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8-19 15:32 熱度:
從20 世紀70年代起, 克拉申便專注于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 經過多年的研究, 于80 年代初發表其兩大專著: 《第二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學習》(1981) 和《第二語言習得的原則和實踐》(1982); 同時于1982年與特雷爾(合作出版了《自然途徑》一書。在這三部著作中, 克拉申通過對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的分析, 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語言習得理論。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由以下五個假設組成: 1)習得- 學得差異假設;2)監檢假設;3)自然順序假設;4)輸入假設; 5)情感過濾假設。
摘要: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是二語習得的一個重要理論,其強調了在語言習得中應重視對學習者的可理解性輸入以及降低學習者情感焦慮。本文主要介紹了克拉申的“五大假說”, 即習得―― 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
關鍵詞:搜論文知識網,克拉申,二語習得,五大假說
一、引言
二語習得是指對人們在課堂內外學習母語之外的其他語言所使用方法的研究。在20 世紀80 年代,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二語習得理論――“五大假說”, 即習得―― 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輸入假說是當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 因為它回答了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即怎樣習得語言, 尤其是外語。
二、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1. 習得- 學得差異假設
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和出發點是他對“習得” 和“學得” 的區分, 以及兩者在第二語言能力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認識。克拉申認為, “學得”不能變成“習得”,? 同時學習者在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中的流利程度是學習者“習得”產生的結果, 而不是“學得”的結果。根據這一假設, 成人是通過兩條截然不同的途徑逐步習得第二語言能力的。第一條途徑是“語言習得”, 這一過程類似兒童母語能力發展的過程, 是一種無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也就是說, 在學習過程中, 學習者通常意識不到自己在習得語言, 而只在自然交際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第二語言。第二條途徑是“語言學習”, 即通過聽教師講解語言現象和語法規則, 并輔之以有意識的練習、記憶等活動, 達到對所學語言的了解和對其語法概念的掌握。習得的結果是潛意識的語言能力, 而學得的結果是對語言結構有意識的掌握。克拉申認為, 只有語言習得才能直接地促進第二語言能力的發展, 才是人們運用語言時的生產機制; 而對語言結構有意的了解作為“學得”的結果, 只能在語言運用中起到監檢作用, 而不能視為語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克拉申強調“習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 但也并不排斥“學得”的作用。
2. 監檢假設
監檢假設與“習得- 學得差異假設”密切相關, 它體現出“語言習得”與“語言學習”的內在關系。根據這一假設, 語言習得與語言學習的作用各不相同。 Lightbown 和Spada 指出, 學得系統起監檢的作用, 對習得系統所產生的語言作出小的改變和完善。一般說來, 語言習得能“引導”人們講第二語言, 并直接關系到人們說話的流利程度; 而語言學習只起監檢的作用。當人們開口說話時, 話語由“習得”系統產生, 經“學得”系統監檢后成為“真言”而吐露出口。同時, 克拉申指出監檢是否能發揮作用有賴于三個條件: 足夠的時間、注重語言形式和了解語法規則。在此, “足夠的時間”是指語言使用者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有效地選擇和運用語法規則; 注重語言形式是指語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須集中在所用語言的形式上, 也就是說, 語言使用者必須考慮語言的正確性; 了解語法規則是指語言使用者必須已經具有所學語言的語法概念及語言規則的知識。只有如此, 監檢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從而使學習者更好地使用語言。
3. 自然順序假設
克拉申在這一假設中認為, 人們對語言結構知識的習得是按可以預測的順序進行的。近些年的語言習得研究結果表明, 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 無論是母語還是第二語言, 都是按一定的自然順序來習得語言結構的; 也就是說有些語言結構先習得, 有些語言結構后習得。該假設還認為, 語言的有些規則對學習者記憶很容易, 但是要使學習者習得這些規則并非易事。一些實驗研究表明, 在兒童和成人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時, 掌握進行時先于掌握過去時, 掌握名詞復數先于掌握名詞所有格等。克拉申指出, 自然順序假設并不要求人們按這種順序來制定教學大綱。實際上,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習得某種語言能力, 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語法順序來教學。
4. 輸入假設
作為克拉申五個語言習得假設中重要的假說, 其核心觀點認為, 要實現語言習得, 學習者必須通過閱讀和聽力吸收語言材料, 而該材料必須是“略微”超過學習者目前的水平并被學習者所理解。這一假設體現了克拉申對第二語言學習者如何接收和吸收語言材料這一過程的實質性認識。他認為, 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 , 即略高于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 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結構的理解時, 才能習得語言。所謂可理解的語言輸入, 用公式表示就是“i+ 1”。在該理論中, 克拉申把學習者目前的水平定為“i”, “i+ 1”是學習者容易接受和習得的語言輸入級別。在語境和語際信息的幫助下, 學習者理解了“i+ 1”的語言材料, 才能實現語言習得從而提高其語言能力。如果輸入語料過深或遠高于學生現有水平即“i+ 2”或者過淺而低于學生現有水平即“i+ 0”或“i- 1”, 都會造成理解困難或無益于語言能力的提高。
5. 情感過濾假設
情感過濾假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語言習得的機理和影響語言學習的因素。該假設認為, 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并不能表明學生就可以學好目標語言, 第二語言的進程還受很多情感因素的影響。克拉申認為語言習得的實現是建立在對所輸入的語言進行情感過濾的基礎之上的。情感過濾的過程如下: 輸入--過濾--語言習得器官--習得的能力。由此可見, 在語言輸入到達大腦語言習得器官的過程中, 過濾是輸入的語言信息必須逾越的頭一道障礙。也就是說, 情感因素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克拉申在總結過去第二語言教學中的經驗時指出, 在習得第二語言或外語的過程中, 習得者并不吸收他所聽到的一切, 有幾個心理上的因素影響著他習得語言的速度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郭玲. Krashen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外語教學[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2).
[2] 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文章標題:搜論文知識網文學論文發表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wenxue/2239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