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7-21 16:20 熱度:
園林花木的形狀、姿態是古典園林景觀中最為直觀的審美對象,對園林境界的創作有著巨大的作用。不同形狀的花木經過科學的配植,可以產生韻律感、層次感等藝術組景的效果。
摘 要:蘇州古典園林的植物(花木)的審美價值是古典園林魅力和特色的重要內容。它以其獨特的形態、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文化背景,在物態的自然 中復歸人性的自然,從而使自然美與人性美通過藝術美而交融契合,其光輝成就已載入世界園林史冊,成為我們時代文化和藝術寶庫的一部分,當代園林工作者應在 實踐中加以繼承和創新。因此,本文對蘇州古典園林中花木景觀審美要素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林業職稱論文,蘇州古典園林,花木景觀,審美要素
一、花木形態
蘇州園林的花木形態的美體現在哪里呢?葉圣陶先生在《拙政諸園寄深眷》中說得極其簡明扼要:“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和低樹俯仰生姿……沒有修剪得象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他拈出“畫意”二字,可謂一針見血。
蘇州古典園林非常注重樹冠的參差不齊、樹枝的豐富多姿、樹群的俯仰各態……即講究植物(花木)的形態要富有畫意。陳從周先生在《說園》中指出: “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不僅為了綠化,且要具有畫意。窗外花樹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間古樹三五,幽篁一叢,乃模擬枯木竹石圖。重姿態,不講品種,和盆栽一 樣,能入畫。”
如網師園水池南邊,有一株古老而較高大的玉蘭,斜向逸生,虬曲凌空,其大枝小枝俯仰交叉、參差不一、走筆如畫。開花時,枝頭疏疏密密,生意更 濃。其花朵上呈素白,下現粉紫,一瓣瓣,一朵朵,似水彩滲化,猶美玉琢成。花開時由于枝頭還沒有生葉,因而其深色的叢枝在空中更為突出,宛同名家筆下的枯 樹,屈曲而多“澀”,積點成線,筆筆頓挫而出,枝頭則無不仰如鹿角,轉折多姿。這株玉蘭可謂是千屈萬曲,無復直筆,且枝條密處多而不亂,既不重疊,又不相 犯,充滿畫意,完全可以作為畫家寫生、臨摹的天然范本。拙政園中“與誰同坐軒”左側的大葉黃楊,其干斜展,枝葉盤旋于清澈的池水之上,與小軒正立面后側的 樟樹形成錯落的層次,甚為入畫。留園中部、拙政園中部以喬木出于叢竹或灌木之上,薜荔絡石,藤蘿攀附,遠遠望去,整個山林莽莽蒼蒼,青翠欲滴,文人山水畫 意油然而生。
此外,拙政園的楓楊、網師園的古柏、留園的銀杏和樸樹、怡園的桂花松樹姿態古雅,耦園假山高處的瓜子黃楊等樹木,虬枝旁水,盤根錯節,畫意盎然,皆為一園之勝。如果沒有這些饒有畫意的古木,一園景色頓失不少。
二、色彩要素
園林花木的四季色相是花木景觀的重要審美特點。當花木隨不同季節呈現出不同色彩時,觀賞者能夠從中得到美的體驗。
綠色是自然的色彩, 是生命的色彩,也是植物(花木)最主要的色彩,充溢著花木景觀的大部分時間和空間。早春樹木嫩芽泛著黃綠,盛夏花木枝繁葉茂一片濃綠,秋天眾多常綠樹轉為 蒼綠;怡園聽松濤處植松,蒼翠挺拔;遠香堂南的廣玉蘭,濃陰匝地……而以“綠”為主題的園林景點也很多。如在拙政園里就有“綠漪亭”“曉丹晚翠”“浮翠 閣”,留園有“涵碧山房”“綠翠軒”等賞綠佳處。詩人朱臨有描寫拙政園翠色的詩句:“環池曲水當春綠,疊石苔級遇雨青”。而滄浪亭土山上的古樹三五成叢, 古木參天,蓊蓊郁郁,形成一片深山老林,藤蔓蘿掛,遍地箬竹,“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充滿自然野趣。
蘇州古典園林中,除了賞綠,也有著大量色彩豐富的四季花卉可供觀賞。盛開時節,姹紫嫣紅,粉白鵝黃,真是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如留園西部植雞爪 槭,秋日紅葉斑斕;怡園鋤月軒前的牡丹成片,開花時節,雍容艷麗;夏日拙政園中部池塘里荷葉田田,粉紅色的荷花點綴其間,正如詩人所言“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蘇州古典園林花木顏色豐富不僅體現在花色,還有葉色、枝干色、果色。枇杷、石榴、柑橘、梨子、柿子、南天竹等是常見的入園植物,累累碩 果的色彩同樣引人注目。如拙政園東南部枇杷園,院內廣植枇杷,到成熟季節,院內便一片金黃,煞是壯觀。令人想起戴復古的《夏日》一詩:“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待霜亭旁植柑橘數本,是秋天賞景佳處,霜降結實時,明代吳門畫派畫家文征明贊嘆:“倚亭佳樹玉離離,照眼黃金子滿枝。”
三、花木景觀動態變化的特征及其審美價值
蘇州古典園林所處江南氣候溫和濕潤,花木生長良好,種類繁多。花木生長的季節性使得花木景觀出現動態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景象。一年四季之中,落 葉植物的萌芽與落葉,常綠植物的花開花落、葉榮葉枯等物候變化,能夠讓人在不同時間氣候中欣賞到各具魅力的景色。例如園林廳堂前種植玉蘭、海棠、牡丹側重 春景,紫薇、石榴、荷花體現夏景;楓樹、桂花、菊花構成秋景,山茶、南天竹、臘梅則為冬景。同時在廳堂前的庭院內,還配有四季可觀賞的花木,以花期的交替 銜接形成四時不同的景色。
四、花木景觀的多感官體驗分析
蘇州古典園林的花木景觀除了可提供外在的形態、色彩及動態變化等視覺體驗之外,還能讓人得到從視覺延伸到聽覺、嗅覺、觸覺等多感官的體驗,成為一幅立體的畫卷,創造出園林無限的意境美。這種建立在主體審美心理基礎上的“心物感應”,正是古典園林藝術審美價值的反映。
花木的芳香是園林意境審美體驗的組成部分之一。如拙政園就有氤氳花香相伴,明代文徵明的《拙政園圖詠·繁香塢》中就有“淑氣薰蒸百和香”之句, 陸游曾有“花氣襲人知驟暖”的詩句。今天的拙政園還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秫香館、雪香云蔚亭諸勝,引導人們去領略荷花清馥的遠香、梅花浮動的暗 香,去享受音樂奏鳴般的“聞香底至樂”。此外,留園的聞木樨香軒、怡園的金粟亭、滄浪亭的清香館等周圍種植桂花,入秋芳香四溢。
不同季節的下雨天,園林花木發出的聲音也能表現不同的意境之美。如拙政園的“留聽閣”東側池內栽植荷花,一到深秋天氣,秋雨落在荷葉上,發出淅 淅瀝瀝的聲音,引得游園者浮想聯翩,正如李商隱詩句所言“秋陽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聽雨軒有典型的“夜雨芭蕉”意境。軒邊植芭蕉、翠竹,軒后數 叢蕉葉。無論春夏秋冬,雨點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聽雨人的心態各異,就能從中得到各種情趣,境界絕妙,別有韻味。“芭蕉葉上瀟瀟雨,夢里猶聞碎玉聲”, 真是聲色兼備。退思園有軒名“菰雨生涼”,南院芭蕉蔥綠,棕櫚蒼翠,軒北貼水,幾叢蘆葦,幾枝菰草,綿雨不盡,展示出“涼風生蓖葉,細雨落平波”的意境, 又是一番景象。
五、花木景觀審美中的文化因素影響分析
千百年來,文人騷客將植物(花木)與人的各種精神寄托聯系在一起。而蘇州古典園林恰恰是文人園林,擁有著非常濃厚的文人氣息。因此在造園時,園 主們就配植了一些具有強烈象征意義的植物,或以表達某種情感或追求,或以表明自己高尚的情操。換句話說,正是這些植物(花木)以其被賦予的文化內涵,折射 出獨特的審美價值。
竹類在蘇州古典園林中占有重要地位,蘇州古典園林中無一例外地栽有竹子,尤其是始建于宋代的滄浪亭,至少栽有竹子14種之多,居蘇州園林之冠。 滄浪亭中更是有館三間,名為“翠玲瓏”,四周遍植翠竹,取自“日光穿竹翠玲瓏”之意,象征著文人的清高名節。拙政園的初代園主王獻臣之所以廣植荷花,也是 為了表達他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
參考文獻:
[1]馬愛民.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淺析[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8)32.
[2]熊鵬程.田園夢想——從中國文人園林看中國文人畫精神[J].大眾文藝.2011(10)11.
文章標題:林業職稱論文蘇州古典園林中花木景觀審美要素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nongye/gongcheng/2198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