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3-10 09:57 熱度:
即使當前擁有了較高的工業水準,我國依然屬于農業大國,在農產品的年生產量及出口量上均處于世界前列。從狹義角度理解農業的話,一般是指農業中的種植業,種植業是指通過栽培的方式使植物充分發揮其生理機能,以人工培育的方式獲取所需的產品。作為全世界主要農作物之一的甘薯,在全國范圍內均得到了廣泛種植,而甘薯本身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及營養價值,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甘薯所需滿足的糧食供應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就刺激了早熟甘薯增產栽培技術的發展。經過研究發現,實現甘薯高產主要從品種選擇、深耕細作、時追肥幾個方面入手,能有效提高甘薯的產量。
1 品種選擇
選種扦插工作是幫助甘薯實現綠色增產的基礎工作。優良的選種是實現甘薯增產的必要因素。應當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甘薯特性等情況綜合考慮,甘薯品種眾多,不同品種能適應的環境也存在一定區別,因此在選種前應對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能夠影響到種植的實際因素進行考察。首先,在選種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甘薯品種是否擁有較好的品質、抗病蟲害能力、及抗寒抗旱能力,巖薯5號能夠更好的適應環境需求。巖薯五號的植株半自理,莖葉生長旺盛,對環境的要求比較低,頂葉呈現紫色,莖葉為綠色。在2019年參加國家南方甘薯新品種實驗時畝產量遠高于其他品種。這種甘薯的植株粗壯,易于成活。在選中完成之后,扦插之前最好選擇天氣較好的時節,以使甘薯在扦插后能夠盡快出苗。為使甘薯種最大限度免受蟲害的影響,還可在種植之前打一遍農藥。
2 深耕細作,提高整地技術標準
甘薯屬于多年生農作物,在土地中生長發育的時間越長,成熟之后的品質就會越好,產量也會更高,所以對土地進行高標準,是保障甘薯生長發育的關鍵。在實際生產活動中應當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重點做好整地技術的實施和監督。逐步擴大機械耕地面積。要因地制宜,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土地進行平整,提高土壤的肥力,保障整地的質量。在部分秸稈還田的地區,應當保證耕地深度旋耕種地。要按要求嚴格執行,提高整地質量。為后續的扦插建立堅實的基礎,提高甘薯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整地有幾個重要的原則,其一就是早,要盡早的將麥茬進行翻整。其二,就是生在旋耕時一定要加深耕地,保證深度。無論是夏薯還是秋薯都應當早插,扦插方式以斜插最好,密度合適。甘薯大部分根系都生長在30 cm以內的土層里,25 cm以后的土透氣性不好,不利于甘薯的成長。
3 選擇耕種時期
甘薯的栽種還需要選取合適的種植時間,并且要嚴格規范。種植時間太早會導致甘薯出芽時因承受冬季凍害而減產,太晚又會因溫度不足造成甘薯出苗不均勻,影響甘薯的產量[2]。通常情況下,甘薯種植選擇在每年的夏季或秋季種植,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進行時間上的調整。但無論是秋薯還是夏薯,可在一定程度上早扦插。
4 注意耕種方法
甘薯種植之前需要先對耕地進行處理,以使耕地的狀況能夠滿足甘薯的種植條件,促使甘薯正常生長。一般情況下要在種植之前深耕土地,將土地耕活,以使甘薯耕種后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用以生長,并有效減少病蟲害的影響;深耕還能使土地中原有的秸稈更快腐爛,使之轉化為營養,并作用于被耕種的甘薯;另外深耕還能使土壤具備更高的透氣能力,這對提升土壤保肥保水的能力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甘薯獲得高產[3]。對于肥力處于中上水平的土地應當酌情減少扦插量,與之相反,肥力處在較低層次的甘薯應適當增加扦插量,但要嚴格控制增加的扦插量以免導致甘薯質量普遍較差。
5 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甘薯生長期間需要很多肥料。研究表明,每500 kg的甘薯就需要土地中的氮15 kg,磷酸1 kg,氧化鉀3 kg 左右,因此,做好水肥管理,保證氮的供給是非常重要的。在甘薯的施肥過程中,最好以有機肥為主[4]。對于成長過程中的甘薯而言,過時膨大期定要獲得足夠的肥料及水源支持,唯有這樣才能夠確保甘薯的產量滿足生產需求。甘薯栽種所需的肥料通常以氮肥為主,肥料的用量及施肥的時間不應帶有盲目性,也不能夠隨便提升施肥的頻率及數量,應綜合考慮土壤肥力、甘薯生長狀態、當地實際溫度等因素進行。而甘薯的灌溉也需要分析土壤呈現的水、肥狀態以確定灌溉量及灌溉時間,盡可能實現甘薯田水肥的統一管理,使水肥施用效果最大程度發揮。在實際施肥的過程中應當堅持多次少量的原則,并在施肥后對田地進行處理,避免肥料暴露在空氣中造成浪費或污染。根據巖薯五號的特點,應當保證多元復合肥料的供應[5]。在扦插后半個月之后進行追肥,應當添加尿素10 kg/667m2 ,在生長過程中,應當根據甘薯的居圖情況進行肥料添加。
6 重視田間管理工作
田間管理工作主要針對甘薯的生長狀態進行,通常情況下在甘薯順利出苗之后應及時查苗,并針對未出苗或出苗不理想的區域進行適當補苗,以使整片甘薯田的生長盡可能呈現出均勻的狀態。栽培過程中應及時處理田間的雜草,避免雜草吸收過多營養瘋長、造成甘薯所需養分不足的情況并導致甘薯減產[6]。除草的最好時機一般選用在過冬之前,這是由于冬季之前雜草的生長時間較短,植株不算強壯,除草難度相對較低,而若在年后除草,除難度大之外有時還會需要使用大量農藥,藥物殘留會使甘薯的生長也受到影響。除草藥的選用與配比應根據土壤狀態及雜草生長情況合理調配,控制好用藥的數量,盡可能使之在起到能夠充分拔除雜草的效果上最大限度避免對甘薯的影響。
7 病蟲害防治
甘薯生長過程中必然會遭受病蟲害,常見的甘薯病蟲害包括赤霉病、白粉病、蚜蟲、條銹病等。病蟲害的出現必然會導致甘薯的產量及質量受到影響,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甘薯減產,影響農戶的收成,因此在栽培甘薯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7]。在選種時應重視甘薯種抗病蟲害的能力,甘薯出苗之后提升巡視甘薯田的頻率,尤其是易產生病蟲害期間,以期及時發現病蟲害并采取相應措施;另外可及時翻耕土地,這些措施都能夠預防甘薯出現病蟲害。在發現甘薯已經出現病蟲害之后可針對病蟲害的類型靈活采取多種防治措施,如引入病蟲的天敵控制病蟲的數量;按照合適的要求噴灑農藥以控制病害的擴散,并盡可能治愈病蟲害,最大程度減少病蟲害對甘薯產量及質量的影響。
8 適量扦插
合理的安排扦插的甘薯數量,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光照時間和土壤肥力。既要讓單位面積內有充足的株數保證產量,又要保證所有植株能夠自然健康的良好的成長,達到量大,產量飽滿的目的。適度扦插是甘薯種植中的關鍵環節。如果種植過于稀疏,就會導致甘薯的產量下降,降低農民的收入。如果過度扦插,將會造成甘薯成長環境較為擁擠,難以接受到充足光照,甘薯為了奪取更多的陽光而拼命上躥,長成的莖干細弱,對惡劣環境的抵抗力下降,也會嚴重影響甘薯產量。所以在農民間流行這樣一句話:“種密了不如長密了產量高”。田間的水分供給,肥力供給,產量,扦插時間和品種選擇是決定甘薯撥入量多少的重要因素。種植的時間較早可以適當減少密度,如果時間較晚,應當增大種植密度。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在土壤貧瘠,干旱的地區,應當種植的稀疏一些。在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區,應當提高種植密度。示范田的一般壟距90~100 cm,壟高20 cm。采取雙壟種植的方法,不管是夏薯還是秋薯,都必須保證足熵扦插,土地較為干旱時應當在坑內提前澆水,更好的保證甘薯產量,提高成活率。一般確定甘薯破重量的方法,可以“以田定產,以產定種,以苗定扦插量”。以田定產就是根據不同地區土壤肥力水平和產量水平來確定扦插量。
9 結語
甘薯作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全國各地,都能廣泛種植。尤其在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甘薯的健康生長。我國對甘薯的需求量一直比較大,因此研究早熟甘薯技術,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高效栽培技術,才能夠更好的提高甘薯產量。
參考文獻
[1] 張鴻興,解紅娥,武宗信,等.甘薯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山西農經,2020,266(2):92-96.
[2] 呂偉芬.紅心甘薯栽培技術要點[J].江西農業,2019,171 (22):19-20.
[3] 曾維英.關于夏紅薯防災減災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分析[J]. 農民致富之友,2019,599(6):29.
[4] 王勇,馮繼友.淺析紅薯栽培管理環節,提高紅薯優質高產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217(1):184,186.
[5] 吳漢花.蘭陵縣甘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0,23(1):29-30,32.
《早熟高產甘薯栽培技術分析》來源:《農業開發與裝備》,作者:林 偉
文章標題:早熟高產甘薯栽培技術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518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