增加和逐漸降低的ARPU值,為每一種業務組織專網傳送的建設方式必須要改變,因為網絡建設和維護成本高、維護復雜、管理難度大。
未來本地傳送網網絡資源的趨勢是融合與統一,并建設與業務發展相適應的傳輸系統。而綜合業務另一大特點就是高帶寬,仍以基于SDH內核的MSTP網絡作為傳送網的系統主體,顯然無法滿足需求。搭建結構清晰、適應未來的本地傳送網網絡架構,為綜合業務的發展提供更優質、更安全、更穩定的傳輸通道,將是日后本地傳送網建設的重點。本文結合某地市運營商本地傳送網資源現狀,對機房布局規劃、光纜網的建設及應用新技術搭建傳輸平臺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1綜合業務概述
1.1綜合業務分類及發展
綜合業務從接入方式上,可分為移動業務和固定業務兩大類。現有的移動業務主要包含2G業務、3G業務,隨著3G的不斷發展和受眾群的逐漸增加,帶寬需求進一步加大,后期LTE將成為移動網的發展方向。固定業務主要有固定語音、寬帶、專線業務等,其中,固定語音基本上維持現狀或者業務量逐漸降低,寬帶、專線業務增幅明顯,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有可能引入IPTV業務。
業務從電路交換方式上,分為TDM業務、分組業務兩種。在TDM業務里,固定語音發展緩慢,2G/3G語音隨用戶數的增長會有提高,但帶寬需求不大,傳統的E1專線逐步向以太網專線遷移,TDM業務總的趨勢為帶寬需求小、增幅低,對現有傳送網絡影響較小。分組業務則呈快速增長態勢,特別是3G數據業務已經使現有MSTP網絡出現瓶頸,隨著用戶數的持續提高及未來LTE的建設,MSTP網將無法滿足承載需求。
1.2綜合業務承載分析
1.2.1移動業務
a)2G移動業務
主要提供語音,接口為E1,單站需求1~2個E1,電信級保障,以TDM方式承載最佳。
b)3G移動業務
同時提供語音與數據接入,3GCS域要求與2G一致,3GPS域接口為FE,單站需求初期20M,開通HSPA+后可達50M,以分組方式承載最佳。
c)LTE業務
主要提供移動寬帶接入,接口為GE,最高帶寬可達90~150M,只有采用分組方式承載才能滿足需求。作為未來的技術方向,對網絡保障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網絡可靠性:承載IP化同樣要求網絡保證高可靠性,故障切換小于50ms。網絡QoS:E2E時延要求<20ms,比2G、3G需求更嚴格。
總的來說,移動語音業務主要對網絡可靠性、QoS及安全性要求較高,對帶寬要求不高。移動數據業務對帶寬需求大,相對于個人固定寬帶業務而言,在網絡保障方面要求較高。
1.2.2固定業務
a)固定語音
主要提供固定電話業務,帶寬需求低,電信級別保障。
b)個人寬帶
為個人用戶提供寬帶互聯網業務,采用IP城域網承載,最高帶寬在10M以內。
c)專線業務
為企業、政府機關等提供專線,早期多采用E1的方式,隨著應用(如視頻會議等)的不斷增多向大顆粒的以太網專線遷移,綜合采用IP、MCE、VPN、DCHP等多種方式,QoS可按照用戶要求提供不同級別的保障。
d)IPTV業務
普通畫質2M、高清8M、超高清50M,其抖動、丟包率及時延應滿足對應的網絡要求。
綜合分析,固定語音無論是傳統語音還是NGN語音其帶寬需求不大,已經不是影響網絡建設的主要因素,相比而言,其他業務對帶寬要求高,不同的業務類型還應具備相應的保障,單純以IP城域網承載難以滿足。
1.2.3小結
經過上述分析,結合技術發展的方向,來自綜合業務承載的挑戰主要有:
a)隨著分組業務、視頻業務的快速發展,對帶寬的需求逐步增大,基于統計復用的包交換技術成為承載的核心技術。
b)P2P的業務模型成為固定、移動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終端間可路由、可尋址將成為必然需求,因此要求承載網絡具備三層路由能力。
c)實時性業務、關鍵型業務對網絡的QoS和可靠性要求嚴格,承載網絡必須能夠保障這些業務的承載要求,同時能夠實現對業務和用戶的精細化管理。
d)為保障業務的安全性,將高附加值業務、分組業務與個人固定寬帶業務隔離是未來的趨勢。
2某地市運營商傳輸系統現狀
a)城域OTN系統。采用OTN設備建設有一個核心層MESH系統,并建設有3個匯聚層環路,80x10Gbit/S制式,核心層及匯聚層設備均啟用電交叉,主要為IP城域網上行提供傳輸通道。
b)縣鄉OTN系統。在4個縣采用分布式OTN設備共建設8個接入層主干波分環路,40x10Gbit/S制式,能提供GE、10GE、622M等多種業務接口。主要為鄉鎮OLT提供上行通道,也可承載MSTP接入環電路。
c)MSTP系統。采用兩個廠家的設備,分別建設了兩張網絡,一個主要承載PSTN語音、大客戶租線等業務,另一個主要承載2G/3G移動業務,隨著3G數據業務的發展,系統資源緊張。
3傳送網物理層建設策略
對于傳送網絡而言,物理層面的機房、光纜資源是基礎,傳輸系統是上層建筑,可以形象化的描述為:機房是信息站,完成信息的裝填、中轉及卸載,光纖是信息通路、光纜網形成信息交通網,無路就不能抵達,傳輸系統是車輛,不同的車具備不同的信息承載能力。要滿足綜合業務的承載需求,首先要做的就是信息站(機房)的布局規劃及信息交通網(光纜網)的搭建,然后選擇合適的技術來組建傳輸系統。
3.1機房布局規劃
機房根據其所具備的功能,一般可分為核心機房、匯聚機房及接入層機房。為滿足綜合業務的承載需求,對接入層機房細化為接入主干機房、接入末端機房,業務驅動的機房的融合與統一主要是在匯聚層面和接入層主干層面。
3.1.1核心機房
主要是指通信網核心節點,包括移動網交換局、PSTN匯接局、軟交換TG局、城域網IP核心路由器所在節點、長途干線節點等。核心機房的規劃、建設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長遠的需求,在綜合業務的承載上也沒有特別的要求,本文不做重點論述。
3.1.2匯聚機房
早期因不同網絡承載的需要,傳輸匯聚機房與IP城域網匯聚機房分別建設。傳輸匯聚節點安裝MSTP設備,通過下掛接入環路,對覆蓋區域的移動網電路進行匯聚并上傳至核心機房。IP城域網業務控制層設置SR路由器、BRAS,一般定義為一級匯聚節點,二級匯聚節點設置高端三層匯聚交換機下掛在一級匯聚節點下,實現對覆蓋區域內的業務進行收斂和匯聚。面對綜合業務需求,匯聚機房設置原則如下:
a)對現有傳輸匯聚、IP城域網匯聚機房進行梳理,實現整合與統一,利用條件優越的機房放置傳輸和IP城域網匯聚設備,“精簡數量、強化覆蓋能力”,以實現對綜合業務的有效承載,共同使用匯聚層光纜或OTN系統波道傳輸資源。
b)機房產權為自有,可使用面積應不少于50平米,光纜至少有兩個方向的穩定路由。
c)為保障網絡的安全性,每個縣市至少應具備兩個匯聚機房,實現業務的分擔。
結合該運營商現狀,按照匯聚機房設置原則,建議做如下優化:
i)融合方面。在現有匯聚機房中挑選出條件優越的作為今后網絡建設的基礎資源,通過設備的搬遷和替換,將傳輸網匯聚節點和IP城域網一級匯聚節點逐漸融合,為光纜網的統一建設、統一承載提供條件。對于租用機房,逐步將為接入機房使用或者退租。
ii)布局方面。根據每個匯聚機房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圍區域的潛在用戶數量、發展潛力、覆蓋范圍等對匯聚機房的數量進行合理優化,并適當增加匯聚機房數量,以實現業務分擔,提升網絡安全性。
iii)改造方面。對面積較小的匯聚機房進行搬遷或者改造,并優化電源系統。
3.1.3接入層主干機房
在接入層機房中,選擇條件較好,具備一定范圍輻射性,放置基站設備、OLT及匯聚交換機等設備,來實現綜合業務的接入,定義為接入層主干機房,其設置原則如下:
a)機房產權自有,可使用面積不小于30平米,光纜進出局方便。
b)機房可安裝OLT、匯聚交換機、集中放置BBU等業務網設備,如有實際需要也可建設為邊緣層波分節點。
c)城區設置在業務密集區,如城市CBD、行政分布圈、大型工業園及小區集中區域。
d)鄉鎮設置。每個鄉鎮鎮區應建設至少1個接入層主干機房,來滿足業務接入需求,發達鄉鎮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
3.1.4接入層末端機房
主要指室外站、直放站、RRU拉遠站、接入間等,多為簡易機房或室外站點,直接面向用戶接入,建設原則以業務需求為導向,本文亦不做討論。
3.2光纜網
光纜網是本地傳送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基礎資源,是各類業務快速拓展和良好發展的前提。該運營商光纜網可分為移動網光纜和固定網光纜,移動網光纜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建設圍繞基站來進行,主要滿足移動業務的回傳需求,雖然光纜皮長在萬公里以上,已實現鄉鎮的全覆蓋以及40%左右的行政村,但集中在基站側成端的方式并不能充分滿足其他業務的接入。固定網光纜存在光纜層次不夠清晰、覆蓋規模偏小、總體纖芯資源等不足問題。經過近年的優化,核心匯聚層已初步實現統一,但在接入層特別是主干層面仍缺乏一致的思路和行動,寬帶網在開通業務時缺乏規劃大量的使用移動網光纜纖芯,反而帶來了接入光纜纖芯資源不足、管理維護較困難的被動局面。為滿足綜合業務發展需求,優化配置基礎光纜資源,采用統一的思路規劃建設,搭建適應業務、結構清晰合理和容量充足的本地光纜網,已成為當務之急。
光纜網應按垂直分層的原則進行建設,完善核心、匯聚、接入層的清晰層次架構,對接入層細分為主干層、配線層及引入層,以增強接入光纜網的覆蓋能力和多業務接入能力,最終形成核心、匯聚、接入主干統一建設、規范使用,接入配線層各項業務能夠充分利用,引入層面向業務的整體格局。
在實現目標架構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不能采用推到重建的方式,就目前而言,該地市核心層光纜已經完全融合并形成網格結構,接入層配線、引入光纜與業務關聯密切,下面主要介紹匯聚層、接入層主干光纜的規劃建設思路。
3.2.1匯聚層光纜
定義為連接匯聚機房和核心機房以及匯聚機房之間的光纜,匯聚層光纜的總體思路為:
a)圍繞融合后的匯聚機房規劃建設匯聚層直達光纜,滿足現有的MSTP/OTN環路、IP城域網及未來分組傳送網的組網需求,結構以環網為主,因業務或網絡安全需要,特別是位于地理樞紐位置的匯聚機房,應建設兩條以上的光纜路由,并逐步向網狀網發展,來增強網絡彈性。
b)新建的匯聚光纜路由應選擇比較穩定的主要道路,遵循安全、可靠、就近直達的原則,減少不必要的迂回路由。現有匯聚層光纜不穩定的路由應該進行遷改,或建設第二安全路由。
c)匯聚節點原則上至少具備2個光纜進出局方向、擁有2個獨立物理路由連接。
d)目前已經建成的城域匯聚層OTN系統可有效節省匯聚光纜芯數,系統覆蓋的機房間的光纜利舊即可,新建匯聚層光纜以不小于72芯為宜。
3.2.2接入層主干光纜
接入層主干光纜是指從匯聚節點出發,連接接入層主干機房或主干光交的接入光纜,滿足移動基站、寬帶及專線等各項業務的需求,按照區域可分為城區主干和縣鄉主干光纜。接入層主干光纜的總體思路為:
a)接入層主干光纜網絡架構應以環形為主,圍繞接入層主干機房建設,城區在適當的區域可設立光交,來強化多業務接入能力。城區主干節點以6個左右為宜,縣鄉主干節點以10個左右為宜。
b)光纜芯數的取定。城區結合主干光纜覆蓋基站數量、寬帶/專線業務開展情況測算,選擇96芯~144芯環路。縣鄉主干環路采用48/72芯、鏈形接入采用24芯。
c)纖芯規劃及使用。接入層主干光纜在建設時要進行環路纖芯規劃、確定使用原則,盡量避免T接。采用這種方式建設的光纜一旦不規范使用,就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造成纖芯資源的浪費。
4傳送網系統層建設策略
傳輸系統總體上應以滿足業務需求、適度超前的原則進行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適宜引入新技術,做好每一張網絡的承載業務定位。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挖潛現有MSTP系統資源、OTN建設下沉至邊緣主干層面、引入分組傳輸網,是較為穩妥的選擇。目標網絡模型如下:
圖1傳輸系統目標架構圖
4.1MSTP傳輸系統
該運營商MSTP網絡規模龐大、覆蓋完善,目前主要作為2G/3G移動回傳網使用,建設和使用策略為:
a)在3G前中期未引入分組網時,作為2G/3G移動回傳網的主體,進行必要的擴容建設。
b)在3G后期至LTE時代引入分組網后,網絡規模保持現狀,主要定位于承載2G及E1租線業務和3G的語音業務。
4.2OTN傳輸系統
基于WDM技術發展起來的OTN是相對處于下層的網絡,其優點主要有節約光纖資源、提供海量帶寬、為所承載的網絡提供保護、具備SDH/以太網等多業務接入能力、為業務設備提供透明傳輸超越距離限制等,IP城域網、MSTP網及分組網都可以承載在上面,是發展綜合業務不可缺少下層網絡,該運營商建設和發展策略為:
a)核心匯聚層。網絡結構保持現狀,結合業務發展需求進行波道擴容,定位于承載IP城域網、分組傳送網上行電路。
b)縣鄉OTN系統。對于已經建設縣鄉OTN系統的區縣,網絡結構保持現狀,進行波道擴容;五個區縣結合接入主干機房和接入主干光纜的規劃建設,搭建縣鄉OTN系統。
4.3分組傳輸系統
分組傳輸技術主要有兩條演進路線,一條是PTN路線,現階段基于2011年完善MPLS-TP標準,一條是以IPRAN為代表的路由器路線,基于IP/MPLS標準。
4.3.1PTN組網
PTN組網基本上與MSTP類似,在網絡層次上,可以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網絡結構以環網為主,系統容量核心匯聚層采用10GE、接入層依據業務量大小可選擇GE或10GE。作為新技術帶來的網絡結構的變化主要有,特別適合雙節點接入即相切環,在匯聚點至核心局的通路搭建上也可以采用路由器樹形組網模式,基本模型如下圖:
圖2PTN組網模型圖
目前3G網的發展周期可以認為正處于中期,移動數據業務迅速發展,熱點區域HSPA+已經引入,單站開通了50M的帶寬,PTN組建時的策略為:
首先組建PTN核心匯聚環
開通HSPA+的區域建設PTN接入環
其他區域根據業務開展情況適時建設
4.3.2IPRAN組網
增強型路由器IPRAN在網絡層次上,也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網絡結構相對靈活,可以結合業務特點及帶寬大小選擇網狀、環形、樹形及鏈形等。相對于PTN網絡,IPRAN在多業務承載上能力更強,建設之初應充分考慮到未來的需求。基本模型如下圖:
圖3IPRAN組網模型圖
該運營商分組傳輸網建設的主要驅動力是移動網業務回傳,雖然IPRAN設備與路由器具有良好的互通性,可以選擇與IP城域網共網,但業務特點的不同及網絡質量的差異性要求,建議采用IPRAN設備單獨組網,搭建IP城域承載網,采用輕載及差分服務的策略,在首先滿足移動網業務回傳的基礎上,后期可綜合承載以太網專線、IPTV及視頻監控等業務,其建設策略與PTN相同。
4.3.3兩種技術比較
PTN和IPRAN在承載分組業務上,都比MSTP具有優勢,但兩者也分別具有各自的特點。
PTN能適合L2分組業務占主導階段的業務傳送。可以很好地滿足整個3G生命周期的移動回傳,并解決LTE時期的回傳。但在全業務接入上能力不足。主要問題:不同年度的PTN產品基于不同的標準生產,已建網絡面臨升級風險,MPLS-TP標準基本完善,但大規模網絡應用、管理、維護的經驗需要積累。
IPRAN更適合L3業務占較大比重時的業務承載。能夠滿足3G、LTE時期的移動回傳。但網絡運行維護、網絡保護等存在一定不足。能較好地實現全業務接入。主要問題:OAM功能較弱,管理難度大,大規模網絡應用尚需驗證。
選擇何種技術組網,最終要看業務發展的需要。無論是采用PTN還是IPRAN,都能解決現階段3G(HSPA+)業務回傳MSTP網帶寬不足的問題,若考慮到后期綜合業務的承載,IPRAN會更有優勢,但由于很多業務的承載并不需要IP網絡復雜的三層協議,IPRAN+PTN的建設方法也在考慮中。
5結束語
面對綜合業務承載的需求,本地傳送網要建設與之相適應的平臺。首先要做好機房、光纜網等基礎資源的布局規劃,然后綜合考慮業務承載需要、技術標準的完善及設備的成熟度等各種因素,選擇合適的技術建設傳輸系統。
參考文獻:
[1]陳磊.全業務城域網組網演進探討.郵電設計技術,2010(4):36-39.
[2]王海軍,趙軍,許向陽.本地傳輸網分組化演進策略.郵電設計技術,2010(11):42-45.
[3]中國聯通2012-2014年本地光纜網專題規劃編制指導意見
[4]唐雄燕,周廣.OTN技術發展及組網應用.郵電設計技術,2010(9)1-4
[5]薛祝倫,李剛.移動接入網絡向IPRAN網絡的轉型[2011-7-3]
文章標題:地市級城市傳送網承載綜合業務策略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dianxin/wangluo/1218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電子信息論文范文
智能科學技術論文 廣播電視論文 光電技術論文 計算機信息管理論文 計算機網絡論文 計算機應用論文 通信論文 信息安全論文 微電子應用論文 電子技術論文 生物醫學工程論文 軟件開發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