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2-03-06 09:40 熱度:
【摘要】城市綠地作為城市開敞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防災減災功效逐漸受到各界的關注與重視。城市公園綠地的防災化改造,是城市防災綠地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介紹防災公園相關知識,對比總結一般城市公園和防災公園的區別與聯系,提出了城市公園綠地防災化改造的設計思路。
【關鍵字】城市綠地論文、防災公園論文、防災化改造
21世紀世界災害頻發,突如其來的巨災和接連引發的次生災害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同時也破壞了城市內部正常有序的生活與城市的健康發展,城市防災減災建設迫在眉睫。城市內部具有防災避險功能的空間包括:城市道路空間、廣場空間、城市綠地、濱水空間、地下空間以及設施空間等[1]。其中,城市綠地作為城市開敞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防災減災功效已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重視,城市防災綠地系統規劃在城市綜合防災部署中占據重要地位。2008年9月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的《關于加強城市綠地系統建設提高城市防災避險能力的意見》[2]中指出:城市綠地“在地震、火災等重大災害發生時,能夠作為人民群眾緊急避險、疏散轉移或臨時安置的重要場所,是城市防災減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編制城市綠地系統防災避險規劃”以及“盡快完善城市綠地系統防災避險能力建設”。
1. 城市綠地的防災功能:
城市綠地因其空間的開敞性、良好的生態功效以及分布廣泛等特征,成為承托城市防災避險功能的重要物質載體。以下根據災害發生時段,即災害發生前、災害發生時、災后一日至數周、災后數周至數年四個時間段對城市綠地的防災減災作用進行分析。
災害發生前——防災知識普及和保護生態環境降低災害風險的作用。城市綠地空間,如各種綜合公園、社區公園等可定期進行災害知識宣講、防災演練等活動,提高市民的防災意識,指導市民在災害發生時進行有序、高效的疏散和避難。城市綠地中栽種的樹木、植被等,具有良好的蓄水固土、防風固沙以及凈化空氣、調節小氣候等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消除引發城市災害發生與惡化的負面因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災害風險、甚至防止城市災害的發生。
�、跒暮Πl生時——提供應急避難場所、保護疏散道路安全以及減緩災害擴散等作用。例如,當地震災害發生時城市綠地可以在第一時間為周邊市民提供緊急避難的場所。同時,沿街綠化帶中栽種的行道樹樹冠部分可以對兩旁房屋的倒塌和空中墜落物起到緩沖作用(圖1),保證道路有效疏散面積和市民疏散過程的安全[3]。強震往往會引發城市火災,在避難綠地外圍種植特定的樹木植被可以阻斷或延緩火災擴散,為市民逃生爭取更多寶貴時間并保護人身安全。另外,城市綠地還有阻隔傳染病菌、減緩泥石流等多種減災作用。
�、蹫暮笠蝗罩翑抵�——提供短暫避難生活的場所、消防救援醫療據點、物資運輸基地和衛生隔離等作用。城市綠地經過防災改造后,可在災后一段時間內為附近居民提供避難生活空間,并保證避難人員的基本生活條件[4]。同時城市綠地可以大量生產殺滅病菌的氧氣,擴大通風量,起到衛生隔離的作用[5]。
�、転暮髷抵苤翑的暾撐�——城市恢復與重建的基地。在嚴重災害發生后一定時期內,避難人員可將城市綠地作為臨時住宅用地搭建應急棚宿區,以及廢墟垃圾和罹難者遺體集中處理用地(圖2)、救援物資集中儲備與疏散的基地等。
圖1行道樹對房屋倒塌起到緩沖作用[6]圖2綠地作為廢墟垃圾的處理用地[7]
2. 城市防災公園:
公園綠地作為城市綠地的主要內容之一,不但具備一般城市綠地的防災減災功效,還因其空間規模、布局結構、場地設施建設等而成為城市重要的防災據點。我國建設部早在2002年頒布的《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中就已明確指出公園綠地是“向公眾開放、以游憩為主要功能,兼具生態、美化和防災等作用的綠地”。近幾年,隨著人們對城市綠地防災功能的進一步發掘,“防災公園”的概念被引入和廣泛探討,經過系統規劃的城市防災公園體系將在今后的城市綜合防災規劃中占據重要地位。
2.1.防災公園的概念:
日本是災害頻發的國家,其防災理論經過長期的變遷與發展已較為完備和先進,尤其是在城市防災公園規劃建設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其在1993年修改頒布的《城市公園法實施令》中將城市“防災公園”定義成為“城市發生災害時作為避難場所和避難通道的城市公園”。
國內學者也對防災公園的概念進行了闡述:其中葉麟珀認為防災公園是“嚴重災害發生后或其他應急狀態下,為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強化大城市防災結構而設的起避難疏散場所作用的城市公園或綠地”[8];劉光啟認為防災公園是“防災設施齊全,防災功能較強,災時為居民提供避難場所的公園和綠地,兼有改善生態環境、提供市民游憩和防災減災的多重功效”[9]。
本文認為城市防災公園是城市災害發生時為市民提供安全疏散避難場所和應急設施,并具有防災減災功效的城市公園綠地。
2.2.防災公園的規劃原則:
�、沤Y合城市規劃各層面,滿足城市綜合防災布局要求。城市防災公園綠地規劃應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布局,統籌兼顧、系統劃設、合理配置,其選址、規模、服務半徑、收容人口數量以及相互通信、交通聯系等都應符合城市總體防災規劃布局的要求。
⑵安全性。防災公園作為城市防災減災的據點,在災害發生時為疏散人員提供避難、醫療、短期甚至中長期生活的場所,其場地、道路及設施的安全性是避難市民生命財產的根本保證。防災公園的選址、內部空間設計、設施建設等都應符合安全性的原則。
�、且走_性。防災公園的布局建設應根據相應服務半徑、周邊環境、人口狀況等條件確定,保證周邊居民可在臨災時最短時間內到達最近距離的防災公園,并易于通過公園入口空間進入到園區內部避難。
�、绕綖慕Y合。城市防災公園在災時充當人員的疏散、避難和救援、駐留等活動的場所,在平日應當充分發揮其作為普通公園的功能,是市民休閑游憩、觀賞娛樂以及活動健身的空間。公園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建筑物及相關設施等應當根據平、災兩種需求進行設計建設。
2.3.防災公園的類型和設計標準:
日本在1998年制定的《防災公園規劃和設計指導方針》中將城市防災公園分為6種類型:即廣域防災據點、廣域避難場所、暫時避難場所、避難綠色通道、緩沖綠色地帶及街心公園。以下表1總結了日本防災公園體系的設計標準,其對于我國防災公園的設計與建設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防災公園類型 規模 服務半徑 到達時間 人均避難面積 設施標準
廣域防災據點
>50hm2
2-3km
1h
≧2m2/人 用水、排污、供電照明設施及衛生設施,設置災民棲身場所、生活必需品及藥品儲備,消防設施以及通信廣播設施,臨時發電與照明設備,醫療設施,暢通的交通環境
廣域避難場所
>10hm2
2-3km
1h
≧4m2/人 用水、排污、供電照明設施及衛生設施,設置災民棲身場所、生活必需品及藥品儲備,消防設施以及通信廣播設施,臨時發電與照明設備,醫療設施,暢通的交通環境,并安置臨時房屋疏散
暫時避難場所 ≧1hm2 500m 10min 1m2/人 臨時用水、排污、供電照明設施及臨時廁所
避難綠色通道 有效寬度>10m — — — —
緩沖綠色地帶 >500m2 — — — —
街心公園 500m2 250m 3-5min 1m2/人 —
表1城市防災公園設計指標體系(參照《防災避險型城市綠地規劃設計》書中內容總結而成)
3. 城市公園綠地的防災化改造:
3.1.防災化改造的意義:
對一般城市公園綠地進行防災化改造,既可充分發揮城市綠地的天然防災優勢,又可節省城市空間、發揮土地集約效益,有助于緩解城市綜合防災規劃對于新建防災綠地的需求與城市用地緊張之間的矛盾。
3.2.一般公園與防災公園的對比:
一般的城市公園“以創造優美的綠色自然環境為基本任務”[10],其設計著眼點往往偏重于觀賞性、趣味性、娛樂性與藝術性等方面,因此其在選址、功能分區、園路設計、設施建設、植被選擇等若干方面和防災公園存在區別。表2對一般公園和防災公園進行了八個方面的對比總結。
普通公園 防災公園
選址
根據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利用自然山體、水體等自然生態條件;利用原有歷史人文遺址;考慮市場因素和投資環境等 以安全性原則為基礎,避開自然易災地段;選擇地勢較高、開闊平坦及地震次生災害源的地段;周邊具有較好交通環境;遠離易燃易爆、抗震等級較低的建筑;易鄰近醫院、人防等設施
出入口設計 根據城市規劃和公園內部布局要求 根據避難人口、應急車輛設計規模、形態;應避免車障及較大陡坡;設置無障礙通道等
功能分區 根據公園性質及現狀條件,確定規模與特色 應設置防火樹林帶區、避難生活對應區、防災相關設施區、救援活動對應區等區域
園路系統
發揮引導游覽的作用,易于識別方向;寬度結合公園陸地面積確定 根據平災結合的原則,災時可用于疏散人群、應急輸送醫療指揮的通道;有效凈寬滿足救援和消防車輛通過
場地鋪裝
根據集散、活動、演出、賞景、休憩等使用功能作出不同設計 避難路不易選用易燃、易高溫溶解、有毒氣揮發的材料,盡量選用耐久性好的材料;避難廣場盡量選擇柔軟的鋪裝材料并做好雨水排水處理
建、構筑物 符合公園整體規劃要求,并根據不同使用功能進行相應設計 易采用鋼筋混凝土的耐震、耐火構造
設施種類
造景設施、休息設施、游戲設施、運動設施、教育設施、服務設施和管理設施等 平災活用的設施;應急取水、應急供電照明、應急通訊、應急廣播、應急消防、應急救援、應急衛生、應急醫療救援以及應急儲備倉庫、應急指揮等設施
植被選擇 適合栽種的當地適生種類;具有相應抗性的種類;具有耐陰性的林下植物;改善栽種條件后可以生長的具有特殊意義的種類
除原有種類外,可重點引進栽植不易著火、難以燃燒和遮蔽性高的樹種
表2普通公園和防災公園的對比(根據文獻[3]、[10]部分內容總結而成)
3.3.改造設計內容:
�、龠m宜性評價:
并非所有一般公園都適于改造成為防災公園。對于部分自身存在安全隱患的公園,如有些公園離近加油站、煉油廠等易燃易爆場所;有些緊鄰河流并處于下游地帶;有些地處地質狀況欠佳地帶,易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等,這些公園便不適宜改造為防災公園。因此,在考慮對一般公園進行防災化改造之前,應首先對其進行改造的適宜性評價。
�、诘燃壎ㄎ唬�
一般城市公園應根據防災公園系統設計所制定的規模、服務半徑等指標,確定其改造后的等級定位,進而確定可容納避難人口數量、應急設施狀況等內容。
③功能分區:
一般城市公園應對其現有內部空間、場地、設施等進行基礎分析,根據統籌兼顧、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及平災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的綠地、廣場、停車場等空間以及可在災時安全使用的設施,合理劃設防災緩沖區、避難生活區、救援活動區、應急設施區等若干防災區域,發揮公園的最大抗災減災功效。
�、軋@路系統:
一般城市公園的園路防災改造,應主要保證災時緊急疏散、應急消防、應急醫療救援以及應急物資運輸的暢通;干道系統的有效凈寬設計應能保證消防、救災車輛的順利通過;主要疏散道路設計坡度不易過大,避免給人群的快速涌動造成不便,同時,道路的鋪裝也應避免易裂、易燃、易揮發的材質,而選擇耐久性較好的材料。
�、葜参镞x擇:
一般城市公園栽種的植物往往是適宜當地自然生長條件的類型,而防災公園應選栽具有良好防火功效、遮蔽性高的種類。李樹華在《防災避險型城市綠地規劃設計》一書中指出:“增設或強化防火樹林帶是把城市公園改造成防災公園或提升城市綠地抗震減災功能的重要課題”。因此,一般公園的防災化改造應注意引進樹葉含水率較高的常綠樹和葉肉較厚的樹種,并在公園外圍以及人員集中停留避難區域周邊的防火緩沖綠帶中集中配置。
�、拊O施提升:
一般公園防災改造的重要內容之一即是園內設施的提升建設。除對平日使用的造景設施、休憩設施、服務設施等進行合理地平災活用的改造之外,還應增建臨災避難時用到的應急取水、應急供電照明、應急通訊、應急廣播、應急消防、應急救援、應急衛生、應急醫療救援以及應急儲備倉庫、應急指揮等防災設施。
�、邞敝甘九疲�
一般公園改建為防災公園,應在園區人口處及外圍區域較為明顯的地點設置應急場所的指示牌;在各入口處設置公園防災分區規劃示意圖,方便引導避難人群快速到達相應避難區域;園內不同防災功能分區以及各種應急設施的周邊也應設置相應示意牌。
�、嗥渌脑欤�
一般城市公園的防災化改造中還應注意基于安全性、易達性以及平災結合原則的公園入口數量、寬度及形態設計;園區內部場地鋪裝材料的選擇以及建筑物、構筑物抗震等級提升等方面的內容。
4. 結語:
我國對于城市防災綠地建設的探索仍在繼續,各城市的防災公園建設方興未艾。公園綠地的防災化改造是構建城市防災綠地系統不可或缺的內容,將會在未來的城市綜合防災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過探討一般城市公園與防災專項公園的區別和聯系,闡述了城市公園綠地防災化改造的設計思路,期望借此為城市防災綠地的規劃與建設提供新的思路與啟發。
參考文獻:
[1]呂元.城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策略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城市綠地系統建設提高城市防災避險能力的意見[Z].2008,171號.
[3][4][6][7]李樹華.防災避險型城市綠地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5]林展鵬.高密度城市防災公園綠地規劃研究——以香港作為研究分析對象[J].中國園林,2008(09).37-42.
[8]葉麟珀.城市防災公園規劃設計研究——以北京市防災公園規劃建設為例[D].北京林業大學,2009.
[9]劉光啟武玉艷葛兆帥.城市防災公園建設——以邳州市為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24(08).84-86.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公園設計規范CJJ48-92[Z].1992-6-18.
文章標題:淺析城市公園綠地防災化改造設計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zf/chengshi/1139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