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4-08-13 14:35 熱度:
科學技術的進步,給房屋建筑行業帶來可前所未有的發展,近年來,高層建筑也越來越多,對施工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較長,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要對施工技術予以高度的重視。筆者就房屋建筑中主要的施工技術混凝土工程和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技術展開論述,以期保證房屋建筑的施工質量。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房屋建筑的施工技術越來越高,房屋建筑施工技術包括土石方和地基工程、混凝土工程和屋面工程等。筆者就房屋建筑中主要的施工技術混凝土工程和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技術展開論述,以期保證房屋建筑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材料工程師職稱評定,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土石方工程,施工技術
一、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
首先,混凝土現場拌制時應對原材料計量進行檢查,并進行檢查塌落度,嚴格控制水灰比。應對混凝土的拌制時間進行檢查,并在混凝土攪拌后以及澆注地點分別抽樣進行檢測混凝土的塌落度,每班應進行至少的兩次檢查,評定時應以澆注地點的測值為準�;炷潦┕で皯獧z查施工縫以及后澆帶處理的施工技術方案,檢查施工縫、后澆帶留設的位置是否符合規范以及設計的要求,其處理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其次,在混凝土施工前應對混凝土的運輸設備、道路是否通暢良好進行檢查,以保證混凝土的連續澆注以及良好的混凝土和易性,在運輸澆注地點時的混凝土的塌落度應符合規定的要求。在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模板表面是否干凈,防止拆模時混凝土表面粘模,出現麻面,對木模板進行澆水潤濕處理,防止由于木模板吸水粘結或者脫模過早、拆模時缺棱、掉角等導致的露筋。
再次,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時應防止澆筑的速度過快,避免在鋼筋的上面以及墻與板、梁與柱的交界處出現裂縫。目前,房屋建筑多采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所以為有效防止其表面出現裂縫,應該控制混凝土的澆注溫度。一般來講,溫度越低對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就越有利,在實際的工程施工過程中,澆注溫度規定一般不超過35℃為宜,也就是說應該選擇合理的澆筑時間,制定科學的澆筑方案,并進一步的加強混凝土養護。
最后,延緩混凝土的降溫速率,此控制措施主要是為了防止表面裂縫,也就是說在施工的過程中盡量的減少混凝土的暴露面以及暴露時間,尤其是冬天澆筑混凝土時應避免直接接觸寒冷空氣,從而減少好殘生裂縫的可能性。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應加強表面的保溫、保濕養護,以適當的才來哦加以覆蓋,以減少升溫階段的內外溫差,以防止表面產生裂縫,促進水泥順利水化,防止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提高混凝土的抗拉伸強度。
在進行混凝土施工時,要避免澆筑的不均勻,或者接槎的處理不好形成裂縫;混凝土的澆注應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澆筑的高度不宜超過2m,豎向結構不宜超過3m,否則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混凝土一次澆筑的厚度,并保證混凝土的連續澆筑。在澆筑與墻、柱連成一體的梁以及板時,應在墻、柱澆注完畢1-1.5h以后,在進行梁和板的澆注。此時,應同時進行梁與板的澆注。在澆注墻、柱混凝土時應保護鋼筋骨架,防止墻、柱鋼筋產生位移,在澆筑混凝土時,施工縫的留設位置應符合有關規定。在混凝土澆筑時應對混凝土的振搗情況進行檢查,保證混凝土的振搗密實情況,應防止振搗棒撞擊鋼筋。避免鋼筋的位移,合理的使用混凝土的振搗機械,掌握正確的振搗方法,控制振搗的時間。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對混凝土的強度進行檢查,在混凝土澆注地點隨機的留取標準的養護試件,其留取的數值應符合要求。
房屋建筑進行冬季施工時,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溫,例如可以采用蓄熱法進行施工,可以在混凝土周圍不需要特殊的加熱設備或者加熱設施時采用,保證了混凝土施工時的經濟性。一般來講,只有當蓄熱法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才會考慮其他的施工方案。采用蓄熱法,要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則:考慮對水的加熱,當水加熱不能能夠滿足條件時方可考慮對骨料的加熱;為防止出現混凝土“假凝”的現象,水的加熱極限溫度不應超過80℃,此時如若不能滿足條件時可考慮繼續加熱,但此時必須與砂石混合攪拌。
在進行綜合蓄熱法施工時,要做到:在正式施工之前,要清楚的預測澆筑之日起未來6天的氣溫變化狀況;要依據室外的平均氣溫選擇混凝土的預養程度,依據具體的施工條件,預定混凝土澆筑完畢時所采取的保溫措施;針對所選擇的防凍劑,要經過試驗方可確定。同時,要保證冷卻過程的等效齡期與所選擇的預養程度相等。
除了采用蓄熱法施工外,還可以采用負溫法施工技術,允許在-15℃以內進行施工;同時,要求在混凝土澆筑后的15天內混凝土的內部溫度不得低于-15℃。在施工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到: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C10.且每立方米的混凝土含水量不得低于250kg,水灰比不得大于0.65;在混凝土澆筑后的15天內當溫度低于計算溫度時,且同時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的30%時,則必須采用相應的保溫處理;在施工過程中,宜采用機械攪拌、振搗,混凝土運輸到制定的地點后必須立即進行澆筑,以減少熱量的損失,澆筑與振搗的工序要達到很好的銜接;同時,要做到及時的養護,避免水分散失,還要避免含水物質落在混凝土上面。
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還有進行一定的養護,使混凝土保持一定的溫度條件,可以減少混凝土的溫差,防止其表面產生溫度裂縫。我們看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收光后立即蓋上塑料薄膜,可以防止早起的混凝土失水導致的塑性裂縫;除此之外,可以設置在混凝土周圍設置測溫點隨時了解混凝土的溫度,盡量保持溫度在25攝氏度以下;如果混凝土在進行養護時周邊的氣溫較高,一般以超過30攝氏度為準,可以進行澆水養護,澆水12h以內對其進行覆蓋,始終保持塑料薄膜內有凝結水,養護時間一般為七天。這樣可以防止混凝土因干燥產生干縮裂縫。
二、土石方工程施工技術
土方工程施工前的質量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是保證土方工程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提,主要的內容有:工程定位與放線的控制與檢查,要根據城市坐標基準點或者建筑物的相對位置設置基準點樁以及水準點樁,要定期的進行復檢和檢驗。按設計平面圖,認真檢查建筑物的定位樁或者軸線樁。按照基礎平面圖以及放坡的寬度,對基坑的灰線進行軸線以及尺寸的復核,并認真檢查工程的朝向、方位等是否符合圖紙要求。此外,對施工的區域內以及周圍或者地下的障礙物的清理工作進行檢查,做好周邊環境監測初讀數據的記錄。
土方開挖時,要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在用機械進行開挖時,應留基底標高以上150-300mm厚的土層,采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現象的出現;在開挖過程中,要經常監測與核對平面位置、水平標高、邊坡坡度等,并隨時監測周圍的環境變化;還要嚴格控制基底的標高,倘若某個地方出現超挖,嚴禁使用虛土進行回填,對于處理方法要經得監理單位的同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房屋建筑施工技術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和土石方技術進行簡要的分析,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過程中要注意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要嚴格控制施工技術,避免造成施工完之后的表面形成裂縫;在土石方施工技術中,要注意對標高的控制,遵循土方開挖的原則,并在施工過程中不斷進行復核,確保施工質量。總之,施工人員應該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施工,保證房屋建筑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志亮.房屋建筑現場施工技術的質量管理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3(22):33-35.
[2]蔡志強.房屋建筑現場施工技術的質量管理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9(13):77-79.
[3]莊建寧.房屋建筑現場施工技術質量管理淺論[J].建筑,2009,5(10):23-25.
文章標題:材料工程師職稱評定論文房屋建筑施工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ligong/jianzhusheji/2230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