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國際貿易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5 08:41 熱度:
[摘要]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波及全世界的每個角落,世界經濟各行各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出口行業首當其沖,受金融危機影響最深業最直接。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將仍舊是全世界經濟關注的核心主題,中國出口型外貿企業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走出生存窘境,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積極改善出口環境和政策,但同時,更為重要的一方面,是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現狀和發展實際,認真審時度勢,對金融危機深入分析,正確認識和評估金融危機對企業自身的真實影響,進而有的放矢的采取最為有效的措施手段應對金融危機。本文首先從金融危機的成因分析著手,分析評估了此次金融危對中國出口企業的影響,最后提出了五點針對性較強的,適用于出口型外貿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希望能夠有助于中國的出口企業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重新健康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出口,影響,措施
2008年10月,當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還在激烈地爭論美國次貸危機會不會影響全球經濟的時候,美國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轟然倒下,全球金融危機如突來的暴風雨般襲來,給熱脹的全球經濟當頭潑下了一盆冰水,以美國金融衍生品過度投機為代表的虛假經濟泡沫破裂了。風暴瞬間席卷全球,全球經濟一片蕭條,國內各行各業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和沖擊,外貿行業首當其沖。雖然國家連續出臺的各項退稅政策和融資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貿企業的出口環境,部分緩解了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但是,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今年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620.2億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億美元,同比下降17.1%;進口717.3億美元,同比下降25.1%。在金融危機爆發后的6個月,我國外貿行業仍深陷其中,可見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行業的影響。中國外貿行業要走出金融危機陰影,除了政府需要千方百計創造和改善外貿政策環境外,還需要依靠外貿企業自救。如何根據企業自身的優勢和發展特點實現自救是當前擺在所有中國外貿企業面前,特別是以出口為主的出口型外貿企業面前最為嚴峻的課題。
一、 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
(一)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新自由主義盛行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理論根源。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教授大衛•科茲指出,此次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產物,也是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盛行結果。我國專家認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并表現為資本主義生產的供給過剩與勞動群眾有支付手段的需求不足矛盾的對抗性爆發。國紀平指出,新自由主義是一套以復興傳統自由主義思想、以盡量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的干預為主要經濟政策目標的思潮,強調“最少的政府干預,最大化的市場競爭,金融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由于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導作用,新自由主義思潮對這一體系形成了極大影響,并最終導致危機的爆發。一些學者認為,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而成的國際金融危機,是美國金融衍生品交易體系的過度投機及其管理失控所致,而這些正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放任政策誤導的結果。此次金融危機意味著新自由主義政策的破產。
(二) 美國赤字政策是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重要原因。
吳曉求認為,美國的消費理念與這場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脫不了關系,美國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向外過度舉債發展,向內過度貸款消費,這種寅吃卯糧的消費模式和赤字政策最終給本國及全世界釀成苦果。楊圣明指出,美國實行的是赤字財政、高消費和出口管制的政策。美國資本及技術的優勢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劣勢決定其必須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出口高科技產品,但美國在大量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同時卻嚴格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導致貿易逆差與日俱增。為解決財政和貿易雙赤字,美國在全球發行美元、國債、股票及金融衍生品,通過這種虛擬渠道使全世界的實體資源流入美國。這種美國生產貨幣、其他國家生產商品的局面是難以長期持續下去的,為金融危機埋下了隱患。
(三)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脫節積累了金融風險。
吳曉求指出,未能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之一。虛擬經濟的適度發展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社會資本配置效率和企業經營效率,但當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脫節時就會導致危機產生。林毅夫認為,美國未能很好處理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問題,而是用降息刺激房地產,從而造成更大的房地產泡沫。隨著這一泡沫的破裂,次貸危機愈演愈烈,最終發展成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
(四) 美元的全球流動導致金融危機全球蔓延。
吳敬璉指出,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美元逐漸成為國際主要貨幣,以硬通貨形式遍布全球各地,形成了世界金融體系中的一個個小窟窿。在拋離黃金體系的情況下,美國貨幣中相當一部分沒有對應的財富,泡沫也因此形成,泡沫破裂時經濟危機便會產生。吳曉求指出,以美元為主導的單級貨幣體系會帶來全球金融體系結構性的不穩定,美國的GDP在全球份額中所占比例不足25%,但美元卻占全球外匯儲備的64%、外貿結算的48%和外匯交易的83%。憑借這一特殊地位,美國可將國內危機轉嫁給世界。通過經常賬戶的長年逆差,美元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向外提供的速度越來越快,美元金融資產也進入加速膨脹的渠道,當從經常項目逆差流出美國的現金又通過金融賬戶流回美國時,美國本土的債券、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資產就會以同樣的速度被創造出來,這一過程使美國的金融資產在全球范圍內膨脹。如果將美國比作一支股票,運用金融資產總值除以美國GDP算出的市盈率高達30倍左右,具有一定的泡沫性。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旦資產價格上漲停止和泡沫破滅時,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便難以避免。
(五) 金融監管和治理工具的缺失為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隱患。
吳顏指出,利己行為必須在一個約定俗成、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框架內活動。在華爾街,這個框架就是金融監管的法規,當“框架”有所扭曲時,在政府的支持和縱容下,華爾街的貪欲變得無限膨脹。師子奇對這種“貪婪”的膨脹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分析:美國央行對抵押貸款標準的降低使相當一部分信用不佳的購房者通過貸款購買房屋;對評級機構監管的放松也增強了產品評級的主觀性,評級機構的信用增級促進了次貸衍生品的熱銷,而市場環境改變后大范圍調低評級又極大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加劇了市場恐慌;對銀行和證券公司監管的放寬也使其將很多虧損的投資科目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以達到迷惑投資者的目的,而監管者并未制定更詳細的規則打擊這種有害行為。除美國金融監管的缺位外,全球治理的嚴重滯后也是金融危機成因之一。經濟全球化使全球經濟風險擴散效應成倍擴大,客觀上要求加強全球治理,改革現行的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
二、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型外貿企業的影響
出口型外貿企業如何實現自救,建議首先應著眼研究形勢和環境,進而才能有的放矢地著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
作為國際經營型企業,無論在任何時候,外貿企業都需要首先熟知當地市場的經濟和政治環境,金融危機背景下,更需如此。對于始于美國,但已經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外貿企業比任何企業都需要首先了解金融危機的根源,認清當前形勢,正確評估此次金融危機對企業產生的影響以及判斷金融危機未來可能的影響和走向。作為市場基本在外的出口型外貿企業來說,要想走出金融危機這片烏云,需要首先抬頭看看金融危機這片烏云的云層厚度以及判斷烏云的走向,才不至于永遠在烏云下走,尋找到金融危機烏云之外的市場凈土,開辟新的增長領域。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中國外貿行業,特別是對中國出口型外貿企業的影響到底怎樣呢?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影響:
(一) 市場需求大幅萎縮。
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個國家都縮緊了購買需求。政府方面,各國政府普遍縮減了政府采購,同時出于保護本國經濟和企業利益的目的,一些國家甚至頒布了一些強制性法規或變相限制使用本國產品,排擠國外進口產品。企業和國民方面,金融危機爆發后,以美國為代表的許多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企業經營普遍陷入困境,國民財富大幅縮水,同時出于對未來經濟增長前景預期的下降,企業和國民大幅縮減當前消費,由此引發了全球性的市場需求萎縮。
(二) 人民幣升值導致的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
受金融危機影響,歐美國家為獲取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紛紛采取貨幣貶值政策,這就使得人民幣相對升值,變相增加了我國出口產品生產成本,進而使得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大大下降,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大了我國出口企業的出口難度。
(三)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出口環境進一步惡劣。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一些國家為保護本國經濟,促進本國產品在國內的消費,采取了一系列的諸如增加進口關稅、增設貿易壁壘以及擴大反傾銷調查,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本已飽受金融危機之害而大大萎縮的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被人為地限制增長,資金流動性、產品流動性大為減弱,國際貿易環境更加惡劣。
(四) 資金風險增加。
在金融危機風暴的無情肆虐下,被迫關閉破產的中小企業比比皆是,同時由于各國銀行普遍縮緊銀根,企業能夠從銀行獲得的資金大大減少,企業現金流普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出口型外貿企業將面臨更大的資金回收風險。
三、 出口型外貿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措施
(一) 開拓新興市場,優化出口市場結構,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
面對美歐市場衰退,出口企業應開拓新的市場領域,爭取把損失降到最小。從目前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最為明顯,對歐盟日本次之,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則影響不大。我們應有意識開拓新興市場,通過新興市場的增長來彌補發達市場的下降,借助市場多元化減小金融危機的影響。
(二) 產業升級,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出口生意不景氣的情況下,如果繼續墨守成規、繼續在產業鏈下游進行低價格、低技術含量的拼殺,這樣的出口企業,將無法熬過這個全球經濟下滑的冬季,難逃被淘汰的命運。有能力的出口企業要通過科技研發、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積極參與產業鏈上游的國際競爭。如果能夠借金融危機之機將“中國制造”進行產業升級、產品更新,變成“中國創造”,那么我們的企業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這次危機,而且能夠在世界經濟復蘇后脫胎換骨,更上層樓。
(三) 主動出擊,開展跨國兼并和收購,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這是由于金融危機導致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部分企業陷入了暫時的困境,增強了原股東出售的意愿,降低了美國企業的估值,更削弱了美國國民和政府對外資并購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態,從而降低了收購的政治性風險,一些歐洲企業也存在相似的情況。這給我國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并購機會,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也為我國企業海外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一些國外知名企業擁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強大的國際營銷網絡,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而這恰恰是中國企業所缺乏的,如果我國出口企業能夠選擇美國歐洲同行成功地并購,整合優質資源為我們所用,會極大地促進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目前,國內已有成功的收購案例,值得出口企業借鑒。
(四) 做大做強品牌,增強內銷力量,轉戰內銷。
數量龐大的中國出口企業正普遍面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銀行貸款利率上漲、出口退稅率下調、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提高的困擾。出口產品提價的力度趕不上成本上漲的幅度,出現了企業不敢接出口訂單的現象,中國產品在國外已經失去了價格優勢。在此情況下,已經有一些出口企業采取了做強品牌轉攻內銷市場的策略,一旦成功,企業將擺脫在出口市場低價競爭的僵局。從宏觀背景來看,我國經濟結構也正在進行大的結構調整,擴大內需被提高到了與出口、投資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出口企業加大投入轉型做內銷也就順理成章。當然,這種轉型決非易事,需要較高的資本投入、正確的策劃、較強的執行能力。同樣,也意味著要面臨較大的轉型風險,但有所作為總勝過坐以待斃。
(五) 收縮戰線,減少成本和損失,相機而動。
由于我國出口企業眾多,實力及資源稟賦不盡相同,有些企業可能沒有決心或能力選擇前述策略。盡管如此,還是應該量力而行,有所作為,以避免可能產生的更大損失。比如說,將生產廠轉移到東南亞等成本比國內低的國家;壓縮訂單,減小生產和出口規模,待形勢好轉再擴大;至于那些實力弱、無法轉移成本上漲壓力、完全缺乏出口銷售網絡、在國內沒有市場的企業,應痛下決心,壯士斷腕,關閉企業,變現資產,另謀出路,也許是明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美國次貸危機的延續與影響中國信用卡2008/20
[2]次貸危機謎團待解招商周刊2008/19
[3]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和出口企業的影響與政策建議經濟問題探索2008/08
[4]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當代經濟2008/08
[5]美國次貸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財經問題研究2008/09
[6]次貸危機的生成、演化及對中國的啟示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8/04
[7]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時代金融2008/08
[8]KaminskyG,ReinhartC.TheTwinCrises:theCausesofBankingandBalance-of-PaymentsProblem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6):473-500
[9]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
[10]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
文章標題:出口型外貿企業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風暴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ngji/guomao/186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