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2-22 14:15 熱度:
【摘要】社會的變遷,新文化的注入,是對傳統文化的沖擊與考驗。荊楚文化依托長江流域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造就了輝煌的文化遺產和民俗遺風。在神農炎帝文化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諸如舞龍舞獅等民間祭祀風俗和文化跡象。通過文獻資料、實地調查和訪談等研究方法,立足現實,圍繞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僵獅子”這一風俗特例展開研究,為民間舞龍舞獅運動在湖北的長遠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評職稱論文發表,民間,龍獅文化,僵獅子
一、前言
湖北省雖然每個地域龍獅特點各異,側重點不同,但總體表現形式和組織方法存在共同點。湖北民間龍獅運動基本包括三種形式:元宵節日慶典活動、企業開張慶典活動、民間賽事。其中,龍獅運動在元宵節日慶典活動中較多出現,企業開張慶典和民間賽事則相對較少。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實地觀察和訪談等研究方法,重點調查研究武漢市黃陂區“僵獅子”這一舞獅文化形式。深入探索該地舞龍舞獅運動的淵源、現狀、制約因素及發展對策,旨在為湖北省民間龍獅運動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和建議。
三、結果與分析
(一)黃陂“僵獅子”的涵義、歷史淵源及藝術價值
1.涵義及歷史淵源。涵義:“僵獅子”是一種流行在湖北黃陂和孝感兩地一帶多見于元宵節的民俗活動,以“游獅活動”為主要形式,在武漢市黃陂區“僵獅子”最為盛行。
歷史淵源: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形式,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百姓獅舞助興,以烘托節日氣氛。湖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背景,使得南北龍獅運動得以傳承和發展,并且展現出特有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內涵。黃陂的舞獅文化繼承了南獅的造型多變、雌雄獅的特點,同時吸納北獅“武獅”的特點。兩種 “獅文化”在這里相互碰撞高度融合,加之黃陂獨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黃陂獅”造型逼真、色彩豐富艷麗、性格霸氣善斗、民風獨特神秘的特征。
2.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僵獅子”是對古老民俗的一種繼承和發展,是展現古老神秘的神龍炎帝祭祀的一種特別形式。是黃陂地區特定地域文化的表現形式。
文化價值:“僵獅子”所展現的特有表現形式是古老民間文化的傳承,展現了龍獅造型、制作技藝、黃陂民間“彩詞”、高蹺故事亭子、墨龍燈、木蘭廟會、黃陂歌謠、牌子鑼鼓制作工藝等,屬于黃陂民間風俗的特有文化現象,是湖北省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期間聯合組織的迎春花市、花卉展覽、花燈展示、游園燈會、綜藝演出、民俗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滿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經濟價值:每年元宵節活動,擴大了對煙花爆竹、拜親訪友禮品等商品的巨大需求。舞龍舞獅運動之風的盛行與豐富多彩的廟會文化蘊藏著巨大的民俗旅游經濟效益,吸引著大量的游客。
社會價值:豐富了黃陂乃至武漢地區城鎮居民的文娛活動,滿足了當地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組織好農村的具有鄉土氣息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和參與率,對于促進民俗文化傳承、節制不良民風、構建和諧社區具有重要意義。
(二)獨特的舞獅文化形式
黃陂文化官方網站:“跳獅子”又叫“玩獅子”,在黃陂最為普遍。一般玩燈必玩獅子,自古就有“龍燈獅子一路走”之說。“玩獅子”分為玩“天獅”、“地獅”、“僵獅”和“武打高蹺獅子”等多種,一只獅子一般由兩人合作表演。獅子制作工藝講究,分毛皮、麻織、繡花三類,有靈活的大口、耳、眼睛,頭頂有九個明顯的突起,頸系數枚銅鈴。黃陂玩獅子以羅漢鎮花石橋的板凳獅子、前川街靳家灣的高梯獅子、長軒嶺鎮短嶺村董家河灣的滾地獅子最為有名。董家河灣的滾地獅子屬麻織獅子一類,而在多種舞獅形式中,“僵獅子”最為神秘。
“僵獅子”又稱“將軍獅子”,舞獅人稱作“將軍”或“馬腳”。中國民間的一般舞獅均為俗稱的“醒獅”,“僵獅”不同于“醒獅”,其步伐搖搖擺擺,感覺像是在打醉拳。“僵獅子”會跳桌子、叼蠟燭、從煮開柴油里快速獲取吉祥物、腰纏鞭炮表演等技能。黃陂“僵獅子”大體風格差不多,一般都要在“游獅”之前,由幾個青年男子身穿黃、紅馬褂,跪在領頭人家堂屋內,頭戴紅頭巾,焚燒黃表紙,點燃檀香木,然后鑼鼓齊鳴,煙花爆竹齊放,直到滿屋煙熏味熏得“紅頭巾”突然起立,眼神迷離,身體顫抖,口中開始胡言亂語,渾身抽搐,無法自制,這種現象稱之為“僵”(科學解釋為一種“臆想癥”)。一般“僵”夠四人后,游獅開始。舞獅者每家每戶游走祈福,行至每一戶,主人都要以煙花爆竹迎獅,然后老人說“彩詞”寓意吉祥和平安。這些儀式完成后,舞獅的“馬腳”被及時喚醒,因為“僵”的人自己沒有意識,不喚醒是不會停止的,因此,僵的時間一般最多四五個小時。這種民俗,是湖北黃陂民間特有的文化遺產。
(三)“僵獅子”民間舞獅活動現狀及規則
每年的正月十三,黃陂一帶的農村就開始“啟燈”,城里人紛紛返鄉看“僵獅子”。黃陂人講究“月半大似年”,年可以不過,但元宵節一定要過,過節就是為了看燈,看舞獅。也有說法稱“過節不回家,來年時運不濟”,于是全國各地的黃陂人在元宵節這幾天都會返鄉。元宵節前后看燈,經常是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四)黃陂龍獅文化運動發展的制約因素
1.傳承人員逐年減少。參與整個活動的人員都是以自愿為原則,不計報酬,不講層次,沒有系統的文化理論作為依托,因此,該項活動經常出現“看客漸多玩家少”的現象;現有的民間藝術家,都年事已高,年輕人大多不愿意學習和繼承,故而參與人員逐漸減少,致使表演人員的大量流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2.民俗文化日漸流失。由于傳承人員減少,民俗文化流失現象日趨嚴重。往年在廟會上引人矚目的“踩高蹺”、“花鼓戲”、“蚌蚌精”、“采蓮船”等活動,近幾年也相對減少,有的村鎮甚至只剩下舞龍和舞獅了。 3.組織保障系統不力。每年的活動組織是圍繞村鎮的家庭或單位展開的,組織與管理能力良莠不齊,且活動負責人變動性大,無法保證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活動經費由“頭人”自籌,到每家每戶收取,采取自愿形式,因而容易出現人員離崗、資金不足的問題;游藝活動對場地要求較高,缺乏組織就容易阻礙交通,甚至出現交通事故等。
4.環境污染嚴重。活動過程中,過度燃放煙花爆竹、喧天的鑼鼓、廢棄煙花的遺棄或回收不當等諸多問題,容易引發對大氣、水源及噪音等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秩序。
5.事故隱患難以消除。節日期間人潮涌動,極易造成道路交通長時間堵塞,引發交通事故;不合格的煙花爆竹容易致人傷亡、引發火災;不法分子盜竊、聚賭、械斗事件偶有發生;大量的煙熏、化學煙幕,長時間的體力透支使得表演人員精神疲勞,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嚴重的危及生命;隨意踩踏農田,造成農作物減產等問題。由于相關部門監管不力,隱患難以消除,影響社會正常秩序。
四、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應加大民間民俗文化的扶持力度
成立地方性龍獅協會,政府統一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培訓機構,完善競賽體制。加強對節日期間龍獅活動地區的社會秩序管控。
(二)推進民間民俗文化的搜集和理論研究
由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和民間藝術家對該地區的舞龍舞獅民間文化進行采風和研究,形成系統的科學文化理論,加大宣傳力度,使民眾深刻系統地認識本地域民間龍獅文化的藝術價值,激發民族地區的文化自豪感,強化民眾傳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意識。
(三)建立村鎮聯合組織,豐富活動內容,構建旅游文化
相近的文化地區之間,建立聯合組織,完善民間管理制度,明確分工,合理配置資源。打造形式多樣、內容健康豐富的“元宵活動周”。構建民俗旅游文化,推出以龍獅文化運動為主打品牌的旅游項目,促進當地經濟的增長。
(四)加強文化傳承、環保知識教育,提升居民素質
當地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眾素質。村鎮干部針對當地的大氣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農作物踩踏現象,對村鎮居民進行環保知識和民俗文化理論技藝普及教育,激發和提升民眾保護環境和傳承本土文化的主體意識。
五、結語
民間龍獅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老而神秘的民俗文化形式之一,是國際國內難以復制的文化瑰寶。在荊楚文化背景下,湖北民間舞龍舞獅運動呈現出特殊的、豐富多樣的地域文化特征,它的傳承和發展不僅關系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留存和發展問題,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作為龍的傳人等深刻的民族精神文化對一個民族的影響。
文章標題:評職稱論文發表荊楚文化視角下湖北民間龍獅文化探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shehui/2444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