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2-02-13 09:28 熱度: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其中,踐行和完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擺在當下的又一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力舉措。然而在具體實施中存在著諸多迫于解決的現實性問題,如農村管理工作較為薄弱、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差、發展能力不足等,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農村公共管理的績效。基于此,論文以公共管理視角為切入點,深入揭示了現階段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公共管理的角度提出合理、有針對性的優化策略。
1 引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重大的戰略決策,農村問題也是全黨工作的重點所在。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的優先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我國新農村建設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始終進行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實踐,農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環境發生了跨越式的改變,隨之也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變革。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現階段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短板,如基礎差、底子薄,特別是新時期農村公共管理無法實現與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高度契合等。為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要全面、充分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深入探索公共管理視域下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新的發展要求和改善對策。
2 公共管理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后,新農村的建設要保持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協調一致,其中公共管理是保障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如果農村公共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發展,將會制約農村經濟和村民的生活水平,進而影響新農村健康持續的發展進程。為此,政府等相關部門要強化公共管理的職能,高度聚焦農村的生活變化及轉變以往的服務模式,多措并舉地提高農村市場監管力度,為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對農村公共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以確保新農村建設有條不紊地發展和轉型。民主治理作為新時代農村基層治理的又一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維護和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享受新農村改革所帶來的成果。然而反觀農村治理現狀,由于受到傳統治理方式的弊病和農民意識淺薄等局限性的制約,農民利益在很大程度上無法得到切實保障,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和管理,以促進農村公共服務的健康發展。
3 公共管理在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農民主體作用難以發揮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的主導作用。然而隨著多元文化和市場經濟的沖擊,在很大程度上給農村生產生活帶來了影響,如農民的居住方式由過往以土地為中心轉變為剩余勞動力向城鎮推移的趨勢,這種地域上的分散嚴重削弱了農村管理的職權,導致農民的公共管理作用無從體現。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的參與積極性普遍較低,難以發揮其自身的主體和主導作用。
3.2 政府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政府公共管理政策是對公共利益的權威分配,同時也是公共管理政策的執行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歷史任務,這對政府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政府協同農民群眾密切地聯系到一起,集中力量共同投入新農村的建設中。目前政府公共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管理成本高、不同區域規劃實施難、部分管理人員無法入鄉隨俗、因地制宜地解決現實性問題,服務能力較為欠缺。
3.3 公共服務城市化傾向較重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在公共管理方面逐步朝向城市化轉型,使其原本所特有的農業生產特征變得匱乏,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穩健進行。在農村公共投資上,主要包括文化、娛樂、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與民生關聯較大的醫療教育和治污排污等工作,進程相對緩慢,制約了農民生活的發展。
4 公共管理視域下新農村建設的優化策略
4.1 創新公共管理方式在市場經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發展動力的同時,我們也應辯證地看待農村公共管理服務,轉變以往以政府為導向的公共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出市場競爭機制的優勢。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長期而又繁重的惠民工程,不能僅僅依賴于政府部門,還要密切融合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政府通過政策的制定與監管,將這部分社會資源注入新農村建設當中。最終實現政府管理和市場化協調發展的新的模式。
4.2 做好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工作宣傳工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構成要素,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和智力的雙重保障。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既要發揮政府部門的引、監、管的職能,又要廣泛發動農民群眾,在充分做好其思想工作的基礎上,調動參與公共管理的積極性,以實際踐行主體地位。例如,在改變以往農村管理方式的基礎上,增強農民的知情權和管理權。公共產品的供給上始終要圍繞農民切身的利益和與國家政策相統一的原則。
4.3 提高新農村公共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開展網絡化公共管理提供了前提條件,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節約了人力資源。因此,政府部門要加強對電子政務的學習和網絡資源的構建,不僅有利于加強不同區域之間的迅速連接,同時還能省時省力地完成管理服務工作。另外,還要拓展農村網絡設施的覆蓋率,便于公共管理服務的信息化發展,簡化不必要的環節、程序,從而降低成本。
5 結語
在新時期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村經濟受政治、經濟、文化、醫療等多元因素的影響,而基層政府職能的轉變是其發展的核心關鍵。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實現與非政府機構的密切聯系,最終實現美麗鄉村的偉大理想,推動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龐慶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法治化建設現狀與發展[J].農業經濟, 2020(12):48-49.
【2】王亞丹.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索[J].農業經濟,2020(11):6-8.
【3】許經勇.新時代破解“三農”難題的新方略[J].學習論壇,2020(09): 38-43.
《基于公共管理視域下的新農村建設發展策略研究》來源:《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作者:馮博
文章標題:基于公共管理視域下的新農村建設發展策略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nongye/jingji/47770.html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48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30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4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42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30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