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西夏研究》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西夏研究》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西夏研究》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西夏研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聚合國內外學術力量,挖掘、整理、研究西夏歷史文化,推動西夏研究的國際交流合作,打造具有特色的西夏學術研究交流平臺。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西夏歷史文化、西夏語言文字、西夏文物考古、國外西夏學研究評介等。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 《李范文西夏學論文集》與《簡明夏漢字典》出版 保宏彪;張萬靜; 2
2 元唐兀人星吉生平考論 邱樹森;陳廣恩; 3-9+52
3 試論元代甘寧青地區民族新格局的形成及特點 魏梓秋; 10-16
4 西夏詩歌用韻考 聶鴻音; 17-26
5 鮮演大師《華嚴經玄談決擇記》的西夏文譯本 孫伯君; 27-34
6 大英博物館藏西夏文殘卷 格林斯坦德;杜海; 35-38
7 夏州拓跋部的幾個問題——新出土唐五代宋初夏州拓跋政權墓志銘考釋 杜建錄; 39-43
8 西夏寺院依附人口初探——以《天盛律令》為中心 崔紅芬;文志勇; 44-52
9 西夏文字及文物中所見其使用情況 牛達生; 53-60
10 西夏祭祀初探 孔德翊;賀亭; 61-65
11 夏遼邊界問題再討論 許偉偉;楊浣; 66-69
12 寧夏固原須彌山圓光寺及相關番僧考 謝繼勝; 70-90
13 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的融合地帶——賀蘭山與陰山環黃河而生的多元文化 薛正昌; 91-96
14 哈剌灰人的族稱問題研究 李自然; 97-100
15 安史之亂后朔方軍的地位演變及其對黨項的影響 保宏彪; 101-116
16 1920年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數考析 張思源; 117-120
17 墨子的美育理念與理想社會觀 霍然; 121-126
18 《西夏研究》2012年總目錄 127-128
《西夏研究》雜志編輯部投稿要求:
一、摘要與關鍵詞: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提供3-5個關鍵詞,用分號隔開;撰寫的文章字數以2500-4500字為宜。
二、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郵政編碼、職稱、職務、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須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
三、注釋:注釋序號(上標)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碩士學位論文)、未正式發表的講話等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五、參考文獻的格式:
1、參考專著:[序號]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參考報紙、期刊:[序號]作者.文題.報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頁碼(具體情況可以參照國家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六、資助項目需注明資助者、項目編號。
七、體例要求:以“一”、“1”、“(1)”作為文章層次,(1)之下以小標題方式提煉主要觀點。
八、圖表要求:表格:將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圖:將圖名置于圖下方居中。表、圖內文字統一用楷體。
九、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聯絡,請作者提供聯系方式:通信地址:郵編、電話、手機、電子信箱等。
十、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
倫理學論文:對拉卜楞寺藏式宗教建筑細部門廊的研究以及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通過實地調研,測繪和對歷史文獻的研究,具體分析建筑整體形態與建筑細部的關系,總結出拉卜楞寺傳統宗教建筑門廊的特點,繼而得到門廊細部的構造方式,使讀者對拉卜楞宗教建筑的門廊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最后,再結合其他地區用現代手段建造的此類建筑,為當前同類建筑的建造起參照作用,對此類建筑的文化保護也起到積極意義。
關鍵詞:拉卜楞寺;宗教建筑;門廊;應用
1緒論
1.1課題的提出
從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的地域建筑創作形成了多元化局面,進入新時期以后,顯得更加主動,不但逐漸看出地域體系,而且在保留原有成就的同時,開創了許多新的思路。當前的中國地域性建筑創作,既有通過采用現代結構和功能,將原有傳統地方建筑細部簡化、變形,同時遵循傳統建筑的布局、形體、尺度、色彩等特點的作品;也有通過對建筑空間、環境處理,體量和塑造,地方材料的運用等方式,而不再追求傳統造型和符號,從另外一個方面體現建筑地域特點的方法。
西夏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大金國千佛碑》考釋————作者:李俊義;武忠俊;
摘要: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洞山石窟原有《大金國千佛碑》一通,立于金皇統三年(1143),后遭人為損毀,現有拓本存世。碑文收錄于《滿洲金石志稿》《滿洲金石志外編》《赤峰縣地方事情》等文獻,同時清代、民國時期學者對該碑與靈峰院千佛洞亦多有記述。本文據日本京都大學所藏拓本重新錄文,輯錄清至民國時期相關記載,訂正過往著錄與記載的訛誤之處,并結合相關文獻探討靈峰院千佛洞的創建、重興等問題
西夏文醫方草書辨正六則————作者:程靖芝;
摘要:出土西夏文醫方多為草書書寫,學界此前已在草書辨識和解讀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在前人解讀基礎上,本文綜合運用對勘、他種文獻佐證、上下文推理等多種方法,對三組草書字體材料進行反復考辨,確定其楷書字體。這些草書字體的辨正,可望對部分西夏文藥方帶來更為理想的解讀
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主動融入中國文獻學的成功范例——《西夏詩文全編》讀后————作者:吳宇;
摘要:<正>2023年12月,聶鴻音先生所著《西夏詩文全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被列為“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重點項目”,為“西夏文學文獻研究叢書”首發,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西夏文學文獻的匯集、整理與研究”的成果之一。該書從存世史籍、石刻和出土文獻中輯錄全部西夏黨項文學作品,囊括西夏建國前至西夏滅亡后四百年間的三百余篇作品,涉及詩歌、格言、題記、發愿文、表文和序文等多種體裁,...
夏譯《普門品》多文本對勘與綴合研究————作者:麻曉芳;周偉;
摘要:西夏文《妙法蓮華經》存世版本眾多,在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等世界各地西夏文獻庫藏中都有保存。自20世紀初毛利瑟破解北京白塔處發現的這部佛經開始,相關研究陸續問世。本文結合佛典目錄中的著錄與已刊布的文獻圖版,重新檢視西夏文《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相關文獻。根據佛經題款、用字特征、對音字校改、文獻版式等特征,嘗試判斷文獻的刊寫年代,整理出惠宗皇帝時期的初譯本、仁宗皇帝時期的校譯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夏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殘片考釋————作者:王凱;
摘要: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編號為Ⅹⅸ7.17ⅹ-2的這一組殘片共23件。通過考釋,可以確定其中的19件殘片來自西夏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經過與俄藏同卷內容比對后發現,這組殘片與俄藏并非同一版本,應為西夏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初譯本。同時通過初譯本與校譯本內容的對比,發現校譯本雖然糾正了初譯本的許多謬誤,但也并非盡善盡美,部分校改內容仍有不當之處
制度認同視域中的西夏安排官再研究————作者:陳瑞青;宋超;
摘要:作為榷場使上級的“安排官”并不是西夏獨創的職官,“安排”與“措置”同義,顯然在名稱上與宋代“措置官”相關。北宋“措置官”出現的時間不晚于公元1103年,而西夏“安排官”正式在文獻中出現的時間不晚于公元1160年,從時間上看北宋措置官早于西夏安排官。從職能來看,西夏安排官則與南宋總領官更加相似。北宋中后期“措置官”主要負責軍政事務,至南宋初“措置官”職能縮小,成為財用官員。同時南宋設置總領官,成為路...
天都山地區宋夏古城遺址考察研究————作者:張多勇;孫思捷;
摘要:天都山地區在歷史時期是絲綢之路甘鹽池道上的重要節點。在文獻研究基礎上,通過實地考察可以確定天都山周邊古城遺址的位置,揭示了其在宋夏攻防中的戰略地位。研究認為,今寧夏海原縣海城鎮黎莊行政村耙子屲自然村古城遺址為西夏天都寨,是北宋西安州防御系統的東翼,又稱東牟會;西安州古城遺址為西壽保泰監軍司駐地,北宋奪取后置西安州;西安古城遺址往西北灘有西夏宮殿遺址,為西夏南牟會廢墟;麻長臺古城當是南牟會宮殿群扼守...
西夏農牧生產節奏及其破壞因素與補救措施————作者:郝振宇;楊杰偉;
摘要:自隋唐時期遷居陜北、隴右及至西夏滅亡的六個多世紀中,西夏社會逐漸形成了系統的生產生活節奏,民眾的日常生活表現出很強的節律性特征。受災害頻發的自然因素影響,西夏社會正常的生產生活被經常性打斷,導致民眾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資料得不到有效保障,生產生活具有很強的脆弱性。為補救生產活動被破壞后造成的嚴重后果,政府以官倉賑濟的形式積極救助,這不僅有助于民眾生產生活的恢復,也是西夏政府“救荒之術即靖亂之方”的災...
敦煌本《楞嚴經》殘卷綴合考證數則————作者:王琨;
摘要:敦煌藏經洞出土《楞嚴經》殘卷數目眾多且分散,通過對已公布的敦煌文獻進行全面普查,在前賢綴合研究的基礎上,綜合文本內容契合度、筆跡走勢、紙張質地、斷痕、書風、行款等要素,對寫卷進行多角度比定分析,將7號殘卷新綴合為3組,并例舉2組間接綴合例,提出間接綴合對于文書版本確定和最大化歸并整理的重要意義
關于西夏天盛元寶背“西”及光定元寶錢文的新思考——基于宋代貨幣文化比較視野的考察————作者:于光建;郭文涇;
摘要:西夏典章制度多仿唐宋,其貨幣文化也深受唐宋貨幣文化影響。以此為考察視野,考古發現的天盛元寶背“西”錢的“西”字可能代表了其鑄造發行地——西夏西涼府或西路經略司。深受宋代貨幣皇帝御書體文化的影響,西夏光定元寶錢文有可能是由擅長書法的西夏狀元皇帝神宗李遵頊書寫。西夏錢幣不僅是西夏社會歷史的見證,同時也是西夏與宋朝經濟上交流、制度上借鑒、文化上交融的體現。精妙絕倫的錢文書法以及與北宋一脈相承的貨幣文化,...
宋代隴右都護府考論————作者:姜錫東;胡瑞;
摘要:都護制度自漢以來歷代沿襲,漢唐時期都護府盛行,國力亦強。唐代中后期至兩宋之際,都護府呈現出由實向虛后再至實的發展軌跡。宋哲宗始設的隴右都護府在哲宗、微宗時期不斷演化,最終從羈縻性質居多的西蕃都護轉向實掌征伐的隴右都護。這一變化不僅反映出哲、徽兩朝在軍事方面的主動化,而且體現了北宋在祖宗之法精神譜系下的政治訴求,既要繼承神宗遺志追邁漢唐,又要有所制衡避免尾大不掉,充分展現了強干弱枝的戰略思維。建炎年...
寧夏大學“西夏學”入選中國歷史研究院“絕學”學科扶持計劃2024年度資助學科————作者:于光建;
摘要:<正>2024年11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公布了2024年度“絕學”學科扶持計劃資助學科名單。經過多輪嚴格審核、評選和公示后,寧夏大學“西夏學”,成為獲得資助的10個學科之一,學科負責人杜建錄教授。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是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重要構成。為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賡續中華文脈,深化文明交流,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
黑水城醫療體系與軍民就醫形式再探討————作者:鄢梁裕;
摘要:西夏和元朝對黑水城的建設使該地區的醫療體系得以發展和完善,黑水城軍民可以選擇湯藥、針灸、祝禁、發愿多種形式來尋求疾病的治療和內心的慰藉。黑水城有著多元的醫學源頭,中原漢地醫學、宗教醫學、少數民族醫學共同組成了黑水城的醫學體系網絡。黑水城醫療水平雖落后于中原地區,但其醫學和藥物貿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地軍民對醫藥的需求,同時巫祝和佛教信仰也使得黑水城呈現出宗教、醫學、巫術整合的局面。而對于黑水...
俄藏7217號西夏文卦歌考釋————作者:王曉慶;
摘要:通過對黑水城出土俄藏西夏文獻инв.№7217號七言卦歌相關內容進行釋讀,并將之與明代《斷易天機》、清代《斷易大全》進行對比,發現俄藏инв.№7217號卦歌與上述兩文本中部分內容基本一致,推測三者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始底本。俄藏инв.№7217號卦歌是該部分內容在宋夏時期的版本,歷經宋夏元明清流傳至今
西夏的二元地方行政體制(下)————作者:梁松濤;周龍龍;
摘要:地方行政體制是關聯政治、經濟、軍事等制度的重要議題,目前學術界對西夏行政體制有多種看法。從西夏職官設置類型入手,通過對《法則》《亥年新法》中新譯出的有關西夏地方行政體制史料的分析,可知西夏同時實行府縣制與類頭下軍州制。府縣制沿襲唐宋制度而來,為府領縣的二級制,縣之下設鄉里;類頭下軍州制與西夏的部落制存在密切聯系。擁有私屬人口、私屬土地甚至私甲的部落首領在西夏建立后轉變為“■”,這些有“■”的州縣城...
《西夏研究》2024年總目次
摘要:<正>~
莫高窟元代第465窟壁畫中托缽舞姿研究————作者:胡曉麗;楊富學;
摘要:莫高窟第465窟壁畫中繪制的舞姿,肢體造型和內容都非常獨特,在以前敦煌壁畫舞姿造型中不曾出現。通過對莫高窟第465窟神像體態與古印度《舞論》、印度濕婆雕塑以及藏傳佛教寺廟舞蹈羌姆、蒙古族查瑪舞的比較研究,可以發現莫高窟第465窟壁畫中舞姿是元代蒙古族、漢族、西藏、印度文化藝術交流融合而產生,反映了元代宮廷樂舞的發展脈絡。這些文化交流所產生的新的藝術形式影響到近當代蒙古族舞蹈藝術發展,如持缽舞和蒙古...
稿約
摘要:<正>《西夏研究》是寧夏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秉持立足寧夏、放眼世界,凝聚國內、國際西夏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力量,打造既具有寧夏地方特色,又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學術平臺的辦刊理念,關注學術前沿,注重創新性、原創性,著力推出西夏研究及其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西夏研究》主要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中華文化研究、語言研究、文獻研究、歷史文化、敦煌...
西夏類書《圣立義海》故事新考————作者:崔彥娟;
摘要:西夏類書《圣立義海》中收錄了諸多教化故事,多來自前代中原古書。本文新考出其中四則,一則是卜式分產故事,二則是王基與劉矩兩則叔侄故事的結合,三則是龐參夫人害繼子故事,四則是葛洪勤學故事。從以上故事中能夠得窺西夏人贊揚分家時的“孝悌”觀念和主張善惡得報的“因果”觀念,亦再一次證明了西夏類書《圣立義海》中常有綴合兩則及以上中原故事的文本敘述模式
西夏三號陵西碑亭力士支座的形制紋樣原型推想————作者:張偉;馬千丁;
摘要:根據西夏三號陵地面遺跡發掘報告,三號陵東西碑亭出土許多石刻殘塊,確認為三號陵石碑殘塊。西碑亭出土近5000塊石碑殘塊,通過與同時期宋遼及西夏七號陵的紋樣對比,對西夏三號陵西北亭的殘碑紋樣進行原型推想繪制,其中包括碑額部分云龍紋、火焰紋,碑底部分卷草紋,碑邊部分朵云紋。再對其形制大小進行推理,最終認定三號陵西北亭是兩兩力士支座共同趺碑,由西北亭朝東兩個力士支座共同趺一臥碑,并將其形制紋樣原型推想過程...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