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計算機網絡論文 發布日期:2021-04-09 09:36 熱度:
當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引起了生態系統環境污染和破壞,對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以往學術界關于互聯網技術進步對環境污染影響的研究大多僅從供給側和生產性污染的角度展開,較少從需求側和生活污染的角度去考慮。此外,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受到了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使與之相伴而生的消費過程產生的直接生活污染和由消費行為產生的間接生產污染等問題也日益突顯。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1互聯網技術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杜雯翠認為,信息化能夠有效降低工業 SO2與工業煙塵的排放強度[1]。劉洪濤等認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顯著降低了我國總體的碳強度,就區域差異性而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在東部地區降低碳強度的效果較好[2]。石大千等認為,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產生了技術效應、配置效應和結構效應,降低了城市環境污染水平[3]。解春艷等認為,互聯網實現了政府嚴格高效的環境監管、執法與公眾環境污染實時監督相結合,倒逼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帶動環保產業發展,進而降低工業污染[4]。李琳等以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為研究對象,發現互聯網通過發揮技術進步效應促進了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5]。徐偉呈等認為,互聯網技術進步顯著促進了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6]。郭子琪等認為,產業結構高級化不僅能直接減污減排、提高環境質量,還能間接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從而減少污染廢棄物排放[7]。互聯網技術進步主要通過以下效應影響環境污染:(1)技術進步效應。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知識的擴散,促進了人力資本的提高、工業流程的改進及環保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通過對污染源進行監測提高,環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水平,從而降低環境污染。(2)產業結構優化效應。互聯網及其相關產業以知識、技術等為主要要素投入,具有低成本擴散、邊際收益遞增和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這有助于加快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提升產業運行效率,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從而提升環境質量。(3)資源配置優化效應。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市場需求進行實時動態監控,企業及時快速對資本、勞動力和能源等生產資源以及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進行調整,提升了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廢棄污染物的產生量,有利于緩解環境污染。
可見,互聯網技術進步不僅可以通過技術進步效應、產業結構優化效應、資源配置優化效應和生活方式改變效應直接影響環境污染水平,還可以通過提升居民消費水平、改變居民消費結構、促進居民消費升級間接影響環境污染水平。因此,在互聯網技術進步影響環境污染的過程中,居民消費升級發揮了中介作用。
2互聯網技術進步對居民消費升級的影響劉媛媛、張偉和武慶慶等認為,互聯網可以通過影響就業、產品營銷和商貿流通等方式來促使居民消費升級[8-10]。杜丹青認為,互聯網發展通過產品創新、渠道創新以及服務創新推動消費升級[11]。從互聯網對消費結構的影響來看,劉湖等認為,互聯網發展能夠促進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由生存型消費向享受型與發展型優化升級,且對東部地區促進作用明顯大于中西部地區[12]。向玉冰發現,互聯網對城鄉居民發展型消費的影響都顯著為正、對生存型消費的影響都顯著為負,而對享受型消費的影響則不一致[13]。吳曉涵基于消費者決策過程模型,發現使用互聯網的家庭文教娛樂和家用設備消費占比升高,居住和醫療消費占比降低,食品、衣著、交通、通訊消費占比無顯著變化,同時各類商品和服務消費金額上升[14]。
3居民消費升級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消費作為一種關鍵經濟行為,不僅會影響經濟的發展,也對環境的發展至關重要。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會增加環境污染的強度,居民消費行為主要通過生活污染物排放和生產污染物排放影響生態環境。關于生活污染的研究有:盧泉等發現,在日常消費中食品類消費對生活污水排放的影響最大,居住類消費對生活垃圾的影響最大,同時醫療保健類消費對廢棄物的影響也不容忽視[17]。毛克貞等認為,不同的居民消費結構對生活環境污染的影響不同,其中食品和家庭用品服務消費對生活污染物排放的影響程度較大[18]。關于生產污染的研究有:柴士改利用高效核算模型,發現在 1985—2013年期間居住類支出的間接碳排放上升幅度最大,其次為通信與交通消費。間接碳排放下降幅度較大的為食品消費,其次分別為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和衣著消費,而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間接碳排放所占比重均上升幅度較小[19]。史琴琴等利用投出產出法,發現在 2002—2014年期間中原經濟區城鎮居民消費間接碳排放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衣、食、住等類型消費的碳排放增長速度較快,而交通、教育娛樂、醫療保健類型消費的碳排放增長速度較慢[20]。
二、模型設定與變量說明
1計量模型設定為了考察居民消費升級在互聯網技術進步影響環境污染過程中的中介作用,本文參照溫忠麟等的研究成果[21],通過構建回歸模型來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具體的模型設定為:lnPE=β0+β1lnINT+β2lnControl+ε (1)lnUC=α0+α1lnINT+α2lnControl+ε (2)lnPE=γ0+γ1lnUC+γ2lnINT+ γ3lnControl+ε (3)
2數據說明與變量選取本文采用 2003—2017年中國大陸地區 30個省級行政區的面板數據(考慮到數據可得性,樣本中未包括西藏地區)。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勞動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EPS數據平臺以及各省份統計年鑒。其中,所有價值變量以 2003年為基期進行不變價處理,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進行補充。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 1所示,相關變量說明如下。
三、實證分析
1互聯網技術進步對城鎮居民消費升級的影響為了揭示居民消費升級在互聯網技術進步影響環境污染過程中的中介作用,本文根據上文構建的模型(1)實證檢驗了互聯網技術進步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水平、生存型消費支出比重、享受型消費支出比重和發展型消費支出比重的影響,以揭示互聯網技術進步對城鎮居民消費升級的影響,具體回歸結果如表 2所示。由表 2可知,從全國范圍來看,互聯網技術進步顯著促進了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水平和享受型消費支出比重的增加,其影響系數分別為 00464和 01390。互聯網技術進步顯著降低了城鎮居民的生存型消費在總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其影響系數為 -00622。此外,互聯網技術進步還降低了發展型消費支出的比重,但影響并不顯著,這說明互聯網技術進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改善了消費環境,提升了城鎮居民的消費意愿。另外,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居民消費結構從以衣食住為主的生存型消費向以交通通訊、家庭設備用品為主的享受型消費轉變,促進了城鎮消費結構逐漸向更高層次發展。
2互聯網技術進步和居民消費升級對生活污染、生產污染的影響為揭示居民消費升級在互聯網技術進步影響生活污染和生產污染過程中的中介作用,根據上文所構建的模型(2)實證檢驗互聯網技術進步對生活污染和生產污染的影響,然后加入中介變量居民消費升級,利用模型(2)實證檢驗居民消費支出水平和生存型、享受型、發展型居民消費支出比重中互聯網技術進步影響生活污染和生產污染過程的中介作用。具體回歸結果如表 3、4所示。
3地區異質性分析考慮到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內陸地區在互聯網應用程度、居民消費水平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異,本文將研究樣本分成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對居民消費升級在互聯網技術進步影響環境污染過程中的中介作用進行地區異質性分析,結果分別如表 5~7所示。由表 5可知:從居民消費支出水平來看,無論是在沿海地區還是內陸地區,互聯網技術進步均顯著促進了居民消費支出水平的提高,其影響系數分別為 00774和 00755,互聯網技術進步對于沿海地區的居民消費水平的促進作用更強;從居民消費結構來看,無論是在沿海地區還是在內陸地區,互聯網技術進步均顯著降低了的生存型消費比重,其影響系數大小分別為 -00970和-00224,互聯網技術進步對沿海地區的生存型消費比重的變化影響遠大于內陸地區;互聯網技術進步顯著提高了沿海和內陸地區的享受型消費比重,其影響系數大小分別為 01560和 01330;此外,互聯網技術進步提高了沿海地區但卻降低了內部地區的發展型消費比重。
四、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1研究結論本文利用中國大陸地區 30個省市 2003— 2017年的面板數據,從生活污染和生產污染視角出發,利用中介效應分析方法,研究了居民消費升級在互聯網技術進步影響環境污染過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從全國范圍來看,在互聯網技術進步增加生活污染物排放的過程中,居民消費全部支出水平起到了正向中介作用,而享受型消費支出比重及發展型消費支出比重則起到了遮掩作用;在互聯網技術進步降低生產污染過程中居民全部消費支出水平、享受型消費比重及生存型消費支出比重起到了正向中介作用,而發展型消費支出比重則起到了遮掩作用。
2政策建議考慮在互聯網技術進步影響環境污染過程中不同類型消費間中介作用的差異,從全國范圍來看,要鼓勵人民享受型消費,以此阻礙互聯網技術增加生活污染排放以及支持互聯網技術降低生產污染排放;通過鼓勵生存型消費和鼓勵享受型消費以及呼吁減少發展型消費,來支持互聯網技術降低生產污染排放。特別地,在沿海地區,通過鼓勵人民享受型消費和發展型消費,抑制互聯網技術增加生活污染排放;在內陸地區,通過呼吁人民減少發展型消費,促進互聯網技術減少生產污染排放,鼓勵生存型消費,促進互聯網技術減少生產型污染排放。此外,在互聯網技術進步帶動各產業迅速發展并帶來環境污染的同時,還應考慮居民消費升級可能帶來的偏差,通過優化居民消費結構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對消費升級的推動作用,使得互聯網技術進步將居民升級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生活污染和生產污染的排放,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雯翠.信息化能否降低城市環境污染?[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6,18(2):116-122.
[2]劉洪濤,楊洋.信息化與中國碳強度———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9):226-233.
[3]石大千,丁海,衛平,等.智慧城市建設能否降低環境污染 [J].中國工業經濟,2018(6):117-135.
[4]解春艷,豐景春,張可.互聯網技術進步對區域環境質量的影響及空間效應 [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12):35-42.
《互聯網技術進步、居民消費升級與環境污染》來源:《沈陽工業大學學報》,作者:王曉潤1,劉 麗1,李 浩2
文章標題:互聯網技術進步、居民消費升級與環境污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dianxin/wangluo/4542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