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特殊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11-17 15:47 熱度:
摘 要:研究大類培養模式下現有實驗教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索構建新模式下的實驗教學體系的原則,在實驗教學理念、內容及實施方法等方面進行優化和創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滿足個性化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關鍵詞:教師職稱論文范文,實驗教學體系,優化和創新,自主學習
為了培養適應21世紀的創新型人才,依據“厚基礎、寬口徑、重素質”的人才培養理念,我校對本科生采用大類培養模式,即分為理工類、外語類、經管類、人文類四個大類課程平臺。同一課程平臺內的學生不分專業,學習相同的基礎課程,在第三學期期末,學生根據前幾個學期的成績,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繼續后續專業課程學習。這一培養模式的改變,不僅彌補了學生入學前懵懂狀態下選擇專業,一考定終身造成的遺憾,為學生更理性地選擇專業提供可能,而且開拓了學生視野,為適應多學科融合的現代科技發展趨勢打下了基礎。培養模式的改變對實驗教學體系提出了挑戰。不同專業對實驗教學有不同要求,而大類培養模式淡化了各專業間的差異性,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對現有實驗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對其進行優化和創新,在滿足大類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兼顧后續專業間的差異性。
1 現有實驗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原有的面向電類專業開設的電路基礎課程,是自動化、通信工程等專業的技術基礎課,以電路的基本規律和電路的分析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面向非電類專業開設的電工技術課程,是機械、建筑、船舶、計算機等專業的技術基礎課程,以獲得電工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主要學習內容。實施大類培養后,電路基礎和電工技術課程被整合為理工科專業的公共平臺課―電工基礎(見表1)。原電類專業理論及實驗學時大為減少;而非電專業學時數相對微調,但考核方式由考查變為考試。
1.1 實驗內容的設置缺乏系統性、整體性
多數實驗項目是圍繞理論教學中的定理、結論設置的驗證性實驗,內容比較陳舊,更新速度十分緩慢[1]。雖然實驗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實驗內容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實驗教學仍然依附于理論教學,忽略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和相互交叉、滲透,局限于傳統的專業范疇的知識內容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實驗教學內容的設置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基礎,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手段。電工基礎實驗8學時,分4次實驗課完成,每次實驗課2學時,在學時的限制下,實驗內容的設置顧此失彼,無法兼顧大類培養模式下人才培養方案的不同需求。
1.2 實驗教學方法落后,實施手段單一
實驗課前,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實驗題目寫出預習報告。課堂上,教師簡單講解后,學生完成實驗內容,課后上交實驗報告[2]。電工基礎實驗面向幾十個專業,100個班,3 000名學生開設,專業與專業之間對實驗技能的要求差別很大,學生層次、能力、興趣、就業需求不盡相同。學習能力較強或要選擇電類專業繼續學習的學生,可能用很少的學時就能完成規定的實驗內容,而受實驗設備或元件限制,不能按自己的實驗方案、思路完成相關的實驗內容或實施其他實驗方案,課堂上有限的學時沒有被充分利用,制約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3]。
1.3 實驗教學效率低,成績評定不科學
學生按照教材上的步驟完成實驗,記錄的實驗數據差別不大,上交的實驗報告千篇一律。教師用大量的精力批改實驗報告,對抄襲實驗報告的現象卻屢禁不止,甚至會出現有的學生實驗水平一般,但報告寫得很好,得到較高的實驗成績的情況。盡管教師在實驗過程中也會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評分,但是學生過于依賴實驗教材,不愿自己思考問題,實驗方法和步驟基本相同,實驗成績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的實驗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研精神。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兼顧大類和專業差異化的實驗教學體系。
2 構建實驗教學體系的主要原則
實驗教學大綱及實施方案一般由授課院系制定,在制定過程中,相關專業的教師、學生參加了討論及論證,但參與的教師、學生人數很少,得到的信息是片面的,不能全面反映各個專業對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中心,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為原則。我們在全校理工科各專業范圍內,對在校學生、應屆畢業生及往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資料進行整理、挖掘,全方位、多層次地了解學科專業性質、人才自身發展、就業及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查找現有實驗教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國內外的大學進行調研,了解并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我們最終確立了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建立學生需求主導下的實驗教學體系。
教師是實驗教學的主要執行者,高素質富有創新精神的實驗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實驗教師要打破學科壁壘,使自己具有廣泛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科研實踐能力,轉變自己的角色,從課堂上的講授者轉變為課下的引導者、組織者。電工基礎是學生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習時,學生實驗技能的學習受理論知識的限制并不深入,但是基礎課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最好時期。教師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上,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4]。
3 學生需求主導下的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
3.1 實驗內容的設置模塊化,層次化
實驗按直流電路、交流電路、暫態電路和綜合設計四個模塊設置,每個模塊中含多個不同層次的實驗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相關內容,有效利用實驗學時。以交流電路模塊為例,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實驗:(1)串聯電路頻率特性的測量。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基本掌握了常用儀器,如函數信號發生器、交流電壓表及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學習了頻率特性的測量方法,完成了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2)元件參數的測量。學生要自己選定實驗方法及設備,對未知的元件性質和參數進行測量,然后利用所測量的元件,設計濾波器,完成幅頻特性及相頻特性的測量,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實驗教學的實施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師制作常用儀器使用及基本測量方法的教學視頻,并發布在教學網站上,學生可以在課前自己預習。在實驗室裝備液晶觸摸屏,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循環播放教學片,學生可根據需要選擇觀看視頻片段。實驗課程開始前,教師把所有實驗的基本要求,常用仿真軟件及使用方法,實驗室提供的設備、元件,實驗報告內容及上交時間等發布在教學網站上,讓學生在第一次實驗課前就對本學期的實驗有初步的了解,便于他們在理論課學習時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教師進行溝通、探討,也便于學生選擇每個模塊中的實驗內容。這樣的安排,使實驗從教師教學生學什么轉變為學生自己選擇學什么,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實踐技能按照個人的興趣得到鍛煉。
3.3 實驗成績從評實驗報告轉變為評實驗能力
為了高效、科學、公正地評定實驗成績,需要不斷加強實驗室建設,開發、研制相關的實驗設備,如便于實驗考核的基于射頻卡管理的黑箱實驗開放系統,黑箱內可裝置各種元件、電路。如元件性質的判別與參數的測定實驗,將待測元件裝在密封的內置射頻卡的“黑箱”內,學生隨機選取一個黑箱進行測量,實驗結束后把黑箱交給實驗教師,教師使用讀卡器可查看并打印黑箱內部的元件性質及參數,并告知學生。由于學生在實驗前不知道黑箱內的元件,只能通過測試判別,杜絕了互相抄襲實驗數據的現象。在開放式教學環境中,公平、公正地評定實驗成績,對規范教學管理起到有益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促進了學生綜合實驗能力的培養。
4 結束語
大類培養模式所引起的教學思想和方式的變革是多方面的,絕不是簡單的課程刪減和合并。淡化專業界限不代表取消差異,反而需要不同課程間更緊密的配合,去除交叉重復,提高課程的系統性和無縫對接,提高教學效率,爭取在有限的課程學時下,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兼顧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要,培養出綜合能力強、具有工程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樓盛華,戴文戰,葉秉良.基于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高校實驗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09-113.
[2] 毛新宇,李斗,王志軍.電路基礎實驗中自主式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5):127-128.
文章標題:教師職稱論文范文電工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的探索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aoyu/teshu/2376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