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6-08-03 11:54 熱度:
教學活動是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來完成的。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備課的材料要盡量的廣泛,保證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盡量開展分層教學,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學生在學習中應該發揮主動性,在參與自主探究中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倡導一種不與現實割裂、不與大眾割裂的“活生生”的歷史教育,緊密關切“人”的生存、生活、發展乃至創造,主張以“傳承”與“創新” 互動為契機,深刻認識人類文化遺產,竭力張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理念,欲使久罹冷落的“歷史”真正體現其作為“全世界的思維活動”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中 史參》力主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主張凡教育之一切環節一切手段一切活動,無論教、學還是考,也無論思想、形式還是內容,都必須與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追求 的目標,并在這一根本點上形成契合互動、和諧發展、與時俱進,凡妨害此目標者,務必摒棄之、革除之。
一、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沒有轉變
教師還是用以前的教學模式,一節課一講到底,師生互動較少,總是教師一邊講學生一邊做筆記,沒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總是認為教師講學生做筆記的傳統教學模式能夠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新課程下已經不適用了,教師關鍵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受老課程評價體系的制約,大膽創新力度不夠
教師在以前舊教材的教學中總是強調知識點,把每個知識點都給學生講清楚,學生經過認真復習后也能夠獲得高分。所以,面對新課程,很多教師也過多地注重知識點,沒有根據課標突出重難點。但是新課程的內容較多,學生根本無法掌握全部的知識點。
3.學生主體地位未能保證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教師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權威的講授者。但是,目前以教師講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仍占主導,教師出于對教學工作的熱愛,翻閱教參,上網查找資料,備課可謂盡心盡力,集大成者。到了課堂更是抓緊 45 分鐘,唯恐講得不夠深不夠透。也有教師在此基礎上采用所謂的啟發式,課前教師預先設制好教學思路與環節或討論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輪流回答問題,一切盡在教師的預設軌道之中。課堂教學追求的是唯一的解讀,并以之統一所有學生的認識、行動。這種單向的教學,其教學效果仍不盡如人意,仍不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樣的課堂,體現不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而顯現的是以師為本的理念。
4.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時間十分有限
新課程歷史教學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和歷史思維。在當前信息迅速發展的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革,但實際情況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十分有限,嚴禁學生進入網吧;學校圖書閱覽室資料十分有限;從早到晚,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學生課后根本沒有時間去預習、復習乃至收集資料,從而導致自主學習效果不理想。
5.專題學習帶來的困惑
應該說,歷史新課程在結構上采取了“模塊+專題”的形式。在初中較為系統學習的基礎上,高中以歷史專題的方式,把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內容加以整合,體現歷史發展過程的規律,這樣既可以避免與初中歷史學習內容重復,又可以變換認識問題的角度,適當地提高歷史學習的難度,并使抽象的理論與豐富的史實結合起來。但是,這種理想嚴重地脫離了現實,對師生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專題講授首先要求教師以自身豐富的業務知識作為支撐;其次要求學生在系統學習了初中通史知識的基礎之上開設專題。在絕大部分地區目前還沒有達到這種水平,教材忽視了初高中歷史學習銜接的現狀,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很大問題,也帶來很多的困惑。如何使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這一矛盾得到順利解決,是我們歷史教師面臨的又一大難題。
二、對策
1.開展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指學生通過自己再發現知識形成的步驟,以獲取知識并發展探究性思維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學習中,學生的主要任務不是接受和記住現成的知識,而是參與知識發現的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也不是向學生傳授現成的知識,而是為學生發現知識創造條件和提供幫助。探究式教學的基本過程是:先由教師創設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產生疑問,從而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和設想,然后經過分析和操作等過程,對學習對象進行加工、改組,最后從中歸納出結論,并用其來解決新問題。
比如對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先對日本以及中國當時的歷史背景知識做一下簡單的介紹,然后再由學生來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戰爭爆發的原因,中國為什么會敗給日本人,戰爭結束后對中國、日本、世界的影響各有哪些,還可以是假如中國戰勝了又會怎么樣等,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對于高中歷史的學習,學生學會靈活運用階級分析法,可將所學習到的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個較為科學的結論。比如在教學中可以將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與我國所開展的計劃經濟進行對比,運用階級分析法來探究。
而在對某一特定事件的記憶上還可以運用語文的知識加以概括,比如在中美關系上20世紀50~70年代初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來形容中美關系的惡劣;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用“亂花漸欲迷人眼”來形容中美關系處于轉變而又讓世界各國都很模糊的狀態;80年代以來則用“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來形容中美關系的好轉等。這些生動的描述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
3.靈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可以有多種,第一就是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在網絡上搜集與歷史課程相關的資源與信息,開展多媒體教學。比如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簡短的視頻、具有代表性的圖片與錄音應用到教學中去;在工業革命的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觀看央視的《大國崛起》紀錄片,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開展形象思維的教學工作,比如觀看秦始皇陵兵馬俑,我們可以感受到秦軍嚴明整肅、威武雄壯的陣容和奮擊萬里、排山倒海的氣勢,由此而加深對秦始皇橫掃六合、廓清宇內這段歷史事實的理解;觀看《大澤鄉起義》插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秦末農民痛恨暴政、揭竿而起的歷史事實;觀看唐初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吐蕃使者不卑不亢、矜持謙恭的神態和唐太宗深沉謙和、氣度非凡的氣質,從而加深理解唐初的和親政策和民族間的友好交往; 《虎門銷煙》浮雕,則反映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將辯論賽引進課堂,這部分主要是對近代所發生的一些事情的討論,比如對經濟全球化是福還是禍這個問題展開辯論,主要是分析它對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小華.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教育探索,2006(1).
[2]黃煒.論高中歷史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探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1.
文章標題:歷史教學中存在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aoyu/jishu/3264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