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預防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07-03 10:14 熱度:
[摘 要] 從煤礦職業健康保障的現狀入手,分析了現階段煤礦職業病防治的主要支撐技術。其中分別從職業病危害、職業病防治意識、職業病防治教育、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和個體防護用品管理幾方面,對職業健康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創新推廣煤礦職業病源頭治理技術、不斷加強煤礦職業衛生服務機構的支撐作用和推進職業衛生健康的信息化建設三方面為基礎,從技術保障層面提出了健康科技發展的設想。
[關鍵詞] 煤礦;職業健康;粉塵;熱害;信息化
0 引 言
近幾年,煤炭工業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煤礦科技及管理理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煤礦行業職業健康事業也取得了較大發展;職業衛生政策和法規進一步健全,職業衛生標準體系也在形成中。2016 年 7 月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所作的部分修改,同時國家安監總局還頒布了《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定》、《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防治八條規定》等一系列政策方針[1]。在煤礦職業病防治以及職業健康監管方面,國家衛生計生委、安監總局以及人力資源等部門聯合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分類進行了綜合修訂,發布了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這些舉措對煤礦職業病防治和職業健康發展提供了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規保障。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先后制定了《噪聲職業病危害風險管理指南》以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規范》等一系列的職業衛生標準,在工業生產尤其是煤礦生產行業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職業衛生標準體系[2~3]。
1 煤礦職業病防治支撐技術
煤礦職業病防治一方面需要法律法規的健全及監管、保障體系,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科技發展的技術支撐。煤礦職業病防治技術的科技支撐主要包括防治技術的發展和防治裝備方面的發展兩部分。在防治技術方面,我國煤炭行業已經初步形成了煤層注水防塵、工作面噴霧防塵、礦井通風除塵以及個體防護相結合的煤礦綜合防塵防治技術體系。在粉塵防治裝備方面,煤礦粉塵的精確監測裝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對煤礦粉塵的濃度和粒度的測量裝置與技術的研發就是最為重要的突破點之一。裝置的技術突破可以實現礦井工作面等作業空間的粉塵實時監測和分析,使得粉塵防治有了基礎數據的支撐和切入點。同時在煤礦掘進工作面范圍,掘進工作面控風穩壓、協同增效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相關科研院所基于此開發了除塵風機等設備。在煤礦熱害防治方面,部分煤礦企業將新型泡沫混凝土自動化濕噴成套技術應用于掘進工作面,礦用氣動濕式孔口除塵技術的綜合應用,逐步形成了礦井熱害預測、評價、控制成套技術和裝備體系。這些技術和裝備的應用都為改善煤礦工作環境和保障職業健康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和裝備支持[4]。
2 煤礦職業健康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煤礦主要職業病危害嚴重
煤礦主要職業病危害包括粉塵危害、高溫危害及噪聲、氣體等造成的環境危害。不同的職業危害形式面臨的問題也有不同。
2.1.1 粉塵危害
煤礦粉塵是煤礦工作面最常見和嚴重的職業危害,無論是回采過程還是掘進過程,都會產生大量的粉塵。而工作面又恰恰是生產人員較為集中的區域之一。粉塵對人體的主要危害是導致塵肺病的發生。塵肺病是指人體因為吸入了粉塵而使肺產生纖維化的重大疾病。煤炭行業是塵肺病危害最為嚴重的行業,以 2013 年統計數據為例,全年國家新增職業病 26 000 多例,其中塵肺病達 22 000 多例,占比為 87.7%。在新增 22 000 多例塵肺病中,煤炭行業發病數又占到了 57%。近幾年的研究報告表明,我國塵肺病發病率依然呈逐年上升態勢,目前每年新增病例依然在 20 000 人左右。經統計,因為塵肺病而導致死亡的累計超過 15 萬人,煤礦行業占比 51%。塵肺病發病癥狀包括胸悶、胸痛、氣短等等,嚴重者會喪失勞動能力,無法平臥,最后因肺功能衰竭而死。就目前的科技發展狀況而言,塵肺病屬于可以預防而不能徹底治愈的疾病之一。全球范圍內都沒有能夠治愈塵肺病的藥物和手段,一般只能通過洗肺來緩解病人的痛苦和減輕病情的發展,其本質上是無法逆轉病情的。
2.1.2 高溫危害
隨著煤炭的不斷開采,煤礦開采深度也在不斷加大。煤炭儲量分析數據表明,我國總儲存量的 73.2%煤炭埋深在 1 000 m 以下,屬于千米深井。一般來說,埋深和井下高溫有一定的關聯性。煤礦的主要熱源可以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界本身的熱量,比如地表的大氣熱量、地熱等等;另一類是由于生產過程所不得不帶來的熱量,包括井下主要設備散熱、人體散熱、氧化散熱等等。這些散熱主要集中在井下巷道、硐室以及工作面區域。高溫危害已經成為煤礦生產,特別是井深 1 000 m 左右礦井生產面臨的一大問題,在部分工作面區域溫度甚至超過人體正常體溫,我國埋深 1 000 m 左右的圍巖溫度在 37℃左右,屬于二級熱害。對我國 26 個產煤省、市、自治區的高溫礦井數量、分布和高溫治理措施進行調查分析發現,我國 13 個省區存在 62 處高溫礦井,其中華東和華中區域高溫礦井占比 87.1%,從業人員超過 300 000 人,接觸高溫的超過 40 000 人。由此可以看出,高溫危害在煤礦行業,特別是在職業健康保障方面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
2.1.3 其他職業健康危害
除去以上提到的 2 種主要職業健康危害類型,煤礦生產區域還同時存在著噪聲、有害氣體以及不良氣候等職業病危害的相關因素。這些因素同樣威脅著井下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煤礦井下大型機械較多,噪聲在各個生產工序都會產生,長時間在大噪聲環境中工作,勢必會使人員的聽覺系統受損。較高的噪聲甚至可能導致聽力下降和噪聲聾,嚴重的還會引起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損害。井下有毒有害氣體也是工人健康危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毒有害氣體主要包括 2 種:一種是以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為代表的刺激性氣體,另一類是以一氧化碳、硫化氫為代表的中毒窒息性氣體。有毒有害氣體可能會造成眼睛或者呼吸系統的局部刺激,嚴重的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壞、中毒窒息等。針對井下設備操作人員,長時間的振動能夠造成神經末梢循環障礙一類的疾病,比如手臂振動病,神經衰弱等。其他的比如高濕、負壓、異常風速等不良氣候,可能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并引起疾病。
2.2 煤礦職業病防治意識較弱
大多數國有重點煤礦在職業病防治方面基本能夠保障相應的投入,少數礦也存在職能分散、技術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但是基本上能做到職業病防治專項經費的專款專用,并且設立了職業病防治工作機構,構建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但是少部分地方和鄉鎮煤礦對職業病危害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防治工作認識不到位,最顯著的問題就是重煤炭生產,輕視職業健康保護問題。經常是職業病專項經費不能專款專用,職業病防治投入少,沒有設立專門的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機構,往往是利用兼職人員管理,沒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執行過程中也不嚴格,職業病防治工作流于形式。
2.3 職業病危害防治教育欠缺
大多數國有重點煤礦在職工上崗之前,都要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但是在職業病危害方面的培訓明顯不足,培訓力度不夠,沒有按照要求履行職業病危害告知義務。部分地方和鄉鎮煤礦甚至用一般性的安全培訓代替職業病危害專項培訓;勞動合同也沒有將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寫入;作業現場沒有設置職業危害公告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缺少警示標識,沒有及時公布作業場所的有害因素檢測結果,往往造成工人職業健康知識了解不夠,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等問題。
2.4 職業病危害因素
監測亟待加強危險因素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要做好職業健康保護工作,就離不開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工作。現實中,一些煤礦監測和操作均不規范,覆蓋范圍不達標,數據報表不真實。多數煤礦存在設備、人員配置有欠缺;檢測項目不全、頻次不夠,數據造假等等問題。部分地方和鄉鎮煤礦甚至不開展監測工作。在職業健康評價方面,大部分煤礦沒有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開展職業病危險因素定期檢查工作,對于檢測到的危險因素也未按照規定對職業病危害進行申報。
2.5 個體防護用品管理不規范
大多數國有重點煤礦對個體防護用品都建立了相應的采購、發放和使用的管理制度,但還存在不嚴格按照配備標準執行的問題。不少煤礦沒有按照《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執行,在采購、驗收及審核監督等方面存在漏洞,導致部分防護用品質量不達標。健康保障方面,部分國有礦井對接觸主要危險源從業人員的體檢不及時,職業衛生檔案不完整。很多煤礦沒有按照規定讓具有相關資質的職業衛生機構對粉塵區域工作人員進行健康檢查,經常以普通體檢代替職業健康檢查。
3 煤礦職業健康科技發展設想
職業健康的發展第一離不開法律法規的保障,第二離不了科學技術發展的支持。在法律法規方面,要從加強政府的領導作用開始,切實落實用人單位的職責問題,從管理層面抓好職業健康保障。科學技術保障方面要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煤礦職業病防治水平,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煤礦職業病危害。從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加強煤礦職業病防治能力和服務體系建設。本文主要從技術保障層面提出以下設想:
(1)創新推廣煤礦職業病源頭治理技術。煤礦職業病危害因素相對明確,尤其是塵肺病和高溫危害方面,加強職業病源頭治理技術是職業病防治的根本。要積極淘汰職業病源頭治理的落后技術和工藝,大力推進新技術的現場應用,如掘進工作面推進除塵風機,高溫危害礦井推進井下空調技術等等,從源頭上解決危害因素的產生問題。政府和監管部門要引導煤礦企業進行工藝和設備的不斷升級,淘汰煤炭落后產能,推廣新的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在做好煤礦傳統職業病危害因素粉塵和高溫源頭治理的同時,還需要按照與時俱進的理念不斷完善職業病危害識別、評價與控制技術。運用技術手段從源頭上控制有害因素產生,切實保護煤礦職工的職業健康。
(2)不斷加強煤礦職業衛生服務機構的支撐作用。煤礦行業要不斷強化職業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的建設,在政府監管部門之外,支持社會性質的技術服務機構發展,推進行業范圍內的服務機構的體系建設。按照煤礦分布范圍,合理設置技術服務機構的覆蓋區域,在保證本機構服務范圍內職業衛生服務工作的基礎之上,可以逐步開闊服務區域。同時要對基層技術服務機構進行監管,加強質量控制和專家隊伍建設。
(3)推進職業衛生健康的信息化建設。信息化作為煤礦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工具,應該也有必要推廣到職業衛生健康領域。以煤礦職業病危害項目條例和職業衛生專項調查報告為基礎,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時收集煤礦職業病危害治理過程、職業健康衛生監督執法過程、技術服務機構服務過程、職業病檢查診斷結果和煤礦塵肺病工人的保險待遇落實情況的信息。同時要在各相關部門之間建立職業病防治信息互通共享機制,統一數據規范與格式要求,統一管理,逐步實現系統間各有關部門煤礦職業病防治信息的定時交換。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將工人健康卡數據和職業病監測數據相結合進行分析,建立煤礦工人的職業病防治信息的統計制度,為政府機構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4 結 語
本文從煤礦職業健康保障的現狀入手,指出我國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職業衛生標準體系,分析了現階段煤礦職業病防治的主要支撐技術。對煤礦職業健康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分別從職業病的危害情況、職業病防治意識、職業病防治教育、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和個體防護用品管理幾方面對職業健康現狀進行分析。從技術保障層面提出三個職業健康科技發展的設想,分別是創新推廣煤礦職業病源頭治理技術、不斷加強煤礦職業衛生服務機構的支撐作用和推進職業衛生健康的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高星星,胡晉濤,崔靜. 煤礦安全生產活動中職業衛生管理的探討[J]. 煤礦現代化,2017(3):131-133.
[2]王鳳亞. 淺議陜西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J]. 陜西煤炭,2017,36(1):145-148.
[3]方慶河. 山東某煤礦職業病因素分析及其防控[J]. 山東煤炭科技,2016(11):56-57.
淺談我國煤礦職業健康現狀及發展相關論文期刊你還可以了解:《提升煤礦條例對安全新應用技巧實施方式》
文章標題:淺談我國煤礦職業健康現狀及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yufang/4040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