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新聞論文 發布日期:2013-11-09 14:12 熱度:
摘要:在當今的新聞報道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新聞報道方式單一、不重視新聞價值缺乏創新性的問題;新聞報道中“報喜不報憂”的問題,以及對所報道的專業業內知識不了解或是了解不透徹等。在目前的各類時政新聞中,新聞的幾個要素似乎都不缺。要解決這些問題,應把握幾個大方向,首先,記者本身一定要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其次,一些媒體人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到將新聞真實全面的報道給受眾,真正體現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最后要追求創造性報道,吸引受眾眼球。
關鍵詞:新聞報道方式,災難性報道
在當今的新聞報道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新聞報道方式單一、不重視新聞價值缺乏創新性的問題;新聞報道中“報喜不報憂”的問題,以及對所報道的專業業內知識不了解或是了解不透徹等。在目前的各類時政新聞中,新聞的幾個要素似乎都不缺。要解決這些問題,應把握幾個大方向,首先,記者本身一定要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其次,一些媒體人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到將新聞真實全面的報道給受眾,真正體現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最后要追求創造性報道,吸引受眾眼球。
一、時政新聞報道方式老套、內容單一
在目前的各類時政新聞中,新聞的幾個要素似乎都不缺。以會議新聞為例,不外乎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開了一個什么會議,誰主持、誰講話,會議有什么主要事項等等,新聞要素似乎都具備了,但是往往成為新聞八股,陷入格式化,機械而無實質內容,新聞成了面面俱到的文件,讓受眾覺得枯燥無味 。
很多記者在報道的時候僅僅局限于會議報道和領導活動,要聞就是會議議程的電視版和領導日程匯報,而且在采訪過程中只擔心漏掉程序、寫錯名字職務之類(重要人物的名字、職務當然不能寫錯,這些是基本要求),不重視挖掘其中的新聞價值,這顯然是錯誤的。要使時政新聞受歡迎,就必須突出民生視角,從群眾理解和關注的角度去感受、去發現、去表達新聞、這不僅發揮了時政新聞的最大傳播效果,也加強了輿論引導、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二、新聞報道中“報喜不報憂”的問題
新聞的三要素是真實性、時效性和新鮮性。中國有句老話,“家丑不可外揚”,在當今我國新聞報道中就存在著“報喜不報憂”的問題。在對外宣傳上,注重宣傳繁榮的一面,負面內容很少報道,新聞內容缺乏真實性。當今的新聞媒體應該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端正對媒體功能的正確認識,不能要求媒體每日、每時都在那里塑造社會主義祖國完美無瑕的形象,而是要報道一個真實的中國。有些失真的報道使許多國外的受眾得到的印象是中國農村也有成片的別墅,城市里高樓林立,燈紅酒綠,科技水平達到世界先進……而實際上,中國有數千萬人,特別是在農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甚至有些地方仍然未通公路。比如,我支教的地方——甘肅省定西市常川村,那里的人們至今還在飲用著窖水,有的極貧困的家庭還住在窯洞里。
但是這些在新聞報道中卻很少提及,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貧困山村的情況。現今,如果有更多的媒體能夠對這樣的新聞進行真實的報道,讓人們更了解農村生活,我想會有很多熱心人士關注并支持中國農村的,也就可以讓更多的孩子們吃得好,穿得暖,有學上,有書看。鳳凰衛視的新聞節目很受國內外觀眾的歡迎,國外的很多觀眾都是通過鳳凰衛視了解中國的,該臺的許多欄目都是由記者深入到第一線第一時間采訪的新聞,將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觀眾,不掩蓋,不欺騙。不論采訪條件多艱難,媒體人都會親自去,把采訪的內容及時介紹給觀眾,做到真實,新鮮。
三、災難性的新聞報道應增加相關的科學知識
就通常的新聞報道而言,災難事件發生后,媒體向社會披露的是事件發生的一般新聞要素。如災難發生的時間、地點、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情況、事件處理的進展情況等社會公眾急切關心的內容,從新聞傳播效果來看,這都是必須的。但對科技新聞報道而言,僅有這些內容是不夠的。要為科學應對災難事件提供有價值的新聞報道,就必須提供更加準確的、能反映科學“真相”的災難事件“細節”描述。如:地震對建筑物破壞程度細節的準確描述,包括房屋受到破壞的波及范圍等。還有對主震過后余震細節的準確描述,包括余震發生時人的感受程度,是輕微的晃動還是站立不穩;余震波及的范圍、破壞程度等。遭受地震破壞時,這些看似簡單而又很常見的現象其實是很重要的“細節”。這些細節的描述,既可以使新聞傳播的受眾了解災情的真實情況,又可以為政府部門提供救災減災決策參考 。但是現在的媒體人往往缺乏這些生活方面的知識,尤其是關于突發性災難如何獲救的知識。他們只是了解關于自己本行業的業內知識,顯然這是必備的,但是其他知識也是作為媒體人需要了解的。當今社會,對于媒體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掌握自身業內知識,更要對其他領域的知識有所了解,甚至是深入了解。如,金融類,經濟類,生活類,娛樂類以及我們都很關注的突發災難等等。只有做一個全方面的媒體人,才能將新聞報道的更貼近受眾,更貼近生活,更被大家所認可。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聞報道中,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循新聞的三要素,及時真實的反映新聞報道的內容,認真學習政策理論及相關的科技知識,準確把握和加工傳遞科技信息。通過平日與各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建立和培養的合作關系,加上對選題的熟悉性和敏銳性,尋找最佳角度和報道時機,將能夠比其他記者更快、更準確地獲取信息 。新聞報道只有不斷地改進和創新,找到與群眾的最佳結合點,從市民關注的角度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解惑釋疑,才能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把新聞工作者和受眾的橋梁聯系紐帶作用發揮到最好。
參考文獻:
1.孫旭培.當代中國新聞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文章標題:論當前新聞報道如何改進存在的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xinwen/1955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