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8-15 09:49 熱度:
摘要:中國從最古的甲骨刻辭、青銅器銘文、石刻文字算起,到竹簡、帛書和寫、印在紙上的書籍,其歷史之悠久,數量之繁多,內容之豐富,為世所罕見。隨著書籍生產材料的不斷變化,書籍的裝禎形式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紙書出現后,大致流行過以下形式:卷軸裝、旋風裝、經折裝等8種形式。中國現代書籍裝幀藝術起于清末民初。70年代后期,書籍裝幀藝術得以復蘇。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推動了裝幀藝術的發展。隨著現代設計觀念、現代科技的積極介入,中國書籍裝幀藝術更加趨向個性鮮明、銳意求新的國際設計水準。
關鍵詞:書籍結構、裝禎形式、現代書籍
人類社會生活需要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在文字未產生以前,人們主要靠語言相互溝通。但語言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而古人便采用結繩、刻木以及簡單的圖形符號等方法來幫助記憶。但是只有文字才能超越時空,準確記錄語言和表達思想。在殷代和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三世紀至前十世紀),人們將占卜卜辭、重要歷史事件等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了甲骨刻辭青銅銘文,石鼓文字等,這些屬于檔案性質的文獻資料,我們稱之為初期書籍。
書籍系指那些以傳播知識、介紹經驗、闡述思想、宣傳主張為目的,經過編制或創作,用文字寫、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為標準,正規書籍大致出現于春秋末期。相傳孔子刪述《六經》,“韋編三絕”,可見這時已出現了竹木簡的書,即編簡,是竹木簡的裝幀形式。古人書寫于竹木簡,以篇為單位,寫完一篇,以繩作結。編簡成冊,第一冊必定要標寫這一冊書的篇名。編簡成冊之后,以尾簡為軸心,朝前卷起,裝入帙內,以便收藏。此外還有寫在絲織物上的書,稱為“帛書”或“素書”、“縑書”。《墨子》說:“書于竹帛,鏤于金石”,這是對紙書出現以前書籍制作材料的高度概況。東漢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造紙技術,加以改進、推廣。東晉時,政府正是下令用紙寫書。紙的產生,導致了書籍制作材料的偉大變革,在中國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隨著書籍生產材料的不斷變化,書籍的裝禎形式業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紙書出現后,大致流行過以下形式:
1、卷軸裝:紙書盛行后,也效法帛書,裝幀亦是將寫好的長條紙書,形成卷子形式,故稱卷子裝。流行于隋、唐時期�,F在中國畫的裝裱也用這種卷軸形式來保存作品。(如圖1)。
(圖1,《金剛經》唐儀鳳元年(676)寫本)
2、旋風裝:旋風裝是卷軸裝到冊葉裝的過渡形式。裝幀形式是以一幅比書頁略寬略厚的長條紙作底,把書頁向左鱗次相錯地粘在底紙上,收藏時從首向尾卷起。它保留了卷軸裝的外形,又解決了翻檢時的不方便。
3、經折裝:又稱折子裝。出現在9世紀中葉以后的唐代晚期。裝幀的形式是依一定的行數左右連續折疊,最后形成長方形的一疊,前、后粘裱厚紙板,作為護封。經折裝克服了卷子裝的卷舒不便的問題。(如圖2)
(圖2《大方廣佛華嚴經》系活字印本,西夏文,框高24.2cm,每頁6行,行17字。)
4、梵夾裝:如《舍利偈頌》為《論藏》界論之一,清刻本,收集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地區,經文以傣仂文拼寫巴利語。傣族信奉小乘佛教,所誦經典多用貝多羅樹葉,經加工后,用鐵筆刻寫而成,即是貝葉經。貝葉經以貝葉作書,貝葉重疊,上下以板相夾,用繩串結,故稱梵夾裝。此種裝幀形式隨佛教而流傳,對我國藏、回紇、蒙古、滿等民族的佛教典籍影響很大。
5、蝴蝶裝:適用于雕版印書的特點而創造了蝴蝶裝。此種裝幀形式是把印好的書頁,以版心中縫線為軸心,字對字地折疊。以版口一方為準,逐葉粘貼,打開書本,版口居中,書頁朝左、右邊展開。宋元時期盛行此裝幀形式。因蝴蝶裝的書頁是單頁,翻閱時,易產生無字的背面向人,有字的正面朝里的現象,閱讀不方便是蝴蝶裝的缺點。(如圖3)
�。▓D3,《歐陽文忠公集》20.7cmX16.6cm。半葉10行16字,白口左右雙邊。)
6、包背裝:書頁正折,版心向外,書頁左右兩邊朝向書脊訂口處,集數頁為疊,排好順序,以版口處為基準用紙捻穿訂固定,天頭、地腳、訂口處裁齊,形成書背。外粘裱一張比書頁略寬略硬的紙作為封面、封底。此裝幀形式緣自包裹書背,所以稱其為包背裝。包背裝的書籍出現在南宋后期。元、明、清也多用此形式。如明代《永樂大典》、清代《四庫全書》等。
7、冊葉裝:如《妙法蓮華經》(如圖4),它是唐寫本,冊葉裝。1900年敦煌藏經洞打開以后,發現一批冊葉式裝禎書籍,開本大小不一、裝訂形式各異、紙質粗厚、篇幅短小的佛教經書。這種冊葉本攜帶方便,不易損壞,適應做佛教法事的需要。這些資料將我國冊葉式書籍出現的時間提早到唐代晚期。
�。▓D4)
8、線裝:裝幀形式與包背裝近似。書頁正折,版心外向,封面、封底各一張,與書背戳齊,打眼訂線。線裝書既便于翻閱,又不易散破。線裝是中國傳統的裝訂技術史上最為進步的形式,具有素雅和端正,而不刻意追求華麗的典雅的中國民族風格的裝幀特征。線裝書的出現,形成了我國特有的裝幀藝術形式,具有極強的民族風格,至今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是“中國書”的象征。
中國現代書籍裝幀藝術起于清末民初,尤其是受到“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推進以及西方科學技術的影響,在魯迅先生的積極倡導下,陶元慶、豐子愷、錢君掏等等一大批著名裝幀藝術家們的努力下,中國的裝幀藝術開創了一個新時代。改變了長期以來人們忽視書籍裝幀的裝飾作用,片面強調節約紙張,不把書籍作為藝術品看待的問題。這段時間既是書籍裝幀藝術的開拓期、繁榮期,也是鞏固了裝幀藝術地位,并培育了一批創作隊伍的重要時期。1949年以后,中國的書籍裝幀藝術呈現出多種形式、風格并存的格局。“文革”期間,書籍裝幀藝術遭到了劫難,“一片紅”成了當時的主要形式。70年代后期,書籍裝幀藝術得以復蘇。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推動了裝幀藝術的發展。隨著現代設計觀念、現代科技的積極介入,中國書籍裝幀藝術更加趨向個性鮮明、銳意求新的國際設計水準。
如今中國一部分裝幀設計家開始在注重本國民族化、傳統化精神的前提下,重塑新形態的書籍,以此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閱讀行為方式。這種重塑書籍形態的做法意在“破壞”書籍固有模式和純鉛字傳遞形式的束縛,創導主觀能動有想象力的設計,也就是運用裝幀設計語言,來研究裝幀審美的創造。其意義已超越書籍構造物自身(或者說內容本身),目的在于啟發讀者在閱讀書籍中去尋找并且得到自由的感受,由此萌發出想象的智慧源泉。設計師完成傳統書卷美和現代書籍相融合的過程,正是書籍形態變革的價值所在。近二十年的書籍藝術的進步,已經開始在世界上顯露出中國書籍裝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方,中國美學的歷史演進及其現代轉型,巴蜀書社出版社,2005.12
文章標題:書籍結構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wenxue/1300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