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2-02 14:44 熱度:
[提要] 合作的目的決定了農民是否愿意合作以及是否能夠合作,合作必須是意愿與行為的統一。因此,合作不等同于組織化,農民即使加入了某個經濟組織也不一定就會合作。本文以合作目的為邏輯起點,分析生產互助合作、討價還價合作和經營合作的特點。
關鍵詞:農業經濟論文,合作,組織化,集體行動,不確定性
一、問題的提出
農民加入經濟組織與農民合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組織化的農民不一定會合作,違背經濟規律靠政策促成的農民合作必然會流于形式。很多學者從“小農戶”與“大市場”關系邏輯中得出了農戶應該組織起來增強討價還價能力的結論,這個推理好像是對的,其實存在問題。
二、分散小農沒有合作的激勵
(一)小農不會產生集體討價還價行為。較高價格可以看作是同一農產品生產農戶的集體物品,這些農戶在獲得這個集體物品上有著共同利益。在對每個農戶都有利的情況下,農戶是否會合作獲得這個集體物品,取決于農產品的市場結構。假設農產品同質,多個小規模農戶組成了大集團,價格是這個集團的集體物品。如果其他農戶能夠將價格提高,那么自己也可以在不承擔任何成本的情況下享受這個高價格;即使做出努力,承擔了相應成本,在由無數小規模農戶組成的市場結構下對于價格的影響是極其微小的。每個農戶都基于這樣的考慮,那么合作是很難的。正如賀雪峰在《組織起來――取消農業稅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研究》中指出的那樣, “實踐中,幾乎沒有農民通過合作來生產糧食以對接市場的成功先例”。可見,合作之所以不能產生的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搭便車”欲望;二是對自己努力效果的評估。根據弗洛姆的期望理論,行為取決于結果的效價以及實現的概率。每個農戶對合作產生的結果都有較高的效用,但是如果單個農戶的努力對最終結果影響微小,單個農戶就沒有行動的激勵。因此,并不僅僅是農民以“搭便車”故意破壞了合作,還因為農戶對自己努力效果做出了較低的評估。正如施蒂格勒在《產業組織》中所指出的,“完全競爭的實質不是競爭者之間的強烈敵對,而是影響市場行為的力量的絕對分散”。
(二)政府行為會激發農戶合作。在產品沒有差異、多數小規模農戶中產生合作是困難的。但如果政府對農民合作組織有政策支持、財政補貼的話,就很可能催生出合作。然而,農戶合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得政府的補貼。獲得政府補貼這個集體物品與獲得高價格相比有著不同的性質,政府補貼只對參與合作的成員才有,沒參與的成員不可能享受到;為獲得政府補貼而合作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即使不成功也沒有任何損失,況且有時是先向政府“尋租”后才組織的合作,行為結果是確定的。所以,為獲得政府補貼而進行的合作是相對容易的。
三、農民的經營合作與市場交易
(一)合作產生的目的是突破約束條件。巴納德的協作系統理論認為合作的產生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在實現既定目標過程中,個體面臨約束條件,需要與他人合作突破約束;一個是合作可以產生潛在收益。巴納德提出了判斷合作有效性的標準。根據該理論,企業領辦合作社是因為合作社能夠幫助企業突破約束條件,并且能為企業帶來潛在收益。個人行為是選擇的結果,企業領辦合作社也是企業與農戶選擇的結果。結合我國目前對合作社的政策來看,促動企業選擇合作社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合作社相對于市場合約或其他組織形式具有比較優勢;二是可獲得政策支持。第一種原因說明合作社是企業與農戶共同選擇的結果,是在市場合約與多種組織形式中選擇出來的最佳組織方式;第二種原因說明企業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獲得政府的支持,合作社對改變企業與農戶的關系沒有促進作用。
(二)合作只能是少數人的行為。假如收益是確定的,營銷成本是部分農戶合作起來就能夠承擔的,合作成員數只會限定在承擔全部成本所需要的農戶數上。在收益不確定的情況下,營銷成本超過了任何單個農戶愿意且能夠承擔的范圍時,是否能夠產生部分農戶的合作?根據奈特《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中所提出的企業家獲得不確定性帶來的利潤這一理論,少數具有企業家能力的農民有可能合作應對不確定性,從中獲取利潤。不愿意分擔風險的農民就不可能加入合作中來,這種合作是少數人的合作。因此,不管收益是確定的還是不確定的,合作的人數都只能是有限的少數。未參加合作的農戶雖然沒有分擔合作的風險,但仍可以與合作農戶進行交易。當合作的農戶需要與其他農戶進行交易的時候,合作的農戶賺取的依然是不確定性的收入,而其他農戶的收入則是確定的。合作農戶與其他農戶之間的交易不能看作是我們界定的“合作”。其他農戶沒有承擔經營服務的不確定性,具有與合作農戶發生交易還是不發生交易的選擇權,對營銷服務不具有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與合作農戶發生交易關系的農戶數量就不一定是少數的了。政府不當的支持行為就會導致此種虛假合作先行發生。
四、結論
農民為了什么而合作、合作起來干什么是研究農民合作問題的邏輯起點。目的不同決定了農民會不會產生合作和怎樣合作。農民合作提供的產品并非全部都具有公共產品屬性,不參與合作的農民并不一定可以享受到。有的合作收益是只有合作農戶才能享受到的,例如生產互助合作、經營合作等。根據阿克塞爾羅德的合作理論,資源對等是生產互助合作的基礎,在勞動力轉移帶來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越趨不對等、要素市場逐漸成長的情況下,生產互助合作將越來越少,即使到了農村土地由少數大農戶耕種時,由于受到農業生產時間的限制,生產互助合作也很難發生。價格可以被看作是公共產品,根據集體行動理論,在產品趨同、完全競爭的情況下,農民為提高價格而產生合作是困難的。經營合作發生在單個農戶不愿意或不能夠承擔所有成本基礎上,不管在凈收益確定還是不確定的條件下,合作的農民只能是少數,其他農戶與合作農戶之間的交易不能看作是合作。
文章標題:農業經濟論文農民合作動因與行為選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nongye/jingji/2408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