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生態科學雜志
關注()《生態科學》雜志簡介
《生態科學》Ecological Science(雙月刊)1982年創刊,宗旨是:堅持“雙百”方針,團結和依靠廣大生態學工作者,報道生態學領域的創新成果,推動我國生態學事業,為國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服務。主要登載生態學及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歡迎導向性的高水平評論與綜述,同時刊登重要科學問題討論、研究簡報和新技術新方法和學術專著介紹等。本著服務作者和讀者的原則,以最快的速度報道和刊出稿件,對具有廣泛影響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將優先刊出。歡迎國內外生態學工作者踴躍投稿,共同繁榮我國生態學事業。
《生態科學》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生態科學》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254;總被引頻次:979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296;綜合影響因子:0.239
《生態科學》欄目設置
學術論文、生態文化普及、書刊簡介、學會動態、學會工作經驗。
《生態科學》雜志投稿須知:
1、來稿應達到“齊、清、定”的要求。對清定文稿須提供Word文檔軟盤或E-mail投稿電子版,并同時提供圖表和文本文件的文件格式(如無特殊情況,請將文件整體保存為“.RTF”格式),并注明“科學分類號”,參見《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第3版)。
2、評論和綜述性論文,應綜合國內外有關重要資料,論述系統、扼要,富有啟迪性;研究報告應論點鮮明,數據可靠,結論明確,文字簡練。文章應包括:題目,言簡意賅,不用副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中英文題目一致,頂格書寫。作者,應限于主要參加者,多位作者須注明通訊聯系人。單位,應寫標準中英文全稱,所在城市和郵政編碼。摘要,須說明本文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和結論,中文摘要以250字,英文摘要以2000印符為宜,關鍵詞,3~5個。引言,要明確提出研究工作的目的、意義和背景,以及本項研究的主要任務。材料與方法,供試材料應提供名稱、數量和制備方法,研究方法如有改進則需說明,作者自己創新的方法則宜詳述。實驗結果,提出觀察和實驗證據,力求簡明扼要。討論,提出實驗結果所論證的原理、相互關系;闡明研究結果與前人的研究是否一致,有無創新;指出本實驗的不足之處,以及未能解決的問題。
3、本刊采用國際標準開本(210mm′285mm)。研究論文以不超過4個印刷頁版面(8000字以內)為宜,研究簡報以2個印刷頁版面為宜(約4000字),來稿請注明科研項目來源,并附課題編號。文末附第一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年齡、學位、職稱、研究方向、發表論文情況、E-mail地址)。
4、外文字母大小寫分明,正斜體、上下角、希文等須標明。首次出現的生物名稱要注明拉丁學名,并用斜體排版。
5、計量單位和單位符號按國家計量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如溶液濃度使用mol·L-1;bar(巴)改用Pa(帕);能量、功、熱均用J(焦耳);離心力使用×g表示。各單位采用國際代號,如s(秒)、min(分)、h(小時)、d(天)、mol(摩)、UV(紫外)、m(米)、m2(平方米)、L(無詞頭時)或l(升)、kg(千克)等。國外地名以《世界地名手冊》為準。國際標準組織名稱以《聯合國及有關組織機構譯名手冊》為準。
6、文中圖表應力求精簡。圖、表題(包括圖、表內項目)用中、英文表述,縱橫坐標中的標值、標值線必須標明。文字部分應避免羅列與圖、表重復的數字。插圖用繪圖紙黑墨繪成或激光打印,寬度(包括縱坐標上名稱、單位)為80mm(雙欄),或160mm(通欄),高度可適當改變。圖版尺寸160×240mm。照片要求清晰,層次分明,勿用翻拍照片和復印件,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
生態科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覆蓋經營對毛竹林土壤及其微生物生態化學計量特征的影響————作者:曾嘉慧;張華鋒;馬秋慧;顧志康;吳志莊;李全;宋新章;
摘要:覆蓋經營(稻草+竹葉+礱糠)提高了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林竹筍的產量和效益,但隨著覆蓋年限增加引起了竹鞭上浮和出筍期天數減少等竹林退化問題。研究土壤及其微生物生態化學計量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壤的養分循環及其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特征,從而為解決竹林退化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以往大量研究主要探討了覆蓋經營對林分結構、土壤理化性質等方面的影響,然而對土壤及其微生物生態化學計量特征的影...
銅銹環棱螺和橢圓蘿卜螺對絲狀綠藻和沉水植物的牧食選擇研究————作者:康玉輝;胡勝男;高健;周馳;苗滕;馮智;
摘要:沉水植物重建初期水綿等絲狀綠藻易大量孽生,影響沉水植物的恢復效果甚至導致其再次消亡。淡水螺類一般既能牧食藻類又能牧食沉水植物,而其是否優先牧食絲狀綠藻進而有利于沉水植物的恢復尚存在爭議�;诖诉x擇前鰓亞綱銅銹環棱螺(Bellamyaaeruginosa)和肺螺亞綱橢圓蘿卜螺(Radixswinhoei),比較研究二者對淺水湖泊常見的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西北地區農牧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及障礙因子分析——以青海省為例————作者:陳巧麗;殷頌葵;姚紅義;王子月;
摘要:農牧業綠色發展的研究對西北地區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谇嗪J�2011—202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以“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DPSIR)模型為基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結合障礙度模型對青海省農牧業綠色發展水平和障礙因子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青海省農牧業綠色發展水平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綜合評價指數從2011年的0.22增加至2020年的0.71,綠色發展水平由良好上升至優異;驅...
基于機器學習的長株潭城市群生態敏感性及其驅動因子研究————作者:陳艷君;謝炳庚;李俊翰;黃軍林;
摘要:為探究生態敏感性驅動因子的區域差異,以長株潭城市群為研究對象,從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兩個方面共選取12個因子,采用自組織神經網絡模型進行生態敏感性聚類,結合隨機森林算法與SHAP(Shapley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量化因子總體重要性程度,并探究每個生態敏感性類的主要驅動因子及驅動因子間的交互作用關系。研究結果表明:(1)長株潭城市群可分為環境質量敏感類、遠離水源敏感...
快速城鎮化對粵港澳大灣區生境質量的影響及其因素研究————作者:曾梓瑤;吳卓;朱玲瓏;黃曉澄;
摘要:快速城鎮化給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同時也對區域生態安全造成嚴重脅迫。生境質量作為區域生態健康的直接反映,其時空變化及驅動因子探究成為揭示區域生態環境變化機制的關鍵,但目前關于城鎮化驅動因素與生境質量的空間關系和定量解釋仍不夠全面。利用InVEST模型,定量評估了粵港澳大灣區2000—2020年生境質量時空特征,并綜合利用地理加權回歸和地理探測器方法試圖在空間和定量解釋上識別關鍵城鎮化驅...
關中地區水資源承載力綜合評價及耦合協調性研究————作者:唐順琦;郭亞科;錢會;徐盼盼;
摘要:水資源承載力綜合評價對于水資源合理利用與區域協調發展至關重要。針對關中地區6個市(區)構建水資源—社會—經濟—生態4個準則層的評價指標體系,綜合運用組合權重—灰色關聯TOPSIS模型和耦合協調發展模型,定量評價該地區2012—2020年水資源承載力以及各子系統間的耦合協調關系。結果表明:從時間上看,2012—2020年關中地區水資源承載力呈現先緩慢增大再減小后增大趨勢,處于臨界狀態(Ⅲ級),趨向良...
植物功能性狀、萌發率及出苗率對高寒人工草地單播植株密度的影響————作者:張子楊;李永慧;葉瓊丹;樊娜;余錢雯;李希來;李蘭平;
摘要:為了研究植物功能性狀及萌發率與出苗率對單播植株密度的影響,對12種植物進行單播試驗、盆栽試驗及萌發試驗,在此基礎上測定包括百粒重、葉面積(LA)、比葉面積(SLA)、葉干物質含量(LDMC)、株高(H)、地上生物量(AGB)在內的功能性狀,并對植株密度與功能性狀及萌發率、出苗率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植株密度與萌發率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與百粒重、葉面積呈極顯...
資源型城市生態系統彈性力時空演變與預測——以焦作市為例————作者:白帥;崔許鋒;吳金華;王禎;
摘要:良好的生態系統彈性力是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實現城市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對于資源型城市而言至關重要。在Fragstats、IDRISI等軟件的技術支持下,采用生態系統彈性力模型綜合分析了1990—2018年焦作市生態系統彈性力的時空分異特征,并利用CA-Markov模型對焦作市2026年生態系統彈性力進行預測。研究結果表明:(1)研究期內焦作市的生態系統彈性強度、彈性限度及生態系統彈性力均表現為...
基于無人機高光譜的鹽城濱海濕地恢復區互花米草制圖————作者:唐希穎;竇志國;趙欣勝;王俊杰;翟夏杰;李偉;
摘要:無人機高光譜遙感是濕地植物物種識別和分類的重要手段,且基于濕地植物光譜特征差異的采用高光譜遙感影像實現對入侵物種的監測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以江蘇鹽城濱海濕地恢復區為研究區,采用無人機高光譜遙感影像作為數據源,結合野外調查獲取采樣點位的原始光譜曲線,并作一階微分和連續統去除處理,通過求算均值置信區間和單因素方差分析選擇特征波段和特征植被指數。組合光譜特征和植被指數特征構建特征集,基于支持向量機(SVM...
華南地區3種屋頂綠化植物的適應性和降溫效果研究————作者:楊建峰;唐凌;黎寶寧;鄧銘;邵泉;張巨明;
摘要:選擇適應屋頂嚴酷環境條件的綠化植物是屋頂綠化能否成功的關鍵。以鋪地錦竹草(Callisia repens)、佛甲草(Sedumlineare)和細葉結縷草(Zoysiatenuifolia)作為試驗材料,在廣州真實屋頂環境條件下開展適應性評價試驗,并通過測定屋頂綠化試驗區房屋各部位的溫度變化分析屋頂綠化的降溫效果。研究結果表明,鋪地錦竹草生長迅速,建植2個月蓋度達78.75%,連續6個月無養護也正...
四川盆周山區城鎮化與生態韌性耦合協調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為例————作者:曾帆;梁丹;
摘要:四川盆周山區地貌類型復雜,長期面臨地震等地質災害的風險威脅。近年來快速城鎮化進程與區域生態空間脆弱性矛盾加劇,亟待解決。研究以雅安市為例,通過構建城鎮化與生態韌性評價指標體系,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2010—2020年雅安市城鎮化與生態韌性耦合協調度進行評估。研究結果表明:(1)雅安市城鎮化進程及城鎮化水平受區域地貌類型、生態脆弱區分布影響,呈現空間分布的不均衡性;(2)根據2010—2020年評估...
中國三省沿海地區養殖菊花江蘺營養成分的比較分析————作者:徐瑞;陳素文;王蕓;王珺;周傳朋;林黑著;
摘要:為評估菊花江蘺(Gracilarialichevoides)養殖種群的食用價值和養殖開發前景,采用國家標準營養成分測定方法,對福建、廣東和海南省6個養殖種群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1)海南省2個養殖種群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其他養殖種群(P<0.05),且海南省隴南村菊花江蘺的總糖含量顯著高于其他養殖種群(P<0.05);(2)不同養殖種群菊花江蘺的氨基酸總量(Totalamino...
加拿大一枝黃花瘦果萌發對干旱脅迫響應研究————作者:黃孟秋;李景吉;陳欣;王思睿;王國嚴;王吉鵬;王娟;彭培好;
摘要:入侵植物種子萌發對干旱環境響應策略是影響其種群分布和繁殖的重要因素,可為預測其分布范圍、為干旱環境下種群生長防控提供理論依據。為探明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Solidago canadensis L., SC)瘦果萌發和胚軸生長對干旱脅迫響應策略,以SC連萼瘦果為萌發材料,采用不同滲透勢(φ值分別為:0 MPa、–0.1 MPa、–0.2 MPa、–0.3 MPa、–0.4 MPa)聚乙二醇(Po...
1990—2020年科克托海濕地景觀格局演變及驅動因素分析————作者:翟夢飛;高凡;徐燕;王翠;
摘要:為研究科克托海濕地景觀格局動態演變特征及驅動因素,以5期Landsat影像(1990、2000、2010、2015和2020年)為基礎數據,計算轉移矩陣、動態度和景觀格局指數分析景觀格局演變特征及時空動態變化,結合氣象和社會經濟數據探討演變驅動力。結果表明:(1)1990—2020年,科克托海濕地景觀類型趨勢主要特征表現為耕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面積呈持續增加趨勢,草地面積呈持續減少趨勢,林地、水...
大別山農田嚙齒動物群落多樣性及其時空動態————作者:薛捷中;周立志;孟磊;夏啟梁;吳迪;
摘要:嚙齒動物是生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山區農田生物群落受地形地貌等地理因素以及植被等生態因子和人為活動等經濟因素影響,群落結構更具復雜性。為了解大別山農田中不同耕作模式下的嚙齒動物群落組成及群落對時空變化特征,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不同海拔區間內的農田中,共選擇22個地點,布設有效鋏數17925鋏,獲取嚙齒動物群落種類組成和數量分布數據,進行群落多樣性研究。共捕獲嚙齒動物362只,分屬1目...
大別山森林嚙齒動物時空生態位與種間聯結————作者:夏啟梁;周立志;薛捷中;孟磊;吳迪;
摘要:嚙齒動物是森林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初級消費者,認識其生態位特征和種間聯結性對于理解嚙齒動物群落結構和種間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利用鋏夜法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對闊葉林、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竹林中的嚙齒動物群落進行調查,運用群落多樣性指數、Whit-taker群落相似性指數、聚類分析、方差比率法(VR)、χ2檢驗、聯結系數(AC)、Spearman秩相關系數、變異系數...
閩南丘陵山區土地利用沖突嚴重區域的景觀格局變化特征——以長泰區為例————作者:涂旖瑤;郭青海;
摘要:準確識別重點修復區域是推進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的前提,對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和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識別和量化土地利用沖突嚴重區域有助于國土空間生態環境問題的調查、識別、診斷和修復單元的劃分。以長泰區為研究區域,利用2010、2015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數據,采用ArcGIS軟件和MCR模型構建土地利用沖突評價方法,從縣域尺度上量化土地利用沖突程度,提取土地利用沖突程度嚴重的類型...
稻田不同種植模式對作物產量和土壤碳、氮的影響————作者:劉寧;楊濱娟;胡啟良;劉澤琴;袁嘉欣;黃國勤;
摘要:為探討稻田不同種植模式對土壤肥力的影響,通過連續兩年的田間試驗,研究稻田不同種植模式對作物產量和土壤碳、氮的影響,設計5種當地典型的稻田種植模式,分別為紫云英-早稻-晚稻(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和馬鈴薯-早稻-晚稻(PRR)。結果表明:“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種植模式和“油菜-早稻-晚稻”種植模式在...
珠三角景觀格局變化對生境及碳儲量的影響————作者:張若琪;張瓊銳;王晨茜;孫學超;莫小璇;徐頌軍;
摘要:生境質量和碳儲量作為重要的生態系統保障性服務,對區域生態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探究景觀格局與二者的關系,對區域的整體規劃和生態系統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運用Fragstats軟件及InVEST模型評估了2000—2020年珠三角景觀格局及生境質量和碳儲量的時空變化,并利用相關分析法和空間自相關法探索景觀格局與二者的相關關系及空間關聯性。結果表明:(1)珠三角總體景觀格局較為穩定,僅中部及南部城市群變...
廣東省種植業凈碳匯與農業經濟發展時空變化及其耦合特征————作者:黃麗萍;陳榮清;
摘要:種植業既是碳源又是碳匯,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影響。為促進區域種植業的凈碳匯與經濟效益的雙向發展,揭示一定區域內種植業凈碳匯與農業經濟發展的耦合關系及其耦合程度是精準調控農業發展的必要之舉。綜合考慮種植業碳吸收與碳排放雙效應,借助Arcgis10.2軟件,對廣東省2012—2020年的種植業碳匯量、碳排放量與凈碳匯量進行測算與可視化,分析了種植業凈碳匯與總產值的時空分布特征,基于地理聯系率,重...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