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7-09 17:04 熱度:
2011年10月15、16日,“中國民俗藝術國際論壇”開幕式及專題報告會在北航舉行。此次國際論壇的學術主題為:現代性與民俗藝術、中國民 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民間信仰與民俗藝術、現代教育與民俗藝術等。出席論壇有30余位專家學者,分別來自國內及法國、英國、日本的高校與相關研究機構,學 術研究涉及社會學、人類文化學、藝術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民俗藝術收藏與研究等方面。
【摘 要】 民俗藝術是我們在幾千年的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傳承和演變的來記錄人類生活變遷的一中文化藝術形態,民俗藝術是民間美術和其他各種藝術形態形成和發展的 一個原始生命力的源泉,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不斷發展的藝術形式。但隨著現代西方藝術的發展,對我們國家原始的民俗藝術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很多的民俗藝術已 經或者是趨于消失,遺失忽略民俗藝術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次“2100北京・中國民俗藝術國際化論壇”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民俗藝術的覺醒,重拾民俗 藝術就是對我們中國文化基因的重新疏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修復與保護。
【關鍵詞】 藝術設計專業論文,中國民俗藝術,文化溯源,原始美
1 “2011北京・中國民俗藝術國際論壇”的基本情況回顧
1.1 開幕式及專題報告
懷校長在開幕式的講話中指出:中國民俗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寶藏,是充分體現民族精神的文化遺產,是激發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依托。研究以及發掘蘊藏其間的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文化傳承和建設的重要使命。
在隨后的專題報告中,田青、鄧啟耀、范華(法國)、大田尚作(日本)等與會專家發表了專題的學術報告,報告的內容涵蓋現代保護民俗藝術的必要性 和難度、以及如何把民俗藝術運用到現代的教育當中去以及切實貫徹保護民俗藝術的步驟和方法。兩天的報告聽下來,頗受感動,內心對于民俗文化的喜愛更為強 烈,迫切地希望能夠追隨專家學者們的腳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去研究各地域的民俗藝術,在即將面臨消逝的民俗文化邊緣能撿起一些文明的碎片。(圖1)
1.2 “超越與創作――移動的古代祭祀壁畫”展覽(圖2)
整個的民俗藝術論壇,最令人震撼的當屬“超越與創作――移動的古代祭祀壁畫”展覽,展出的80幅古代繪畫和200個古儺面具特別震撼人心,這是 顏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在平時細心收集、整理、修復和裝裱的一些民俗杰作,這也是顏老師收藏的一批塵封百年的古代祭祀壁畫的精品,這些祭祀壁畫均為傳承下來的 工筆畫真跡,跨地域范圍廣闊,包括貴州、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在時間上橫貫明清、民國等幾個時期。內容多為天、地、水、陽四界古往今來的歷史英雄、祖先 親眷、神仙鬼怪、動物與草木精靈,包含巫術、道教、佛教、祖宗神靈信仰和儒家教義等文化與情感內容。
這些古代作品大俗大雅,古灘面具率性、自由奔放、渾厚,各個祭祀壁畫又嚴謹、深沉,堪稱傳統美術的好范本,畫作的精細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顏老師說:“這些作品展示了前人面對神圣美好與他者悉心分享、相互慶賀告慰, 面對天災人禍自我鼓舞、自我療救的人情與人性關懷,展示了前人以藝術方式自娛自樂, 以無中生有的卓越想像力彰顯浪漫精神, 以藝術創造的方式敬畏生態自然、超越功利實在、延展生命時空、升華人性意境、提升幸福指標的恢宏態度。”是的,這些至今仍保留著我們祖先的提問的民俗藝術作品,向我們傳遞著生生不息的民族感情和無盡的想象力。
1.3 沅陵縣原生態民俗歌舞專題展演
民俗藝術論壇還特邀了湖南沅陵縣藝術團于15晚在北航學術交流廳進行了主題為“四季飆歌”原生態民俗歌舞展演,分為“春之聲”、“夏之夢”、“秋之喜”、“冬之情”四季篇章。
沅陵的歌舞藝術表演是集沅陵民間歌舞于一體的一種藝術形式,有酉水船工號子、盤木號子、打夯號子、車水號子,有精彩腔調的山歌演唱,有詼諧的小 調表演,有民間喜慶點子,還有古老習俗之舞《哭嫁歌》等。整個的演出把我們帶回到原生態的民間,放縱在山川和大地之間,徜徉在小河和田埂之上,讓我們去感 受那種來自于原生態的無窮的生命力和濃郁的民俗風情。
2 民俗藝術的覺醒對設計藝術文化的影響
當下中國的設計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設計屆開始經受日本和歐美設計的影響,模仿、抄襲、嫁接日本和歐美的設計,導致 了創新文化意識的匱乏和民族語言的缺失。但隨著現代民族意識的逐漸清醒,民間的元素逐漸被藝術家挖掘,設計業陷入一個茫然的混合發展的狀態。
我們現在不會像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樣盲目的崇拜西方的設計,因為西方的設計是立足在他們的發展基礎之上的,根本救不了中國的設計,曾經盲目地學習 反而使我們失去了自己本民族的特有的文化基因和心里認同感。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設計,都不可能從別的國家移植中的來,只能在本民族文化基因和藝術精神的繁衍 下成長,都要立足于本國的國情和本民族的文化,因為這些才是文化發展的基本源泉,才是藝術長期發展的基本沃土。一個設計師如果沒有本民俗的傳統文化修養和 沉淀,那么他所節后的設計文化只能說是一種比較膚淺的表面的文化,這種嫁接的“無根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能曇花一現。
這次民俗藝術論壇的成功舉辦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民俗藝術對我們現在設計的影響。像顏老師收藏的這些精品,這些民俗藝術經歷多個朝代的更迭變換 仍然經久不衰,仍然充滿著生命力,因為他們這種純粹的、原始的美的形態,在張道一的觀點中,這被稱為“原發性”。因為這些民俗藝術形式在內容上貼近廣大人 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這是記錄他們生活和民俗習慣的一種方式。在形式上,保持原始材質的質樸和自然,不做過多的裝飾,充分體現這種原始美。才使得這種符合 中國審美觀的“天人合一”的作品流傳千載。在設計上同樣如此,中國本土化的設計必然要融入中國傳統的元素,這種傳統元素的應用與傳承也是設計者以后所經歷 的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一直都很喜歡民俗藝術文化,因為我們在面臨這些民俗文化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會從心底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和一種自豪感,這便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文 化――民俗藝術。不管現代的商品經濟下藝術形式如何多種多樣,如何變化,我始終相信一點,就是主持人董卿曾在春節晚會上形容周杰倫的《青花瓷》歌曲的一句 話:改變的是潮流,不變的是傳承。即便現在出現文化種類的多元化,各個表現的形式五花八門,但這都是表面的東西,最深層次的、歷經歲月的洗禮、經久不變 的、最經典的,都是會牽連著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東西。所以我一直堅信這種傳統文化在迷茫之后的回歸,這種回歸并不是一種過時,而是一種迷茫之后認清自己 的方向,我們要了解我們民族文化的從前、現在和將來,以便更好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自己該努力地方向,不斷前進。
文章標題:藝術設計專業論文民俗藝術的覺醒與回歸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shehui/2173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