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新聞論文 發布日期:2010-12-21 08:43 熱度: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技術媒介的發展與編輯活動的關系,并引申出編輯的意識和責任對提高電臺節目的整體質量的重要性。且從編輯對社會公眾的責任感的角度對現實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宏觀評述。
關鍵字:技術媒介,思維,責任
一、技術媒介
關于技術媒介,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的媒介即訊息一章說到“技術媒介就是大宗商品或自然資源,酷似煤炭、棉花和石油。棉花和石油如同收音機和電視機一樣,在人們的整個精神生活中變成了‘固持的電荷(fixedcharges)’,這一普遍的事實造成了一切社會獨特文化的景觀”。在此,麥氏并沒有明確地為技術媒介下定義,但顯然說明,收音機、電視機是技術媒介的一種。張國良在《新聞媒介與社會》一書中指出:“以工具技術為媒介,則稱為技術媒介。技術媒介中傳播規模小,以個人為傳播單位的,則稱為個人媒介,如電話、電子郵件;傳播規模大,以職業化傳播機構為傳播單位的,則稱為大眾傳播媒介”。筆者認為,技術媒介就是借助物理手段而不是使用眼、耳、鼻、舌、身等人的感覺器官傳遞信息的手段。我們在本文中使用的“技術媒介”這一概念,主要指“大眾傳播媒介”。著名編輯學家王振鐸在《編輯學原理論》一書中論述到;“編輯,審選設計精神產品,編輯傳播媒體的文化締購活動。根據社會文化需要,按照指導方針,開發人文資源,策劃組織并取得精神創作品,進行鑒審、優選和編修整和,締構成文、圖、聲、像等符號模式,作為傳播特定訊息的媒介載體,即為編輯活動”。可見,編輯在從事編輯活動中離不開技術媒介,就如同各種符號模式是水,技術媒介是盛水的器皿一樣,無疑,器皿的不斷發展進步,使人越來越便利的喝到水。書籍的產生和流傳,與編輯活動有密切聯系。早期編輯活動出現在出版業形成之前,當時書籍的載體是竹簡、木牘和縑帛,靠人手抄流傳。這樣既限制了書籍的生產規模和流通范圍,也限制了編輯活動的發展水平。編輯活動還沒有從書籍的著作、校理、注疏等活動中獨立出來。也沒有從事編輯活動的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只是文人學者的一種兼職活動,現代出版業和其他文化傳播業出現以后,編輯活動有了迅速而巨大的發展變化。這主要表現在:“1.編輯專業機構的建立和完善,編輯專業隊伍的形成編輯工作成為一種社會職業;2.由于市場經濟的制約,編輯活動與經營活動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并出現商業化趨勢;3.編輯活動從出版業擴展到廣播、影視等其他文化傳播業;4.出版業的編輯活動也出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有書籍編輯活動、期刊編輯活動和報刊編輯活動,書籍出版活動中又有印品書籍、音像讀物、電子讀物等不同類型的編輯活動”。從早期的編輯活動到出版業誕生之后的編輯活動再到現代文化傳播業的不同傳播媒體的編輯活動,技術媒介經歷從簡、牘、帛到紙到廣播影視到互聯網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技術媒介每向前跨越一步就會使編輯的主導性越來越凸顯。技術媒介的變革推動人民大眾的觀念不斷嬗變,無論是普通大眾對技術媒介的進一步依賴,還是社會賢達對技術媒介的關注,這些都將顯示在社會文化前進與技術媒介變革的互動中。
二、編輯的思維意識
如何提高電臺節目的整體質量,是每個電臺面對的很具體的課題。我認為,在整組節目的編前采訪和具體的編排工作中,都要貫穿編輯意識,將編輯意圖滲透到采訪、寫作、編排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發揮整檔節目的綜合優勢,使得節目具有主線脈絡清晰、節奏強弱均勻、層次分明有序、信息量大、權威性強的特點。真實性包含著新聞中的事實必須真實,新聞報道的總體必須真實。事實真實稱微觀真實,總體真實稱宏觀真實。大千世界,信息如潮,如何篩選和組織信息,這是編輯記者要共同完成的。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電臺的節目,整組節目安排了大部分的反面報道:如某某地方發生一起兇殺案,某某鎮發生一起特大火災……雖然這一條條的新聞,每一條都是真實的,但是將這些內容安排匯總在一組的節目中,就失去了總體真實。因為當受眾接受了一個接一個的反面信息,就會使他們感覺到這個社會到底是怎么了?漆黑一團,黑暗面占了主導地位。因為這整組節目反映的不是時代的主流。因此,編輯意識非常重要,要組織好報道,選擇好內容。編輯是信息傳播的中介,是精神文化積淀與傳播的把關人。所以,一檔節目,在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編輯要統籌兼顧。按照這種既求微觀真實又求宏觀真實的理念組織報道,節目的權威性、真實性、可信度才會得以確立,一個電臺在群眾中的威信才會確立。要達到這種理想的傳播效果,編輯意識同樣非常重要。編輯必須了解其傳播的每一條信息,對社會有多大的影響,其報道形式、報道的真實性、播報時間,都不是隨心所欲的。因此,在強調傳播效果之前,首先要確立編輯應有清醒的社會意識這樣一個概念,即編輯應掌握:1.國家的法律政策規范;2.人們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3.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4.社會潛在的信息需求。按照這四個方面來權衡每一條信息的傳播價值與如何播報。要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編輯意識主要是解決節目的受眾角度和編排形式兩大問題。
三、編輯的責任感
近年來美國主流媒體就連連出現假新聞事件。《紐約時報》的執行總編與總編輯雙雙辭職,就是因為一個叫布萊爾的記者發了70多篇報道,至少有36篇都是杜撰、剽竊或失實。2004年四月《今日美國》報總編也因記者造假而辭職,中國媒體是否也存在讀者信任危機呢?我國媒體從2001年至現在連年評出年度十大假新聞,這些鐵錚錚的事實告訴我們:作為媒介傳播鏈上“把關人”的編輯,尤其要重視職業道德,否則終將為大眾所唾棄。隨著技術媒介從個人媒介向大眾傳播媒介發展,編輯的特點發生變化,編輯職業隊伍形成,編輯活動和經營活動相聯系,編輯在市場意識的驅動下,道德水平難免滑坡,但是,作為文化創造和文化傳播的使者,編輯必須始終牢記文化人的角色。新聞工作者尤其是編輯,因其地位職務之特殊,應當具備“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精神。編輯對民族、國家和社會應負有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編輯工作的成就感應體現在,為國家、民族培育傳播優秀思想文化,鞏固民族、國家的先進文明成果,為人類的文化事業做貢獻上.然而,令人擔憂的是,今天,我們某些編輯有意無意地丟掉甚至放棄了這種應有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把當編輯僅僅看作是一種謀生手段,為了在改革尚不徹底的體制中繼續求得寄生、為了在不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中賺錢,不惜有違社會道德與正義,生產思想、文化垃圾,使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生長環境遭到破壞.這種情況,需要引起新聞出版界、特別是有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揭露黑暗、抨擊時弊是為了追求光明。在當前的社會上,時時刻刻都將發生一些稀奇古怪、不符合發展趨勢的事情。作為編輯,要正確地判斷、思考,以便選擇地開展批評性報道。同時,正確把握正面報道與輿論監督的辯證統一關系,處理好報道的分寸、力度、口徑、時機等問題,使輿論監督發揮好傳播廣、影響大的作用。
一代文豪托爾斯泰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礎正是過硬的技術能力和高尚的責任心。”一個優秀的編輯,必須了解各種本行業的專業技術而且還要有崇高的責任心。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負責。這既是編輯的職責所系,更是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所提出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國良《新聞媒介與社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振鐸《編輯學原理論》[M]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年版
[3]闕道隆《編輯活動的起源和本質特征》[J]出版科學,1996,(3)
[4]2007年出版物純銷售數量下降[N]出版商務周報2008-07-28
[5]丁淦林、商娜紅《聚焦于掃描20世紀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M]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
文章標題:技術媒介與編輯活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xinwen/600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