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歷史論文 發布日期:2012-12-15 09:14 熱度:
摘要:以木材為主要材料的構架體系占據中國建筑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它在我國建筑體系中影響最大,成就最為突出,成為世界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建筑體系。中國建筑的特點既與中國的地理環境、氣候、生活習慣、民族風俗相關,又與中國建筑采用的建筑材料、技術有關,更與中國的文化、政治、宗教、哲學思想以及審美觀密切相連。
關鍵詞:木構建筑,中國,石構建筑,西方,文化觀念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數千年的文明發展使中國建筑成為一個獨立的結構體系。中國建筑的特點既與中國的地理環境、氣候、生活習慣、民族風俗相關,又與中國建筑采用的建筑材料、技術有關,更與中國的文化、政治、宗教、哲學思想以及審美觀密切相連。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以木材為主要材料的構架體系占據中國建筑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它在我國建筑體系中影響最大,成就最為突出,成為世界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建筑體系。
木構建筑以木結構為骨架,以其他材料為圍護物。它采用屋基上立柱,柱間用枋相連,梁的兩端承檁,檁上列椽,椽上鋪望板與瓦,形成屋面。由于整個屋頂的重量全部由木結構承擔,而墻不承重,墻只起遮蔽與間隔空間的作用,這種建筑不僅墻上開的門窗大小都不受限制,而且連墻也可以不要,如僅有柱子和屋頂的涼亭和長廊,它們沒有墻,對人的活動與四處眺望都給予極大的方便,使屋內與屋外,人與環境都處在統一中。
木構建筑各構件的連接采用的是榫卯方式,不僅方便施工,組接靈活,而且整個建筑還可以承受壓力,具有很好的彈性,經受一定的拉力。木構建筑對于地震或強風等自然災害,也有較強的抵抗力,它往往是晃動幾下,又恢復原狀。即便墻倒了,但整個建筑仍然穩固。這說明榫卯連接的木構架非常堅固,它不僅支撐著房屋,而且還抗擊著外力,使建筑巋然不動。
中國的木構建筑無論是宮廷、寺廟,還是住宅、園林,都是以群體組合的方式出現,形成一個建筑群。單幢建筑組合,圍成院落。院落對于中國建筑來說極為重要,它對于組成院落的單幢建筑而言,意味著一個開放的活動中心,是室外的共享空間。但對院落外的其他建筑而言,它就是封閉式的、隱私性的空間。院落的組成會根據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的處理手法,以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如院落之大小相差甚遠,大的可以容納上萬人,如內廷廣場、午門,顯得寬廣、莊嚴;小的僅容數人,亦如普通住戶的天井,小巧、玲瓏、幽靜。宮殿和寺廟一般采用以軸線為中心,兩邊對稱的方式布局,給人莊重、肅穆之感;而園林、民居,雖然也免不了軸線對稱,但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形成一種自由布局,給人親切活潑、別有洞天之感。有些建筑群體還院落相套,軸線相生,構成多層次的統一群體。這就往往使人剛一進門并未看到建筑組合之妙,必須一重門、一重門的慢慢品味,才能領略整個建筑的別具匠心。
中國建筑重木構,西方建筑重石構,主要是源于各自思想觀念與文化背景的重要區別。
中國建筑由于是屬于人居,不論宮殿、民居都要求明敞舒適,通過建筑來營造一個空間,既適宜人居又適宜祭祖,所以注重建筑的水平展開,更多的是表現出優美。西方由于強調對神的崇拜,建筑既是神保佑人的見證,又是人崇拜神的場所,所以對建筑的高聳較為注重,以體現神的威嚴,因而建筑立面盡量向高空發展,往往表現出崇高。如西方的哥特式教堂,騰空聳立,顯得十分高大,打破了人們心理上的平衡與穩定感,顯然是為了把人引向崇高感。古埃及人崇拜太陽,他們建造的方尖碑,一般認為是象征太陽的光芒,他們建造的金字塔也以體量巨大高聳著稱。
中國古建筑重群體組合,西方建筑則重個體演變。中國建筑以群體組合見長,單個建筑較早定型,由此建筑的工程法式可成為一種程式化施工,工匠只要憑前輩言傳身教,依據經驗施工便行之有效。由于單個建筑個體定型早,有著各種規定,故難以做出較大的變更,盡管它可以在組合中形成不同的群體,但個體風格少,因而中國古代建筑較大的變革少,沿襲傳統的多。西方建筑雖也有群體組合,但相比之下它更注重個體的樣式,從古希臘三種柱式到古羅馬的五種柱式,從哥特式教堂的尖頂到俄羅斯東正教堂的洋蔥式,都非常重視建筑物個體的風貌,以顯示每一個教堂的不同樣式與風貌,表現出強烈的個性。
中國建筑注重今世,而西方建筑更注重永恒。由于西方建筑以神為中心,神是永恒的,所以西方建筑發展了石結構;中國建筑以人為中心,人卻是有限存在物,所以中國建筑發展了木結構。西方建筑多為永恒,為后代長遠考慮多;中國建筑少為子孫后代考慮,注重的是今世。明代著名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說:“固作千年事,寧知百歲人。足矣樂閑,悠然護宅。”他的話鮮明表達了中國人對建筑的看法。的確,人與物的存在時間無法相比,人是有限之物,人生難以超過百歲,而物則可流傳千年。這樣,人的住宅與建筑只要滿足自己使用的年限就夠了,何必去要求后代住在前輩人的住宅里呢?更何況后代人對前輩人的住宅與環境是否滿意,尚難得知。既然如此,對于一般性建筑,還不如讓后代按照他們自己的喜好安置住宅與建筑,才是一種比較現實的態度,何必去越俎代庖呢?中國人對生活抱著一種實際的態度,并不想為后代操辦一切。當然,中國人對紀念性建筑、具有特殊意義的重要建筑會有不同,如皇室陵墓、石窟寺、萬里長城等,都要做長遠打算,它們要另當別論。
西方人受神權、皇權、人權等觀念的支配,在自然與人的關系上注重的是二者的沖突、對立,西方建筑重視人為,講究與自然的對立,即便巴洛克與洛可可式中有一些自然花紋,也不過是用自然來裝點人工之作而已。
中國人崇尚“天人合一”,在自然與人的關系上注重的是二者的融合,強調的是順其自然。中國古建筑十分重視建筑、人、環境之間的關系,建筑既要適合人居住,又要與周圍的環境相適宜,還要富于自然情趣。如中國古代園林就非常重視周圍的環境,講究因地制宜、掘地造山、種植花木、修建園池,將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營造在自己的居住環境中,使園林富于詩情畫意,或穿林越澗,或臨池俯瞰,或登山遠眺,使人在園林的游覽中深感人與自然的融合。
建筑就像一本人類歷史文明的教科書,,它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紀念物,也是人類自身成長與發展的見證。中國未來的建筑發展不僅要中西融合,取人之長,而且也要發揮自己的優點,使人、建筑與環境和諧統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重構人類的幸福美好家園,真正實現人類“詩意的棲居”。
文章標題:從木構建筑談中國古代建筑觀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lishi/1478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