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化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10-17 09:44 熱度:
一、概述
現在地球上氣溫越來越高,海平面升高,都是因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為二氧化碳具有保溫的作用,近100年,全球氣溫升高0.6℃,海平面上升14厘米。
空氣中含有約0.03%二氧化碳,現在這一群體的成員越來越多,泥炭,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燒,廠房的廢氣是近年來二氧化碳含量猛增的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主要來自人們釋放的化石能源。如我們熟知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能源是經過數億年積累下來的太陽能的儲存體。而我們瞬間就將這些能源釋放出來。而二氧化碳是化學放熱后最穩定的形式。
目前,國際上減排二氧化碳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是減排二氧化碳的最佳途徑,但是這些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收到了諸多現實因素的制約,無法再短時間內滿足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另一種是對二氧化碳進行分離和儲存。對于化石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這種方式是最適合的。中國要實現在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控制在5.5%以內的目標,因此,低碳技術是未來國家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1]因此,研究工業生產中二氧化碳回收的技術和方法對改善環境和提高經濟效益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二、二氧化碳的分離技術
目前世界上二氧化碳的分離技術主要有精餾法、物理吸附法、膜分離法、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化學吸收法)四大類。
2.1精餾法
利用吸附劑吸附雜質,利用二氧化碳的沸點與其他氣體不同進行分割,比二氧化碳沸點高的重組分用不同吸附劑脫除,比二氧化碳沸點低的輕組分用精餾方法提出,可得到高純液態產品。
2.2物理吸附法
吸附法是一種利用固態吸附劑對原料氣中的CO₂進行有選擇性的可逆吸附作用來分離回收CO₂的新技術。吸附劑在高壓及低溫條件下吸附CO₂,在低壓及高溫條件下將CO₂解析,通過周期性的溫度變化實現CO₂與其它氣體的分離。
常用的吸附劑有天然沸石、分子篩、活性氧化鋁、硅膠和活性炭等[2]。
采用吸附法時,一般需要多臺吸附器并聯使用,以保證整個過程能連續地輸入
原料混合氣,連續取出CO2產品氣和未吸附氣體。無論變溫吸附法還是變壓吸附法都要在吸附和再生狀態之間循環進行,前者循環的時間通常以小時計,而后者則只需幾分鐘。目前工業上應用較多的是變壓吸附工藝,它屬于干法工藝,無腐蝕,整個過程由吸附、漂洗、降壓、抽真空和加壓五步組成,其運行系統壓力在1.26MPa~6.66kPa之間變化。
2.3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是利用一些聚合材料制成薄膜,利用薄膜對不同氣體組分的不同滲透率來使混合氣中的CO2通過薄膜從而得以分離。這種方法只適用于氣源比較干凈、且全部是大分子的混合氣,生產的二氧化碳產品濃度不高于90%,并且有機膜很容易被雜質或油水污染而報廢,壽命最多不過兩年,能耗非常高,目前還沒有工業化使用的成功實例。
2.4吸收法
利用在各組分在溶劑中的溶解度隨著壓力、溫度變化的原理來進行分離。
常用吸收劑有丙烯酸酯、N-甲基吡咯烷酮法、甲醇、二甲醚乙醇、聚乙二醇以及噻吩烷等高沸點溶劑。
2.4.1.物理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是在加壓下用有機溶劑對酸性氣體進行吸收來分離脫除酸氣成
分,并不發生化學反應,溶劑的再生通過降壓實現,因此所需再生能量相當少。該法關鍵是確定優良的吸收劑。所選的吸收劑必須對CO2的溶解度大、選擇性好、沸點高、無腐蝕、無毒性、性能穩定。
常用吸收劑有丙烯酸酯、N-甲基吡咯烷酮、甲醇、聚乙二醇二甲醚等高沸點溶劑。典型的物理吸收法有加壓水洗法、N-甲基吡咯烷酮法、低溫甲醇法、碳酸丙烯酯法等。
表1-1物理吸收法
Table1-1Themethodofphysicaladsorption
工藝方法 蘇爾菲諾(Sulfinol) 勒克梯索爾(Rectisol) 塞利克索爾(Selexol) 普利沙爾(Purisol) 福洛爾(Flour)
吸收溶劑 環丁砜、水、二異丙醇胺 甲醇 聚乙二醇二甲醚 N-甲基吡咯烷酮(NMP) 碳酸丙烯酯
吸收溫度(℃) 30-100 -20-40 常溫 -15-40 常溫
吸收壓力(Pa) (20-30)×105 (10-80)×105 (20-30)×105 (15-160)×105 (20-30)×105
尾氣CO2含量(%) 0.1以下 10-500ppm 0.02-20 0.1以下 1000ppm
再生方法 水蒸氣 水蒸氣 閃蒸法、氣提法 閃蒸法、氣提法 閃蒸法
H2S脫除率 100 100 100 100 100
COS、CS2脫除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工藝特點 腐蝕性小 需冷凍系統 損失小,無毒無腐蝕 適合處理高含量的CO2氣體 蒸發損失小、適合高含量CO2氣體
缺點
該法選擇性差、回收率低。其消耗熱能比化學吸收法小,不易腐蝕,但吸收劑會因硫化物劣化而減少再生次數。但是該方法經濟性不佳,運行成本和能耗都比較高,在工業中很少應用。
2.4.2化學吸收法
使原料氣和化學溶劑在吸收塔內發生化學反應,CO2被吸收至溶劑中成為富液,富液進入脫析塔加熱分解出CO2,從而達到分離回收CO2的目的。所選用的吸收劑應具有對溶質CO2有選擇性、吸收劑不易揮發,并避免在氣體中引進新的雜質,腐蝕性小、粘度低、毒性小、不易燃。
常用的吸收劑有K2CO3水溶液或乙醇胺類的水溶液。
表1-2化學吸收法
Table1-1Themethodofchemicaladsorption
熱K2CO3法 工藝方法 所用吸收劑
苯菲爾德法 K2CO3質量分數為25%-30% 二乙醇胺1%-6% 五氧化二釩(做催化劑和防腐劑)
砷堿法(VetroCokes) K2CO3質量分數為23 As2O312% -15-40
卡蘇爾(Carsol) K2CO3 胺 V2O5
改良碳酸鉀法(CataCarb) K2CO3 乙醇胺鹽 V2O5
乙醇胺法 工藝方法 所用吸收劑
MEA法 一乙醇胺
DEA法 二乙醇胺
MDEA法 甲基二乙醇胺
聯合碳化公司的乙醇胺法 同時添加兩種防腐蝕劑
道化學公司的2-烷氧基乙胺法 內添加防腐蝕劑
勞爾夫-巴遜斯法 二乙醇胺
化學吸收法的關鍵是控制好吸收塔和解析塔的溫度與壓力。
三、不同氣源分離二氧化碳的工藝選擇
3.1氣源中低濃度CO2的回收工藝的選擇
在氣源中CO2濃度低于20%時適用物理吸收和化學吸收,該法處理的氣體CO2含量達到10-6級,且可得到高達99.99%的高純CO2,且技術簡單,易于操作。但是工藝設備投資大,運行費用高。
吸收劑的選擇也很關鍵,道化學公司研發成功的吸收劑可將天然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由百分之幾降到百萬分之幾。石油煉制廠、制氫廠和合成氨廠分離CO2也適用。
氣源中CO2濃度低于50%時,適用(變溫、變壓)吸附法,該法工藝簡單、設備投資少、能耗低、適應能力強、無設備腐蝕問題。[3]
3.2氣源中高濃度CO2的回收工藝的選擇
石油開采時隨著采油次數的增加,伴生氣中CO2的含量可能增加到90%以上。為了降低采油成本,提高采油量,必須從伴生氣中把CO2分離出來,再注入油井中。低溫蒸餾法主要用于分離回收油田伴生氣中的CO2,比較典型的工藝是美國KochProcess(KPS)公司的RyanHolmes三塔和四塔工藝,整個流程包括乙烷回收、甲烷脫除、添加劑回收和CO2回收。但是設備龐大、能耗較高,一般很少使用,只適用于油田開采現場,提高采油率。[4]
根據實際情況,不同的氣源不同的要求,工藝還可以搭配組合使用。
例如:膜分離-化學吸收法,它是將膜分離法與化學吸收法合并使用,前者作為預分離、后者作為精分離。吸附-精餾法,可以前吸附后精餾,也可以前精餾后吸附。
參考文獻
[1]黃漢生溫室效應氣體二氧化碳的回收與利用[期刊論文]-現代化工2001(9)
[2]房昕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分離回收與綜合利用[期刊論文]-青海環境2009(1)
[3]陳道遠變壓吸附法脫除二氧化碳的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03.
[4]周艷欣吸附精餾法回收二氧化碳工藝[碩士論文]天津:天津大學,2004(06)
文章標題:二氧化碳分離技術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aoyu/huaxue/1353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