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6-20 13:08 熱度:
中國近代稿費制是中國近代文學繁榮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的一個重要視角,應該引起中國近代文學研究者的重視�!〗幕a品的市場化率很高,稿費足這一市場的最重要組成鉀分,也是中國近代文化市場繁榮的重要因素,中國近代稿費制有其自身的產生、價格和形式,對近現代職業作家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時代文學》文學期刊發表,雜志社是由山東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期刊,入選全國優秀雙效期刊,山東省優秀期刊。自1989年3月創刊以來,《時代文學》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發表了一大批優秀文藝及文藝理論作品。
全方位的小說研究應該包括文學、政治、社會、經濟這樣幾個主要層面。但以往的小說研究側重在文學、政治、社會方面,對于經濟層面的研究幾乎空白。這一方面是由于小說屬于古老的文史學科,在這一學科里,經長期積累形成了固定的研究規范,在這些規范中根本沒有經濟學的概念。另一方面,中國古代小說史提供給研究者進行經濟學研究的資料十分稀少,構不成體系,無法進行研究。
說到底,小說是一種通俗文學產品,它的興衰變革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通過小說史經濟層面的研究,能揭示小說發展的深層次規律。因而小說與經濟是一個有深刻內涵的研究課題,很值得小說研究者探討。值得慶幸的是,中國近代小說史中保存了大量的經濟學資料,有待小說研究者去開發。本文就中國近代的稿費制作一些探討。
中國近代文學的繁榮是與中國近代的文化市場分不開的,稿費制是文化市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利益的紐帶,只有建立一個合理的利益機制,讓文化生產者和文化消費者都得到相應的利益,文化市場才能活躍起來。
一、中國近代稿費的產生
中國近代稿費是什么時候產生的,不是很容易說清楚的問題。我們先征引幾條有關稿費的資料。一條是關于(申報)的。“最初在(申報)上發表詩文,不但沒有稿酬,并且照廣告條例向作者收費,”‘”能刊登作品而不收廣告費,就屬優待了。(申報)第一次付稿費的征稿是在1884年6月,是一則征求畫稿的啟事,題為(招請各處名手畫新聞》。啟事曰:“本齋印售畫報,月凡數次,業已盛行。惟外埠所有奇怪之事,除已登(申報)者外,未能繪人圖者,復指不勝屈。故本齋特告海內畫家,如遇本處有可驚可喜之事,以潔白紙,新鮮濃墨繪成畫幅,另紙書明事之原委。如果惟妙惟肖,足以列人畫報者,每幅酬筆資兩元。其原稿無論用與不用,概不退還,居住姓名亦須示知。收到后當付收條一張,一俊印人畫報,即憑條取洋。如不人報,收條作為廢紙,以免兩誤。諸君子諒不吝賜教也。”
一條是關于林譯小說的。林纖的第一部譯著(茶花女遺事》,出版于1899年(也有人說在1898年就有印本了),這一年的4月17日,上海(中外日報)登出一則有關(茶花女遺事)告白,告白云:“此書閩中某君所譯,本館現行重印,并擬以巨資酬譯者,承某君高義,將原版寄來,既不受酬資,又將本館所償版價,捐人福州蠶桑公學。特此聲明,并致謝忱,(昌言報)館白。
一條是包天笑記載的有關情況。1906年(光緒32年),包天笑在曾孟樸的(小說林)編譯所兼職,他說“當時已流行了計字數稿費的風氣了包天笑在(時報)工作,又在(小說林)兼職,自己又寫小說,他對當時的出版界應該是熟悉的,他的話起碼能說明當時(小說林)的情況。他編(小說時報)大概是在1909年,他敘述當時的征稿情況說:“在籌辦期中,登報征求小說稿,無論長篇短篇,文言白話一例征收,那時譯寫小說的人已經很多了。有的本有固定的職業,性之所好,以此作為文人的副業,有的竟是生計艱難,賣文為活,一時投稿者實在不少。”但那時除了小說稿給稿費,其他的詩文竟沒有稿費。包天笑在他編輯(時報》附刊(余興》時,為了鼓勵這些詩文作者,獎給他們購書券。他說:“從前的報紙,并沒有什么副刊的,雖然也登載些小說、雜文、詩詞之類,都附載在新聞的后幅。我在初進(時報》時候,便是如此。但(時報》那種雜,如楚青寫的《平等閣筆記》和(平等閣詩話》,都是附載在新聞之后。還有名人投稿,棄之亦屬可惜。當時報紙,除小說以外,別無稿酬,寫稿的人,亦動于興趣,并不索稿酬的,”“后來創議別辟一欄,名字喚作《余興》,專登載除新聞及論說以外的雜著,”“他們雖不受稿酬,可是我們為了鼓舞投稿人的興趣起見,分別酬以有正書局的書券。好在有正書局那時的出版物,甚為豐富,都是狄平子所選取的,蘇州、常熟、吳江的投稿家,積聚了許多書券,到上海來選擇了一大包回去。”
從以上的幾條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稿費產生于19世紀八、九十年代,至遲到1899年已有稿費了,到20世紀初已經很普遍了。如果不算傳統的書畫潤格的話,小說稿費實行得最早,詩文詞賦則遠在其后。
二、中國近代稿費的價格和形式
當時的稿費的價格如何呢?以下我們引(ail影樓回憶錄》中的資料為例,來說明當時的小說稿費價格。包天笑的這些文字記述的是1906年的情況,大致可代表清末民初這一段時期。
“這時上海的小說市價,普通是每千字2元為標準。這一級的小說,已不需要修改了。也有每千字1元的,甚至有每千字僅5角的,這些稿子大概要加以刪改。”“我的小說,后來漲價到每千字3元,那是商務印書館要我在他們的(教育雜志》上寫教育小說而加價的,這算是特別優待。但在(時報》館(有正書局)及《小說林》兩個基本地方,仍做每千字2元算。其時林琴南先生已在商務印書館及其它出版社譯寫小說,商務送他每千字5元,但林先生不諳西文,必須與人合作,合作的大半是他的友朋與學生,5元之中,林先生即使取了大份,亦不過千字3元(后來商務印書館給林先生每千字6元)。”〔“’“再說到這三部小說(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馨兒就學記)、(苦兒流浪記》、(棄兒埋石記))的稿酬吧,那是每千字3元,千字3元,在當時也很算優待了,平常不過是千字2元,”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在清末民初時,小說的稿費價格為每千字2元到每千字3元,名家的會更多一些。
我們再看一些雜志的征稿價格。(小說月報》創刊于1910年。“當時寫稿一般沒有稿酬,《小說月報》卻首訂征文條例,投稿中選的,分四等酬謝,甲等每千字5元,乙等每千字4元,丙等每千字3元,丁等每千字2元,來稿不合,立即退還。”(民權素》創刊于1914年。“當時的酬格,優等千字6元,特等千字4元,中等千字2元,如不及格的稿,不論字數多少,準一星期內發還,對于作者所花的勞動,是相當珍重的。”《上海灘》創刊于1914年,“一度征文,題是(嫁后之光陰》,征二千字至四千字的小說,一名酬7元,二名6元,三名4元,以下酌減。”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到民國十幾年的時候,稿費有所提高。最高已達7元,最低的是2元,已與包天笑記述1906年的普通2元,優待3元已有不同了。
當時的報酬,除了以千字為單位計稿酬的形式外,還有其他形式:
一是把作家包下來,按月給予補助,其所有產品為出資者所有,如上海世界書局老板沈子方包下近代小說家平江不肖生向愷然。“以向君的多才多藝,于是(江湖奇俠傳》一集,二集……層出不窮,開上海武俠小說的先河,后來沈子方索性把這位平江不肖生包下來,所謂包下者,就是只許給世界書局寫,而不許給別家書局寫,就像上海戲館老板,到北京去包名伶來唱戲是一個典型。”再如蔡東藩。他寫(民國演義》時“當時上海的會文堂書局,每月給他稿費60元,寫了好幾年才寫完。據說還有幾回(民國演義》寫好了沒有印,他就去世了。”“蔡氏是浙江諸暨人,因為拿了會文堂的月薪,也就受了會文堂的約束,不能寫其他的文藝作品,只可以專心地寫這種小說,他以此作為名山壽世之業。”
二是把稿費直接轉成股份。如包天笑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馨兒就學記》、(苦兒流浪記》、(棄兒埋石記》三部小說,全部稿費都轉成商務印書館的股份,“到后來,有一位友人鄭君,他有一部分商務股份,也讓給了我,我共有商務股份3千多元,夠得上一個董事資格(商務任董事,起碼要有股份3千元)。”
三是津貼形式�!讹w艇報》創刊于民國元年,后又由詹禹門一人獨辦,“禹門則廁身報界有年,滬上各界無一不相識,即各舞臺之經理如天蟾之許少卿,第一臺之尤鴻卿,大舞臺之童子卿亦無一而非舊交,無一處不帖費。”
四是一些非正常形式�!读_賓漢》創刊于1930年,由周世勛和朱瘦竹主辦。“周世勛筆墨較為橫厲,各家影片公司攝制新片時,深恐周世勛在報上加以惡評·,總在該報登一廣告,買個人情,所以該報廣告收人尚不錯。"
三、中國近代稿費培育了一代職業作家
文化市場的一方是消費者,另一方面是文化產品生產者,作家是小說市場的重要一環,完善的小說市場要有一大批素質高的專業作家,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優秀的作品滿足讀者的需要。之所以能有一大批高素質的職業作家,關鍵就是要有足以維持生活的稿費來源,中國近代的稿費養育了中國近代作家。
著名小說家程小青,“父不務正業,遺產蕩盡,”他自幼靠母親撫養,“家庭很清苦,只在私塾中讀書,在補習學校學習英文,投稿雜志報紙,以稿費貼補家用,這樣艱苦地成家立業”。
周瘦鵑“家庭清苦,他在上海民立中學畢業后,留校教書,并以賣文所得,作為生活經濟來源。"周瘦鵑回憶他翻譯(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刻》說:"20歲時,中華書局編輯部的英文組聘我去專做翻譯工作,除譯了幾種長短篇的(福爾摩斯偵探案》外,還譯些雜文和短篇小說,供給該局月刊(中華小說界》、(中華婦女界》等刊用。22歲時,為了籌措一筆結婚的費用,就把這些年來譯成的西方各國名家短篇小說匯集攏來,又補充了好多篇,共得14個國家的50篇作品,定名為(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刻》。”“編譯完工之后,就由局中收買去,得稿費四百元,供給了我的結婚費用。
張恨水更是中國近代文化市場培育出來的著名的職業作家。據玖君《報人外史》的回憶,張恨水因《啼笑因緣》,一舉成名,世界書局的沈知方,聞張恨水到滬,特命趙若狂,走嚴獨鶴路子,招待他,囑買全部舊稿,《春明外史》等小說,包括(北平晨報》七八年前的舊稿,一中型皮包的小說稿,馬上換了一箱子鈔票,全部稿費二萬。
王小逸也是當時有名的職業暢銷書作家,他共為35家小報,寫了近100部連載小說,他有捉刀人、愛去先生兩筆名,當時有“有報皆‘捉’,無刊不‘愛”,之說。多時他擔任十五、六家小報的長篇,甚至一份小報上同時發表他兩部作品。捉刀人在稿費上的進帳,1月之中有300元以上,近400元收人。
文章標題:中國近代文化市場的稿費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wenxue/3183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