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1-12 09:59 熱度:
摘要: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本文站在一線教師的角度,針對當前灌輸式課堂普遍沉悶、死寂的現象,進行了簡單分析和思考,提供了自己的嘗試,目的是呼吁教師在新課改正式鋪開之前早做有益的思考和改變。
關鍵詞:像學生,體會,知識,生長
多年的教學,應已輕車熟路,最近我卻輕松不起來。因為,面對幾乎一貫如一的課堂,我感覺到了學生和自己的諸多無奈,于是總想去改變,讓教學變得更自然、更輕松。但時常所想與所為難以完全合拍,這里我僅把自己的一些感想和嘗試呈現給同行,愿與君共勉。
一、師生的困惑
課堂為何總是那么沉悶和死寂?
課堂如何才能煥發生機?
為何講得越多、練得越多,效果卻不明顯?
為何教師總是盡可能傾其所有,把最完整的知識講給學生,備課中生怕漏了哪一點,恨不能所有時間都自己講,學而生卻記不住,難以掌握?有時還歸因為學生的態度問題:不認真學,所以記不住。
一個概念,講了內涵,講外延,大小要點羅列齊全,再做練習,學生為何還是屢屢出錯?于是只能亡羊補牢似的加強過手訓練:聽寫、定時練習等。
一個知識點的生成,不顧教材的安排,還把教材中分散的內容再整合到一起講,一開始就指向高考。但學生的知識仍然不完整?
教師多次講過、學生練過的試題為何仍然出錯?
雖然學習是件苦差,怎樣才能不苦教苦學?
如何教學才能使師生雙方都獲得更多的輕松和快樂?
以上我的感覺難免偏頗,但如此下去,如果不思改變,要想適應新課改要求,一定會很難。學生在課改面前,猶如白紙上寫生,新鮮而容易,而對多年已形成固定模式的教師,改變尤為艱難。但又不得不改變。
二、我們的思考
苦教苦學,究其原因,有教學安排的問題:多數學校三年課程內容,兩年完成,一年復習,不“夾生”怎么可能?但我發現,另一方面,教師的授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個性,制約了辛苦教學的效果,使課堂逐步走向“墳墓”一般的“寂寞”,師生收獲的除了不多的成功,更多的是尷尬、無奈與失望,尤其是新教師,喪失的是曾經滿懷的熱情和激越的夢想。
試想:我們為什么總是喜歡將嚼好的“食物”直接“喂”給學生呢?為什么一定要在學生面前表演我們知識的完整、經驗的老道呢?為什么不能給足時間帶領學生一起,像學生一樣去體會知識的生長過程呢?
我們可以辯解為:上面的教學進度安排無法改變,時間緊,要上完新課,要復習,要考出好成績,學生素質又差,沒有辦法,只有多講多練。也可以說:我沒注意,講課就應該這樣講啊,知識不是系統的講授,莫非還是零碎的補充?還可以說:我也想改變,也改變過,但太浪費時間,不好控制,影響內容和進度,還不如我自己講。誠然,理由種種,但你是否反思過,這樣的課堂,你輕松嗎?學生輕松嗎?效果好嗎?
殊不知,無論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只有親歷過的,印象才最深。一個教師多年積淀的經驗、總結的規律、方法等如果希望在短期內全部交由學生掌握,最后結果只能是硬灌,囫圇吞棗。作為老師,充分利用課堂,帶領學生,教他們學著去欣賞沿路的風景,即使走進歧路,折回來也是最好的享受。新課改倡導的探究學習,如何實現?我個人認為,充分用好教材,讓學生一步一步去體會知識的生長,在不斷的接觸和練習中去完善、豐富知識,學生自然會記住結論,更重要的同時學到認識世界的方法和運用材料的能力,學會如何與人合作,與人分享。其間怎能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呢?
三、我的嘗試
高考大綱化學學科觀察能力中要求“能夠通過對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以及自然界、生產和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并對這些感性知識進行初步加工和記憶的能力”。這里以化學反應速率一節的學習為例說明如何運用教材訓練學生的觀察和閱讀能力。
1.引入課題:讓學生看p50.章圖:對于這個反應看出了什么特點?
學生七嘴八舌,有的看到了下面的文字提示,互相猜是否能減少,各執己見,這里暫不給答案,而是留下懸念。對于煉鐵的化學方程式,抽問學生,有的注意到連接符號不是“=”,而是“ ”,條件是“高溫”,由此引出本章重點要討論反應進行的條件及可逆反應的規律。
2.化學反應速率概念的教學:
閱讀p47.概念那一段,讓學生學會找出概念中的關鍵詞,并從接著的簡單例題中體會概念的內涵。學生寫出計算過程,引出公式,問學生:是否都懂,學生答都懂了。
馬上練習檢驗效果:自己編寫一道相關習題激勵學生上黑板板書過程,此時學生有些膽怯。我告訴他們,即使錯,也沒關系,我的課堂是允許出錯的地方,重要的是你爭取到的是機會,這次錯,下次不會再錯,學生逐漸踴躍起來。學生板書的過程自然有對有錯,激發學生上去用紅粉筆糾錯。最后師生共同點評,歸納強調關鍵處:找到變化濃度,或變化的物質的量,計算時代上單位。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即使答案是錯的,但板書、思路、公式等均可有值得表揚的地方。給他一次激勵,可能會讓他終身喜歡化學。
3.設置下一個臺階:
繼續完成相關習題,抽兩位舉手的學生拿著書在上面做,其余學生在下面做,教師巡視完成情況,該題的完成中部分學生遇到一些困難,有的空不會填了,讓不同答案的學生分別講解自己的思路,自然真理越辯越明。教師又提出問題:本題中,速率的計算需要進行四次相同的計算過程嗎?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學生陷入沉思中……
有學生在舉手了,說:四種物質表示的速率值都是相等的。
教師又問:那任何反應中速率值都相等嗎?
學生思考中……
教師引導:從概念定義思考。
通過討論,最后自然得出: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數之比等于速率比,等于變化濃度或變化物質的量之比。
問:速率計算有哪些方法?怎樣應用?……
這樣的一堂課也許教學內容不夠豐富,課堂容量不夠大,知識不夠完整,但到下課時多數學生才恍然醒來一般,自然而然,輕松自在,知識臺階搭設符合教材編排和學生思維習慣,師生感覺的更多是自然和輕松。
如要堅持這樣的授課方式,教師需要首先具備對教學的熱情——愿意這樣去改變,需要教育的責任心——舍得花功夫力求改變,更需要教育教學技巧——合理整合教材內容,熟練駕御課堂,控制課堂節奏。
不難相信,如果每節課都能夠這樣來和學生一起感受學習知識的順暢和波折,知識將會在學生心里生根的,輕松和快樂的種子會播撒心田。
四、如何像學生一樣體會知識的生長
教材,包括課后的習題、每一個討論題、每一個實驗包括選做實驗,其實為師生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希望我們帶著學生一起去感知,去體會,為何我們總是只讓學生接納摘好的果子呢?
只要我們做到:學生能看懂的讓學生看,學生能說的內容讓學生說,自己可以不講的讓學生講,學生能上臺寫的內容讓學生寫,學生能做的實驗讓學生上臺做,把講臺、課堂、時間盡可能地交由學生去耕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減輕自己的勞動。不當資料書的傳話筒,給足時間讓學生進行必要充分的思考。不放棄教師必要的講解和引導,避免放任自流。課堂就會逐漸改變。
只要我們做到:保持自身的熱情,將激情傳遞給學生,為學生安上發現的觸角,利用每一個機會幫助其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就能激發學生持久的求知欲,提高思維的積極性。把話語權還給學生,按認識規律,讓學生通過感知、聯想、討論、探索的過程,幫助他們解惑釋疑,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演繹、推理、判斷等方法,對每一章節知識進行歸納小結;使所學知識規律化、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納入知識結構的體系。加強習題練習。我們就會和學生一樣自然去感受知識的生長。
記住: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匯萃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理念解讀
文章標題:像學生一樣體會知識的生長過程——課改為教學改進提供的著眼點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aoyu/jiaoyuxue/1549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