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偷偷伊人-色偷偷综合-色无五月-色香蕉影院-色亚洲影院

高級統計師論文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的比較

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7-16 16:43 熱度:

  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科學發展觀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十八大以后第一次召開的中央 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必須從基礎理論上比較數量型增長和質量型增長,探討 實現由數量型經濟增長向質量型經濟增長轉型的路徑。

  內容提要:數量型經濟增長是中國在傳統的“趕超戰略”下形成的增長方式,在“增長奇跡”的背后,產生規模報酬遞減、結構偏差、利益沖突、環境成 本增加等問題,導致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及社會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非均衡增長。質量型經濟增長是對數量型增長反思的基礎上提出的,旨在通過 結構轉化、創新驅動等方式形成經濟增長的規模報酬遞增機制,在增長過程中注重人的發展、社會和諧及對生態環境的包容性。通過對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 增長內涵、特征、形成機制及理論基礎的對比分析,提出由數量型經濟增長向質量型經濟增長轉型的實現路徑主要在于體制轉型、發展戰略轉型、增長模式轉型、經 濟結構轉型及增長動力轉型,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級統計師論文,數量型經濟增長,質量型經濟增長,轉型

  一、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內涵的比較

  要區分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首先必須理解經濟增長的內涵。在對經濟增長內涵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才能深入理解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的區別與聯系。

  國內外文獻中關于經濟增長有明確的定義,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中將經濟增長定義為一國潛在的GDP或國民產出的增加。這一定義歸納出了經濟 增長最為核心的特征,即經濟總量的增加或經濟規模的擴張,如果以數量指標來衡量,則是指GDP的增加。在實現總量擴張的過程中,必然要求GDP的增長率也 有較快速度的增長。因此,數量型經濟增長可以界定為以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實現的GDP總量增加,體現了經濟增長表層和狹義的含義。庫茲涅茨認為,人均產值和 生產率的高增長率是與經濟結構的改變緊密聯系的,而經濟結構的變化又與人口結構、法律和政治制度及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緊密聯系。因此,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必 然要考慮結構變化。[美]西蒙・庫茲涅茨:《各國的經濟增長》,常勛等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衛興華認為,經濟增長方式本質上是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 及相互作用方式。因此,從要素配置角度來看,經濟增長可以衍生出兩種不同的增長方式,一種是以增加投入和擴大規模為基礎,強調增長速度的增長方式,另一種 是以提高效率為基礎、強調結構優化和質量提高的經濟增長方式。衛興華、侯為民:《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與轉換途徑》,《經濟研究》2007年第7期。質 量型經濟增長是相對于數量型經濟增長而言,以更廣闊的視角來衡量的經濟增長。劉樹成將“好”的經濟增長界定為:經濟增長態勢的穩定性提高,經濟增長方式的 可持續性提高,經濟增長結構的協調性提高以及經濟增長效益的和諧性提高。劉樹成:《論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研究》2007年第6期。任保平將經濟增長質 量界定為增長效率的提高、結構優化、穩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及創新能力的提升。任保平:《以質量看待增長:對新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評價與反思》,中國經 濟出版社, 2010年。因此,質量型增長包含了更為廣泛和復雜的因素,不僅關注經濟增長數量,更涉及到經濟效率、經濟結構、社會福利分配及生態環境等內容,是對整體 經濟增長過程優劣的價值判斷。

  以上的分析表明,經濟增長是一個總體概念,包括兩個屬性特征,即增長的數量和增長的質量,對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的劃分在于兩者對經 濟增長關注的側重點不同。數量型經濟增長單純通過增加物質要素投入而實現產出的快速增長,忽視增長過程的結構變化及增長結果,將社會福利、人的發展及生態 環境平衡等目標排除在外。質量型經濟增長則通過創新要素的引入,實現傳統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及經濟結構優化。將增長所帶來的社會和環境效益也納入增長目標 之內,實現經濟系統、社會系統和環境系統的全面提升。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量型經濟增長和質量型經濟增長的內涵,因而數量型經 濟增長通常與粗放型增長、外延型增長、速度型增長或者投入驅動型增長等概念相聯系,而質量型經濟增長通常與集約型增長、內涵型增長、效益型增長等概念相聯 系。

  二、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特征的比較

  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具有不同的內涵,兩者表現出不同的特征。

  數量型經濟增長是經濟在低級階段單純追求數量擴張產生的。從實踐意義上來說,數量型經濟增長的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經濟增長效率低。 全要素生產率用來衡量除資本和勞動以外其他要素的貢獻大小,全要素生產率越高則經濟增長的效率越高。從1978年到2009年,中國GDP的年均增長率為 9.8%,但是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基本不超過2%,有些年份甚至為負值。趙志耘、楊朝峰:《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與解釋:1979-2009》,《 財經問題研究》2011年第9期。第二,規模報酬遞減。經濟學原理認為,在其他要素投入不變的條件下,單一要素投入的增加會帶來邊際效率遞減效應。因此, 單純依靠資本等要素投入的增加必然導致產出的規模報酬遞減。從中國的實際來看,盡管中國經濟增長中資本要素的貢獻遠遠大于勞動力等要素的貢獻,并且增長速 度較快,但這種資本的貢獻多來自于資本絕對投入量的增加而非效率的提高。1979~2007年,資本的年均貢獻率達到53.5%,高于附加人力資本的勞動 與TFP的貢獻率之和,但資本投入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0.75%,高于GDP的增速。陳彥斌、姚一?:《中國經濟增長的源泉:1978- 2007年》,《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年第5期。衡量資本投資效率的資本產出比從1978年的1.737上升到2007年的2.139,表明資本 的邊際報酬遞減,投資效率低下。第三,經濟結構失衡和經濟波動過大。首先,數量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拉動,并且高資本形成率造成投資對 消費的擠壓,會導致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失衡。項俊波的研究表明,從1992年到2007年,中國的產業結構失衡指數從3.33上升到3.75,投資消費 結構失衡指數從2.00上升到4.25。項俊波:《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測度與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其次,資本投入的加大及資本貢獻率的 增長會造成收入分配向資本偏重,加劇收入分配結構失衡。再次,數量型經濟增長只關注經濟增長的趨勢,不考慮增長過程的結構糾偏。經濟結構的偏差和錯配不可 避免地導致經濟系統的自組織能力、自我調整能力受限,各層次經濟結構之間良性傳遞機制不能發揮,因此,數量型經濟增長通常較易受到沖擊,具有較大的波動 性。第四,增長的社會、環境成本過大。數量型經濟增長只關注經濟成本,不考慮福利分配、公共產品供給及生態環境破壞等社會、環境成本。因此,如果從經濟、 社會、環境大系統的角度來衡量經濟增長的成本和收益,增長的代價過大。   與數量型經濟增長不同,質量型經濟增長是經濟增長動力、經濟結構、經濟運行及經濟社會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全面改善。質量型經濟增長的特征表現在:第 一,生產可能性邊界擴張,生產效率提高。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技術水平決定了經濟體的生產可能性邊界。質量型經濟增長主要通過改變技術因素驅動經濟增長,因 此,質量型經濟增長導致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外移。另外,質量型經濟增長依靠資本和勞動力以外的技術、制度、結構等因素驅動,這些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高, 表現為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第二,規模報酬遞增。新經濟增長理論的貢獻在于將技術進步的因素內生化,以此來解釋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規模報酬遞增。新經濟增 長理論認為,具有報酬遞增特點的生產要素包括知識、人力資本、分工和專業化等,它們通過外溢作用產生規模報酬遞增,質量型經濟增長依靠這些因素來驅動,必 將產生規模報酬遞增效應。第三,經濟結構協調并且經濟運行穩定。與數量型經濟增長相比,質量型經濟增長并不是通過投資規模擴張的線性路徑實現,而是通過對 創新、技術等要素的使用實現效率改進和結構優化,該過程表現為演化路徑。由于質量型經濟增長不依賴于某些特定因素的單獨作用,而是通過整個增長過程中各層 次結構之間的良好配合形成穩定的自治系統,能夠避免遭遇過大沖擊。第四,經濟增長的社會、環境成本降低。質量型經濟增長不僅對經濟系統進行成本收益分析, 也將社會和自然環境等“隱性成本”納入經濟增長過程,通過整體考慮社會福利損失及資源環境損耗作出經濟決策,使經濟增長能以更小的代價實現。

  三、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形成機制的比較

  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是勞動、資本、技術等要素的函數。與此相對應,波特將經濟增長方式的演變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是資源經濟階段, 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主要來自基本生產要素,如廉價勞動力、土地、礦產等資源,特征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第二是以投資為驅動力的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階 段;第三是創新驅動階段,即經濟增長主要靠知識、技術創新為動力;第四為財富驅動階段,即第三產業的分化階段,以追求人的個性全面發展和享受為經濟增長的 主動力。 [美]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李明軒、邱如姜譯,華夏出版社,2002年。從這一角度來看,形成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兩種不同的增長 方式,是因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所依賴的驅動因素不同。

  數量型經濟增長是在技術、制度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加大資本、勞動力、土地礦產資源等要素投入來實現產出增加,將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的積累 作為增長動力,在增長的過程中忽視經濟結構優化對資源配置的調整作用。在缺乏資源有效配置、技術創新及組織結構改善的條件下,單純的要素投入增加必然出現 要素報酬遞減效應,使產出效率低下,勞動、資本等要素在效率損失的情況下導致產出不足,為了達到一定的產出目標,必須通過更大規模的要素投入彌補由效率損 失引起的產出缺口,而更大規模的投入導致效率進一步下降。因此,數量型經濟增長形成于要素報酬遞減作用下,數量增長目標、要素過度需求與產出低效之間的惡 性循環。從中國的實際來看,形成現有的數量型經濟增長方式有其特殊的制度原因和客觀條件。首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就施行趕超戰略以迅速實現工業化,改 革開放以后,伴隨著經濟和社會體制轉軌,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被釋放,但同時也形成了財政分權為基礎的地方政府晉升激勵和以GDP為核心的相對績效考評機 制。這兩種機制為追求數量型經濟增長提供了制度方面的激勵。其次,市場機制的不完善為數量型經濟增長提供了客觀的宏觀經濟環境。產品和要素市場的不完善形 成一套扭曲的價格體系,政府通過行政手段解決資本短缺問題,使得重工業部門能夠以低成本獲得大量資金、原材料和工人。再次,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稟賦為數 量型經濟增長提供了實現條件:一方面,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轉移使得勞動力資源在農業部門和工業部門重新配置,低成本的剩余勞動力與資本相結合支撐了中國 的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增長的早期階段,資源和能源對經濟增長的約束并不明顯,中國以比較廉價的資源和能源價格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支持。

  質量型經濟增長不同于數量型經濟增長,質量型經濟增長將驅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從資本和勞動力因素轉移到與廣義技術進步相關的因素,包括知識積累、 人力資本積累、制度、組織結構變化及創新要素等。這些要素的特征在于,不能簡單的依靠外力作用而迅速實現,必須在不斷積累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演化機制形 成。通過廣義技術進步因素驅動經濟增長實現質量提升的機制在于:首先,與單純的要素投入會產生要素報酬遞減性質不同。知識、人力資本、技術創新等因素通過 外溢作用產生報酬遞增機制,結構變化通過要素重新配置形成良好的協調作用產生結構效益,而制度因素通過改善僵化陳舊的組織管理對經濟主體形成新的有效激 勵。正如布萊恩・阿瑟所說,經濟增長中報酬遞增產生的根源是經濟系統具有良性循環、相互補充和自我強化的內在機制。Arthur W B,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 99, no. 384, 1989, pp.116-131.這些因素是提高經濟效率的核心內容。其次,通過設計新制度、建立新組織、改造傳統技術等實現的規模報酬遞增效應,能夠改變經濟增長 中投資消費機制、需求供給機制、生產分配機制等,在此基礎上產生經濟重組,形成彼此協調的穩定結構,經濟系統呈現穩定有序的增長行為。再次,質量型經濟增 長的形成不僅在于經濟系統內部通過規模報酬遞增實現自組織能力增強。而且知識、創新、制度等因素帶來的效率提升會通過外部性溢出使得社會系統和環境系統得 到改善。一方面,可通過人力資本因素、知識因素的積累及制度完善減少資本對勞動的排斥,使得人的發展體現在增長過程中,減少經濟增長的社會代價。另一方 面,可通過污染產權制度的建立、經濟結構優化及技術創新的作用,減少經濟增長中對傳統自然資源的過度索取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增長過程對生態系統的包 容。   四、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理論基礎的比較

  數量型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來源于西方經濟學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亞當・斯密認為,經濟增長取決于分工程度的增進和勞動人數的增加,而這兩者都取決 于資本積累。大衛・李嘉圖認為地租、工資和利潤的分配比例變化會影響資本積累,并且積累會由于邊際生產力遞減而出現投資收益率下降。哈羅德-多馬模型強調 物質資本的增長對現代經濟增長的決定性意義,認為資本積累增長率決定經濟增長率,并且將經濟增長的原因歸結為投資這一因素,經濟增長的路徑被限定在狹窄的 資本形成路徑。這些理論都強調資本積累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對中國數量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質量型經濟增長主要以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為基礎。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突出特點是將技術進步因素內生化,對經濟增長動力的研究從資本要素轉移到技術 進步要素上。羅默闡釋了知識等要素的自我積累、自我演進機制對經濟增長的持續推動作用。盧卡斯等闡釋了人力資本的外部性效應,阿格奧和亨伊特將熊彼特的 “創造性毀滅”的思想模型化,論證了知識創新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作用。潘士遠、史晉川:《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一個文獻綜述》,《經濟學》(季刊)2002 年第4期。這些理論的共同性在于,其所論證的知識、人力資本、創新等要素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具有規模報酬遞增效應,成為提升增長效率、提高經濟增長質量 的關鍵。錢納里從經濟結構的角度剖析了影響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為發展中國家如何通過改善結構提高效率提供了借鑒。 [美]H・錢納里:《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吳奇等譯,上海三聯出版社,1989年。由于質量型經濟增長不僅關注經濟系統的運行,而且關心經濟系 統對社會系統和環境系統造成的影響。因此質量型經濟增長的理論基礎還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內容。如,米香的《經濟增長的代價》、梅多斯等人的《增長的極限》, 從經濟增長的社會環境代價及地球的可承受極限角度反思了傳統的經濟增長。卡馬耶夫的《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托馬斯等的《增長的質量》及威廉・伊斯特 《在增長的迷霧中求索》等關注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這些理論都為質量型經濟增長提供了理論參考。另外,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提出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銀 行發展報告中提出的“包容性增長”等都成為評價質量型經濟增長的標準。

  五、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的統一性

  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并不是兩種經濟增長,而是經濟增長的兩種表現形式,數量型經濟增長以注重數量為突出特征,質量型經濟增長更偏重增長質量的提高,這兩種增長方式通過不同的標準來衡量,但也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1.數量型經濟增長是質量型經濟增長的基礎和前提

  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認為,量變是質變的基礎,在量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質的飛躍。在現實的經濟增長過程中,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也具有前后 繼起的特征。在經濟增長的初級階段,資源的稀缺性并不明顯,經濟增長主要通過資本、勞動力及自然資源等傳統生產要素的大規模投入實現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張, 這種粗放式擴大再生產能夠迅速積累財富、增加產出。數量型經濟增長需要為質量型經濟增長提供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因為質量型經濟增長不可能在負的或微弱的 數量型增長的基礎上維持。沒有數量型經濟增長提供的總產出的增加,就沒有社會結構轉換和社會福利水平改善所需要的物質基礎條件,質量型經濟增長必須建立在 數量型經濟增長提供的堅實物質基礎之上。而伴隨著經濟增長數量的擴張,逐漸受到資源、環境矛盾的約束,經濟增長進入追求質量的階段。

  2.數量型經濟增長是經濟增長的短期目標,質量型經濟增長是增長的長期目標

  數量型經濟增長側重于經濟的數量增長和規模的擴張,其主要目標是短期內實現產出的迅速增加,數量型經濟增長的成果以單一的GDP或人均GDP指 標來衡量。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以及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基本問題就是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改變貧窮落后的狀態。因此,動用全國的資源迅速實現工 業化,增加國民經濟產出,進而趕超先行的發達國家成為這一階段的增長目標,這與數量型經濟增長的目標相一致。并且,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距離生產可能性邊界 較遠,通過要素投入的增加能夠迅速實現經濟規模的擴大和產量的增加。而質量型經濟增長的目標在于關注經濟增長的長期效應。不僅將經濟總量、經濟效率、經濟 結構穩定、經濟成果的合理分配納入目標函數,而且考慮到經濟系統與社會系統、環境系統的相互作用,也將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社會和環境目標引入函數,包括 區域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等,從而形成了多元目標體系,注重經濟增長的有效性,追求增長過程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中國經濟增長的目標從數量向質量轉變主要在于:一方面,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濟增長,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 濟體,經濟趕超的目標已經初步實現,經濟增長進入新階段,數量型經濟增長階段的物質財富積累為實現向質量型經濟增長轉變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數量型 經濟增長階段所積累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為未來經濟增長埋下了隱憂,如果不盡早改善,必將對未來的經濟增長形成約束。而質量型經濟增長目標函數體系的擴 展,導致衡量經濟增長的標準也產生巨大差異,不僅考慮增長的經濟效益還包括增長的社會和環境效益,不再使用單純的經濟增長數量指標,而是對效率提高、結構 優化、穩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生態環境代價低、創新能力提高等諸多方面形成價值判斷。任保平、鈔小靜:《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的政治經濟學分 析》,《經濟學家》 2012年第11期。

  六、實現數量型經濟增長向質量型經濟增長轉型的路徑

  中國依靠高速的數量型經濟增長成功實現追趕目標,大幅度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使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但是,傳統的數量型經濟 增長方式積累的矛盾和隱憂日益凸顯。在新的增長階段,必須突破傳統的增長方式,追求質量型經濟增長,由數量型經濟增長向質量型經濟增長轉型的路徑主要在 于:   1.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體制轉型

  造成數量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深層次原因在于體制機制,體制構成了經濟增長的制度約束。從微觀基礎上看,軟預算約束使得各部門、企業都缺乏自我約束 機制,企業盲目擴張規模的行為與政府追求高增長率的目標是一致的,這形成了無休止的投資擴張沖動。從市場體制來看,市場發育極不完善,市場在基礎資源配置 方面的功能非常有限,要素價格并未實現市場化,競爭機制還未形成,要素的流動與市場需求并不一致。從宏觀調控體制來看,財稅間接調控機制尚未形成,在利率 尚未市場化的條件下,以準備金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來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的三大手段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要實現經濟體制的轉型必須從以下路徑實現: (1)行政管理體制方面,一方面要改進政府政績考核機制,摒棄以GDP為核心的考核體系,逐步將能源效率、生態環境、污染減排等質量和效益型指標納入政府 考核體系;另一方面,硬化政府、企業的約束,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政府要發揮好“守夜人”的作用,鼓勵企業競爭、鼓勵創新、減少對企業的干預,調動企業 創新的積極性,為創新企業的自由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2)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使資源價格不僅反映資源稀 缺程度,還要反映市場需求和環境成本,打破資源開發的壟斷和市場分割,激勵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提高各種稀缺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實現增長質量的提高。 (3)投資體制方面,健全公共投資決策機制,控制投資決策的短期行為,強化監督體系,減少盲目擴大投資規模引起的重復投資,優化投資結構,實現質量效益型 投資。

  2.從趕超型向競爭型戰略轉型

  趕超戰略是中國建國以后長期采用的經濟發展戰略,趕超戰略的主要特征表現為:(1)在技術上跟進模仿;(2)在產業發展上承接轉移;(3)在要 素投入方面利用勞動資源的低成本比較優勢;(4)單一的量化趕超目標是政府政績的考核依據。趕超戰略帶來短期內經濟高速增長,使得中國實現迅速工業化,但 是,趕超型戰略的背后也埋下了隱憂:趕超戰略形成的沒有自主能力的畸形產業結構成為經濟進一步增長的障礙,政府競爭作用的強化帶來了經濟發展的低效率,利 用勞動力要素的低成本比較優勢加入國際分工而形成的對外貿易的比較利益結構使企業陷入“比較優勢陷阱”,被鎖定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底端,處于弱勢地 位。在質量型經濟增長階段,發展環境和基礎性條件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經濟增長的數量規模整體提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結構的失衡問題嚴重,物質資源 和生態環境的約束日益強化,在此增長階段,遵循要素稟賦比較優勢的經濟發展戰略可能無法實現經濟趕超,歐陽?等:《從大國經濟增長階段性看比較優勢戰略的 適宜性》,《經濟學家》2012年第8期。而必須依靠要素使用效率改進。因此,要實現數量型經濟增長向質量型經濟增長的轉型,就必須實施新的發展戰略,即 由趕超型戰略向競爭型戰略轉型。競爭型戰略就是要形成知識、管理、制度、品牌、技術創新等一系列動態競爭力,其核心是科技競爭優勢。競爭戰略具體內容為: (1)在技術上實現自主創新而不是跟隨模仿;(2)在產業發展上強調“中國創造”而不是“中國制造”;(3)在要素投入上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驅 動;(4)在競爭優勢上依靠品牌競爭優勢而不是低成本價格優勢等。劉志彪:《從后發到先發:關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理論思考》,《產業經濟研究》2011 年第4期。總之,競爭戰略就是要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破解自然稟賦約束,發揮人的創造性,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競爭力,在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某些先發 展地區產業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絕對優勢,實現跳躍式發展。

  3.從成本外生型向成本內生化增長模式轉型

  成本外生型增長模式是指在經濟增長中將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視為經濟系統外部的成本,在進行經濟決策時不予考慮。在工業化經濟體系的形成初期,經 濟增長沒有到達生產的可能性邊界,物質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資源短缺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對經濟系統的約束較弱。并且,從社會福利來看,由經濟增長帶來的收 入水平提高的正效用高于由于收入分配不均而產生的負效用,因此,企業和政府單純依靠經濟成本和經濟收益的分析做出經濟決策就可以實現收益最大化。伴隨著經 濟增長的指數型擴張,這種增長方式的弊端凸顯:一方面,污染產權的界定不清產生了在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公地悲劇”,環境治理在外部性的作用下十分困難;另 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矛盾已經上升到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因此,在追求質量型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將外生的成本內生化于經濟主體的決策成為解決問題的關 鍵。成本內生化的增長模式,就是將社會、資源、環境等納入整個經濟系統的增長目標中,將原來外生于經濟增長系統的成本納入經濟決策中。成本內生化增長模式 的實踐路徑在于:第一,從制度方面形成對各類經濟主體適當的激勵機制。政府應倡導社會公平包容、經濟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政績觀,將社會穩定、 環境保護等納入政府的增長目標中。一方面,通過產權制度的完善及對節能減排的政策補貼和優惠,引導并鼓勵企業改善生產方式,減少污染排放,降低環境成本; 另一方面,通過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社會轉移支付制度、矯正市場壟斷等方式降低增長的社會福利成本,使得增長的成果普惠全體公民。企業不僅以經濟效益作為利 潤動機,而應在環境產權的制度約束下,將污染的成本納入會計核算,通過經濟、環境的綜合收益分析進行投資決策。公眾應通過改善消費結構,從畸形、無限的物 質消費需求轉向文化、藝術等多元化的精神需求上來引導企業改變生產結構。第二,突破節能減排的技術約束。中國工業技術的弱原創性和強模仿性是資源環境問題 的根源。成金華、吳巧生:《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與“環境成本內化”發展模式》,《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實現成本內生化模式需要以技術創新 作為支撐。企業和科研機構應突破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關鍵技術,將生命科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與工業、農業技術結合起來形成新的開發模式。減少資源消耗,增加資 源利用效率,推行環保產業和污染治理產業的發展,使工業化逐漸擺脫環境污染的約束。   4.從多元化向高級化的經濟結構轉型

  經濟結構作為經濟增長過程中要素配置的反映,伴隨著經濟增長過程的演進而不斷變化。但是,經濟的數量擴張并不會自然帶來經濟結構的優化。在數量 型經濟增長的驅動下,并未引致中國經濟結構的持續和快速轉化,在某種程度上,經濟結構失衡是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伴生物。經濟結構的失衡表現在:城鄉二 元經濟結構失衡、投資消費結構失衡、內外需結構失衡、收入分配結構失衡及區域結構失衡等多層次、多方面。需要說明的是,各層次的經濟結構失衡并不是孤立發 生的,而是相互連結、相互影響的,產業結構作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其低水平、多元化的特征是整體經濟結構失衡的癥結所在。要實現質量型經濟增長,必須促進產 業結構從多元化向高級化轉型,將生產要素從資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部門轉移到資源使用效率較高的部門。產業結構高級化的路徑在于:一要改組、改造傳統產業,以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二要發展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三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產業結構的升級應按照消除結構性短缺或結構 性過剩、促進生產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門轉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的原則進行。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中,既要有宏觀規劃的引導,也要發揮市場 競爭機制作用,合理調整產業的空間布局,避免地區之間的結構趨同,要因勢利導,不同地區應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避開劣勢,培育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優勢 產業,以緩解資本對勞動的排斥,消除增長的瓶頸。

  5.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增長動力轉型

  從中國現有的稟賦條件來看,難以繼續為數量型經濟增長提供長期支撐,要實現向質量型經濟增長的轉變,必須將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從傳統要素投入轉向 依靠全面的創新驅動。創新驅動是指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和引擎,從主要依靠技術的學習和模仿,轉向主要依靠自主設計、研發和發明,以及知識的生產和創造。洪 銀興:《論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經濟學家》2013年第1期。具體內容包括:(1)通過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減少資源消耗、提高產出效率、緩解資源 約束;(2)根據經濟發展階段培育與之適應的新優勢,在低成本比較優勢被削弱的階段,通過創新作用的強化,提升產業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價值,形成新的 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3)創新驅動具有內生的經濟增長動態適應機制,根據國際科技發展態勢的競爭格局,不斷調整區域的經濟結構。創新驅動以科技創新為核 心,更注重全面創新的協同作用,其實現路徑在于:以制度創新為建立全面的創新體系提供制度保證;以體制及機制創新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技術要素參與分配機制 及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以自主創新搶占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形成完備的技術創新體系;以產業創新形成以農業為基礎、新型工業為支撐、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 系,增強產業競爭力;以文化創新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普遍崇尚創新的精神追求;以協同創新實現各方面創新的協調統一。

文章標題:高級統計師論文數量型經濟增長與質量型經濟增長的比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ngji/jingjixue/21887.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 一级片在线免费 | 毛片应用| 香蕉草草久在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天天噜噜揉揉狠狠夜夜 | 色噜噜五月综合激情久久爱 |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 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 天天噜噜色 |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免费看 | 国产久视频观看 | 亚洲欧美二区三区久本道 | 日本免费新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看污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国语 |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 国产成人免费午夜性视频 | 成人亚洲欧美综合 | 国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黄色工厂在线播放 | 成人免费黄色片 | 日本特交大片免费观看 | 日本另类xxxx | 日产一区日产2区 | 人做人爱视频欧美在线观看 | 一级黄色在线观看 | 99精品免费在线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久久9966e这里只有精品 | 情侣网站 在线播放 | 亚洲成人中文 | 免费播放国产性色生活片 | 宅男噜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做一级爱a做片性 欧美一级做一级做片性十三 | 免费毛片在线视频 | 欧美黄色片免费 | 色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