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5-07 08:56 熱度:
摘要:紫花苜蓿堪稱牧草之王,富含多種營養成份和微量元素,且用途廣泛,需求量大,大面積種植前景廣闊。
關鍵詞:紫花苜蓿,營養成份,微量元素,栽培技術
紫花苜蓿,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強,草質優良,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易于畜禽消化吸收,營養價值居牧草之首。又有藥用價值、食用價值,早在明代《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現代科學證實,還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作為牧草之王——苜蓿在未來的高科技發展中將大有作為。雄性不孕株系正在我國育成,三系配套的雜交優勢將用于生產,含硫氨基酸轉基因苜蓿已獲得株系,苜蓿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珍貴物亦有可能,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將為苜蓿產業的發展提供無限生機,其相應的功能和保健作用和藥用價值將得到進一步的挖掘,綜觀前景,苜蓿的作用越來越廣泛,需求量宜越來越大,前景廣闊。
目前,國內優質草產品市場容量約1000萬噸,而全國年產苜蓿商品草產品不足20萬噸,產量僅占國內市場容量的2%。我國是飼料蛋白質嚴重不足的國家,如果在年產5000-6000萬噸飼料中添加5%的優質苜蓿草粉,每年需要草粉250-300萬噸。國際市場對苜蓿產品的需求量主要集中在亞洲、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每年約需求300萬噸苜蓿干草產品,其中日本每年從美國、加拿大進口優質苜蓿產品100多萬噸,到岸價為230-278美元/噸,我國苜蓿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具有明顯的地理優勢,苜蓿市場前景看好。許多國家均以苜蓿為農牧業的重要支柱作物,苜蓿已成為美國四大作物之一,種植面積達1000萬公頃,阿根廷750萬公頃,加拿大250萬公頃,產草量美國最高平均10.1t/hm2,最多可達22.7t/hm2。與國外相比,我國苜蓿生產較為滯后,全國苜蓿種植面積183萬公頃,產草量較低,與農業大國極不相稱。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對苜蓿的作用認識不夠,種植地位不高所致。多年來對苜蓿的種植還停留在傳統階段,苜蓿作為飼草的巨大生產潛力未能充分發揮。因此,苜蓿的栽培技術,尤其是科學施肥的研究應受到重視,提高苜蓿營養物質的利用效率是苜蓿栽培管理的核心。進行合理施肥是提高草地生產力、恢復草地生態平衡、增加草地物種資源多樣性和持續利用草地的有效措施,對發展畜牧業和國民經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目前大力提倡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建立最優的苜蓿施肥方案,如根痛菌拌種種植等技術是提高苜蓿產量和品質,無疑會對草業的發展,經濟效益的提高具有現實意義。
1苜蓿的營養價值及特點紫花苜蓿的營養豐富,用途廣泛,它即有優良的飼用價值,又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還有保健功能。
1.1粗蛋白質含量,初花期含量為16%-22%,一般也含18%左右。而苜蓿莖葉蛋白質不僅含量高,還是一類功能性蛋白質,分為不溶性蛋白質和可溶性蛋白,在食用苜蓿葉蛋白中,蛋白質含量高達57.9%,葉蛋白中含有18種氨基酸,有8種不含膽固醇的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且組成比例均衡,與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氨基酸模式基本相符,氨基酸總含量高達5.6%-7.4%。
1.2粗纖維含量為17.2%-40.6%,一般為25%左右。據報道,經過脫除草味,漂白脫色和功能活化三個步驟而制成的苜蓿膳食纖維含量高達79.18%,膳食纖維屬非營養成份,但因其特殊的化學結構和性質決定了對人體健康的特殊保健功能,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促進胃腸蠕動,能抑制體內脂肪的蓄積,有利于減肥。
1.3富含維生素A、E、K、U、C、B1、B2、B6、B12、煙酸、泛酸、肌酸、賴氨酸含量高達1.06%-1.38%。苜蓿葉片中維生素E含量達600-700ppm,并且幾乎完全以生育酸的形式存在,維生素E能保護牛奶的香味不被過早的氧化,可以顯著提高牛奶的風味。
1.4富含礦物質鎂、磷、氯、鈉、鉀、硫、鈣、錳、鐵、鈷、硼、鎳、鋅、硒、鈀等,其中鈣的含量1.3%-1.7%,磷含量0.2%-0.3%,它可以促進機體骨骼的發育。磷元素有助于對人智力的發育,鋅能促進智力發育,攝取適量的硒,有防癌、預防心臟病和抗衰老等作用。
1.5免疫活性
苜蓿多糖(AIfaIfapolysaccharides)是從苜蓿中提取的植物多糖,由葡萄、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等組成。有報道稱,多糖(MSP)中不含蛋白質和淀粉,為酸性多糖,超濾法檢查MSP分子量在2萬-6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植物多糖進行研究,從不同側面證實多種多糖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
張軍等以苜蓿多糖作為免疫增強劑進行了苜蓿多糖強化豬瘟兔化弱毒試驗,以苜蓿多糖作為免疫增強劑,可以使血液中B淋巴細胞數明顯增強加,血清IgG水平提高。
1.6其它
苜蓿根、莖、葉中含有一定量的皂甙。William報道,皂甙在哺乳動物腸道內能與膽固醇結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復合物,從而增加膽固醇的排量,減少腸道對膽固醇吸收。劉凱等報道,苜蓿皂甙能夠明顯促進實驗大鼠膽固醇的排瀉,促進正常培養內皮細胞NO的釋放。
苜蓿中含有多種天然素,包括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等。葉綠素在食品和藥品生產中有很多用途。苜蓿葉蛋白中的綠素可以大大提高魚肉的鮮美程度,更適合人們的口味。用液態二氧化碳可以從葉蛋白中萃取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苜蓿中含有黃硐、異黃銅物質,黃銅、異黃銅類物質有較強的抗氧化功能,可以保護人體內脂質、蛋白質、染色體免受活性氧的攻擊,延緩衰老。紫花苜蓿中還有多種香豆素。香豆素主要在癌癥的初始階段,通過解素酶的作用使癌細胞解毒或者與癌細胞拮抗抑制其代謝活性,許多科學家已經充分肯定香豆素,是一種抗癌物質。
2苜蓿食用價值的開發利用
2.1蔬菜食品在我國民間以新鮮幼嫩的苜蓿莖葉和花,可作為蔬菜食用,可就地作新鮮蔬菜出售,也可真空包裝,也可作脫水蔬菜。苜蓿種子發芽生成的豆芽,在國外食用已久,國內也有利用。據試驗,紫花苜蓿在萌發5d后,蛋白質可提高到42.5%,維生素、礦物質也都有增加。
2.2食品添加劑
食用苜蓿葉蛋白是一種很好的添加劑。目前,葉蛋白已大量應用于食品工業中,其作為食品,每100g可以提供397大卡熱量,60克蛋白質,800mg鈣,50mg鐵,1.4ugB-胡蘿卜素。在苜蓿綠葉中提取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是一種營養強化劑。其加入面條、面包等面制食品中,可同時提高產品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在肉類制品中,它可以使肉品中香味聚集而不逸散。此外,苜蓿膳食纖維的高持水性還可提高部分加工食品的商品價值,Konegei首次用苜蓿生產乳酸獲得成功,即可用苜蓿生產食品添加劑——乳酸。隨著轉基因技術的不斷發展,轉基因苜蓿作為一種生物器來生產工業酶制劑,利用生物技術從苜蓿中開發生產酶制劑,蛋白質等高附加值的產品。另外,苜蓿的花、葉等營養粉的制作也已經得到了應用。這種營養粉主要用于和小麥混合而制成一種混合營養粉,利用這種面粉可制成多種食品,如花卷、饅頭、餅干、方便面等。
2.3保健品
日本人仿照制茶葉技術,對苜蓿莖葉進行烘焙處理,制成苜蓿保健茶。苜蓿花是制造上等飲料和高檔香煙的重要配料,用苜蓿花制成的飲料,具有降解毒,提神健脾的特殊功效。苜蓿花中的微量元素可與煙草中的有害物質起化學反應,從而降低煙草對人體的危害。苜蓿草粉加工成膠囊,顆粒狀或藥片狀,可供人類食用。近年來,以不同品種苜蓿為主要成份制成的膠囊如美國,紫花苜蓿膠囊、紅花苜蓿膠囊食品、苜蓿精等倍受人們青睞。
3紫花苜蓿的栽培技術
紫花苜蓿,學名苜蓿(medicagosatival),原產于波斯,已分布世界各地,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為了大力發展紫花苜蓿產業,掌握科學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技術,了解其植物學特征和生物學特性十分重要。
3.1植物學特征:根系發達,60-70%的根系分布于0-30厘米土層,根部共生根瘤菌,常結有較多的根瘤。盛花期株高100-150厘米,水份溫度適宜時,分枝有數十條,開花后期能有第二、第三次新枝生長,適時收割,能刺激分枝生長。
3.2生物學特性
3.2.1溫度:紫花苜蓿是溫帶植物,生長發育適宜溫度為25℃左右,溫帶和寒溫帶各地都能生長。種子在5-6℃即能發芽,在日平均氣溫15-21℃時,生長最好。35-40℃時生長受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生長加快,到10月上、中旬結凍時才能枯死。生育期長達149-150天。紫花苜蓿的根和越冬芽能耐-20℃以上的低溫,如有厚的雪層覆蓋時,在-40℃也能安全越冬。
3.2.2水份:紫花苜蓿為需水較多的牧草,雨水充足,空氣濕潤,對苜蓿的生長最為有利。根系發達,入土很深,能從土壤深處吸收水份,故耐旱,在年降水量為400-800毫米的地方,一般都能種植。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的地方,一般不宜種植。地下水位高,土壤過于潮濕,易引起爛根死亡。
3.2.3光照:紫花苜蓿是喜光,長日照植物。在氣溫24℃的條件下,光照時間越長,苜蓿的干物質積累越多,光能利用率達1.2%以上,比一般農作物高。北方高緯度長日照地區,光熱條件好,適合苜蓿生長發育的要求,紫花苜蓿對光照長短不敏感,所以南北地區種植都能正常開發結實。
3.2.4土壤:對土壤選擇不嚴,紫花苜蓿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但對土層深厚、疏松、能灌能排的土壤最為適宜。除重鹽堿地,低洼內澇地外,其他土壤都能種植,經過改良的土壤,黃土、紅壤土、白漿土、泥炭土等都能種植。
3.3栽培技術
3.3.1整地:種植紫花苜蓿應選擇平坦地和緩坡地,土壤墑情好,沙土或黑壚土最為適宜。
紫花苜蓿種子細小,且表皮有很薄的臘質層,當土壤水份不足時臘質層不易被漿解,也就是不易抓苗(發芽),當土壤水份充足時臘質層易被漿解,也就容易發芽。因此,在播種前要求秋翻、秋耙、秋施肥,以便接受較多的秋冬降水,是保證全苗,促進生長的關鍵性措施。翻地深度在25厘米以上為好。
3.3.2播種:每畝下籽量:視墑情而定,一般以1.5kg為宜。夏播時,在雨季到來之前翻地和耙地。有灌溉條件的地方,翻地前最好灌一次。透水后,地表見干時抓緊翻地,趁濕播種,保證出苗。也可春播和秋播,秋播以“抱蛋”種植為好,必需掌握好墑情和封凍時節。
3.3.3施肥以基肥為主,適當搭配化肥。各種農家肥都可施用,有機肥用量為每畝1000-2000千克和過磷酸鈣30-50千克,于翻地前施入。還可大力推廣應用根瘤菌拌籽種植(每千克種子拌8-10克菌劑)效果更好。
3.3.4田間管理,苜蓿苗期生長緩慢,易受雜草的危害,從出苗到分枝要中耕除草1-2次,早春返青及每次收割后要中耕松土,清除各種雜草,促進再生。
紫花苜蓿生育后期是形成越冬芽和積累養分的時期。因此,要及時清除雜草,尤其是入秋后的除草特別重要。
紫花苜蓿在北方易遭螟蟲,盲蝽象甲及一些害蟲的危害。防治用速滅殺丁、敵殺死等,對菌核病、黑莖病等,以拔除病株最好,或刈割,或用多菌靈防治。
3.3.5紫花苜蓿種子生產田間管理技術
3.3.5.1施肥紫花苜蓿花蕾期施用氮、磷、鉀、硼,可提高種子產量20%-30%,磷鉀肥用量較高,其提高種子產量高達1倍以上。硼對牧草種了生產具有特殊作用,可促進紫花苜蓿開花,有助于花粉管的延伸而影響結實率,花芽分化期噴施0.5%硼酸鈉可以增加紫花苜蓿的種子產量,另外葉面噴施鋅和鐵(濃度0.5%),可使紫花苜蓿的種子生產量由307千克/公頃提高到639千克/公頃。紫花苜蓿適于在中性或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對酸性土壤非常敏感。當土壤PH值過低時,鉀、硫、鈣和鎂等大量元素和硼、鑰等微量元素處于相對不可利用狀態,可通過施用熟石灰的辦法改良酸性土壤,創造有利于種子生產的土壤條件。
3.3.5.2灌溉紫花苜蓿生長主要利用0-1.2米土層中水份,對種子起決定作用的是表層60厘米土壤中的水份,調節種子田灌溉水量、頻率和時間,即要避免植株受到過度干旱脅迫,又要防止植株過度徒長,使其能在營養期較慢地連續生長,促進花芽分化。一般紫花苜蓿種子田水份狀況的干濕交替有利于種子生產,種子成熟后應當停水,以利于種子收獲。
3.3.5.3人工輔助授粉人工放養蜜蜂和苜蓿切葉蜂等傳粉昆蟲,是苜蓿種子獲得高產的關鍵措施。紫花苜蓿主要傳粉昆蟲還包括堿蜂和其他一些野生蜜蜂,它們的傳粉效率受其生物學特性,種子田的位置和大小,周圍其它蜜源植物,氣候以及土壤水份等的影響,堿蜂和苜蓿切葉蜂喜歡采集紫花苜蓿的花粉,幾乎每天一次采花都能打開龍骨辯并完成授粉,傳粉效率遠高于蜜蜂。利用蜜蜂授粉經濟實惠,可收到良好效果。
3.3.5.4種子的收獲和加工紫花苜蓿種子的發育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生長期,營養物質積累期成熟期。紫花苜蓿開花后22天種子具有完全活力,40天后種子干重達到最大,高溫天氣可以縮短種子成熟期持續的時間。一般根據花果的顏色和種子含水量確定收獲時間,大面積的種子田的收獲方法有兩種:一是收割后晾曬干燥進行脫粒,或者用聯合收割機直接收割;另一種在雜草較多,種子成熟晚或葉面露水多的種子田,當目測田間有2/3的花果變為褐色時進行收割,晾曬到葉片水分含量降低到12%-18%時進行脫粒。最佳管理水平條件下收獲過程中種子的損失不超過5-10千克/公頃。但收獲時遇到大風天氣,種子的損失率可達50%以上,這時最好用聯合收割機為好。
3.3.5.5品種在華南、華中、中南和西南各地區要選擇耐熱耐溫品種;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各地區,要選擇耐寒抗旱品種。根據各地區實際選擇種植。
4、加工利用紫花苜蓿的鮮草和干草都是家畜的優良豆科飼草
在灌溉條件,一般畝產鮮草3000-5000千克,折合干草1000-1500千克。紫花苜蓿營養豐富,粗蛋白占干物質的18%-26%,礦物質中鈣、磷和各種維生素豐富。另外紫花苜蓿的營養價值與生育時期關系極大,營養生長期蛋白質含量高,隨著生長期延長,蛋白質含量下降,粗纖維含量增加。因此,選擇適宜的收割期,可提高其營養價值和利用率。
4.1干草紫花苜蓿最重要的利用方式是調制干率,是最有價值的粗飼料。調制可粉碎成草粉,粒徑為1-2厘米的草粉可飼喂反芻獸最為適宜,占日食的40%-70%。
4.2青飼紫花苜蓿作青飼料適口性好,消化率高。青飼時要注意隨割隨喂,必須與其它青飼草混合飼喂,不可單一飼喂,因為紫花苜蓿在初花期幼嫩多汁,適口性極高,畜禽特別喜食,尤其是牛羊,如果采食過量,在瘤胃中迅速發酵,釀生大量氣體,使牛的瘤胃蠕動受阻,同時也影響了牛的“呃氣”功能,大量的氣體不能正常通過“呃氣”排出體外,而引起瘤胃鼓脹,輕者救治及時可痊愈,重則救治不及時會很快死亡。治療原則是:及時排除氣體,防止酵解。
救治:1、首先不能讓牛臥地,應運動,立即找一根長約25-30cm,直徑約3-4cm帶皮的柳樹枝,一條長約1.5m左右,直徑約3-4mm的尼龍繩(同樣規格的其它繩索也行),將繩的一頭系在柳樹枝的一端,然后把柳枝橫置于牛的嘴里直至嘴角,再將繩子繞牛頭往牛角與牛耳之間,通過拉下系在牛嘴里橫著的柳枝另一端,這時牛會不停的咀嚼,促進瘤胃的蠕動,恢復牛的呃氣功能,將氣體排出。二是及時送獸醫站救治。紫花苜蓿收割飼喂,最好是在始花期,此時產量高,營養成份好。北方可收割2-3次,最后一次留茬8-10厘米,有利越冬。
4.3青貯紫花苜蓿含蛋白質多。淀粉和糖分少,由于含糖量不足,故紫花苜蓿不宜單獨青貯,常與玉米混合青貯。把始花或盛花期的紫花苜蓿,收割后經過凋萎,使含水量減少50%,切碎調成半干青貯料,是家畜最好的高蛋白質補充飼料。
結束語
綜上所述,紫花苜蓿不僅是優良牧草,更富含多種營養成份,微量元素,且又有食用、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目前,國內國外市場需求量很大,因此,大力推廣種植和開發紫花苜蓿前景誘人,效益十分客觀。又正值第二輪西部大開發之際,充分依靠政策,利用項目帶動,大力開發苜蓿產業,是發展地方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陳欣、張林源苜蓿的開發與利用
原崇德苜蓿草種植和用的體會與建議
陳艷新、李志偉、李建文葉蛋白膏生產工藝流程探索研究
潘星亮、孫雷、于波苜蓿葉蛋白的提取及深加工技術
何廣禮紫花苜蓿莖葉浸提液對小黑表種子及幼苗的化感效應研究
文章標題:紫花苜蓿的開發利用與栽培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nongye/gongcheng/1191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