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職業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3-03-17 09:09 熱度:
摘要:法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法制建設的需要,法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法學職業教育,本文針對目前法學職業教學和實踐技能培養存在的問題,對法學教學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法律教學,改革
一、職業教育法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人才的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
由于我國法學教育起步較晚,沒有比較成熟的法學教學經驗,絕大數職業教育學校的法律教學沒有明確的培養方向。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成為同專業本科教育的“壓縮餅干”,沒有充分體現出法律專科教育的目標特色。另外,法律專業的設置比較單一,一般只開設法律事務專業,而沒有對法律事務作更詳細的劃分,這與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現實需要不相適應。
(二)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職業院校法律教學的師資隊伍在結構上、穩定性上、工作方式上等都有待進一步優化和提高。首先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偏多,老教師偏少等,需要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其次,職業院校教師流動性非常強,師資力量極不穩定。最后,職業院校教師需要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參加教學探討交流的機會都不多,科研團隊、學術團隊無從談起.使得法學院老師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甚至對科研活動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職業院校法律教學工作的開展。
(三)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式單一
提倡創新教學的今天,依舊有眾多中職法律教師采用傳統、枯燥、被動的教學方式,滿堂灌,照本宣科,只注重對法律理論的傳授,忽略了法律的實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仍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參與交流互動、練習實踐的機會很少,課堂缺乏生機活力,這種方式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局限了學生思維的展開,限制了學生潛能的發揮。
(四)學生實踐能力缺失
法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而我國法律教育更多的受到大陸法系國家的影響,又在中國傳統式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在法學教育的觀念上,一直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在現今法學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公、檢、法機關或從事律師職業以及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國家各個行政機關,從事各個專業領域的法律事務,也可以進入公司、企業、金融業等社會經濟組織從事相關的法律事務工作。而這些很大程度上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法官、檢察官、律師。因而,加強法學教育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也是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的要求。
二、職業教育法律教學改革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學科結構和年齡結構以及專兼職比率更趨合理的法律師資隊伍。采用“多渠道并舉,校內外結合”培訓師資,鼓勵專業教師進企業,參與實際法律業務的專業實習,全面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注重引進律師事務所或法律相關工作從業者到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改善師資結構。從而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和行業發揮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模式。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改革是法學教育改革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法學理論課程應具有時代感和前瞻性,其內容應跟上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吸收法學前沿的研究成果,與時俱進。教學中應當對中外法律制度和法學思想做出理性的分析與反思。課程的內容設計應本著“拓寬專業口徑、夯實理論基礎”的指導思想,加強相關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適當增加不同的學術觀點,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使法學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富有新意和活力。
(三)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和創新熱情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法律教學應當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職業法律教學要改變滿堂灌,照本宣科的模式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建立平等師生關系互相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基本上是討論者,他們個個喜愛討論,也能夠通過討論深化對知識深度的認識。例如分析案例,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課堂上彼此討論,然后派代表講解。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暢所欲言,相互交流、探討和學習。
(四)改革教學方法,建立網絡法律信息教學平臺
法律教學實踐要與網絡信息相結合,從而發揮網絡信息的強大交互作用。通過信息技術與法律資源的有效整合,以網絡信息平臺為中介,聯系學生日常生活面對的法律問題,加強對社會法律熱點的討論,提高學生了解法律的目的性、自主性和吸引力。老師用這種方式,能充分發揮大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采用改進的案例教學法
法學課程(理論法學除外)的實踐性很強,教師不能只教會學生“紙上談兵”。為此就要對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在傳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實行改進的“案例教學法”。即在每門課程的授課總學時數中,單獨拿出1/4左右或 更多的學時,在法學理論環節講完后,另行安排案例分析課和實踐教學環節,而不是上課時講一些證實理論的案例。
實行此種教學方法,教師要預先把案例材料交給學生,讓學生預先了解案情并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在學生有了一定準備后,教師對案例進行分析、講解,學生對案例進行研討,以此引導學生從實際案例中學習、理解和掌握法學知識、法學理論以及對法的應用、操作技巧。除此之外,還要采用模擬法庭、庭審旁聽等實踐環節教學,以使學生學會法的使用、操作技巧。模擬法庭主要是操練學生的實戰演習能力,庭審旁聽是要學生看別人怎么做,以吸收他人在庭審中的經驗和教訓。
(六)完善診所式法律教育
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上世紀6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法學教育模式,它效法醫學專業學生診所實習方式,讓學生在為真實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工程中掌握法律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這種教育模式在2000年前后傳入我國,現在我國100多家大學引入診所式法律教育。完善診所式法律教育,學校應加強與當地司法各界建立聯系,或直接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或簽訂合作協議配合教學,或多聘請司法各界人士參與診所法律教育教學。經費問題是制約診所法律教育開展的重要因素。在當前條件下,開展診所法律教育的職業學校應節源開流,認真做好做強診所法律教育品牌,爭取社會資金的支持。除此之外,通過適當提高法學專業學費,在提供法律援助中適當收取一定費用也是擴大診所法律教育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
結束語:職業教育法律教學改革是其自我發展的惟一出路,法率課程教學改革應當與時俱進,注重教學的師資力量,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只有如此,法率教學才能根本適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新型的復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蔡鎮順.法學教育的定位與改革[J].太平洋學報,2008.2.
[2]劉毅,張陳果.德國法學教育訪談[J].社會科學論壇,2007.3.
[3] 余勝泉,楊曉娟,何克抗.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0.12.
[4]王玉蘋.德國法學教學模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高教與經濟,2010.9.
[5]王文貴.就業觀念的路徑依賴與鎖定:法學專業就業生態的新制度經濟學問診[J].大學生就業,2012.1.
本文選自《教育科學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共同主管主辦的綜合性教育學術刊物。國際刊號:ISSN:1009-718X,國內刊號:CN:11-4573/D,郵發代號:2-769。
文章標題:淺談法學職業教學和實踐技能培養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aoyu/zhiye/1658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