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9-17 14:08 熱度:
雷雨是曹禺創作的一個小說,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周樸園是雷雨中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本文主要論述從性別角度看周樸園的懺悔,文章是一篇《文學與人生》2015年征稿的范文。
摘要:學者對周樸園形象的解讀成果已非常豐富:階級,人性,宗教等角度多有論述,包含大敘事,邊緣敘事等不同話語論述,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復雜、立體的周樸園形象。從性別角度解讀周樸園的懺悔意識,對于全面理解周樸園人物性格具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性別,周樸園,懺悔
性別視角下周樸園懺悔意識的認知至少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戲劇中男女主人公對周樸園懺悔意識的觀照,二是作家曹禺對周樸園懺悔行為的藝術處理和文化選擇。同時,對于懺悔本身也要注意把握兩個層面:一是世俗層面的懺悔,比如對侍萍的金錢彌補,對魯大海的十年追尋,二是靈魂(宗教)層面的懺悔,比如周樸園的內心自責和宗教歸屬等。
一、劇中男女主人公對周樸園懺悔意識的觀照
文本層面的周樸園懺悔分析,主要借助蘩漪、侍萍、周萍、魯大海等人物視角來表現。
三十年前周家為迎娶富家小姐,逼迫侍萍抱著出生僅三天的孩子跳河自殺。在侍萍“死去”的這些年中,周樸園一直惦念不忘:三十年來,周樸園一直在尋找侍萍的墳墓,保持著侍萍在時室內的陳設,并禁止下人隨便進入,穿著早已破舊的襯衣、雨衣,堅守夏天不開窗的習慣,周樸園對侍萍相片的反復看守,引起蘩漪的“嫉妒”:“哼,又在看那個女人的相片”,顯然在周樸園的生活中,侍萍一直都未曾離開,蘩漪根本沒有取代侍萍在周樸園心中的位置。
除去這些間接的描述,文中多處書寫了周樸園直白的內心懺悔。
周樸園對周萍說:“這間屋子的家具多半是你生母頂喜歡的東西。我從南邊移到北邊,搬了多少次家,總是不肯丟下的”當得知魯媽就是侍萍時,周樸園更是真摯地傾訴了自己的悔恨。“你不要以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為一個人做了虧心的事就會忘了么?你看這些家具都是你從前頂喜歡的東西,多少年我總是留著,為著紀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總記得。一切都照著你是正式嫁過周家的人看……為的是不忘你。”
在侍萍決定離開時,周樸園同樣用他的方式極力做著彌補:“一切路費,用費都歸我擔負……這于我的心也安一點。這是一張五千塊拿錢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彌補我一點罪過。”在侍萍還未到達濟南時,他已先期匯去一大筆錢,希望免除侍萍的生活困難。由此可見,周樸園對侍萍的懺悔是真實的,讀者常常拿周樸園的“變臉”來質疑周樸園懺悔的真誠。
當周樸園證實魯媽是侍萍時,先前對侍萍的懷念立刻轉變為三個問題的冷酷發問:“(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這成為讀者質疑的有力證據。
其實周樸園這種懺悔和冷酷的交織心態,背后有著更為深遠的原因。周樸園借助富家小姐,獲得了事業的成功和良好的社會形象,代價卻是愛情的葬送和婚姻的失敗。在他榮耀的光環下其實隱藏著一顆孤獨的內心,三十年來,周樸園變本加厲地將這份缺失的情感寄托在事業和社會形象的維護上。當侍萍真的出現時,也就不難理解周樸園身上“曹七巧”式的心態迸發。
正如王新民教授指出:對人的分析“要更多地思考人物性格形成的社會的、歷史的、文化的動因,挖掘人物形象深蘊其中的心理、情感、精神內容”。因此,對于周樸園“冷酷”的表現不應簡單地視其為“非懺悔”的理由。
二、曹禺對周樸園懺悔行為的藝術處理
在《雷雨》中,正如宋劍華教授指出的:彌漫著濃厚的宗教色彩,特別是序幕和尾聲部分。
序幕部分,對教堂醫院的描寫:待客廳安靜溫暖,陳設古樸簡單,壁爐上面懸掛著一個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雪白的桌布,整潔的床單,仁慈平和的修女,天真無邪的孩童,還有深沉憂郁的老翁,外邊傳來陣陣鐘聲,教堂內合唱頌主歌,宗教音樂的大風琴聲,再加上尾聲部分修女靜讀《圣經》,呈現了一幅靜穆的宗教場景。
在這樣的環境中,周樸園沒有了陰鷙的眼光,他“靜靜地坐在圓椅上,呆呆地望著火”在《圣經》的圣言中洗滌著自己的靈魂。在初版本的《雷雨》中,更是在其敘事的終結部分鮮明地表明:周樸園變賣家產,皈依宗教,投入慈善事業,進行著對兩個女人的懺悔贖罪和對魯大海的十年追尋。對周樸園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懺悔處理顯然是作者有意為之。
宋劍華教授對周樸園懺悔意識的解讀,借助的是周樸園在正劇中三次出場的變化。第一次的蠻橫剛愎到第二次面對侍萍、魯大海時的自私與自責再到第三次蘩漪逼迫下道出真相后的悲傷哀鳴,這個過程中展現了促使周樸園懺悔轉型的一個個契機。序幕和尾聲部分宗教背景下周樸園的外貌描寫和內心沉郁的書寫,是靈魂懺悔的表征。全篇形成了序幕――懺悔意識,正劇――矛盾展開,尾聲――懺悔意識的循環圈。宋劍華教授從文本結構層面呼應了作家曹禺對周樸園懺悔性格轉型的藝術處理。
綜上所述,作家曹禺在宗教氛圍的設置上和人物性格轉型結構的安排上完成了對周樸園懺悔行為的藝術設計。
三、周樸園的懺悔:未走出男性話語語境下的懺悔
周樸園的懺悔,從世俗層面講,完成了對侍萍的金錢彌補,對魯大海的十年追尋,對蘩漪的十年貼心呵護;從靈魂(宗教)救贖層面講,周樸園進行著自我良心的譴責和對宗教的皈依,他變賣家產,投身慈善事業,他在《圣經》的圣言中,在頌歌中進行著靈魂的凈化。跳出上述內容,從文化層面去反觀周樸園的懺悔行為時,白薇教授的觀點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周樸園的懺悔其實并未走出男性話語的語境。
《雷雨》性別敘述中的女性敘述包含兩種視角。一是以蘩漪為代表的西方現代女性視角,一是以侍萍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女性視角(由中國傳統男權思想建構塑造的女性視角)。
在《雷雨》中,蘩漪所代表的“原欲”象征和西方生命意志論的“人性”力量,一直處于侍萍所代表的道德化理性形象的消解和壓制中。蘩漪作為審視對象,在侍萍的參照下被禁止“言說”,在周沖的對照中被潛在地阻攔,每當蘩漪向周樸園和周萍爆發時,總是周沖出場,客觀上等于在“提醒”蘩漪的妻、母身份,“攔截”蘩漪涌出的情感激流。
在作者的深層意識表達中,蘩漪明顯不符合人類早已建立起來的價值準則,或說東方文化的價值準則,即在人類發展的終極目的上,是對秩序和理性的絕對價值認定。這也反映了中國男性向西方現代性轉型過程中表現的內心割裂狀態,一方面有著站在女性立場上對父系文化解構的愿望,一方面又恐懼這種“原欲”導致的巨大破壞力,有著對理性和秩序的戀求。
所以,曹禺對周樸園懺悔形象的藝術處理,其實自覺不自覺的進行了文化的選擇,他在揭出舊理性秩序非人道的同時,在傳統話語語境中作歷史批判時,部分地陷入傳統話語的誤區中。因此說周樸園式的懺悔,依然是傳統話語下的懺悔。《雷雨》依然是一部男性話語語境下的懺悔錄。
從性別角度探討周樸園的懺悔,一是展現了劇中男女主人公對周樸園懺悔意識的認知,二是展現作家曹禺對周樸園懺悔行為的藝術處理和文化選擇。盡管周樸園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從世俗層面到精神層面的懺悔救贖,但是從周樸園對蘩漪和侍萍的不同文化價值選擇中可以看出,周樸園的懺悔其實是中國傳統男性對“圣母”的懺悔和自我靈魂救贖,是中國傳統男性話語語境下的懺悔,背后揭示的中國男性向西方現代性轉型過程中表現的文化選擇上的內心割裂狀態。(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曹禺:《雷雨》,文學季刊,1934年03期。
[2]張新民:《非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中的周樸園形象解讀》,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宋劍華:《試論<雷雨>的基督教色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8年01期。
相關期刊簡介:《文學與人生》雜志(原名《小說天地》)創刊于1980年,是一本全國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文學類期刊。其宗旨是以弘楊先進文化為己任,“以文學點亮人生”為刊物 的追求,以雋逸靈秀的詩歌,韻味綿長的散文,直擊現實生活的小說,源自本土的地方民間故事,厚重的長篇連載以及清新淡雅的裝幀設計為一身,多側面多層次多 色彩地反映火熱的生活與人生的真諦,是廣大文學愛好者的知心朋友。
文章標題:《文學與人生》2015年征稿范文從性別角度看周樸園的懺悔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shehui/2810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