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5:05:35
中華病理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乳腺腺病上皮細胞胞質內嗜酸性粗顆粒的形態學觀察————作者:宋沙沙;丁華野;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腺病上皮細胞胞質內嗜酸性粗顆粒的形態學變化、免疫表型特征及其臨床病理意義。方法收集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病理科及青島大學附屬山東省婦幼保健院病理科2019年12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及會診的乳腺上皮細胞胞質內含有嗜酸性粗顆粒的病例共64例, 觀察其嗜酸性粗顆粒的分布及形態學特征, 部分病例進行溶菌酶、α-抗胰蛋白酶、α-抗胰糜蛋白酶、組織蛋白酶D、上皮細胞膜抗原(EMA)、廣譜細...
我國耳鼻咽喉頭頸部病理近十年回顧與展望————作者:劉紅剛;高洪文;
摘要:我國耳鼻咽喉頭頸部病理在過去的十年整體學科水平有了全面的提升。本文重點對鼻腔鼻竇上皮性腫瘤、非上皮性腫瘤、炎癥性疾病、NK/T細胞淋巴瘤、鼻咽癌、人乳頭狀瘤病毒相關的口咽部鱗狀細胞癌、喉癌、耳部神經內分泌腫瘤、腺樣囊性癌、內淋巴囊腫瘤、韋氏環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等的觀察和研究進展及少見疑難病例報告進行了回顧, 以期代表學科進展的全貌。未來,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學科梯隊建設, 加深對疾病全面深入的探討和...
喉部原發性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2例臨床病理學分析————作者:黃雯婷;張文;袁靜萍;余鑫鑫;何惠華;
摘要:目的探討喉部原發性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PEComa)臨床病理學特征及其鑒別診斷要點。方法對2020—2024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病理科診斷的2例發生于喉部的PEComa, 通過組織學形態、免疫組織化學表型、熒光原位雜交檢測和二代測序基因檢測技術診斷, 并進行鑒別診斷和文獻復習。結果患者均為女性, 年齡分別為7和27歲。腫物最大徑為1.0 cm和2.3 cm, 切面灰白色, 實性質中。鏡下均可見上皮...
數字病理WSI格式的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的探討————作者:笪倩;朱立峰;徐媛媛;王哲;
摘要:數智化病理科建設以信息化、數字化及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 對傳統病理工作流程加以優化。在這一過程中, 數字病理掃描儀對病理玻片的圖像采集至關重要。本研究調研發現各病理掃描儀廠商的數據采集格式相互不兼容, 目前尚無完備的解決方案, 且相應的國家及行業標準規范亦處于空缺狀態;上述痛點極大地阻礙了病理數字化建設以及遠程診斷、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實際應用。為此, 本研究提議構建數字病理WSI圖像格式的相關技...
心臟原發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臨床病理學分析————作者:徐柳;羅斌;徐勵;閻紅琳;袁靜萍;張修云;
摘要:目的探討心臟原發去分化脂肪肉瘤(DDLPS)的臨床病理學特征、診斷及鑒別診斷。方法回顧性分析2例心臟原發DDLPS的臨床病理學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遺傳學特點, 并復習相關文獻。結果例1女, 56歲, 因活動后胸悶2周, 加重4 d入院。彩超示:左心房占位性病變, 考慮黏液瘤可能。例2男, 36歲, 因活動后胸悶半個月余入院。CT示左心房占位性病變。例1鏡下見排列緊密的梭形細胞呈編織狀或魚骨樣排列,...
乳腺癌PIK3CA基因突變特征分析————作者:趙佳寧;張會蕊;劉月平;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癌中PIK3CA基因突變圖譜, 為乳腺癌PIK3CA抑制劑的精準治療提供新的研究依據。方法回顧性分析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2015—2020年乳腺癌患者的腫瘤活檢樣本, 在接受新輔助治療前采集的樣本共涉及144例。通過二代測序技術檢測了520個與實體瘤發生、發展及靶向治療密切相關的基因, 重點分析了PIK3CA基因的突變情況。進一步對患者的發病年齡、分子分型及Ki-67等臨床病理特征進行...
YAP1::KMT2A基因融合硬化性上皮樣纖維肉瘤1例————作者:趙紫琴;徐瑾;董淑慧;劉愛東;楊勇;尹海波;熊光宜;
摘要:硬化性上皮樣纖維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 SEF)是一種具有侵襲性的軟組織肉瘤。在大多數情況下, 存在MUC4的過表達, 約85%的SEF存在EWSR1::CREB3L1基因融合。本文報道1例伴有YAP1::KMT2A基因融合SEF, 其形態學特征與經典SEF及低度惡性纖維黏液樣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遺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與篩查研究新進展————作者:李安琪;申霞;費曉春;阮淼;董磊;王朝夫;
摘要:本文對遺傳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易感基因的變異特征及基因篩查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旨在為臨床準確診斷和治療遺傳性乳腺癌提供參考
松果體實質腫瘤4例臨床病理學分析————作者:鮑美玲;王瑞;韓雪;楊沁怡;李明娜;潘敏鴻;
摘要:目的探討松果體實質腫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分子遺傳學特點及鑒別診斷。方法收集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6—2024年間4例松果體實質腫瘤, 分析其影像學、病理學及分子遺傳學特征, 并復習文獻。結果患者男女各2例, 發病年齡32~64歲, 中位年齡52歲。1例松果體細胞瘤, WHO 1級, 鏡下可見特征性的松果體細胞瘤性菊形團, 核分裂象罕見。3例中分化松果體實質腫瘤(PPTID), 1例WHO 2...
大模型時代下的病理人工智能進展與挑戰————作者:笪倩;王書浩;王玟雯;楊春雪;王蓓;阮淼;付哲銘;徐媛媛;周彥伯;王朝夫;鐘定榮;劉東戈;
摘要:病理大模型通過大模型微調實現特定下游任務, 適應病理領域多樣需求, 為病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高質量發展提供契機。本文結合病理人工智能的研發實踐, 梳理國外病理大模型的研究進展, 剖析病理領域大模型構建的關鍵技術與核心算法, 探討大模型在醫療、教學及科研方向的潛在價值, 歸納總結實際應用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以及改進的方向。本文旨在幫助病理醫師更好地理解病理大模型...
體質錯配修復缺陷綜合征相關腫瘤研究進展————作者:王瑞芬;管雯斌;韓蕙如;鄭詩祺;嚴敏驊;王立峰;
摘要:體質錯配修復缺陷綜合征(constitutional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 syndrome, CMMRD)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腫瘤易感綜合征, 由4種錯配修復基因(MLH1、PMS2、MSH2和MSH6)之一的雙等位基因胚系致病性變異引起。CMMRD非常罕見, 患者在兒童時期發生腫瘤的風險很高, 以腦腫瘤和胃腸道腫瘤最多見。4個錯配修復基因中以PMS2和MSH6...
乳腺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病理評估及深度學習應用研究進展————作者:蔡曦;孫鵬;
摘要: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作為一種組織學生物標志物, 已被證實在乳腺癌患者預后風險評估和藥物療效預測方面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因此, TILs精準病理評估逐漸成為乳腺癌臨床診療流程中的重要環節。現行乳腺癌TILs評估主要由病理醫師通過光鏡下觀察蘇木精和伊紅染色切片進行主觀半定量分析完成。近年來, 數字病理和深度學習模型在病理領域的開發和...
乳腺葉狀腫瘤診斷分級的困惑和進展————作者:王云帆;宗雪;薛衛成;
摘要:乳腺葉狀腫瘤是一種罕見的纖維上皮性腫瘤, 根據其組織學形態特征可分為良性、交界性和惡性3種病理類型, 其中惡性葉狀腫瘤占比10%~20%, 具有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能力, 因此準確診斷識別惡性葉狀腫瘤, 使患者初始就診時能獲得合適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目前組織學形態是惡性葉狀腫瘤唯一的診斷依據, 但由于葉狀腫瘤本身就是具有重疊組織學特征的連續疾病譜系, 而且目前診斷分級采納的組織學參數眾多且其評價具有...
乳腺良性硬化性病變基礎上發生的低級別腺鱗癌臨床病理學分析————作者:安然;李紅霞;朱紅艷;丁華野;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良性硬化性病變基礎上發生的低級別腺鱗癌的臨床病理學特征、免疫組織化學特點及診斷與鑒別診斷。方法回顧性分析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診斷的12例乳腺良性硬化性病變基礎上發生的低級別腺鱗癌, 收集臨床資料, 進行常規組織學和免疫組織化學的觀察, 并結合相關文獻進行討論。結果 12例患者均為女性, 年齡21~60歲(平均42歲), 其中5例伴有復雜硬化性病...
甲狀腺濾泡癌中DICER1突變的臨床病理學意義————作者:李雪晴;王玉蓮;張真;趙鈞生;孔維懋;潘星竹;鮑龍女;楊孔正;谷海燕;王繼綱;
摘要:目的探討甲狀腺濾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中DICER1突變的臨床病理學意義。方法收集青島大學附屬醫院2009—2023年間68例原發性FTC手術標本, 通過Sanger測序檢測所有病例中DICER1以及TERT啟動子突變情況, 對于突變病例進一步檢測KRAS、HRAS、NRAS的突變情況, 分析DICER1突變FTC的臨床特點及病理學特點, 并研究...
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內膜心肌活檢及超微結構特征分析————作者:王家琪;陳東;鄭夢晗;方微;商建峰;周皓錟;連國亮;梅少帥;
摘要:目的探討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內膜心肌活檢及超微結構特征, 以確定組織病理表型, 探究心內膜心肌活檢對此類患者的診斷價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診斷的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行心內膜心肌活檢者共35例, 分析臨床特征、組織病理學及超微結構特征, 與11例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比較。結果 35例患者男性26例, 女性9例;年齡35~...
瘤蒂部腫瘤細胞浸潤與心壁間彈力纖維層關系在判斷心臟黏液瘤復發中作用的初步探討————作者:薛佳琦;陳東;商建峰;梅少帥;張哲;
摘要:目的分析心臟黏液瘤復發的病理學特征, 為臨床治療及術后隨訪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回顧性分析2002—2016年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接受心臟黏液瘤手術治療心臟黏液瘤患者的病理學資料。根據分組標準將標本分為復發組(6例)和對照組(73例)。結果復發組女性3例, 男性3例, 中位年齡47歲;對照組女性49例, 男性24例, 中位年齡53歲。心臟黏液瘤好發于左心房, 復發組5例發生在左心房, 1例發...
血管瘤樣纖維組織細胞瘤14例臨床病理學分析————作者:李道宏;胡愛俠;范盼紅;朱琳;劉秋雨;謝奇;楊翠翠;李翠云;阮細玲;呂莎莎;孔令非;
摘要:目的探討血管瘤樣纖維組織細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 AFH)臨床病理學特征、分子病理學特征、診斷及鑒別診斷。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醫院、臨沂市人民醫院及海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病理科2018年5月至2023年3月診斷的14例AFH病例, 并對其臨床病理學特征、免疫組織化學及分子學檢測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文獻復習。結果 14例患者中, 女性5例, 男性9例, ...
伴CTNNB1基因第3號外顯子缺失-倒置復雜性突變的韌帶樣纖維瘤病1例————作者:董磊;顧怡瑾;王中玉;王華楓;謝嘉玲;
摘要:韌帶樣纖維瘤病源于纖維母細胞/肌纖維母細胞, 多發生于四肢、腹壁等處。散發性韌帶樣纖維瘤病腫瘤細胞常有CTNNB1基因突變。本文報道1例29歲女性患者的髂前上棘皮下韌帶樣纖維瘤病檢出CTNNB1缺失-倒置復雜性突變。本例因β-catenin免疫組織化學與最初診斷不統一, 故用Sanger測序和二代測序檢測, 發現CTNNB1的變異, 可寫作NM001904.4:c.137 原發雙側卵巢11q異常的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1例————作者:李永星;邢帥;顏學申;王便;劉子涵;王笑;付偉偉; 摘要:11q異常的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high-grade B-cell lymphoma with 11q aberrations, HGBL-11q)在第5版WHO造血和淋巴組織腫瘤分類中被歸類在高級別成熟B細胞腫瘤, 其組織形態和免疫組織化學表型與Burkitt淋巴瘤或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相似, 不伴MYC基因重排, 而是表現為11q23.2-q23.3擴增和11q24.1-qter缺失, 少部分病...
第五編 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