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11-26 10:25 熱度:
小兒腹瀉屬于臨床兒科中十分多見的一類消化道疾病,因為小兒出生之后機體發育速度快,生理需求不斷增加,對于各類營養物質的攝入也隨之增多,但是小兒的體質十分嬌嫩,身體各類系統功能特別是免疫力還不是非常完善,脾臟功能較為虛弱,倘若喂養方式不當,飲食不節,那么十分容易引發脾胃功能紊亂,產生糞便性狀改變,排便次數增多,嚴重者會由于循環系統障礙威脅到小兒患者的生命安全[1]。中醫學中認為小兒腹瀉疾病主要是因為幼兒發育還不是十分完全,脾胃虛弱引發疾病的出現,所以中醫治療小兒腹瀉主要為健脾益胃以及調氣止瀉作為主要治療目的。常規西醫治療小兒腹瀉雖然存在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會導致疾病反復發作,文章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診的小兒腹瀉患者80例作為文章觀察對象,對于小兒腹瀉患者采取針灸結合中醫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診的小兒腹瀉患者80例作為本文觀察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小兒腹瀉患者加以分組,給予其中40例小兒腹瀉患者思密達藥物治療,將其納入對照組,給予剩余40例小兒腹瀉患者針灸結合中醫治療,將其納入研究組;對照組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4個月~7歲,平均(1.66±0.83)歲,病程1~7天,平均(2.32±0.75)d,每天平均腹瀉次數(7.58±1.16)次;研究組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3個月~7歲,平均(1.70±0.78)歲,病程1~8天,平均(2.10±0.69)d,每天平均腹瀉次數(7.60±1.23)次。
1.2 、方法
兩組小兒腹瀉患者全部接受糾正酸堿失衡、抗病毒、抗炎、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以及調整飲食等基礎性治療,給予對照組40例小兒腹瀉患者思密達藥物治療,治療7 d作為一個療程[2]。
給予研究組40例小兒腹瀉患者針灸結合中醫治療:選擇患者的足三里穴、大腸腧穴以及脾俞穴,利用1.0寸毫針通過捻轉提插補瀉手法進行針灸治療,每天1次;在此基礎之上加用葛根止瀉湯,組方包含葛根20 g、白及10 g、白芍10 g、蒲黃15 g、地榆10 g、槐花10 g,用水煎煮,每天1劑,早晚口服,治療7 d作為一個療程[3]。
1.3 、評價標準
小兒腹瀉患者治療之后,大便次數每天小于3次,哭鬧不適、腹痛以及腹脹等表現癥狀全部消失,食欲恢復到正常,通過大便鏡檢結果顯示正常,代表顯效;小兒腹瀉患者治療之后,大便次數出現減少,每天3~7次,臨床表現癥狀出現緩解,食欲出現增加,代表有效;小兒腹瀉患者治療之后,腹瀉次數沒有任何改變,糞便性狀沒有好轉,臨床表現癥狀沒有改變或是產生加重,代表無效[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本文所得各項數據進行處理,以(±s)表示計量數據,開展t檢驗,以(%)表示計數數據,開展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小兒腹瀉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措施之后的臨床總體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小兒腹瀉作為一類多發病,臨床兒科中非常多見,不但發病速度快,同時存在傳染性與流行性,因為小兒的胃腸功能還沒有得到完全發育,胃腸不存在完善調節功能,十分容易遭受病毒與細菌感染,感染之后腸道黏膜受到細菌侵襲引發損傷,從而產生嘔吐以及腹瀉表現癥狀,影響到的小兒的生長發育[5,6,7]。由于腹瀉的原因十分復雜,因此腹瀉患者需要依照其腹瀉具體特征以及伴隨癥狀,及早明確屬于哪一類腹瀉,包含分泌性腹瀉、高滲性腹瀉、消化不良以及胃腸道運動功能障礙腹瀉,另外需要掌握患者屬于急性腹瀉或是慢性腹瀉,為疾病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8,9,10]。小兒腹瀉屬于臨床兒科中非常多見的一類疾病,一般能夠將其分為感染性腹瀉與非感染性腹瀉,腹瀉疾病作為小兒臨床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出現因素和輪狀病毒感染、積食以及受涼密切相關,患者不但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對于患者預后效果影響意義重大[11,12]。醫務工作人員嚴格觀察患者的病情,注意面色、脈搏、神志、呼吸頻率以及體溫的改變,針對存在高熱患者,需要為其提供物理降溫,對于患者每天大便的次數、性狀和量進行準確的記錄,觀察患者前囟、眼眶以及皮膚彈性是否出現凹陷,準確評估患者的脫水程度。針對母乳喂養患者,需要指導患者母親少食用油膩食物,在為患者開展哺乳之前半小時,需要飲用適量溫水,起到稀釋母乳的作用,針對人工喂養患者,需要為其提供腹瀉專用奶粉,降低食物對于患者胃腸道所產生的刺激,對于食物喂養患者,需要給予其面條以及菜粥等半流質食物,嚴格控制患者飲食,給予其高熱量、高蛋白以及高維生素食物,避免攝食過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喂養期間如果發現患者胃內殘留耐量大于上次喂養三分之一,腹脹以及嘔吐等不耐受現象,需要馬上停止喂養或是降低喂養量,同時及時幫助患者排便,為其提供小劑量紅霉素口服,提高胃動力。加強對患者的保暖工作,當患者體表面積比較大,散熱高于產熱,會產生體溫過低,導致一系列并發癥,因此保暖非常關鍵,需要保證患者體溫處于正常范圍之內,當患者出現腹瀉之后,通常會存在煩躁哭鬧以及食欲不振現象,同時靜脈穿刺等操作會引發疼痛,患者會表現出恐懼以及緊張等不良情緒,無法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開展,對此醫務工作人員需要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緩解其恐懼感,對于不同患者需要給予針對性的交流方式,積極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從而獲得最佳的效果,針對非感染患者腹瀉治療主要采取藥物治療,治療安全性較高,治療方式簡單,容易被患者家屬所接受。
中醫學認為小兒腹瀉疾病屬于泄瀉范疇,小兒腹瀉主要是因為飲食內傷、脾胃運化失常、外感風邪以及中土虛弱引發,治療期間需要著重與清熱解毒、淡滲利濕以及健脾助運[13]。葛根止瀉湯中的葛根存在升陽止瀉以及解肌退熱作用,槐花、白及、蒲黃與地榆具有活血祛瘀以及涼血止血作用,白芍存在瀉痢腹痛作用,黃柏存在清熱燥濕以及清熱解毒藥作用,上述中藥聯合應用可以發揮健脾利濕與升陽止瀉效果,在中藥治療基礎之上配合針灸治療,可以起到調節脾胃之氣,清升濁降,止瀉的治療目的[14,15,16,17]。通過本文對比研究資料可見,選取小兒腹瀉患者80例作為本文觀察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小兒腹瀉患者加以分組,給予其中40例小兒腹瀉患者思密達藥物治療,將其納入對照組,給予剩余40例小兒腹瀉患者針灸結合中醫治療,將其納入研究組,對比兩組小兒腹瀉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研究組40例小兒腹瀉患者中顯效20例,顯效率為50.0%,有效16例,有效率為40.0%,無效4例,無效率為10.0%,臨床總體有效率為90.0%;對照組40例小兒腹瀉患者中顯效8例,顯效率為20.0%,有效16例,有效率為40.0%,無效16例,無效率為40.0%,臨床總體有效率為60.0%,研究組與對照組小兒腹瀉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措施之后的臨床總體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小兒腹瀉患者針灸結合中醫治療效果明顯,具有推行價值。
參考文獻
[1]常宗煥,陳春林,成坤.三字經派推拿法聯合針灸在小兒急性腹瀉治療中的療效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9,16(23)-3539-3541.
[2]立仙,郝志濤,張喜梅,等針灸、中藥結合西醫對小兒腹瀉療效及炎性因子的影響分析[C].國際數字醫學會.2017國際數字醫學會數字中醫藥分會論文集國際數字醫學會:湖南中醫藥大學期刊雜志社, 2017:182.
[3]何芙蓉基于中醫推拿按摩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臨床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0):85.
《針灸結合中醫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分析》來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作者:鄧桂元
文章標題:針灸結合中醫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linchuang/4726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