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10-08 08:18 熱度:
靜脈穿刺為臨床常用的護理技術之一,輸液、輸血、靜脈推藥、抽血以及有些試驗都離不開靜脈穿刺,尤其是靜脈輸液臨床上更為常用。在靜脈穿刺中,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急診、重危病人搶救的成功率和臨床療效,同時也是對護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檢驗。
多年來如何做到一針見血又無痛穿刺是有待探討的問題。臨床上多數護理人員采用傳統的靜脈穿刺方法,即針頭進入皮下后先走行一段距離再刺入血管(稱平行進針法)。通過十幾年的臨床實踐,我們總結了“快速直入血管”的穿刺法,即針頭快速進入表皮后直接刺入血管(稱快速直入法),大大的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使靜脈穿刺成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對于長期輸液、血管條件差、穿刺困難的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靜脈逆行穿刺法,其優點是回血好,滴數不受限制,不影響血流,可以彌補指掌關節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點。采用此法時必須選用手足背血管,而不應選擇手指、足趾向上回血的小靜脈,因此處無交通支,逆行穿刺將造成血液淤積使穿刺失敗。
靜脈穿刺時的固定方法是整個輸液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固定不當可引起針頭滾動、滑脫針尖、刺痛等。其失敗的主要原因為粘貼膠布的手法不當,膠布排列不規則及膠布的長寬度不合理。根據力學、美學原理采用一側滾動法較為規范,即先粘貼一側皮膚,拉緊膠布至對側皮膚,這樣可使膠布處于緊張狀態,保證不松動,其膠布的長寬分別為6.0cm--8.0cm、0.8cm--1.0cm為宜。三條膠布均應平行排列與針尖垂直。距離0.8cm--1.2cm對于消瘦病人效果更佳。妥善固定可防止針頭刺穿靜脈,還可阻止微生物被松動的針尖帶進組織。拔針時壓迫穿刺處的手法不正確或壓迫時間過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靜脈顯露不良、出血量大時血腫機化壓迫血管致使血管易與周圍組織粘連,使該血管無法繼續使用。因此正確拔針是保護遠端周圍靜脈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針頭拔出后立即按壓穿刺部位2--5分鐘,一般不致皮下淤血。
文章標題:淺談靜脈穿刺的臨床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linchuang/446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