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4-13 09:34 熱度:
在福建省武夷山地區,流傳著一種獨特的擺茶習俗,遇到鄰里糾紛、家庭矛盾,村民們會坐下來,通過喝茶聊天來解決問題。此習俗在武夷山已經流傳千年,其中保存最為完好的還數紅園村。為了響應國家大力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號召,武夷山相繼開展了一系列弘揚和傳承 “擺茶俗”文化的活動,但是由于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摸索、借鑒階段,與市場的文化需求存在嚴重的不平衡。近年來,已有一些學者開展關于 “擺茶俗”非遺項目的研究。如林勇[1]主要闡述擺茶俗的由來、內涵和功能; 林梅琴[2]從拍攝的視角詳述擺茶俗的開展過程; 熊慎端[3]通過采訪非遺傳承人徐樹芹和村干部的形式,提出堅守擺茶俗的文化根基,創新非遺文化。總體上看,相關研究大多是對擺茶俗文化的描述,但是面對擺茶俗失傳的局面,需要創新其傳播和傳承方式。為順應非遺文化的現代化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并讀懂非遺文化,提升非遺的藝術價值,活化傳承非遺,筆者針對武夷山地域特色,到 “擺茶俗”保留較完好的紅園村進行實地考察,并利用轉譯手段,通過視覺化設計,將 “擺茶俗”的起源、發展、內涵和精神轉換成具有現代視覺的文字、圖形、色彩、造型、結構與材料等基本視覺元素。
一、“擺茶俗”的發展及傳播現狀
由于紅園村地處偏遠的深山,暫時未發展旅游業,古樸的民風和傳統得以保留。紅園村是連接武夷山溫嶺和嶺陽古驛道的必經之地,現在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古風風貌。“擺茶俗”是紅園村村野文化魅力的體現,于 2016 年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擺茶最初其實就是喝茶聊天,男人們出去干活,留在家里的婦女們經常聚在一處擺茶。久而久之婦女和鄰里之間有什么矛盾糾葛,經過席間協商、姐妹勸導,也就在茶香、菜香間消弭。流傳千年的紅園村 “擺茶俗”,歸根結底,是茶道中的和諧精神在流傳。 “擺茶俗”在傳承中仍然保留著傳統的規則與禮儀,有強烈的文化特性和特有的獨立氛圍。一方面,與武夷山其他非遺文化相比,盡管此習俗 “不為人知”,但有著非常豐富強烈的視覺遺產; 另一方面,有關此習俗的設計,在社會和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根基。用視覺語言傳遞非遺文化,可以拓寬非遺傳承的維度,并讓作品更容易被 “閱讀”,且對于受眾來說,視覺符號也是一種更親民、更容易被接受的展示方式。
二、視覺化設計對 “擺茶俗”傳承的作用及意義
( 一) 提升 “擺茶俗”文化的藝術性 “擺茶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和鮮明的藝術風格,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里依然璀璨奪目。面對日益更新的文化語境和消費需求, “擺茶俗”文化的存續、發展和傳承,單純依靠其內部系統的文化力量難以為繼,需要從外部采取各種形式的保護措施。視覺化設計主要通過視覺方式對 “擺茶俗”文化進行元素提取,并轉譯成一種簡潔可視的符號或圖像信息。這種方式具有便于感知、可視性強、滿足大眾審美需要等特點,它將現代藝術因子注入傳統文化中,可極大提高 “擺茶俗”的藝術品位。
( 二) 促進 “擺茶俗”的傳播與弘揚傳統藝術形式生命力的再造,需要現代與傳統元素的融合共生[4]。非遺文化不僅僅是供人觀賞的 “櫥窗”文化[5],還需要傳承,而傳承的受眾必定是青年一代。青年人在接受現代文化思想后,易對傳統文化失去興趣,因此需將 “擺茶俗”從其原生環境轉移到當代社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文化資源,進行再利用、再設計,促進其在當代的傳播與弘揚。“擺茶俗”文化通過設計手法轉譯為現代元素,其實質是文化與經濟的結合,二者在互相交融中促進彼此的發展[6]。筆者綜合已有研究,并結合實地考察,認為 “擺茶俗”的視覺傳播過程具體如圖 1 所示。
三、“擺茶俗”的視覺化符號轉譯途徑
視覺化設計主要借助視覺符號轉譯方式來傳播多元立體的視覺信息。所謂 “視覺符號轉譯”,就是將抽象復雜的概念、形象或精神文化轉換成直觀簡潔的具象符號,利用平面構成元素———圖形、文字、色彩等進行視覺再現,它具有可視性強、便于認知和滿足現代人審美需要的優勢。對 “擺茶俗” 進行視覺化設計,以平面媒介為載體,針對不同媒介對傳播內容進行視覺轉譯,可達到宣揚此項非遺的目的。為此,筆者借助平面媒介的標志形象、系列招貼和文創產品 3 種方式,轉譯 “擺茶俗”的視覺化符號,呈現其藝術內涵和文化價值,增強受眾對該項非遺的認知度和情趣感。
( 一) 以標志為載體的視覺化設計標志是運用一個特定而明確的圖像來表示事物和代表事物,并對其目的、內容、特征、主張、精神等作總體概括和體現[7]。“擺茶俗”的標志形象是將 “擺茶俗”文化的形式與內涵以合適的形式呈現,借助精煉的符號傳達信息,使其富有視覺美觀性、獨特性和地域性特征,其關鍵是尋找與之對應的視覺元素進行信息的選擇、轉譯與傳播,從而傳達非遺文化的內涵和理念。“擺茶俗”中有諸多元素可供選擇,比如煮茶器具三角鼎、茶葉、大茶碗、菜點 ( 菌菇、筍干、苦儲糕、豆渣餅、炒辣椒等) 、人物一起大碗喝茶的動態等。筆者將圖形和文字相結合,設計出如圖 2 所示的 “擺茶俗”標志。此標志,圖形部分采用最具代表性的煮茶器具三角鼎和茶葉兩種元素,通過概括、簡化、夸張等手法進行藝術加工,不僅保留了原有事物的本質特征,又不失藝術美感。此標志的文字素材由三部分構成: 標題字———擺茶俗,輔助文字信息———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擺茶俗”內涵——— “持家以孝,治事以公”的相處之道。筆者通過點線面的構圖形式,讓字體層級分明、重點突出,字形形制粗糙、邊緣殘缺,使其呈現出的設計效果與 “擺茶俗”的悠久歷史文化氣息相統一。
二) 以系列招貼為載體的視覺化設計招貼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平面媒體,也是使用最頻繁、最便利和最經濟的傳播媒介之一。招貼設計不僅可以傳播信息,還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性和收藏性。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中,它的宣傳作用是最直接的,可為非遺的動態保護提供協助[8]。在數千年的飲茶史中,客來敬茶、以茶待客充分體現了紅園村民的熱情好客和注重友誼的美德。在 “擺茶俗”中,以茶為媒介進行彼此間的溝通是 “擺茶俗”開展的主要目的。 “擺茶俗”系列招貼的設計,可根據活動的過程、內容、動作編排,形成分解的平面化圖形、文字和色彩,讓受眾在第一時間對 “擺茶俗”的制作過程有一個直觀的了解,達到通過設計表達文化的目的。如筆者設計的兩套系列海報 ( 圖 3 ~圖 4) 。
筆者設計的第一套系列招貼 ( 圖 3) ,從 4 首擺茶歌里提取 4 個對應關鍵詞———迎客、和事、取暖和保健,將 “擺茶俗”的意義通過 4 個關鍵場景 ( 門口迎接賓客→聚會和事→圍爐取暖話家常→ 飲茶保健) ,借助手繪插畫的形式加以展現,并輔以文字,分別介紹每個關鍵詞的含義。該招貼利用點、線、面的形式組合搭配插圖、關鍵詞和輔助文字,從現實生活場景中提取色彩,將非遺文化內涵進行自然流暢、生動活潑的呈現,既讓受眾有熟悉、親切之感,又可幫助人們加深記憶。第二套招貼 ( 圖 4) 主要通過連續遞進的版面安排,突出構圖的層次性,形成具有立體感、律動感的畫面。招貼共描述了三腳鼎煮茶→木簍→土灶臺→豆渣餅→苦櫧糕→菌菇→筍干→盛水→聚合 9 個擺茶步驟。此套海報通過提煉擺茶步驟中的關鍵元素,配上相應的文案,如 “茶里化糾紛,鄰里一家親”,既強化了 “擺茶俗”的制作步驟,又使非遺文化的內涵、精神得以延伸。
( 三) 以文創產品為載體的視覺化設計運用現代語境來表達非遺文化的內容,設計出獨具非遺特色的文創產品,在傳統文化與現代需求間找到平衡共通點,既可傳承優秀的非遺文化,又符合當今消費者的物質需求。文創產品作為商品的一種,既具有商品的一般屬性,又具有地域文化性、藝術性和禮品性,這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俗性和地域性相吻合。因此,運用 “非遺”文化來設計文創產品,將 “擺茶俗”的藝術內涵作為文創產品設計的核心要素,不但利于 “擺茶俗”的宣傳傳播,而且可提升武夷山的地方文化韻味。筆者主要從 3 個層面進行 “擺茶俗”文創產品的設計: 一是以 “擺茶俗”標題字為主體的文創產品設計; 二是以 “擺茶俗”場景插畫為主題的藏品設計; 三是具有使用功能的紀念品設計。如筆者采用 “郵票” ( 圖 5) 的形式宣傳非遺,讓人們在使用或收藏郵票時,通過場景插畫的形式感受 “擺茶俗”的文化氛圍; 借助 “書簽”紀念品的形式宣傳 “擺茶俗”中的菜點文化 ( 圖 6) ,使非遺文化與生活緊密聯系。
四、結語
作為武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擺茶俗”不僅是當地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體現。在現代語境下通過視覺化符號轉譯方式,將 “擺茶俗”的起源、發展、內涵和精神轉換成具有現代視覺的文字、圖形、色彩、造型、結構與材料等基本視覺元素,并借助符號化的標志形象、系列招貼和文創產品的方式進行創新衍生設計,實現非遺文化形態語義建構與情感遷移,不僅能有效推動非遺資源的傳播與認知,也可為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提供新途徑,傳承與彰顯 “擺茶俗” 之美。 “擺茶俗”雖然歷史悠久,但缺乏弘揚鄉野文化傳統魅力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要堅守這一百年文化根基,還有待業界深入挖掘、不斷創新,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和實踐模式,讓百年 “擺茶俗”永遠薪火相傳。
[參考文獻]
[1]林勇.婦女擺茶俗 男人不上桌[J].茶: 健康天地,2009( 6) : 19.
[2]林梅琴.擺茶俗: 婦女當主角,男人不上桌[J].福建人,2015( 1) : 92.
[3]熊慎端.讓百年“擺茶俗”薪火相傳[J].鄉鎮論壇,2014( 1) : 7.
[4]楊木生,樊傳果.“刀尖上”的創新: 傳統剪紙藝術的現代設計應用[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 5) : 159.
《非物質文化遺產“擺茶俗”的視覺化符號轉譯》來源:《廈門理工學院學報》,作者:魏 攀,李建建
文章標題:非物質文化遺產“擺茶俗”的視覺化符號轉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meixue/4545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