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10-12-10 17:29 熱度:
[摘要]廣西灌陽縣正沖鎢錫礦位于海洋山凸起帶龐嶺復式背斜核部及北西翼,出露的地層有寒武系、奧陶系、泥盆系、石碳系及白堊系,構造形態復雜,褶皺、斷裂和石英脈發育,岀露巖體為加里東期都龐嶺巖體,推測燕山晚期隱伏巖體可能較大,成礦地質條件十分有利,通過研究認為礦區具有栗木“五層樓”成礦模式,深部找礦前景較好。
[關鍵詞]灌陽縣正沖,鎢錫礦,“五層樓”,成礦模式
1.區域成礦背景及成礦條件
1.1區域成礦背景
礦區位于海洋山凸起帶龐嶺復式背斜核部及北西翼(見圖1)。區域出露的地層有寒武系、奧陶系、泥盆系、石碳系及白堊系。其中,寒武系是礦區主要的賦礦層位。各地層劃分及主要特征見表1。
巖漿巖有都龐嶺巖體及巖脈,形成于志留紀的都龐嶺西體,呈長條形、北東向,沿觀音閣區域性斷裂東南側展布。區域劃分加里東構造層和印支構造層。加里東構造層主要有寒武系—奧陶系褶皺基底,褶皺呈線狀、北東向、形態復雜,志留紀花崗巖侵入;印支構造層主要為泥盆系—石炭系蓋層褶皺,褶皺近南北向、對稱、平緩開闊、形態復雜,侏羅紀花崗巖侵入。
區域主要褶皺主要有都龐嶺背斜和栗木向斜。主要斷裂為觀音閣區域性深斷裂和栗木—馬江區域性大斷裂。變質巖有接觸變質巖。主要分布于巖體外接觸帶,見有黑云母長英角巖、大理巖、斑點狀角巖、角巖化巖石。
區域位于南嶺成礦帶的栗木—都龐嶺鎢錫、鈮鉭多金屬成礦帶。礦區西南與栗木大型鎢錫、鈮鉭礦床相距約15km為,在花崗巖體內外接觸帶鎢、錫、鉛鋅、銅礦(化)點較多。
表1廣西灌陽縣正沖礦區地層特征簡表
1.2區域成礦條件分析
礦區與栗木礦床同位于栗木—都龐嶺鎢錫、鈮鉭多金屬成礦帶,受觀音閣區域性斷裂和栗木—馬江區域性大斷裂控制。從礦化特征結合變質特征及區域巖漿巖活動,推測深部有燕山期隱伏巖體是成礦帶鎢錫、鈮鉭礦主要控礦因素。
分析認為,礦區成礦條件好,有可能找到栗木式大至超大型巖漿巖型的鎢錫隱伏礦體。
2.礦區地質特征
2.1礦區地層
礦區出露寒武系邊溪組,根據巖性組合劃分上、下段。
2.1.1邊溪組下段
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以中—厚層部分塊狀砂巖夾泥巖、泥質灰巖透鏡體為特征。根據巖性組合特征劃分為邊溪組下段第一亞段(∈b1-1)、邊溪組下段第二亞段(∈b1-2)、邊溪組下段第三亞段(∈b1-3)、邊溪組下段第四亞段(∈b1-4)4個亞段。
2.1.2邊溪組上段
分布于西北部。為薄—中層砂巖夾泥巖。根據巖性組合特征劃分邊溪組上段第一亞段(∈b2-1)、邊溪組上段第二亞段(∈b2-2)。
2.2礦區構造
礦區構造形態復雜,褶皺、斷裂和石英脈發育。
2.2.1礦區褶皺
礦區位于茶坪復式背斜北西冀,構造線總體為北東—南西向,地層走向由西南—東北,由北東—南西向逐漸轉向近東西向。次級褶皺發育,呈緊密線狀。褶皺北部被巖體侵入,在褶皺中,發育一組大致與巖層方向一致的走向斷裂。
2.2.2礦區斷裂
礦區斷裂發育,主要有北東向和近東西向,以北東向最發育,規模最大,并且為主要的礦化構造。現將礦區主要、礦化斷裂特征描述如下:
1、北東向斷裂
共有斷裂13條,大致平行排列,構成一寬約3.5km的斷裂帶,間距150~450m,斷裂以石英脈充填為普遍主要特征。F1目前僅見有鎢礦化,含礦性差;F3斷裂東北端有鎢礦化;F4斷裂東北部旁側與斷裂斜交的石英脈有鎢礦化;F5斷裂東北部的石英脈有鎢礦化;F6沿裂隙有石英、長石小脈及團塊充填,局部見黃鐵礦、鉛鋅礦化,是主要賦礦構造之一;F7有石英脈及石英團塊沿裂隙充填,并見黃鐵礦、毒砂礦、鎢礦及錫石礦化,為鉛鋅銅鎢多金屬礦主要賦礦構造;F8蝕變較普遍的是硅化,其次是黃鐵礦化,局部有絹云母化。礦化有鉛鋅礦化、毒砂礦化、錫石礦化和白鎢礦等,為鉛鋅銅鎢多金屬礦主要賦礦構造;F9破碎帶中黃鐵礦化較明顯,西南段鉛礦化明顯,為鉛鋅銅鎢多金屬礦主要賦礦構造,已發現鉛礦(化)體3個;F11斷層破碎帶寬1.0m~2.0m,局部有中等強度的硅化。目前僅見有鎢礦化,含礦性差;F12主要為石英脈,石英脈具分叉現象。蝕變有硅化、黃鐵礦化。為鉛鋅銅鎢多金屬礦主要賦礦構造,已發現鉛鋅礦體和鎢錫礦體。
2、近東西向斷裂
共見5條,主要分布于潘家及東南一帶,長700m~1000m,切割北東向斷裂。F14由石英脈、斷層角礫巖和硅質膠結物組成。僅見有鎢礦化,未見礦體;F1由石英脈、斷層角礫巖和硅質膠結物組成。角礫成分為斷裂兩側的砂、泥巖。未見其它礦化,含礦性差;F17由壓碎巖和石英脈組成,并具硅化和黃鐵礦化等,為鎢礦主要賦礦構造,已發現鎢礦體;F18斷面平直,斷裂破碎主要由石英脈組成。未見其它礦化,含礦性差。
2.2.3石英脈
石英脈與礦區的多金屬礦化關系密切,是鎢、銅礦(化)體載體。石英脈沿斷裂、裂隙沖填,主要方向為北東。分布于巖漿巖體中的石英脈厚度小、厚度較穩定、較平直,一般寬1cm~30cm。發育在地層的石英脈沿走向具尖滅再現和分枝復合現象,局部膨脹,最厚可達2.5m,石英脈走向與所充填的斷層基本一致,但傾角普遍陡于斷層。
2.3礦區巖漿巖
礦區岀露巖體為加里東期都龐嶺巖體和推測燕山晚期隱伏巖體。
2.3.1加里東期都龐嶺巖體
加里東期都龐嶺巖體以中細粒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為主,邊緣過渡為細粒細粒結構巖石。巖石呈灰白色,主要礦物有斜長石30%~35%;鉀長石17%~26%;石英27%~38%;黑云母4%~8%。副礦物主要有鈦鐵礦、鋯石、獨居石、磷釔礦、褐鐵礦、磁鐵礦、銳鈦礦,副礦物總含量由幾克~100克∕噸,一般約50克∕噸。巖石中Cu、Pb、Zn、Sn、W、Mo等高出維氏值約4~30倍。
2.3.2推測燕山晚期隱伏巖體
根據所取得的地質資料分析,推測礦區西南部有燕山晚期隱伏巖體,其依據是:
1、廟枝-火燒棚剖面上寒武系地層普遍受接觸熱—接觸交代變質,形成廣泛的角巖,其角巖與深熱液有關。
2、角巖帶距北部都龐嶺西體花崗巖相距2~3km,礦區碎屑巖泥巖見有云母,特別是黑云母,指示深部存在燕山晚期隱伏巖體可能。
3、在角巖帶發育的石英脈普遍具巖漿型鎢錫礦化,且礦化石英脈穿插都龐嶺西體花崗巖;其礦物組合與廣西恭城栗木礦田花崗巖型錫礦礦物組合大致相近。
2.4礦區變質巖
礦區變質巖以接觸變質巖為主,分布于北部加里東期(志留紀)花崗巖體外接觸帶和礦區西南部火燒棚-茶坪一帶。變質巖類型有角巖和大理巖。角巖中由于原巖不同巖性復雜。主要有二云(云母)角巖、鈣硅角巖、長英角巖、透輝石英角巖、角巖化巖等。有黑云母長英角巖、大理巖、黑云母石英角巖、斑點狀角巖、角巖化巖石。局部見接觸交代變質形成的透閃石巖。
北部志留紀花崗巖體外接觸帶,接觸變質巖呈帶狀分布,寬10~50m。主要為黑云母長英角巖局部大理巖。黑云母長英角巖變質礦物有絹云母、白云母和黑云母。
礦區西南火燒棚——廟枝一帶的接觸變質巖呈面狀分布。變質程度上可分輕變質巖和角巖,分布上大致呈環狀。其中,角巖根據變質礦物大致可劃分:中心帶普遍出現黑云母其次是透輝石,部分出現斜黝簾石等變質礦物,巖性組合以鈣硅角巖、二云角巖、長英角巖為主,局部有大理巖、透輝石英角巖;其外帶變質礦物組合為絹云母、白云母、黑云母、綠泥石,巖性組合有輕變質巖、角巖化巖。顯示了變質強弱分帶特征。
3.成礦模式及成因
廣西灌陽縣正沖礦區礦床及“頂上帶”脈狀礦(化)體,在空間上和成因上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垂向上具有明顯的“五層樓”成礦模式(見圖2)。
3.1成礦模式分帶
根據礦區地質特征及礦床成礦研究認為:廣西灌陽縣正沖礦區礦床及“頂上帶”脈狀礦(化)體存在“栗木式五層樓”成礦模式。即①含重晶石長英細(網)脈帶(頂上帶)、②石英小脈帶、③石英大脈帶、④花崗偉晶巖(殼)帶和⑤弱鈉長石花崗巖帶。
3.1.1含重晶石長英細(網)脈帶(頂上帶)
含重晶石長英細(網)脈帶(頂上帶)主要發育地表寒武系至奧陶系地層中,地表巖石破碎,不規則長石石英脈極發育,在礦區北部并出現細脈狀重晶石脈,該帶有鉛鋅礦(化)體和鎢錫礦化,但礦化強度不大,不具工業礦體,是隱伏脈型礦床(體)在地表的良好找礦標志。
3.1.2石英小脈帶
石英小脈帶主要發育近地表寒武系至奧陶系地層中,主要為3cm-5cm石英小脈帶組成,并往深部有變大的趨勢。脈中蝕變較強,以鈉長石化和局部螢石化,該帶有銅礦(化)體和鎢錫礦化,局部具工業礦體。
3.1.3石英大脈帶
石英大脈帶主要發育地表以下寒武系至奧陶系地層或深部隱伏巖體中,主要沿深大斷裂附近次級斷層中,鈉長石化變弱,鋰云母螢石小脈發育,該帶預測是隱伏鎢錫脈型工業礦床(體)賦存地段,找礦前景大。
3.1.4花崗偉晶巖(殼)帶
花崗偉晶巖(殼)帶主要深部隱伏巖體突起的頂部,主要為花崗偉晶巖脈或巖殼,云英巖極發育,該帶預測是隱伏鎢錫偉晶巖型工業礦床(體)賦存地段,找礦前景大。
3.1.5弱鈉長石花崗巖帶
弱鈉長石花崗巖帶主要深部隱伏燕山期花崗巖中,該帶預測是隱伏花崗巖型鎢錫工業礦床(體)賦存地段,礦體多以層狀和似層狀產出,是大型或超大型鎢錫礦床成礦母巖。
3.2成礦條件分析
礦區石英脈型鎢錫礦與花崗巖型鎢錫礦有成因上聯系,脈狀鎢錫礦體主要產于花崗巖體的外接觸帶,主要為寒武統和下奧陶統,巖性為碎屑巖。花崗巖型鎢錫礦產于燕山晚期鈉長石化、云英巖化花崗巖體中或內接觸帶,成礦作用在中溫熱液階段,受構選控制明顯。地層中成礦元素一方面可以進入重溶型花崗巖,通過巖漿分析析出成礦熱液,在巖體上形成層狀或似層狀礦體或上升移遷到有利構造部位富集成礦。另一方面成礦熱液在上升遷移過程中,可以經過對圍巖蝕變作用,吸取成礦和成巖物質。
3.3礦床成因分析
1、根據分析礦區深部可能有與栗木礦區同一時期(燕山晚期)花崗巖,栗木礦田研究發現:燕山晚期花崗巖錫和鎢成礦元素較華南及國內外同類花崗巖高出幾倍至幾十倍,這無疑說明該巖體為成礦提供豐富的物質來源。
2、栗木礦田研究礦床自上而下具有良好的蝕變分帶,氫交代帶→鈉化帶→酸性淋濾(云英巖化)帶→鉀化帶[Li、H、K、SiO2(Ca、Fe、Mg)→Na→SiO2→K]。
礦區地表及坑道己見有氫交代帶、鈉化帶和酸性淋濾(云英巖化)帶,說明礦區蝕變分帶與栗木可類比,其成因可能相同。
3、栗木礦田研究礦床在含礦巖體內發現熔融包體和氣液包體,說明含礦巖體至少經歷了熔體結晶及交代成礦兩個階段。
綜上所述:預測礦床成因為:巖漿結晶分異晚期的氣化-熱液交代型礦床。
3.4找礦標志
1、復式人褶皺、幾組斷層構造的交位部位,并沿各組裂隙充填較多的含鎢錫螢石-重晶石-鋰云母-石英細脈或長石石英細脈成組、成帶產出,是隱伏含礦巖體的地表找礦標志。
2、礦床垂直分帶明顯,往深部Sn、WO3、Sn/WO3漸高,是預測含礦巖體的重要信息。
3、礦區地處偏僻的高寒山區,地表礦化露頭是直接找礦標志。
4、在殘坡積層或沖積層中有砂錫、砂鎢異常。地表出現鎢、錫、銅、鉛、鋅和氟等元素化探次生(原生)暈綜合異常區,以及遙感環形影構造象邊緣或環形影象構造與線性構造交疊部位,均可作為找礦信息。
5、含礦巖體標志:①巖體呈巖鐘狀突起;②燕山晚期鈉長石化、云英巖化的淺色花崗巖;③巖石化學成分富硅、堿和揮發分而貧鈦、鎂、鐵、鈣等二價元素;④富含氟磷鐵錳礦、富鉿鋯石等標型礦物。
文章標題:廣西灌陽縣正沖鎢錫礦成礦模式及成因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ligong/kuangye/580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