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4-03-25 09:55 熱度:
很多學者將生命科學的規律應用于其他學科領域,一些人文、社會、企業管理學者也越來越多地用文化基因來分析其研究對象。但能否用生物基因科學來進行企業文化研究是一個很有建設性、開創性,但同時需要推敲和證成的理論問題。鑒于文化基因概念本身能否成立也需論證和說明,同時,文化基因概念的成立與確證也是企業文化基因這一理論成立與否的前提條件,故本文在對企業文化基因進行論證分析的過程中,始終將企業文化基因的上位概念——文化基因一并進行研究。通過對這兩個學術概念提出的依據、國內外學者的態度與基本共識以及概念本身的內涵與特性的梳理與探究,完成對企業文化基因理論的證成式分析。
摘要:受生物基因理論啟發,將企業類比于生命體,將企業文化研究定位于文化基因框架下,這具有理論創新性和時代性。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文化基因與企業文化基因理論的研究已初具規模。大家普遍認同,文化是一種具有基因色彩的遺傳因子,文化基因是把人類長期積累的共識傳承延續的基本單位;而企業文化基因則是被有機整體所認可,自覺或無意識地遵循著,且長期多維性地傳承的文化和企業價值觀。二者均具有傳承復制和變異的特性。這一理論構建為企業文化研究導出一條直觀、可循規律的思考路徑。
關鍵詞:文化基因,企業文化基因,基因傳承,基因變異
一、文化基因與企業文化基因理論提出的依據
我們認為文化是一種在社會領域具有基因色彩的遺傳因子,這主要有三個依據:其一,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雖然沒有提及文化基因這個概念,但類似的論述卻相當充分。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一旦社會存在發生變化,社會意識也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發生變化。這說明文化具有鮮明的反映性、變化性和前進性等時代性特點。馬克思、恩格斯還指出,文化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現象,像自然過程一樣,有著自己的發展規律,具有相對獨立性、繼承性等傳承特點;其二,基因在當今學術界已成為公認的科學范疇,一些歷史學家和文化人類學家紛紛加入基因研究的行列,如社會生物學家Wilson提出了“基因與文化同步進化說”,認為人的進化是因為基因的隨機突變而形成的變種,假如這個變種遵循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程序,則會進一步推動文化的進化[1];又如,英國當代動物學家和生態學家R.道金斯說:“文化的傳播有一點和遺傳相類似”[2]。這說明社會科學中的文化基因與自然科學中的生物基因有相似之處,文化基因已經不是某個人的偶爾話語,也不再是個別觀點,而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概念;其三,文化基因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化過程中固有的現象。人是天性(自然性)與文化性的統一,人在繼承先輩生物基因的同時,也繼承了先輩的文化基因,正所謂人的習性。正是由于文化傳承和文化基因的作用,世界上才形成了豐富多姿、五彩繽紛的不同社會類型。文化基因就是人類把長期積累的達成共識的傳承信息進行延續,具有自然屬性(天性)、文化性(習性)、變異等基本特性的文化傳承單位。
現代企業理論研究也借鑒了生命科學理論,如利用企業生命理論研究企業復制(遺傳)、變異現象,研究企業DNA、企業遺傳工程等。現代企業的遺傳與變異,就是企業自身固有文化的一種遺傳、變異與發展,企業文化同樣是一種具有基因色彩的遺傳因子。為此,將生命科學中的“基因”概念引入企業內部,研究企業的生長與文化進化問題,能夠使人們從一個新的視野、新的角度認識企業的生存發展,有助于尋找當代企業文化建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能夠促使人們以系統發育的眼光,將企業文化的發展與企業生命相聯系,揭示企業文化精神現象的深層規律,以及文化在社會進化中所起的基因作用,從而有利于解決當下企業文化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這對于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二、文化基因與企業文化基因理論的相關研究與主要觀點
(一)國內學者的研究與觀點
學者對文化基因的理解各有不同。王東認為“所謂文化基因,就是決定文化系統傳承與變化的基本因子、基本要素”[3];趙傳海認為文化基因是“可以被復制的鮮活的文化傳統和可能復活的傳統文化的思想因子”[4];而吳秋林則認為,“文化基因不是一種實體,也不純粹是一種精神概念的表述,而是一種對文化現象的界定。人類的文化作為一個具有內部運動的文化整體來看待,把文化的產生、積淀、組合,再產生、再積淀、再組合視為一種文化基因的內在動力和文化代碼的表現”[5]。文化基因像生物基因一樣,具有獨特性、遺傳性、變異性等特點,同時,還表現出外在性、多維性、互動性、變異性、無形性等特殊屬性。劉長林對中國文化基因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分析,他認為中國文化基因具有陰性偏向,具有較早的主體意識和濃厚的情感因素;重視各種關系而超過實體;重視功能動態而超過形質效用;強調整體性,弱化個人等特點。[6]
國內學者普遍認同企業文化在企業DNA中的重要作用。“企業文化的性質及其具體構成決定了其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這種作用足以改變一個企業的基因,企業文化改變企業基因有三條主要途徑:確立統一理念、形成管理文化和營造變革環境。”[7]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基因,企業文化決定了企業的生命周期。李賢柏指出,企業DNA具備穩定性、控制性、變異性、復制性四個特征,它由企業制度、企業文化、企業對環境的適應機制、企業對相關理論及規律的適應機制所構成。[8]學者紫竹則著眼于企業素質與文化基因的關系,認為每一種價值元素都有它特定的品性、脈絡和配比反應。若干個價值元素的組合狀態,決定這個企業的素質性質。從某個企業的組合編碼中切取一個段落,移植到另外一個企業組織當中,就可能實現固有性質的不完全復制。這個元素組合編碼的片段就是企業文化基因。[9]企業文化基因以企業精神、企業制度和品牌表現等為載體進行傳承,同時能夠在適應外部變化中進化、退化和融合。李鋼在其博士學位論文中著眼于企業文化基因的演化,認為企業的發展演變類似生物體,都有出生、成長、成熟、衰退、死亡過程,探討了企業演化的四大過程機制,即企業基因的復制、變異、重組和診斷機制。[10]企業文化就是一種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累積性的成果,也可以說當前的企業文化是由以往累積的經歷、所具備的物質條件、所處的環境和文化因素等所決定的,并且它還會影響到其以后的演化行為,這種演化具有路徑依賴性,很大程度上是無意識活動及對新奇適應的結果而非意識的產物。[11]還有一些學者則針對特殊類型的企業進行研究,如劉平青專門研究了家族企業,他認為可以類似地將決定家族企業遺傳和變異的內在因素或生物性因素稱作家族基因。[12]可見,在國內對于企業文化基因理論的研究已初獲共識,并小有規模。(二)國外學者的研究與觀點
“文化基因”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學者提出來的。1976年,英國習性學家查理德·道金斯出版《自私的基因》(SelfishGene)一書,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Meme,用以表述文化傳承的基本單元。英國布里斯托西英格蘭大學心理學高級講師蘇珊·布萊克摩爾經過數年研究,完成了Meme方面的專著《謎米機器》(TheMemeMachine)。她認為,“基因的自私在于想方設法復制自己,謎米的自私也在于想方設法復制自己,它以占據人們的大腦空間和形成語言的方式使人不由自主地傳遞文化”[13]。企業基因理論也隨之逐漸從早期的一種假設,發展成為企業理論的一個分支。美國密歇根大學商學院TichyNoelM.和ShermanStratorf教授在1993年完整地提出了企業DNA的概念,認為企業作為非自然生物體與生物一樣,有著自己的遺傳基因,正是遺傳基因決定了企業的基本穩定形態和發展,以及變異的種種特征。[14]學者們有一個基本共識,認為企業組織總有一些因素像生物學上的DNA一樣影響著企業的發展趨勢和生命質量,企業DNA是存在的。而就企業文化基因的內涵與復制問題,BillAdams和CindyAdams指出企業文化是企業DNA中最難改變的核心部分[15],Verschoor也提出,“道德規范(屬于企業文化范疇)應是構成企業DNA的重要因素”[16]。JohnWeeks和CharlesGalunic則借用基因的概念來解釋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當作信念和行為,是假設和常規的一種模式,企業文化的發展是各種文化基因相互競爭的累積的結果。[17]所以,企業文化作為被彼此認同的行為規則和自發的社會秩序,不是遺傳決定的,也不是人為設計的,而是在各行為主體互動中不斷演化的結果,企業文化演化強調知識性基礎和心智特征,強調行為的互動過程和自發的復制機制,強調學習效應和路徑依賴。
三、文化基因與企業文化基因理論的基本內涵
(一)文化基因的內涵與特性
1.文化基因的內涵
我國學者閔家胤根據進化論的一般原理,“比照生物遺傳過程中信息流向的中心法則:DNA→RNA→氨基酸→蛋白質→表型→群體,以及社會系統中文化遺傳的信息流向的中心法則:心靈→文化教育→人→生產→社會,對社會系統文化信息的遺傳法則作了這樣的表述:狹義的文化(對人腦產生的智能流的記錄)就是社會系統的DNA”[18]。可見,文化基因就是人類把長期積累的達成共識的傳承信息進行延續,具有自然屬性(天性)、文化性(習性)、變異性等基本特性的文化傳承單位。文化基因傳承恰似生物基因,又有別于生物基因遺傳,其文化積累與文化變革同時存在。文化基因的繼承或傳承過程就是復制,而在復制的過程中不斷創造和革新,就是文化基因的進化變異。
從人性上看可簡要表述為:人=動物性+文化性。人性中的動物性基本上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控制了人性中食欲、性欲和知欲;而文化是人的第二本性,人性中的動物性受到文化性的制約。基因不僅靠遺傳和環境,還要靠遺傳和環境之間的交互影響和相互制約。文化基因是相對于生物基因而言的非生物基因,主要靠人類先天遺傳和社會后天習得而來,其主要表現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及個人信念、個人思維習慣、個人價值觀、個人生活方式和個人行為方式等。文化傳承則是社會意義上的復制,其主要作用是規范,規范的建立意味著多數人已經自覺或在無意識中遵循著一種行為準則或思想觀念,并不斷地傳承繼續。文化不僅改造了人的自私本性,也造就了利他的習性,同時文化教化了絕大多數人不再有原始的野蠻。
2.文化基因的特性
文化基因像生物基因一樣,具有獨特性、遺傳性、變異性等特點,但文化基因的傳承表現出明顯的不同,其特征主要有:其一,多維性傳承(復制),文化基因如生物基因一樣可以豐盛繁衍和忠實地自我復制,同時其傳承可以縱向和橫向既在同代人中傳承復制,又可在不同地區、民族和社會中毫無干系的人之間發生作用;其二,變異性,文化基因在傳承過程中復制往往是不完整的,加之受到其他社會文化環境因素的影響,變異相對比較明顯;其三,無形性,生物基因是一種物質信息,具有物質有形性,但文化基因是一種精神信息,是一種思想意識理念,它傳承的精神文化是無形的。
3.文化基因的作用
其一,保證文化傳承,使一定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具有相對穩定的特質,這種文化傳承不是對過去死的文化的簡單位移,而是活的文化基因的生長延續,它根植于過去,彰顯于現在,展望于未來;其二,維系民族認同,維系著社會成員對自己民族歸屬的自覺認知,即人們對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所產生的文化上、血統上的認同;其三,規范人的行為,文化基因一旦作用于人,則形成具體人格,從而規范人的言行,決定人的行為習慣,從內部塑造人的心靈;其四,規制社會走向,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傳統的制約,也就是受文化基因制約,傳統或文化基因是歷史既定的前提,它作用于人而形成意志,從而影響人對社會制度的選擇和社會歷史的走向。
(二)企業文化基因的內涵與特性
1.企業文化基因的概念
參照生命科學中DNA概念及其評價技術思想,企業文化基因可以被界定為決定企業文化的基本穩定形態和發展、變異的關鍵因素,它是企業中具有遺傳功能,能夠影響和制約企業文化發展的元素,這些元素綜合作用的累積結果形成了企業文化,進而影響、制約甚至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19]企業組織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生命有機體,“它有生老病死,也有喜怒哀樂,這些生物特征需要用心去體驗,需要從特殊角度去觀察和把握。既是生命有機體,就有基因存在”[20]。企業文化基因主要寄托于企業人心里,具有結構層次的有序性,它的生命本質是以價值觀念為核心,同人的文化基因一樣,多體現為精神和信念,是企業所追求的內在文化。它由企業有機體創造,決定企業健康發展水平,引導企業經營管理的宗旨和方針,體現著企業各項工作的價值排序,制約著企業戰略抉擇。因此,企業通過經營管理所產生的,被有機整體所認可,自覺或無意識地遵循著,且長期多維性地傳承的文化和企業價值觀,就是企業文化基因。2.企業文化基因的特性
企業文化基因同樣具有雙重性,一是類似于人的動物性,即天性,對企業來講,體現為對利益的無限追逐,并為此而本能地傳承(復制),這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二是文化性,是企業自身理念和制度的規范,并與其所在的生態系統相互作用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干擾。具體而言:
其一,企業文化基因具有復制性。從基因的角度講,企業文化基因的天性——傳承(復制)使企業生命有機體完成了文化內化這一演進過程。企業在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不斷復制自己所提煉出的精神和信念,擴大其范圍,傳播其固有的理念,來提高其獲取、配置和利用資源的綜合能力,為企業生命有機體的成長壯大發揮核心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其傳承(復制)功能就會通過增加產量與市場占有率的方式,傳播自己的優良基因,使精神變成物質,擴大聲譽和影響力,進而更好地、健康地生存和發展。
其二,企業文化基因具有變異性。這包括進化和退化兩種情況。企業文化基因的進化,就是企業通過學習、模仿,從先進企業引進核心價值體系或價值理念,改變原有的文化技能,或者通過企業主體與其他企業合并、被其他企業兼并或者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技術等各種途徑使基因發生重組和變異。變異的方式包括改革、創新等。企業文化基因的退化,就是所謂基因病變,即企業文化基因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或企業受重組、技術陳舊老化、人員變動等因素影響,對先進文化理念理解不正確,導致文化基因不良變異,從而使企業生病或死亡。導致企業文化基因病變的元素很多,其中影響最深、作用最大的是企業文化核心元素,即企業文化價值觀的病變。
企業文化基因同生物體基因一樣有著自己的結構,并依據其結構作用于企業經營管理層面,使企業生產、服務、風格具有相對獨立性,由此決定了企業生命組織最深層的特質和與眾不同,導致企業的異質性和個體差異。企業文化基因與生物體基因一樣都處于相對穩定狀態,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也具有突變性,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企業文化基因主體文化理念的變化上。因此,企業文化基因的傳承(復制)、變異(進化或退化)決定了企業發展和生命的延續。
3.企業文化基因的內涵
(1)核心層
企業文化基因的核心層是企業價值觀,即企業人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職業道德和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基因的核心因子,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是企業人共同追求的宗旨,能夠充分調動企業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具有凝聚力和焦點作用,能夠保證企業生命體健康、長期地生存和發展。企業核心層文化基因是領導者對企業戰略的哲學思考,同時,也受企業領導者的思想、人格、素質、方法、實踐等主觀因素和外界環境影響。在長期的灌輸和引導下,企業員工對企業核心層文化基因認可和接受,并自覺形成和維續,因此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是企業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行為心理狀態,是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并形成企業員工的心理定式,保障著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體現出企業在生產、生活中實現價值觀的社會責任感和堅定的信念與精神力量。
(2)中間層
企業文化基因的中間層是企業組織和企業員工共同創造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是反映企業獨特性的管理規章和制度,具有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它是企業具有普遍意義的生產工作制度,同時也是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用以規范企業行為和習慣,保證企業能夠高效、順暢、有序、健康地生存,最后內化為自覺行為,起著推動和約束的作用。
(3)外表層
企業文化基因的外表層是企業內在文化作用于外在的集中表現,是企業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集中的外在體現,如產品、技術、質量、服務等于一體的企業形象文化。它直接展現企業創造的物質文化,并以企業的核心層和中間層為基礎,折射出企業的經營理念、價值觀念、管理哲學、行為習慣和工作作風,并更多地給予人們直觀上的感受。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基因的三層內涵以企業核心層(企業價值觀)→中間層(企業制度文化)→外表層(企業形象文化)的順序顯現,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其外表層是中間層和核心層的外在表現和載體,也是它們的物質基礎;中間層約束和規范外層的生產和建設;核心層則形成中間層和外層的思想基礎,是企業文化基因的核心和靈魂。
4.企業文化基因的功能
功能是事物發揮作用的過程中所顯示出來的效能。企業文化基因的功能包括:其一,凝聚功能,企業的目標之一是建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員工隊伍,企業文化基因可以把員工的思想緊緊地統一起來,使他們目標明確、凝聚共識、協調一致;其二,導向功能,這包括價值導向與行為導向,作為一種理性文化,企業文化基因能夠為企業提供有意義的目標和宗旨,集中反映企業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對企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具有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感召力;其三,激勵功能,企業文化基因能夠將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調動激發出來,把員工潛在的智慧輸出到企業發展中,使員工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其四,約束功能,實現“不需要管理的管理”,企業文化基因將企業共同價值觀、道德觀內化到每一個員工的心中,使員工明確工作的意義和社會價值,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使員工在觀念上確立一種內在的自我約束的行為標準,從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上對員工進行軟約束。
結論
文化基因的復制和傳播,使得不同文化模式得以保存、維系和傳承,文化基因決定了每一個人認知世界、把握世界的觀念、態度、意識和分類解碼方式,而企業文化基因則是維續和完善企業生命體的精髓和靈魂。從上述論證可知,我們完全可以用生物基因科學來進行企業文化研究,或者換句話說,生物基因理論的發展為抽象的企業文化研究導出了一條直觀、可循規律的思考路徑。這一結論性觀點通過本文分析“文化是一種在社會領域具有基因色彩的遺傳因子”這一論斷提出的依據,論述國內外學者對企業DNA的演化與推理,闡釋文化基因與企業文化基因的內涵與特性完全可以得到確證。不過,目前的相關研究還僅僅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我們需要在充分認識文化基因與企業文化基因研究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的同時,更多地投入到理論完善工作中,系統地構建企業文化基因的概念體系,進一步明晰企業文化基因的結構、復制程序及作用機制,從而搭建起基本的理論框架與模型,這樣,才能切實可行地指導和推進我國企業文化建設,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更進一步地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繁榮與發展。參考文獻
[1]孔憲鐸,王登峰.基因與人性[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R.道金斯,覓母.新的復制基因[A].莊錫昌.多維視野中的文化理論[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3]王東.中華文明的五次輝煌與文化基因中的五大核心理念[J].河北學刊,2003,(5).
[4]趙傳海.論文化基因及其社會功能[J].河南社會科學,2008,(2).
[5]吳秋林.原始文化基因[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8,(4).
[6]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文化基因探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7]朱克江.企業文化對企業基因改變的作用分析及成功實踐[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1,(5).
[8]LIXianbai.TheJudgingStandardandtheIdentificationofCorporateD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2006,(8).
[9]紫竹.企業素質與文化基因[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10]李鋼.基于企業基因視角的企業演化機制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11]賈捷,李志強.基于演化經濟學的企業文化演化解釋[J].經濟問題,2006,(8).
[12]劉平青.發達市場經濟中家族企業成長模式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2,(5).
[13]謝曉蓉.生物傳遞基因與文化傳播謎米[J].河西學院學報,2003,(4).
[14]M.TichyNoel,ShermanStraford.ControlYourDestinyorSomeoneElseWill[J].NewYork:HarperBusiness,1993,(2).
[15]BAdamsB,CAdamsC.CorporateDNA:theGeneticCode[J].ExecutiveExcellence,Oct.1995.
[16]CVerschoor.OrganizationalDNAShouldContainEthicsComponent[J].StrategicFinance,2005.
[17]JWeeks,CGalunic.企業文化與文化基因[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2,(2).
[18]閔家胤.進化論的一般原理[J].未來與發展,1992,(5).
[19]顏愛民.企業文化基因及其識別實證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自科科學學報,2007,(1).
[20]張德.企業文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文章標題:企業管理論文企業文化基因的理論證成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ngji/gongshang/2032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