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法律史論文 發布日期:2020-07-16 09:48 熱度:
21世紀以來,社會發展節奏突飛猛進,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了解法律明確相關法律要求是成為復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環,其中法律的主要作用是維護當今社會秩序與相關合法權益,因此培養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闡述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目標分析,討論了大學生法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策略與法律教學改革辦法,以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與素養。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目標分析
(一)個人角度
21世紀以來,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綜合素養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競相涌出,從源頭來講人才的競爭就是最根本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大學生法律意識關系到大學生群體對知識性目標、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的認知,從某種角度也體現了高校法制教育遵循教學的一般規律。當下社會最需要的是高素養高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了解法律、明確相關法律要求是成為復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環,法律的作用是維護當今社會秩序,維護相關合法權益,保護正當權益,懲戒違法人員,大學生是當下社會組成的主要群體,但是大學生們的心智與成熟度并未發展完全,仍然需要一定的正向引導與積極的鼓勵實踐,當代大學生因為學業壓力,就業壓力或者人際關系常常會將自己投身于一個十分郁悶的情緒中,這也在另一個角度體現了大學生的心態并未發育完全。由此可見,培養大學生較強的法律意識與思維能力,不僅僅能夠提高大學生的保護自身的意識,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個人綜合素質與綜合心理素質,提高抗壓能力,在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夠沉著冷靜的處理。
(二)學校角度
高校法治教育就是高校向大學生尤其是非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最終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信仰。學校生活是當代大學生步入社會之前的必經之路,從學校角度來說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能夠有效協助校園管理,提高校園整體治安,構建和諧安全的校園場所。由于當下是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所以當代大學生思維發展也不斷提高,認知水平與文化視野也得到了相應的擴展,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提高學校中的法律教育意識,緊跟時代發展設置相關管理辦法,做到教育與法律培養相結合,提高校園學生整體水平。
(三)社會角度
法律意識在大眾看來,主要是指人們對法律相關知識的理解以及對法律相關現象的把握認知逐漸形成的較成熟的法律意識形態。當今社會發展飛快,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前進,這種情況下只有堅持走依法治國路線才能夠順應時代變化,有效應對各類突發情況,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對于憲法、法律的了解與實行,大學生要遵守憲法與法律的相關規定,使大學生嚴肅看待法律,并且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與觀念,做到凡事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按法律邏輯思考。只有有較高的法律素養的大學生,才能滿足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需求。
二、當前大學生法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不足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較為不足,從大量的法律案件與社會實踐中可看出,很多大學生還不能有效拿起法律這一個武器,特別是很多大學生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其往往傾向于選擇調節、私了,選擇使用訴訟的情況非常少。主要是由于我國法律教育沒有及時為學生傳輸,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專業學習法律的同學才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相關法律內容,了解相關法律常識,而對于普通除法律專業之外的大學生們來說,往往不具備良好的法律思維與意識。大學生的法律教育課程不多,其中大部分主要是以思修與法律結合而來,內容也不夠具體,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學作用,并且不能與大學生學校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雖然說法律教學教育是屬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部分,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并不能體現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大學生法律意識欠缺。
(二)相關教師缺少相關實踐
當代的大學生主要通過思想政治課堂進行法律素質的培養教育,但在法律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理論性,輕踐性,缺乏趣味性。社會最為需要的是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的塑造必然也需要更為優秀的師資力量來帶領,法律作為我國制度大綱,其介紹人也需要擁有一定的從事相關行業的經驗,他們不僅僅需要介紹法律常識,更需要傳播中國法律素質。當下,法律教學形勢單一,課堂教育往往都是由一些只進行理論研究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從一些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各個大學開始進行教學,他們往往是從一段學習生涯中直接過渡到另一段學習教導中,這種就會導致他們缺少教學經驗,無法給予學生指導的局面,而他們本身的經驗不足導致自身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有些過于理想化的情形,往往講述脫離實踐、缺乏豐富的社會閱歷,很大可能導致法律任課教師實踐教育經驗不足,水平不能達到理想化的需要,無法引導法律教學的具體工作,當代大學生接觸各類信息的途徑十分廣泛,由此可能導致無法良好的指引大學生法律課程。
(三)課程定位理念陳舊
當下的法律課程教學方式主要以課上教學為主,以書本教材為輔,大學生們在課程中往往是被動接受,無法切身參與其中,這種教學方式理念過于老套,無法滿足大學生對形式靈活變通的教學方式的熱衷。其次,在大學生為期幾年的學習生活中,大多數是被動接受學校的相關管理辦法,無法親身參與提出相關意見,一些規章也是名不符實,無法切身為學生考慮。在這種情況下,也導致了大學生無法對法律教學提升興趣,法律相關課程的開展也不盡人意,但同時這種情況的出現也給予大眾對法律教學教育的新思考,對實施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全面依法治國則要求高校法制教育不僅要重視法律、法規的知識性教育,更要重視對大學生的法理教育和法制意識、法治精神、法制行為的培育。
三、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與法律教學改革對策
(一)引入法律教育人才
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專業老師的引導也需要有良好的法律學習氛圍。學校要以身作則,為學生考慮,設置一些真正服務學生的課程,堅持依法治理學校風氣,傳播學校文化,引導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要求學生懂法并且遵守憲法與法律的相關要求。而想要吸引大學生興趣就要以大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首先,要摒棄一些法律教師教師只會依照書本教學或者是照著準備的稿子讀的傳統方式,還有些法律教學教師不關心教學生的感受,將大部分注意力專注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上,使法律教學變得枯燥無味,因此要運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法律中蘊含著數十代法律人的傾心投入,其中富含哲理與人性,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指導,使他們學會冷靜客觀的面對陌生而復雜的社會。在這種情況下,引入擁有良好教學能力,并且富有責任心的教師到法律教學的師資隊伍中,可以解決法律教學問題,聘請的教師需要具有強大而豐富的實戰經驗,既可以用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也可以結合書本,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于法律教育的關注。
(二)理論實踐相結合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需要對大學生進行相關引導,強大的師資力量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同時豐富的課堂實踐同樣重要,在一些課堂上,法律指導教師仔細的講授一小時,卻不如大學生的親身實踐而來對他們的影響,有些大學生認為法律問題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內,他們只會考慮自己的衣食住行卻不知道這些衣食住行的問題都與法律息息相關,因此,有必要在校園中積極宣傳法律的重要作用,大學生們需要親身到一些場所感受或者舉行一些談判活動以及有獎競答等活動來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到更多法律常識,比如在學校園里開展法律文化節,法律宣傳日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邀請相關法律機構的人員來參加文化節日,為學生們解答疑問作出指導,其次也可以使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更為親近,增加學生們的課堂學習興趣,以及對于法律的正確認識,這種活動的舉辦同時也能提高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辯論水平,為學校舉辦其他活動提供經驗,并且作為學生們學習之外的課外活動,減輕學業壓力。
(三)結合當下發展趨勢
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以中國的大環境為基礎,建設法治化國家是中國的目標,而在這個建設的過程中更需要大量擁有較高法律意識的大學生們。當代法制教育需要結合當下發展趨勢,做到與時俱進的要求,法律教學與知識傳授需要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學校積極引導學生的正向思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家庭也需要給予表率,嚴格要求大學生的各類行為與品行,積極鼓勵大學生為社會做貢獻,負起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引導大學生了解中國發展的歷史,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促進歷史與教育相互結合的關系,讓學生讀法律史書,了解法律變遷的過程,從中思考感悟,使之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民都要為之努力的,而大學生也是其中的中堅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法律教師可以隨時為學生推薦一些當下的有關法律的熱點內容,積極鼓勵學生探討分析相關社會法律熱點并且發表屬于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們相互分享、相互借鑒、相互溝通,同時學校也可以在自己的微信平臺上設立法律教育公眾號,定時發布相關法律條文法律內容,積極構建良好的法律學習平臺,同時可以定期邀請社會上的法律職業從事人員來此互動,發布視頻,大學生們與老師可以同時在平臺上進行溝通互建和無時限的交流,將公眾號作為教育的第二個平臺,這也就按要求體現了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將國家流傳的優秀的教學方法與符合現代教學方式的理念相融合的特點,結合當下社會發展趨勢,讓當代大學生深入了解法律常識,促使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建設美好愿景,發揚中國法律文化精神。
四、結論
綜上所述,只有擁有較高的法律意識以及法律素養才能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為提高大學生法律綜合素養,要注重培養引進優質教學人才,設置更多實踐內容,同時跟隨時代發展腳步,完善教學方式。只有如此,當代大學生才能進一步提高法律素養,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郭平,劉楊.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心理學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20):165-168.
[2]侯建業.高校法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中北大學,2016.
[3]羅曉娟.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缺失與培養途徑[J].法制與社會,2018(12):201-202.
[4]沈少松,朱志偉,李潤佳.大學生法治觀念和規則意識養成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6):146-147.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與法律教學研究》來源:《法制與社會》,作者:江薇
文章標題: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與法律教學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zf/falv/4324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