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1-18 16:23 熱度:
居民幸福感是目前檢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居民幸福感受經濟、社會、心理等因素影響比較大,而首要因素是收入,那么收入到底與幸福感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提要] 居民幸福感是目前檢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居民幸福感受經濟、社會、心理等因素影響比較大,而首要的是收入因素�;谑杖胨脚c幸福感之間關系分析的基礎,提出從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和建立均等化的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闡述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感的對策。
關鍵詞:城市經濟論文發表,收入,居民幸福感,對策
一、居民幸福感的內涵
幸福感一詞,最早出現在心理學研究領域,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萊恩提出。幸福感是一種身心的體驗,是一種主觀的、抽象的感覺。由于個體特征的差異性,幸福感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幸福感就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就是對于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一開始心理學家是從個體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方面開始探討個體的幸福感。但隨著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對幸福感的研究,幸福感廣度和深度的研究不斷加深,對影響幸福感因素的揭示也就越來越多了。目前,理論界認為影響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多而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經濟因素,如工作和收入;二是社會因素,如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程度、家庭社會和諧與否;三是心理因素,如個體的性格特征、自我要求等。心理因素的差異性決定了居民幸福感評判標準的多樣性。
根據“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統計結果,發現在中國現階段影響居民幸福感的因素有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家庭婚姻狀況、教育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風氣、事業、環境衛生、自身性格等,但在多種因素中處于首要位置的還是收入水平。但調查同時還發現,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像江蘇、上海等長三角和沿海開放地區,居民幸福感反而低。經濟發達地區居民的收入水平應相對要高,收入水平是影響居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應該是幸福感越高的地區,這是為什么呢?這正是我們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收入與居民幸福感關系分析
雖然“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收入水平成為影響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搜狐網與零點研究咨詢集團2012年聯合進行的“全國兩會民生系列調查”顯示,53.1%的居民表示提升工資水平可以提升幸福感,可見收入水平與幸福感有一定的關系,那到底是什么關系呢?但是調查又顯示,經濟基礎比較差的地方,如農村,收入水平與幸福感之間有正相關關系,但是當居民的經濟基礎達到一定程度時,如城市,收入水平與幸福感之間又沒有直接正相關關系。如同對江蘇居民幸福感調研結果一樣,農村居民和部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明顯提升;而部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是其幸福感指數卻沒有提升,反而降低了,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居民的收入水平與幸福感到底有沒有關系?
(一)社會經濟欠發達地區居民收入水平與居民幸福感成正相關關系。經過調研發現,江蘇城鄉貧富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蘇北與蘇南的差距、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的差距、城市居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差距,這些經濟水平比較低的群體的收入水平往往只能解決簡單的吃、住、行,對于實現更高的生活質量根本無法奢望�?梢妼τ谶@部分居民,提高收入水平這是他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他們的收入水平一旦提高了,他們的幸福指數必然會上升,所以社會經濟欠發達地區,居民的收入水平與居民幸福感之間成正相關關系。對于這部分居民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幸福感也會不斷提高。
(二)社會經濟發達地區居民絕對收入與居民幸福感之間成間接正相關關系。江蘇居民幸福感調研結果顯示,經濟欠發達地區居民收入水平與幸福感之間成正相關關系,但調查又發現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居民收入與幸福感之間關系不成正相關關系。這又如何解釋呢?
居民個人收入往往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一是絕對收入,指個人通過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最終所能得到實際的貨幣收入;二是相對收入,即個人與群體的收入水平進行比較后,在心理上形成的收入標準,即個人在群體中的相對位置。
通過收入滿意度調查發現影響居民收入滿意度的因素主要有絕對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公平程度,也即一般情況下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收入滿意度就越高;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并且收入分配越公平,居民的收入滿意度也就越高,而且調研結果顯示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對居民收入滿意度的影響更大。所以,絕對收入水平會影響居民的收入滿意度,而且他們之間成正相關關系。雖然調研結果顯示居民的絕對收入水平與幸福感沒有關系,但絕對收入水平與收入滿意度有關,而且絕對收入水平與居民收入滿意度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而收入滿意度與居民幸福感有關,而且存正相關關系,所以居民的絕對收入水平間接影響了居民的幸福感,所以絕對收入水平與居民幸福感之間有間接的正相關關系。
(三)社會經濟發達地區居民相對收入與居民幸福感之間成正相關關系。居民的幸福感往往是個體主觀體驗得到的,受其心理因素影響比較大,心理體驗與其預期一致表明其幸福感強,反之則差。收入與居民幸福感關系分析時,除了居民個人所獲得的絕對收入外,還會與同一群體中的其他居民進行比較,從而形成相對收入水平,若發現個人收入水平比同一群體中其他居民的收入水平低,其絕對收入雖然提高了,但其還是認為個人的相對收入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其依然還是認為幸福感不高。所以,相對收入水平越高,其幸福感指數就越高,即居民的相對收入與幸福感有正相關關系。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江蘇居民收入水平比較高,但其幸福感反而低的原因。 三、基于收入水平提升江蘇居民幸福感對策分析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切實提高居民幸福感是目前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舉措。
(一)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2012年“全國兩會民生系列調查”顯示,53.1%的居民表示提升工資水平可以提升幸福感,可見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是可以提高居民幸福感的。為此,要繼續采取積極穩妥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促進社會經濟快速良性增長,從而不斷增加居民收入,從而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健全就業和創業機制,多渠道多途徑地創造就業崗位,通過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從而不斷增加收入;加快工資體制改革,適當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通過法律手段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工資權益和應得的勞動工資報酬;國家、社區、企業應加強對勞動者技能培訓,增強其專業技術能力,為其獲取更高工資收入提供保障。
(二)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增加農民收入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提升農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對于農民而言,由于其收入水平比較低,所以一旦提高了其收入水平,其幸福感必然也會提升,為此必須要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完善農產品價格保護機制,政府加大投入,改進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村投資環境,吸引企業來農村投資興業,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健全和完善農民就業創業和農民培訓機制,拓寬農民就業創業的道路,提高農民的勞動技能,為獲取更多的收入提供保障;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體制改革,增加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直接增加農民財產性收益;加大強農惠農的力度,完善農業補貼制度,適當擴大農業補貼范圍和補貼比例,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三)加快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使全社會均等化享受社會保障。全社會均等地享受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這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重要舉措。健全公共財政體系,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將更多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工程;加快推動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鄉一體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健全城鄉一體的醫保體系、促進教育公平改革,使全體人民共同享受優質教學資源、加快保障房建設,使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最終使全體人民均等化的享受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社會權利和社會福利,切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不斷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公平地惠及每一個公民,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感。
主要參考文獻:
[1]熊輝.幸福感述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2]袁正,韓驍,鄭勇.收入水平、分配公平與幸福感[J].城市問題,2012.5.
文章標題:城市經濟論文發表收入與居民幸福感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nongye/jingji/2379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