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選擇防護類型時,要充分了解地形、地質、氣候條件及防護效果,應選經濟性好且施工方便的防護類型。
2.對受自然因素作用易產生破壞的邊坡坡面,應根據邊坡的土質、巖性、構造、水文地質、邊坡坡度與高度、以及筑路材料等情況,選用適宜的邊坡肪護措施。
3.選擇防護類型時,應先確定路基穩定的邊坡坡率,各種防護措施宜配合使用,并注意相互銜接。對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路基高邊坡和存在不良地質問素的路塹邊坡,單純采用常規防護措施,一般難以解決高邊坡的穩定性,應加強路基邊坡防護與支擋加固的綜合設計,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因地制宜設置必要的邊坡支擋措施,如錨索、錨桿、抗滑擋培、抗滑樁等。
4.防護類型的選擇應在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三個階段進付反復論證,應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5.在地下水較為發育路段,地下水是誘發路基邊坡失穩的主要因素之一,應加強路基邊坡防護與排水的綜合設計。
6.同一路段,同一邊坡內,其土質、填高、沖刷、涌水狀態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選定的防護方案應適合各自條件,為方便施工,防護類型不宣太零碎。
7.護坡類型應優先考慮采用植物護坡,當土質不適和植物生長及難以保證邊坡穩定時,可采用
土壤改良或圬工防護。選擇植物物種時,應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環境條件,對周圍的環境適合哪些植物生長、哪些草種和護坡方法適合于周圍環境作詳細的調查,優選適應力強,粗放管理,少病害的本區域物種,可適當變換品種,以防單調。
8.護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邊坡沖蝕和小規模滑坍,一般可采用植物防護。單獨用植物護坡效果差時,可用土工合成材料綠化或植物、圬工聯合防護。
5結語
國外較早地開展了路基邊坡防護方面的研究,而且也較早地認識到了生物防護有著硬防護無可比擬的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日本、美國、加拿大、瑞典等國近十幾年來,對于公路的邊坡防護技術十分重視,設計與施工規定嚴格、詳實,邊坡防護技術先進、效果良好。
國內在路基邊坡防護方面,與這些發達國家相比,相對重視不夠。長期以來,我國邊坡防護一般采用傳統的硬結構工程防護,造價高而且防護作用隨時間的推移而減小,相比之下,植物防護既經濟、又可以通過經營手段來達到長期的防護效果。因此,路基邊坡防護應根據公路等級、降雨強度、地形、土質、材料來源等情況綜合考慮,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選擇實用、合理、經濟、美觀的工程措施,確保公路的穩定、安全和高效運營,同時使公路建設與環境景觀相協調,保持生態環境的相對平衡。
參考
文獻:
[1]JTGD30-2004,公路路基設計規范[S].
[2]祝海燕. 路基邊坡典型防護型式及圖庫開發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2.
[3]于炳炎,康擁政.淺析公路特殊路段路基防護與加固[J].路基工程.2005(4).84-85.
[4]張永軍.高速公路路基邊坡綜合防護系統綜述[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4,27(5).9-9.
[5]李萬鵬,孫玉海,付仁華.骨架植物防護在路基邊坡中的應用研究[J].路基工程.2006(5).119-122.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