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特殊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2-11-12 09:40 熱度: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學校的建設,校園的建設越來越來受到重視。 然而校園建筑的地域性特色卻日益消失。本文從在理論結合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探討校園建筑創作的的地域性思維。
地域性的核心—因時,因地制宜
作為一種實踐和思維的建筑潮流的“批判的地域主義”的歷史并不很長。當代希臘建筑學者A.楚尼斯和L.勒費夫爾首先提出批判的地域主義的概念。弗蘭姆普頓將批判的地域主義作為一種明確和清晰的建筑思維來討論。他總結在建筑設計中的地域主義六要素:
1)一種邊緣性的建筑實踐,它雖然對現代主義持批判的態度,但拒絕拋棄現代建筑遺產中有關進步和解放的內容。
2)一種有意識有良知的建筑思想。它并不強調和炫耀那種不顧場址而設計的孤零零的建筑,而是強調場址對建筑的決定作用。
3)強調對建筑的建構要素的實現和使用,而不鼓勵將環境簡化為一系列無規則的布景和道具式的風景景象系列。
4)強調特定場址的要素,這種要素包括從地形地貌到光線在結構要素中所起的作用。
5)不僅僅強調視覺,而且強調觸覺。它反對當代信息媒介時代那種真實的經驗被信息所取代的傾向。
6)反對那種對地方和鄉土建筑的煽情模仿,但它并不反對偶爾對地方和鄉土要素進行解釋,并將其作為一種選擇和分離性的手法或片斷注入建筑整體。
學術界在理論層面上關于建筑地域性探討似乎已經達成某種共識,其核心為走出傳統封閉狹隘的建筑地域觀,承繼現代主義傳統的合理內涵,重視場所與知覺體驗。其核心是創造性地因時,因地制宜,并且塑造在不斷改變的特定環境中的豐富建筑空間形態。
校園建筑的地域性創作是指合理利用地形原生態因素,最大限度的保留原生態環境,因地制宜的規劃布局功能,適應當地自然特征和文化特征,形成建筑,景觀,山地有機融合的多樣化校園空間環境。
校園建筑的地域性喪失
伴隨著史無前例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經濟,城市,建筑,文化等所有領域的現代化,全球化大潮布遍及世界每個角落,世界正快速走向均質化,傳統性和地域性逐漸湮滅,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沒有差別的單調世界。
近年來我國教育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校園的建設,在校園強調現代化,全球視野的背景下,在近乎瘋狂的建設速度要求下,越來越多的新建乃至改擴建校園建筑的“地域性”特色正逐漸消失,追求平面構圖形式而忽略了功能和地域環境,設計只是注重建筑表面形式,采用片墻、構架等時尚造型,建筑缺乏內在的個性特征,校園與周邊環境顯得格格不入。這種無視地域環境和傳統氛圍的校園建設,其結果是,很多校園空間千篇一律,到處充斥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主義”方盒子,不但使校園失去了自身的個性特點,也破壞了歷史沉淀下來的文化氛圍,校園建設越來越趨于同化。開敞空間越來越像城市廣場,校園綠化越種越像住宅小區綠地,建筑造型越來越像城市綜合體,體現學校傳統的文脈及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少,走在多個學校里卻感覺是在同一個校園里。
校園建筑地域性重塑實踐
由于歷史原因,建國后到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地域性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忽略,或只是流于表面形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意識越來越回歸理性,建筑的地域性又重新被提到重要地位。這種地域性正是前面所提到的批判地域主義--因時,因地制宜,它并非簡單的模仿和延續民族、地區文化符號,而是理性的分析當地氣候特征、環境和使用功能,并以建筑的形式呈現出來。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將樂一中圖書館及長樂一中圖書館項目與我們不期而遇,我們試圖運用地域主義思想來引導我們的設計,探索校園建筑的地域性塑造。
將樂一中圖書館
將樂縣是福建典型的依山傍水的丘陵小城,處武夷山脈東南麓,扼閩江支流金溪中下游。境內山峰林立,溪流密布,巖溶地貌是本縣一大特色。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候特點。將樂素有“文化之邑(yi)”的美稱。被譽為“閩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理學家、北宋龍圖閣直學士楊時(號龜山)也誕生于此,“程門立雪”的典故代代相傳。
將樂一中圖書館基地位于龜山西側山坳中的一塊錯落的臺地,南北為龜山的兩條山脊,山坳東西方向長且分成若干臺地,最西側的臺地最大而且平整,往西逐步上升變小,南北分兩個臺地,南側較小.三側綠樹掩映,松濤陣陣,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讀書公園。
設計之初學校要求我們把圖書館建在東側平地上,且并未考慮山體之間的臺地的利用,我們在對場地和校園特色進行深入分析后認為應該有一個結合地域要素的整體設計. 為此制定了以下原則和策略
結合場地特點,依山而建,建筑布局順應地形自由生長并結合氣候特點
盧原義信在《戶外空間環境》中用圖底關系研究城市空間,認為城市平面可用黑(實)、白(虛)兩部分來識別,而不同的城市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圖底關系。因此,根據自然環境采取不同空間結構是校園個性化和地域性的首要因素。
根據場地特點,我們認為建筑應該順應山勢呈U字 形布置,主體建筑往西后撤至東西臺地交接處,把東側的平地騰出來作為建筑前廣場,避免建筑入口的壓抑感,同時為校園空間塑造一個有活力的交往空間與西側教學樓庭院銜接.西側高臺地被改造成為一處幽靜的讀書公園,圖書館的南翼和西側結合地形高差布置在第二平臺,與第一平臺的北翼高差約5米,寬敞的大臺階從前廣場直達二層架空通道.進入讀書公園,建筑的錯落布置還大大地減少了土方工程量。
建筑主體正南北布置,南低北高,朝東開放的布置方式很好的解決了日照通風問題,改善了基地的小氣候。
2.空間設計的過程是對場地空間劃分和優化的過程,而非重新創建,建筑在這里只是 空間區劃的界面,并且是一個通透的界面。這個通透的界面讓空間的個性得到了升華,在這里我們找到了中國傳統空間的營造的精華—別有洞天的感覺。
在基地現場考察時,從東側平地往西,前面是平坦的臨時籃球場,中間是一堵高5米的宣傳墻和升旗臺,后面是郁郁蔥蔥的松樹林,繞過宣傳墻爬上第二臺地,豁然開朗,后面是層層疊疊階梯狀臺地,臺地上是野生的花草和參天松樹。這讓我想起陶淵明的千古佳作--《桃花源記》,于是總平布局和空間立意便隨之而來。隨后的設計中,我們在建筑的中部設計了架空層和平緩的大臺階,把前廣場和讀書公園用流動的空間連接起來。
3.建筑造型提取地域元素,塑造書院建筑形象。
“外部形體是內部空間的反映,而內部空間,包括它的形式和組合情況,又必須符合于功能的規定性,這樣以來,建筑形體不僅是內部空間的反映,而且它還要間接地反映出建筑功能的特點。”“建筑的個性就是其性格特征的表現。” (《建筑空間組合論》)。設計努力挖掘沉淀在人們記憶深處的閩西北建筑形象,灰瓦白墻的建筑風格,不同形態的院落空間,以及馬頭墻、燕尾脊、月亮門、格構窗花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設計在營造建筑內部空間環境,滿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時,外部形體上也延續了這種地域文化特征。通過閩西北民居建筑風格簡化、提煉,創造出現代而不失本土特色的建筑風格,立足于地域文化特點,展現有別于其他校園的建筑形象。通過外部色彩搭配,以白色和藍灰色為主調,局部點綴木本色,來營造灰瓦白墻的建筑風格,格調清新淡雅。通過暖色和冷色的有機搭配,玻璃、金屬等現代材料點綴,并以宜人的尺度及靈巧的形體,共同烘托出校園建筑的時代感與個性特征,為校園文化性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氛圍。
長樂一中圖書館
在長樂一中圖書館的地域性探索中,我們首先確立了出發點和原則:
.尊重自然、保留基地內所有的百年古樹,傳承校園歷史文化。
.利用地勢的高差,形成錯落有致的體量關系和豐富有趣的內庭院空間。
.對原有建筑風格的吸納與融合,延續校園歷史文化。
.自然景觀的利用,基地西側為汾陽溪,結合退河道藍線10m的距離,設計讀書公園。
其次特別在景觀空間處理上強調因地制宜
.圖書館由三個功能體塊根據地勢的高差圍合而成,形成豐富的內庭院空間。
.將保留的古樹與假山圍合作為內庭院的景觀綠化。
.在實墻前、花窗后、小路旁、拐角處等種植高雅挺秀的竹叢或竹林營造書院環境的深邃與 幽靜。
.在東側臨芬陽溪的報告廳底層架空,結合退河道10M的距離,布置讀書公園,為莘莘學子提供優美的讀書環境。
戴維。哈維在《紀念碑和神話:圣心教堂的建造》中對圣心教堂的剖析喚起了我們對建筑文化曾經的期望:每個建筑應當真誠的守護那些導致它如何發生,為何愿望的的在場性,守護它所源生的那個日常世界,把它的意義建構在真實而鮮活的現實關系中,此時,它必然是歷史的,地方的,開放的,而這正是地域性的本原。在校園建筑地域性實踐中,結合項目特有的地域環境特點及設計條件,力圖在設計中采取適宜的設計策略,使新建筑以對話的姿態介入到其所處的地理及社會文化中,確保建筑具有場所精神,根植場地,融入校園,才能創造具有持續生命力的作品。
文章標題:校園建筑的地域性探索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aoyu/teshu/1392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