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機械論文 發布日期:2016-09-22 11:41 熱度:
機床進給系統的運動件,當其運行速度低到一定值(如0.5mm/min)時,往往不是作連續勻速運動,而是時走時停、忽快忽慢,這種現象稱之為爬行。嚴重影響著工作的表面質量和尺寸精度,由于引起其原因復雜,往往不易排除,所以一直被認為是機床運動中最棘手的故障之一。在實際工作中,只要采取行之有效地方法和措施,就會將機床運動中的爬行現象降低到最小的極限,從而保證機床的正常工作。
《制造技術與機床》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和北京機床研究所主辦,是機床及機械制造領域專業技術期刊,創刊于1951年,國際標準大16開本。報道國內外制造技術與機床方面的科技成果和經驗,為提高我國機械制造業技術水平而服務。
0 引言
爬行是機床常見而不正常的運動狀態,主要出現在機床各傳動系統的執行部件上(如刀架系統、工作臺等),且一般在低速行時出現較多。運動速度低時,潤滑油被壓縮,油膜變薄,油楔作用降低,部分油膜破壞,摩擦面阻力發生變化。通常情況下,輕微程度的爬行有不易察覺的振動,顯著的爬行則是大距離地跳動。
進給運動中的爬行現象破壞了系統運動的均勻性,不僅使被加工件精度和表面質量下降,也會破壞液壓系統工作的穩定性,使機床導軌加速磨損,甚至產生廢品和事故。
1 機床爬行原因分析
引起爬行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因數隨運動速度的變化和傳動系統剛性不足。機床在實際使用中,爬行現象主要是在傳動系統剛性不足,驅動力與負載摩擦阻力波動變化的情況下形成。機床液壓系統侵入空氣,液壓元件間隙增大及機械裝置自身原因都可能引起爬行故障。
我們知道爬行是指機床運動部件慢速動行時的不平穩性,表現為有規律的一停一躍。這種現象的出現,以磨床居多數,會嚴重影響工作的表面質量和尺寸精度。產生原因可用實例來說明:假設有一原動件通過彈簧推動另一從動件,當原動件以等速向前運動,通過彈簧推動從件在平面上滑行時,當原動件啟動后,首先需壓縮彈簧一段距離,直到足以克服從動件的靜摩擦力時,從動件才會起動,此時彈簧蓄能。當從動件起動后,由于動摩擦系數小于靜摩擦系數,于是使從動件獲得一個加速度,此時彈簧放能。如果移動速度很慢,彈簧的壓縮量又較大,那么從動件的速度很快就會超過原動件,產生一個跳躍,直到彈簧壓力和動摩擦力平衡后,從動件開始減速,但因為慣性,但因為慣性,還會再向前沖一段距離。至此,從動件因為失去了原動力就會停下來,直到原動件重新壓縮彈簧到能克服從動件的靜摩擦力時,又重復上述循環。
此實例和實際導軌副產生爬行的機理十分相似。從動件可以視作溜板或工作臺,平面可以視作導軌。二驅動系統不可能是完全剛性的,在驅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彈性變形,因而可以認為是彈簧起同樣作用。
2 解決對策
2.1 改善導軌摩擦特性 改善導軌摩擦特性就是降低摩擦阻力和減小靜、動摩擦系數之差。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2.1.1 滑動面的加工方法,從降低摩擦阻力的角度看,總的來說是磨削比刮削好。試驗表明,上導軌面用碗形砂輪端面磨削,下導軌面用盤形砂輪周邊磨削,可獲得最好的效果;其次是下導軌面用碗形砂輪端面磨削,上導軌面刮研。當上、下導軌面都為磨削時,其接觸情況應用著色檢驗,接觸指標須滿JB2278—78《金屬切削機床通用技術條件》和JB2280—78《金屬切削機床械加工結合面接觸的檢驗及評定》的規定。
對刮研的導軌面,摩擦阻力和接觸點數有關,點數太少說明接觸面積小,比壓大,不易形成油膜。但也不是接觸點數越多越好,若接觸點數太多,超過每25*25毫米20—25點,大多數接觸點呈尖峰狀,同樣不利于形油膜,造成尖峰與尖峰接觸,使摩擦阻力增大。對于上、下導軌面都為刮研的狀況,看來以基本(滿足可以稍偏少)JB2278—78規定的指標(表2)為適宜。對于上導軌面刮研,下導力面磨削的狀況,只檢驗刮研面的接觸點數,考核指標為表2的75%。
2.1.2 在上導軌表面粘貼塑料板,臺聚四氟乙烯、足龍等,可使摩擦系數和靜、動摩擦系數之差降低60%左右,對防止爬行有顯著效果。但塑料的導熱性差,在通常鑄鐵對鑄鐵滑動時,摩擦熱是同時從兩個滑動表面傳導出去,如果一個表面是塑料,就阻礙了熱的傳記導。在重載和高速的情況下,大量摩擦熱會使機床身溫度很快上升,由此而產生的變形足以破壞機床的原始精度。
2.1.3 選用具有防爬特性的潤滑油。低速運行時,導軌潤滑只能是邊界潤滑狀態(介于干摩擦和液體摩擦之間的一種狀態),而一般潤滑油的邊界油膜都不夠強固,容易出現干摩擦。因此,為排除爬行,宜采用專用的防爬導軌油,其中加入了各種添加劑,增強潤滑油的吸附及楔入能力,以提高邊界油膜的強度過,防止干摩擦,對降低摩擦阻力,防止爬行,有一定效果。
多潤滑的粘度,從防止爬行的角度看,宜選用粘度大的潤滑油。但工作臺負荷分布不均時,潤滑油大會使導軌的油墨厚薄不均,從而引起工作臺傾斜,降低機床加工精度。
2.1.4 對新的或大修后的機床,由于導軌面上刮削或磨削的刀痕較深,以致摩擦阻力較大。可在導軌面上涂敷薄薄一層氧化鉻,用手動的方法(切勿有機動)對研幾個來回,對排除爬行有一定效果。
2.1.5 采用靜壓導軌,實現完全的液體摩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爬行問題。但是,成功地應用靜壓導軌并不是很簡單的事,也不是在所有場合都可以使用,比如外圓磨床工作臺很單薄的構件,由于工件往往被頂得過緊,于是工作臺就產生彈性變形而拱凸起來,使靜壓油墨難以形成。因此,在改造老設備時,若準備采用靜壓導軌,應慎重,除了考慮技術上是否可能外,經濟上是否合算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2.2 降低驅動阻力 驅動阻力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導軌副的摩擦阻力,和正壓力成正比,所以設計時應盡量減輕運動部件的重量。而在維修上,主要應排除因零件質量或裝配不善而引起的附加阻力。如果是齒輪齒條驅動,常見的故障原因是因偏斜或偏心而致嚙合不均或嚙合過緊。如果是液壓驅動,問題大多出在油缸上,常見的故障原因包括:油缸兩端支架上的封圈壓得過緊或太松;活塞桿兩端螺母擰得太緊,以至同心不良;活塞桿和活塞不同心;活塞桿的彎曲;缸體內孔形狀精度不良(孤行、錐型等);油缸安裝和導軌不平行;缸內腐蝕拉毛等。另外,還須注意楔鐵是否彎曲,楔鐵和壓板是否調整得過緊等。在找出故障原因后,就可以采取針對性措施性來加以排除。
3 應注意的問題
在整個驅動系統的總剛度中,最末一個環節的剛度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這是設計上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而在維修上,主要應注意排除液壓系統中的空氣。油液本身的壓縮性極小,一般可以認為油液是不可壓縮的。但空氣的壓縮性很大,侵入液壓系統后,一部分溶解于壓力油中,一部分就形成氣泡浮游在壓力油里,隨著液壓系統工作循環而產生反復的壓縮和膨脹,起到了“彈簧”的作用,于是導致了爬行。
空氣侵入液壓系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接頭松動以及密封損壞等原因外,大多數是由于油泵吸油不暢,在吸油管中造成負壓所致。是否有空氣侵入以及侵入的程度,一般可根據油池表面是否有氣泡來判斷。為了排出液壓系統中的空氣,有些機床設有排氣裝置,如果沒有排氣裝置,可開動液壓系統,使工作臺在最大行程上快速行動,強迫排出空氣。
文章標題:機床爬行現象的思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ligong/jixie/334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