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康復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5-21 09:26 熱度:
本文選自國家級期刊《中外醫療》,《中外醫療》雜志是國家衛生部主管的、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0742,國內統一刊號:CN11-5625/R;《中外醫療》面向全國各地郵局公開發行,深受各醫療機構科研人員、管理人員、醫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醫學院校的師生以及關注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廣大愛好者所喜愛。
【摘要】目的:探討高血壓腦出血病人住院期間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措施。方法:對54例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結果:本組存活38例,存活率70.37%;死亡16例,病死率29.63%。結論: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并發癥是導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強病人的病情觀察,重視基礎護理,是預防高血壓腦出血并發癥發生的關鍵,是提高病人生存率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消化道,出血
資料與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2月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85例,術后并發上消化道出血54例,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齡40~76歲,平均46.33歲;50例有高血壓病史1~17年;住院時血壓225~188/120~173mmHg。均進行CT掃描確診。本組中18例解柏油樣稀便,9例單純嘔血,27例兩者兼有,以上消化道出血為首先癥狀者33例。發生時間,最早者距腦出血18小時,最晚22天,其中24小時以內10例,24小時~3天28例,4~7天9例,其余7例發生時間更長。
治療方法:腦出血術后并發消化道出血一經確診,即給予相應處理,包括留置胃管,從胃管給予云南白藥和凝血酶;冰鹽水+腎上腺素口服或胃管內注入;靜脈推注雷尼替丁或奧美拉唑、立止血;反復少量輸新鮮全血等。
做好常規監測與護理。
入住病區重癥監護室:連接多功能監護儀、連續監測心電、呼吸、脈搏、血壓、血氧飽和度(SPO2)等生命體征變化,每0.5~2小時測量、記錄1次,每4小時測量體溫,觀察體溫變化規律。
觀察排泄物顏色、性質、量:記錄24小時出入量,小便失禁者留置尿管,每日會陰護理2次,定時翻身、拍背、按摩肢體。
絕對臥床休息:盡量減少搬動,將床頭抬高15°~30°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保持呼吸道通暢,意識障礙者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給予氧氣吸入2L/分。
飲食護理:低脂、低鹽、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昏迷病人早期置入胃管鼻飼流質食物,口腔護理2次/日。
腦功能觀察與護理:意識狀態和瞳孔的變化是判斷腦出血病情預后的重要指標,急性期應嚴密觀察,每0.5~2小時觀察評估1次GCS評分值的下降和兩側瞳孔大小不等、光反射靈敏情況。如昏迷病人昏迷程度逐漸加重,或轉清醒過程中昏迷突然加重應警惕再出血的可能[1]。本組2例腦葉出血破入腦室患者由嗜睡逐漸轉入昏迷;8例逐漸發展為嗜睡、頭痛劇烈、肢體抽搐、血壓升高,及時應用脫水劑控制病情發展。腦出血后6~7小時出現腦水腫,48小時腦水腫達到高峰,保護大腦頭置冰帽或冰袋以降低腦細胞代謝、減輕腦水腫,體溫超過38.5℃者,在大動脈處置于冰袋使體溫降至37℃以下。急性期常用脫水劑甘露醇、甘油氯化鈉或甘油果糖,要按時間、劑量交替輸入以達到持續平穩降低顱內壓的效果。
心肺功能觀察及護理:①急性期24小時動態心電監護。掌握每日輸液量,控制輸液速度,防止心臟負荷過重,甘露醇用量每次不超過125ml,速度不超過120滴/分,避免興奮、激動等外界因素刺激,軟化大便,排便通暢,防止心衰的發生。②密切觀察呼吸的頻率、節律及深淺度。護士定時聽診雙肺呼吸音,當聞及痰鳴音時,及時給予排痰護理。連續監測SPO2變化有實際意義[2],SPO2<90%時機器報警,護士立即尋找原因,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后一般可以恢復正常,定期監測血氣分析。本組2例SPO2<70%,動脈血氧分壓<75mmol/L,出現呼吸急促,兩肺聞及干濕啰音,痰液黏稠,報告醫生實施氣管切開,保持呼吸道通暢,糾正低氧血癥。本組患者因臥床、年老體弱、咳嗽無力、排痰困難,極易誘發肺部感染,故早期護理干預,定期翻身、拍背、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誤吸并發吸入性肺炎,是防止或減輕肺部感染的主要護理措施。
統計學處理:病死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檢驗。
結果
存活情況:本組存活38例,存活率70.37%;死亡16例,病死率29.63%。
并發消化道出血量與預后的關系:消化道出血<1000ml者22例,死亡2例,病死率10%;≥1000ml者32例,死亡14例,病死率43.75%,X2=7.511,P<0.01。
討論
酸中毒時,HCO3-濃度降低,胃黏膜屏障作用降低,因而不能有效地中和滅活反彌散的H+或胃蛋白酶,造成胃黏膜損傷,且會增加黏膜對致傷因子的敏感性,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機制[1]。高血壓腦出血及手術對腦組織造成的強烈刺激可致應激性潰瘍,而發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腦損傷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增加[2],也可刺激胃酸分泌,這些都可促使胃潰瘍的發生。由于丘腦下部損傷性刺激,使交感神經的血管收縮纖維發生麻痹,血管擴張,血流緩慢及瘀滯,導致消化道黏膜糜爛、壞死而發生出血或穿孔。
對于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預防,主張早期使用制酸藥及抗酸藥。早期積極防治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首先盡快解除顱內高壓,如控制血壓,并使用脫水劑降低顱壓。一旦發生應激性潰瘍,則最好使用質子泵抑制劑[3],因為質子泵抑制劑能選擇性抑制胃壁細胞的H+-ATP(質子泵),抑制胃酸形成的最后環節,有效地減少胃酸分泌。重點加強對術后高血壓、低氧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等相關病因加以防治,提高胃黏膜的防御機制,減少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于明琨,張光霽,江基堯,等.顱腦損傷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中華創傷雜志,1996,12(6):375.
2HwangSL,LienAS,HowngSL,etal.HypothalamicdysfunctioninacuteHead-injuredpatientswithstreesulcer.KaohsiungIMedSci,1998,14(9):55.
3洛賽克臨床治療協作組.洛賽克治療消化性潰瘍多中心臨床觀察924例.中華消化雜志,1991,11(5):252.
文章標題:康復醫學論文術后護理方向論文范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kangfu/1732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