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1-05-02 05:26 熱度:
摘要:本文結合實際工程,闡述了某學校的校園建筑規劃與設計感想,并談了如何建一座有著豐富校園文化氣息及娛樂交流空間的校園。
關鍵詞:校園建筑,建筑群,思想,空間
1思想的產生
校園建筑作為教育物質載體,倡導可持續和節能的發展規劃勢在必行,師生對精神歸屬的渴求越來越強烈。學校教育本身是一種精神文化活動,小學教育作為人生的啟蒙階段,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決定了學校環境及學校空間的多各層次變化。除視覺外,還包含了聲響、氣味、觸摸的形狀等,以及個人在此活動的感情體驗。在記憶中,建筑有時成為人活動的容器,有時被人體驗,有時被作為審美的對象來對待,因此建筑不僅是一個容納人的幾何體,還是被人們感知與體驗的場所,由具體事物組成、事物的集合決定了“環境特征”,作為建筑師,我們的任務是創造富有意義的場所。
2思想的實踐
這樣一個思想的產生,使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來分析“場地”,如何在功能滿足的情況下,去創造這樣一個“場所”和組織氣氛。
學校占地面積近3萬m2,總建筑面積5900m2,建筑密度20%,容積率0.86,綠化用地面積約1.1萬m2,綠化率37%。在總平面布局設計中,我們引入了“飛行器”這個母題,寓意各階段學習場所與童年夢想的內在聯系。校園規劃以“動、靜分區”為原則,近、遠期規劃相結合,整個校園建筑以帶狀中庭為主軸線,圍繞中庭走廊整個校園分為教學區、行政辦公區、運動餐飲區、科技活動區、停車場及可發展建筑用地區。校園主入口如圖1所示。
圖1校園主入口
從圍墻大門入口廣場繞過升旗臺就到了小學的主體建筑入口部分,小學圍繞多用途的空間展開,我們設計了位于一軸線的3個層次空間,第一是入口門廊,3層高的門廊可以作為等候、家長接送、交流等用途,過渡為走廊及天橋形成的入口大廳,3層高的大廳可以作為雨天集會、發布消息、展示、課外活動等用途,第三層次是一個室外庭園,在庭園設計中,我們引入桂樹并將其整齊劃為一個區域,希望為這一個場所增添變化的、“異質”的因素,也能為學生帶來一絲生機與詩意,同時與設計的廣場磚對應,給廣場帶來秩序。圍繞著3個層次周邊展開的是教室、多功能廳等,在一條流線內形成一個完整的群體,與室外的體育場等有機結合。
在整體上考慮建筑在環境中的主體地位,設計中在中軸入口處設計了一片藍色的高墻,從入口、體育場、入口門廳都可以看到,這一個特殊標志強調了建筑本身,也給環境留下了可記憶性片段。設計中不斷重復的細部及富有特征母題,與色彩的運用,使這一特征與空間相互融合。
建筑造型設計運用了明快簡潔的建筑語言,用較為純凈的塊面和線條表達建筑物的輪廓和內部空間,并注意整體尺度與局部尺度的比例協調一致。教學樓各單體規整方正,反映出其較強的功能特征,用過廊連接所有教學樓。為了順應地塊西南側的弧形規劃路,教學樓各單體呈扇狀展開,并用一段弧形連廊打破了其周正,建筑形態也變得生動活潑,整個建筑物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校園主入口與升旗廣場結合而構成次軸線,位于次軸的升旗臺作為主入口的對景設于主題廣場的幾何中心,形成入口的焦點空間,提升了校園的整體風貌。主、次軸線交匯于帶狀的中庭空間(如圖2),帶狀條形中庭由5棟建筑群體圍合而成,如同建筑群的中樞神經,匯集5棟教學樓的主要通道,集文化、交流、娛樂、交通于一體的多空間容器。圍繞中庭,各建筑之間布置不同主題的院落空間。各個建筑的透空過廊,把每一個室外庭院引入,所有的室外廣場、庭院、運動場景觀等通過過廊在中庭交匯,為學生提供課間休息、促進交往,增進友誼的場所。厚重的主體建筑與過廊、柱廊的虛空間構成形成虛實交錯,并利用虛空間聯系各個室外空間,行人在這些空間上下穿行,環境、視點、景象不斷變化,空間層次變得豐富而立體,為學生提供更開闊的、更富有創新精神的思考場所,將教學擴展到教室以外的公共場所,成為建筑群的一大特色。一條以奧運健將為主題的連廊,連接主題教學樓與風雨操場,不但豐富了校園的空間層次,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避風擋雨的交通連廊,如圖3所示。
圖2帶狀中庭空間 圖3風雨連廊
與交通連廊連接的,是體積較大的室內體育館和食堂的綜合體,食堂設在首層,為學生提供餐飲、聯誼聚會的場所。體育館設于2層,柚木地面,復合壓型鋼結構屋頂,為學生提供午間休息、體育課及其它全校活動集會的場所。由于建筑為東西走向,故有意控制該立面的開窗面積和形狀,點綴豎向長條窗的實墻與教學樓大面積開窗形成了鮮明的虛實對比。
同時在體育館西墻外側布置了一個戶外舞臺,可舉辦戶外集會和演藝表演等活動。
濃郁的氣息和厚重的文化需要長時間的不斷積累,基地的北部保留了一面原有的擋土墻,墻上等距布置了信息展窗,用來記錄、宣傳、展示學生各種特長和成果,信息的更新仿佛是與亙古不變的老墻的對話,形成具歷史感的場所。
校園內教學區綠地以灌木和喬木有機結合布置,花卉以杜鵑和菊花為主,生物園地內主要栽種林木果樹,以達到消音、減噪、吸塵的效果,而運動區以草地為主,點、線、面的立體綠化效果,再配以現代簡潔的幾何構圖的主題建筑,來源于對大自然的抽象概括的形態和體積空間,反映了現代教育場所的藝術魅力。建筑外墻粗糙的質感使整個校園樸實粗獷,有著大自然的親切和隨和。建筑顏色以白色調為主,同時運用部分彩色,為學生創造溫暖、舒適的學校生活環境,使學生親近自然的精神歸屬。如圖4所示。
文章標題:中小學校園建筑中的規劃及建筑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ligong/jianzhusheji/865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