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導演論文 發布日期:2015-09-05 14:59 熱度:
很多導演都有其成名作,然而很多電影作品也是基于文學作品上的。電影的編劇 會根據影片需要對原著進行一定的修改,電影《紅高粱》就是莫言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也是張藝謀導演的成名作。本文是一篇出版廣角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文學改編電影中“社會文明”進程解讀。
[摘要]1987年,中國著名的導演張藝謀創作了《紅高粱》,該電影是由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紅高粱》用極其有深度的故事為背景,通過張藝謀招牌式的色彩運用能力展現出來,讓《紅高粱》成為一部無論在思想的深度上,還是在文化內涵上都名噪一時的經典電影,也讓所有的人都回想起了那個時代。電影在人物的塑造、背景結構的安排都反映了中國文明進化的一個過程。
[關鍵詞]《紅高粱》,張藝謀,社會文明,進化歷程
一、引言
1988年在德國首都柏林的國際電影節上《紅高粱》取得了最佳電影金熊大獎,在全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電影用第一視角的形式講述故事,通過主人公“我”回憶爺爺奶奶的往事,分三段來表現主旨:奶奶的婚姻曲折、爺爺奶奶的人生經歷、十八里坡抗戰,贊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生命力,表達了中華民族悲壯雄渾抵抗侵略的反抗精神。本文旨在通過對電影《紅高粱》的分析來解讀文學改編電影中“社會文明”的進程。
二、從男權主義的進化反映中國社會文明的進程
(一)李大頭――封建文化守舊的代表者
李大頭是十八里坡制作燒酒的老板,要娶電影中“我”的奶奶。在電影中李大頭沒有真正“出臺”,他有麻風病,歲數也和“我”的奶奶有著很大的差距,李大頭有自己的酒店,他是村莊里高高在上地主權力的代表。張藝謀給李大頭的設定是年老體衰、病入膏肓。張藝謀塑造人物的風格就是人物雖未出場但特征已經勾勒出來。張藝謀用一種遠離的角度展示了中國守舊家長作風下即將死亡,沒有生命特征的舊勢力代表。李大頭將要迎接的是死亡,他被另一種代表中華民族社會文明發展的男權勢力所替代,李大頭是被遺棄的。
(二)余占鰲――中國農業文明黃金時期的“回光返照”
余占鰲是電影《紅高粱》中的“我”爺爺,也是張藝謀費盡苦心塑造的一種男權形象。他的身上有著人類原始的強盛生命力。電影中最引人注目的劇情就是“我”爺爺和“我”奶奶在高粱地的野合場面。張藝謀給這一場戲配上了雄渾的鼓聲,就像在中國舊社會對人性壓迫的一種強烈反抗,經典畫面的使用,代表了一種人性的解放和自由,“我”的爺爺跪在“我”的奶奶身旁,類似于祭祀膜拜的場面,是張藝謀對強盛生命的歌頌。“我”的爺爺身上有一種改革創新突破舊制度的男權力量,他的力量遠遠超過了李大頭,并且一點點地掌控了電影的大方向,讓人們體會到了“我”爺爺代表的勢力代替了李大頭代表的勢力。歷史文化在沿著新的道路前行。“我”的爺爺展示的是創新、富有生命力的人生,終結了李大頭的命運,贏得了“我”的奶奶,完成了一次“鳩占鵲巢”。
(三)外來侵略者的入侵――現代科技文明對農業文明的沖擊
外來侵略者代表著現代科技文明的崛起,現代科技文明可以說是一種帶著強烈男權力量的形象。電影《紅高粱》中,外來侵略者開始了對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侵略。電影侵略者要在中國的土地上修建公路,讓十八里坡的百姓對農田進行踐踏,這是對中國農業文明的破壞。面對強大侵略者的洋槍洋炮,以“我”爺爺為代表的農業社會文明的最高勢力也變得有心無力,不得不屈服。“我”爺爺代表的勢力也走向了衰敗,電影逐漸被現代的科技文化掌握了節奏。
(四)以抗日團體為核心的勢力崛起――反抗科技文明中誕生新型勢力
現代工業是農業文明發展壯大的成果,現代科技文明國家的壯大和崛起,也必然會對落后的農業文明進行入侵。電影《紅高粱》就產生了外來侵略者對中國侵略的劇情內容。現代科技文明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精神、肉體和物質上的毀滅傷害。“我”爺爺帶領著全村老百姓加入了打擊侵略者的陣容當中,面對這巨大的科技力量,中華炎黃子孫團結一心共同抵御外界的壓迫。即使憑借他們的能力還不能夠對抗強大的科技文明的野蠻入侵,但他們在面臨“舉國淪喪”的命運時,依舊不屈不撓地同外來侵略者抗爭的民族精神,甚是可悲可泣,這也當時電影《紅高粱》震撼人心之所在。
在電影《紅高粱》中,男權形象以及具有男權形象的社會進化是中國社會文明進化的縮影。李大頭是中國封建文明即將滅亡的代表,他步履蹣跚、行將就木。張藝謀通過“遠離法”和“縮小法”的屏幕處理方式進行描寫。“我”爺爺作為創新時代的代表,能力是極其巨大的,本源生命的展示逐漸變成了毀滅舊社會制度的力量。“我”爺爺隨著李大頭的滅亡漸漸變成了掌握電影節奏的主要勢力。隨著外來侵略者的侵略,同時也是一種代表著科技文明更高更先進生產力的到來,中國社會文明也達到了科技文明的建設時期。以“我”爺爺為代表的舊型耕種文明也無奈地走向了沒落。
三、借助電影內容和形式
體現中國社會文明進化的階段“我”奶奶18歲時被迫嫁給十八里坡開酒廠釀酒的李大頭。按照當地的習俗,新娘子坐花轎的時候要被轎夫顛轎,但是不管轎夫怎么顛,“我”奶奶都一言不發。她嫁到了李大頭家后和“我”的爺爺產生了感情。沒過多久,李大頭去世,釀酒的工人不想再干,“我”奶奶挽留了大家,又繼續開始釀酒。土匪搶走了“我”奶奶,釀酒廠的伙計們將“我”奶奶又搶了回來。“我”爺爺在剛釀好的高粱酒里,尿了一泡尿,沒想到高粱酒反而有了獨特的味道,“我”奶奶將這種酒取名十八里紅。“我”父親9歲時,日本侵略者到了青沙口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我”奶奶搬出了當年的十八里紅給大家喝,這酒是被侵略者殺害的羅漢大叔釀制的,所有的工人都滿腔憤怒地去抵抗侵略者。“我”奶奶做后勤工作,卻被鬼子用機槍掃射而死,憤怒的余占鰲帶領眾人抱著土地雷和燃燒瓶沖向了侵略者的車子,一片硝煙過后,“我”爺爺余占鰲拉著“我”父親的手,步履蹣跚地來到了“我”奶奶的尸體邊,這時候,天狗食日,我“父親”放聲唱起了童謠:“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
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憑借強烈的色彩運用和豪放的風格廣受稱譽,影片刻畫了“我”爺爺、“我”奶奶、羅漢大叔等中國普通人民的形象,贊揚了他們努力生存、不畏死亡、敢愛敢恨的真實品格,也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性格以及生存方式進行了演繹。電影中最大的亮點是體現了中國人奔放豪爽的一面,和中國內地電影傳統的悲傷哀婉的特點大有不同,電影在環境和色彩的運用上有著完美的表現。男女主人公在高粱地里的一段對手戲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讓人看了直呼痛快。 張藝謀導演的另一部電影《英雄》中展現出來的色彩很是豐富,《紅高粱》就顯得不那么繁復。電影《紅高粱》只由黃色和紅色兩部分組成。在黃土高坡上,黃沙漫天,特別是顛轎這個段落,幾個轎夫連唱帶跳,揚起了滾滾塵土。張藝謀本是西安人,他用西安的色彩風格、潑墨式的表現形式,對電影中的人物表達著強烈喜愛的情感,他崇拜的就是那種黃土地的獨特背景。而紅色則更加出彩,除了比人高的紅高粱,紅蓋頭、紅花轎、窗上的紅窗花、碗里的血紅的高粱酒、紅彤彤的爐火,最后的天狗食日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濃墨重彩的顏色更能表達出陜北人的熱情與豪爽,表現出中國農民對生活的熱愛。
電影《紅高粱》有著獨特之處,它不同于張藝謀導演以往所有的電影。電影《紅高粱》雖然能表現出張藝謀對生活生命的想法,但并不是完全像陳凱歌的《黃土地》等探索片那樣淡化情節,靠純粹的電影視像語言的震撼力來直接表達導演的意念。電影《紅高粱》從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根據相應的背景情況對人物進行刻畫,塑造一個完整、美妙動人的故事情節,從而使意念通過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為、動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來。
四、文學改編電影見證中國社會文明的進化歷程
(一)土路、房屋和裝飾品
電影《紅高粱》中土質的路面和房屋,中國較早時期的傳統房屋形式,給人的感覺是這是一個落后的村莊。最開始迎親的劇情中,迎親的路上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土地,光禿禿的巖石表面,幾個迎親轎夫在路上顛簸著。“我”奶奶與一種野蠻荒涼的景色充斥著屏幕,天空中塵土彌漫,配合著歡快而富有節奏的嗩吶聲,以及轎夫的戲謔聲,血一樣紅的轎子,和“我”奶奶紅色的衣服。這些場景在感知上吸引著觀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電影《紅高粱》的十八里坡中,這樣的環境到處都是,木頭做的窗戶和門板,以土為材料的房屋。余占鰲把“我”奶奶送到李大頭家里后,余占鰲光著上半身站在土質的門下面,望著“我”奶奶遠去,他赤裸的皮膚就像他身旁的建筑物那樣,變成了電影《紅高粱》的經典環境結構,突出了余占鰲男性的力量。到了賣牛肉店鋪,一種人類最初的野蠻落后的氣氛彌漫開來,賣牛肉的店鋪墻上掛著牛頭,店鋪的工人用力切著牛肉,這些都很吻合舊中國社會中的生產方式。
(二)公路、機槍、土地雷
在外來侵略者到來之前,紅高粱的人生都是一成不變的,從來沒有過創新。侵略開始之后,侵略者修建具有現代化符號的公路,一群守舊而又堅持的中國百姓在外來侵略者的逼迫之下踩平了高粱地,這是在中國土地上從來沒有過的改變。在電影《紅高粱》中,外來侵略者修建的公路成為電影結尾的一個“發動機”。機槍也是一種現代科技文明的符號,面對束手無策的中國百姓,外來侵略者通過兇殘的方式,用機槍掃射平民百姓。而中國傳統舊社會還都是以刀槍、棍、棒等冷兵器作為主要的武器,土地雷的制作可以說是以“我”爺爺代表的勢力一次集體性質的失敗實驗,土地雷的實驗也因操作不當以傷害同伴而結束。電影中“我”爺爺和工人們用雙手拿著土地雷,慢鏡頭和聲音與畫面相獨立的形式,悲壯地表現了炎黃子孫在面對外來侵略時,不畏死亡的犧牲品質。
(三)從時空角度的進化來見證中國文明社會進化的過程
高粱地是電影《紅高粱》內容、情節進行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一個經典的時空角度場所。以一個見證者的身份,不動聲色地觀看了中國男權勢力中男性力量的興衰存亡,以及在面對外來侵略時表現的無力和屈服。本來紅高粱是自己天然生長起來的,當接新娘的紅轎子來到這片土地時,該發生和不該發生的事情在這里都發生了:有土匪藏在這里,專門殺人搶錢,這片土地成了罪惡的地方。在這個時候紅高粱是衰落的代表。“我”爺爺與“我”奶奶在這里野合,也十分自然地發生在這片高粱地,人生在這片地里無所顧忌地發展。這是頑強人生的體現,也是誕生創新的場所,包含著一個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力量。最后,紅高粱地被現代科技文明所踐踏,這是這片土地在中國生長千百年來從來都沒有過的遭遇,紅高粱在外來侵略者逼迫命令的情況下,由中國百姓踩平,他們踩平的不僅僅是這片土地,更是在被迫摧毀在中國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耕種文明。舊的事物終將被代替,新的事物終將會到來。紅高粱地被踩倒踏平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
五、結語
電影《紅高粱》并非是一個真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傳統文明的追尋。相反,在這個影響幾代人回憶的內容中,創造的是一個未來的品格,是一種對人性的希望,超越了以往的舊形式,具有讓人難以一眼窺出的深刻思想。電影《紅高粱》不同于以前所有描寫農民的電影,電影中所有的表達形式和感知認知元素,都在為這種對于天然人生的解放自由的表達做鋪墊。電影《紅高粱》中,豪放不扭曲、自由自在、順其自然等人生觀,給了人們很大的啟示。電影《紅高粱》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一個過去的老故事,更是一個對未來世界的希望,也隱隱呈現出對中國社會文明進程的解讀。
[參考文獻]
[1] 胡譜忠.跨媒介的文化生產――小說《碧洛雪山》及其改編電影的“少數民族敘事”[J].民族文學研究,2014(05).
[2] 李艷.張藝謀電影的文學改編之路探析[J].當代文壇,2015(02).
[3] 周建華.西方文學電影改編理論的發展流變[J].巢湖學院學報,2015(02).
[4] 高�h.從電影與文學的關系論《一九四二》之改編[J].宜賓學院學報,2014(08).
相關期刊簡介:《出版廣角》由廣西新聞出版局主管,廣西出版雜志社主辦的出版類學術期刊。國內刊號CN:45-1216/G2;國際刊號ISSN:1006-7000,郵發代號:48-84。
文章標題:出版廣角投稿文學改編電影中“社會文明”進程解讀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daoyan/2792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