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4-06-26 16:48 熱度:
山地古村落作為鄉村旅游的一種類型,依據尺度規模的大小可分為三個層面的旅游景觀,即整體環境的聚落景觀、聚落結構形態和傳統民居建筑。這三個層面的旅游景觀融合了自然環境的特征和人文環境的特征,構成了內涵豐富和形態多樣的游賞對象。
摘要:隨著旅游業和交通路網的迅速發展,原先地處偏遠但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村落逐漸成為了旅游的目的地,特別是歷史文化名村成為了吸引大量城市游客的熱點景區。山地古村落如北京西部的爨底下村,因其獨特的山地環境景觀、聚落結構形態和傳統民居建筑,成為旅游資源中的一種類型。山地古村落在游賞對象、游覽方式和基礎設施等幾個方面具有其獨特性,其旅游的空間承載力也由這幾方面要素共同作用而成。
關鍵詞:《長城》文學雜志投稿,山地古村落,空間承載力,影響要素,爨底下村
1山地古村落的游賞對象
山地古村落多成就于農耕社會時山區農業開發以及交通孔道上驛站的設立所形成的聚落,因山區土地資源相對貧乏,這些聚落普遍規模較小。現留存下來的山地古村落由于地處偏遠和經濟發展遲滯等原因,保存下了較為完整的農耕社會環境的聚落特征,即具有與山地環境相融合的聚落結構、與鄉村生活方式相對應的民居空間。正是這些具有當地歷史文化且與當代城鎮環境迥異的聚落特征,形成了旅游資源的差異性要素,從而吸引了來自都市的游客。
1.1山地環境之中的聚落景觀
山地環境中的傳統村落建設普遍遵循樸素的生態觀,即選擇相對封閉的地形環境作為村莊建設的依托,形成避風向陽的村莊基址。周邊圍合的山丘、村莊建設依托的山體和南向對應的山峰,構成了山地古村落的外部環境景觀,成為游客尋訪古村落時的外向游賞對象。山地古村落選址由于受到氣候和日照等條件的限制,多選擇基地中最佳地點作為聚落建設的起始點,對于血緣家族而言則是祠堂或長輩的住屋。隨著村莊人口的增長,聚落空間也逐漸生長開來,形成由聚落的起始點向周邊拓展的形態,在空間上反映出山地聚落獨特的整體形態。古村落與自然山體之間的融合形態、山地古村落空間的生長形態,成為了游客探訪古村落時的內向游賞對象。
北京西部山區中的爨底下村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起源于明代太行山脈中交通孔道旁的驛站,后由韓姓家族在此定居繁衍并于清初開始鼎盛,逐漸發展至現存規模。爨底下村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村莊沿貫通山西的古道北側展開,反映出典型的商業貿易驛站形態特征;上部分村莊以韓氏家族老宅為中心,形成南北聚落定向軸線,沿北側靠山的山麓呈扇面形展開,反映出典型的血緣家族聚落建設的形態特征。爨底下村典型的驛站及血緣聚落形態,加之村莊外部完整的風水地理景觀,使得古村落在整體形態上呈現出自然地形與人文歷史融合的雙重特征,獨特的聚落內外部景觀成為吸引旅客的游賞對象。
1.2傳統聚落結構的空間景觀
傳統村莊均有其建造的歷史過程,即有聚落的發生起始、生長脈絡和規模形態,而各村落之所以在形態景觀上各具特點,則主要體現為聚落空間結構的差異。村莊的空間體系由村口、村中心和街巷組成,其中街巷空間是傳統聚落生長的骨架,連接村口空間與村莊中心并承載著聚落人群的生活,也在物質空間上反映出聚落人群的社會類型。街巷結構分為主街與巷弄,主街貫通村莊入口與村莊中心并承載著聚落規模人們的通行行為;巷弄連接主街與民居院落承載家庭規模人們的通行行為。主街作為聚落規模生長的依托,直觀地反映出聚落以往的發展歷程、反映出村莊選址的自然地形,其空間尺度與走向反映出聚落人群的生活方式及行為模式,是最能展現村莊聚落空間景觀特征的所在。
爨底下村順應基地的高差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村莊起源于交通驛站,在空間形態上依托古驛道帶狀展開,呈現出勻質化的空間結構;上部村莊發生于血緣家族,在空間形態上依托南北向中軸線向兩側扇形展開,呈現出等級差序化的空間結構。上下兩部分村莊的主街分別順應山地等高線呈水平向展開的態勢,以垂直切割等高線的主街聯通下部的古驛道,形成變異的“王”字形聚落主街結構(圖1)。整個爨底下村依托主街的結構而生長,呈現出順應山地高程層層跌落、豐富而舒展的空間景觀。
1.3傳統民居建筑的實體景觀
各地的傳統民居有其各自的地域特征,這其中包含了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部分的成因,在空間形態上表現為對當地日照、風向、降雨和地形等自然條件的應對、對當地生產生活行為及精神生活等人文行為的承載、對當地營建材料和工藝技術的運用。北方地區的傳統村莊多以民居建筑圍合成院落,沿陸路街巷結構之上進行生長從而形成聚落的肌理。在山地環境中,聚落選址在地形上的高差變化不僅反映在街巷空間上,也反映在傳統民居院落的造型上,如民居建筑圍合出的高低院落(圖2)。由于山地聚落用地的限制,民居建筑常有以擋土墻為基礎的建構方式,加之在擋土墻和建筑的外墻均采用當地的材料,在民居建筑的造型上形似由山地中生長而出(圖3)。這些山地民居建筑的獨特造型,構成了別具一格的建筑實體景觀。
爨底下村的傳統民居建筑的墻體多為石壘和磚墻砌筑(圖4、圖5),民居構成的四合院以清代為主,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廂房圍合而成,上部村莊為山地四合院,主要承載居住功能;下部村莊為店鋪式四合院,主要承載客棧功能。村中心的廣亮院南北二進、東西三路,院落順應地勢北高南低高差5m,形成了上部村莊的核心,統領著整個聚落的景觀形象。下部村莊的四合院有門外影壁、門樓、拴馬樁和上馬石等,具有豐富的裝飾和雕刻,體現出歷史上古驛道的繁榮景象。聚落內的關帝廟、娘娘廟及五道廟等建筑,反映出當年人們精神生活的景象。層層疊疊攀升和扇形弧面展開的民居建筑,加之上下村莊間的石壘擋土墻、院墻與建筑物(圖6),使得爨底下村如同從山地環境生長而出,構成了吸引游客前往游賞的獨特聚落實體景觀。
2山地古村落游覽方式山地古村落的建設與發展有其歷史淵源和社會背景,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的轉型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傳統村落也在經歷著功能轉型,特別是那些大都市周邊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傳統村落,其功能的變遷尤為明顯。如爨底下村距北京市區約90km,處于群山環抱的太行山脈之中,在1995年開始修筑與109國道的連接道路之前村中僅存6戶村民,隨著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和大量游客的到來,原有村民陸續返回從事旅游接待,村落的空間承載對象由早先的村民轉變為現今的以游客為主。
古村落旅游大體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以觀光游覽為主,其特點是旅游時間較短且不在村落中留宿;另一種是休閑品味方式,其特點是游覽時間相對較長且需要在村落中食宿。不同游覽方式的游客量不同,對村莊中旅游服務和接待設施的需求不同。
2.1村落觀光游覽方式
觀光型旅游是傳統的游覽方式,也是當前山地古村落旅游的主要方式,即游客的行為目的是為了觀賞自然景色或人文風光。這種觀光游覽方式的游時相對較短,其開展主要依托旅游路線。在山地古村落中,觀光游覽的對象即是整體環境的聚落景觀、聚落結構形態的空間景觀和傳統民居建筑的實體景觀。在三個層面的景觀中,作為聚落結構的街巷空間既是游客游覽的路徑也是游賞對象,而傳統村落中的祠堂、廟宇等核心建筑以及村中心與村口等公共空間都是依托主街加以貫通和連接的。觀光游覽方式普遍是在村落的主街空間上展開,巷弄空間在游覽過程中的使用頻率相較主街空間則低得很多,因此聚落的主街空間是古村落中旅游活動行為承載力的主體。傳統古村落因其規模的由小到大,聚落主街的形態可分為主干狀、環線狀和網絡狀,其中主干狀的旅游路線須承載游客的往返人流,空間承載力的效率較低。
爨底下村的旅游客源多為北京市的雙休日出游人群,且普遍作為途經的一個觀光游覽點而非目的地,平均游時為3小時。絕大多數游客的觀光游覽路線是從古驛道南側的停車場出發,游覽下部村莊的傳統民居客棧,沿主街拾級而上游覽廣亮院和山地合院,至街巷端部的娘娘廟和關帝廟后返回;少數游客登上南邊的筆架山觀賞聚落的整體形態。一主一輔兩條游覽線路均屬于往返型,爨底下村觀光游覽方式的主體行為由305m長、平均寬度為3.1m的主街及兩塊面積分別為180m2和130m2的場地來承載。
2.2村落休閑品味方式
大都市周邊鄉村旅游是休閑型旅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在城市中緊張工作和生活的人們為了獲得身心上的放松而選擇的方式,目的在于從鄉村中的旅游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心理上的文化體驗。休閑型旅游的特點是游覽行為的節奏較慢、參加的放松及體驗活動較多且游時相對較長。在山地古村落中,休閑型旅游的客流側重于與當代城市生活的差異性體驗,除了觀賞與城市景觀迥異的山地古村落景觀外,重點體驗傳統聚落建成環境的風貌、領略傳統農耕社會的文化、品味鄉村農家飲食的風味和享受鄉村生活的靜謐等。休閑型旅游通常是以村落為出游的目的地而非行程中的景點,其特征并非只表現為游客的停留時間較長,而是承載這種旅游方式不僅需要有聚落景觀的吸引,還需要山地古村落中有較好的接待服務設施和豐富的休閑旅游產品。
爨底下村的農家樂接待設施主要有11家客棧,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多由在下部村莊中的傳統驛站四合院改建而成,每家客棧普遍有5間左右的接待用房,接待住宿的游客量在25人左右。爨底下村除了住宿和餐飲接待外,其他類型的休閑旅游項目欠缺。盡管提供的農家飯菜餐飲有些特色,但由于住宿接待層次較低、設施不足,導致到爨底下村開展休閑型旅游的客流不大。
3空間承載力影響因素
影響旅游空間承載力的因素多種多樣,在類型層面上涉及物質空間、服務設施、生態環境、旅游心理、經濟效益和管理效率等等多個方面,在個案層面上則直接涉及游賞對象、游覽方式和旅游支撐設施等幾個方面。山地古村落作為一種特定的旅游類型,尤其是歷史文化名村由于受限于自然環境和建設量的控制,其聚落的街巷空間、相應的游覽行為方式和設施的類型規模等對游客容量有其最為直接的影響。如爨底下村的主體結構為血緣聚落類型,聚落景觀的中心化較強則導致游客在空間上的分布不均勻,且旅游接待設施多為集中在沿原古驛道的客棧,成為了游客承載力構成的基礎。
由于山地古村落的傳統風貌和靜謐環境是其旅游資源的核心所在,在環境和建成區域限定的情況下,最為直接影響古村落空間承載力的要素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聚落主街結構的空間,二是村落旅游接待設施。
3.1村落空間承載力
山地古村落中的活動空間包含街巷空間和合院空間,承載游客活動的空間通常是聚落結構的主街和有特定風貌形態的傳統民居合院,而巷弄空間和絕大多數的傳統民居合院是承載當地聚落村民生活的空間。由于主街空間景觀和特定傳統民居合院實體景觀是傳統聚落游客游賞的主體,二者自然就成為了聚落中游客空間承載力的主體場所,加之山地古村落受地形環境的限制和順應聚落保護的控制要求,因此在既有聚落中運用線路法和面積法來測算空間承載力較為符合鄉村旅游的行為活動特征。由于山地古村落如爨底下村受地形環境的影響,主街空間和場地空間均有高差起伏,其旅游空間容量的效率有所下降;加之血緣聚落的向心型結構和聚落規模較小,依托聚落主干結構的往返式游覽路線也直接影響到爨底下村的游客空間承載力。
根據爨底下村上部村莊的主街為登山步道、下部村莊的街道為平緩步道,游客登山為往返的游賞方式,分別取相應的面積指標加以計算,在聚落主干空間上的線性空間和面狀開敞空間上適宜的游客量為744人/日,加之傳統民居合院承載的游客量,爨底下村對于觀光型游客的適宜承載量約為1000人/日。
3.2村落設施承載力
山地古村落由于環境條件的限制,通常是臨近入村道路的和具有完整型制且空間較為寬敞的傳統民居合院便于進行設施和內部環境的改造,這些合院通常在改造后作為旅游接待的食宿服務場所。而山地古村落中多數傳統民居合院由于規模較小且空間局促,普遍作為鄉村旅游的游賞對象而不適合改造成為旅游接待設施。由于山地古村落地處偏遠,自駕車游客在總游客量中所占比重較大,停車場的規模也是旅游設施承載力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山地古村落受限與地形條件,通常不具備開辟大面積停車場地的條件。如爨底下村在古驛道的南側開辟有600m2的旅游停車場地,即使是加上路邊停車和空閑地停車,可以提供的停車數量仍有限,尤其在黃金周期間游客車輛停放問題和交通擁堵問題突出。爨底下村開展的休閑旅游層次不高,傳統客棧合院改造之后的接待空間多面向集體游客,僅限于農家樂的食宿接待,缺乏對休閑類旅游多層次游客的吸引力。到爨底下村休閑旅游的多為北京的自駕車游客,根據現有的食宿接待規模,村莊的停車場地可滿足這部分游人的需求。依據爨底下村現有的接待設施,對于休閑型游客的承載量約為200人/日。
4結語
山地古村落是一種特定類型的旅游資源,由于其山地環境的特殊性、聚落發生脈絡的特殊性和空間規模與景觀形態的特殊性,自然產生與之其相應的游覽方式以及游賞行為。特定的山地古村落游覽方式通過對聚落不同空間和不同設施的使用,對聚落的游客承載力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從而使得旅游空間承載力盡管在直觀上表現在空間與設施上,但其深層的影響要素實為游客的行為方式。
(文中未注明出處的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參考文獻:
[1]張健,肖鶴.風景區環境容量的計算方法―以山海關五佛森林公園為例[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05,(5).
[2]往為正,張立明.問津書院景區旅游環境容量研究[J].科技向導,2012,(26).
[3]何愛紅,王亦龍,鄒品佳.基于旅游空間容量分析的甘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5).
[4]盧松,陸林,徐茗,等.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環境容量初探―以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古村落為例[J].地理研究,2005,24(4).
[5]Saverades,A1exis.EstablishingthesocialtourismcarryingcapacityforthetouristresortsoftheeastcoastoftherepublicofCyprus[J].TourismManagement,2000,(2l):147-156.
[6]劉益.大型風景旅游區旅游環境容量測算方法的再探討[J].旅游學刊,2004,(19).
[7]葛亮,余雪悅.北京門頭溝爨底下古村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歷史街區調研[J].城市規劃,2013,(5):97-98.
[8]胡彬.淺析北京郊區民俗旅游發展問題――以門頭溝區爨底下村為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2).
[9]盧松,陸林,王莉,等.古村落旅游客流時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為例[J].地理科學,2004,24(2):250-256.
文章標題:《長城》文學雜志投稿論文范文下載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zf/chengshi/2149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