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管理工作中,以什么作為管理的基礎,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由此演繹出不同的管理理論,這些不同的管理理論在一點上是趨于一致的,這就是它們都強調對職員要進行激勵,認為激勵是管理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現(xiàn)在醫(yī)院的根本任務是規(guī)范服務,提高服務質量,要達到這一目的,一刻也離不開醫(yī)院運行的活動主體——職工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醫(yī)院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便成為醫(yī)院政工人員的重大任務和研究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醫(yī)院管理,激勵手段,管理
心理學,醫(yī)學雜志核心期刊
一、激勵的一般功能及類型
激勵的類型從內容上劃分,可分為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前者是對人們物質需要的滿足,后者是對人們精神需要的滿足。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堅持為
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 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
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yōu)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
探索醫(yī)學教 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guī)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從性質上劃分,可分為正激勵與負激勵。正激勵就是當一個人行為表現(xiàn)符合社會需要時,通過獎勵的方式,強化這種行為,以達到調動工作積極性的目的。負激勵是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社會需要時,通過制裁的方式,來抑制這種行為。
二、激勵在管理中的應用
醫(yī)院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如何激勵職工,充分發(fā)揮職工潛能,促進醫(yī)院良性發(fā)展?用好激勵手段是一種重要方法。
(一)物質獎勵要與其他激勵手段結合使用。物質獎勵是必要的,但其作用是表面的,深度有限的,使用要盡量增加物質獎勵的精神含量,不僅使獲獎人員在物質上得到實惠,而且在精神也得到鼓勵。我們政工干部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因此要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目的就是要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如我們醫(yī)院屬集體事業(yè)單位,多年形成了人員多、包袱重、經濟效益下滑、職工情緒不穩(wěn)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醫(yī)院注重職工的精神與物質需求。如
外科一位老同志要求加入黨組織,多年來由于多種原因未能解決,組織及時找他本人談話,積極培養(yǎng)該同志,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工作積極主動,在工作中不怕苦和累,就診人次有所回升,單位及時給予獎勵,在年底該同志光榮加入黨組織,并受到上級領導和同志們好評。總之調動職工積極性,發(fā)揮主人翁精神是我們醫(y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和義務,只有深入激發(fā)起職工的潛力,調動起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加上科學管理,才能在醫(yī)院職工中產生巨大的動力。
(二)恰到好處地批評。在管理中,批評是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有效杠桿,是激勵員工的基本手段,批評作為激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發(fā)現(xiàn)下屬犯了錯誤,必須及時給予指正、批評,姑息遷就,不僅不利于實現(xiàn)組織目標,也是對職工本人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不利于職工成長。批評人要依據(jù)被批評者的反應來掌握批評程度,適可而止,不能傷害被批評者的人格和自尊心。同時批評要注意場合,當著其他人的面批評人,無益于改正錯誤及目標的實現(xiàn)。它所帶來的傷害一般無法消除,更談不上激勵作用。
(三)批評要把握火候、方式和分寸。有的管理者因為一時氣憤,急不擇言,胡亂批評,自己的怨氣和不滿發(fā)泄了,下屬也得罪了。“批評的目的是指出錯在哪里,而不是錯在誰”,因此批評要及時,不要給人以翻老賬的感覺。作為單位領導者,要將職工工作中的成績及存在不足及時告訴本人,以便使他們在爭取更好的成績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三、尊重人格,自我奉獻
(一)尊重、信任、理解職工,只有這樣才能使職工更好地認識到自我價值,才能給員工以信心和力量。尊重、信任、理解是感情投資、關心員工是感情投資,創(chuàng)造魚水相融、榮辱與共的氣氛更是感情投資,只有這樣,員工才會把領導看成是自己意志和利益的體現(xiàn)者和代表者,才會把單位的興衰看成是個人事業(yè)的成敗。
(二)要堅持不懈地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來作為教育職工積極性的基本因素。抓基本因素就是要用最科學、最先進的理論知識去啟發(fā)人、教育人,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通過抓好基本因素教育,激發(fā)干部職工主動、樂意為單位奉獻的精神,自覺地投入到單位建設中去。
四、運用管理心理學調動職工積極性
如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以此來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就需要通過適時激勵,激勵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用武之地。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們的思想素質,可以促進其他素質和技術能力的提高,激發(fā)人們的勞動熱情和積極性,并轉化為愛崗敬業(yè),努力奉獻的行動。我們在調動職工積極性時,必須本著一條原則,即滿足勞動者合理需求的原則,這也是激勵的基本原則。否則,激勵將流于形式,也會挫傷職工積極性。人既有物質追求,又論文聯(lián)盟有精神追求,既有個體需要,又有社會需要,而需要又是積極性的源泉。因此,醫(yī)院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努力把職工的物質利益與思想教育相結合,不能把職工視為“經濟人”,而要看作有血有肉的“感情人”、“社會人”。做思想工作要把工作融入人的思想中,“必須給人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并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與工作積極性”。在進行職工思想工作中,要注意傾聽他們在說什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總之,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發(fā)揮主人翁精神,是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只有深入激發(fā)起職工的潛力,調動起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加上科學的管理,才能在企業(yè)職工中產生巨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