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雜志
關注()《科學教育與博物館》雜志簡介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雙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一本具有全球視野、國內外公開發行(ISSN 2096-0115CN31-2111/N) 的學術性雙月刊,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管,上海科技館主辦,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支持,上海《自然與科技》雜志社出版發行。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為培養一批具有較強科學傳播教育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科學傳播教育工作者構建理論與實踐交流的平臺,著力反映自然科學博物館行業的科學探索以及博物館學、展示教育研究成果,提升行業人才隊伍的學術水平,促進行業科學、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為進一步提高刊物學術質量,我刊熱忱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業內各界同仁惠賜最新研究成果。同時,為保證《科學教育與博物館》的品位、質量和體現選稿的公正性與透明度,本刊堅持以質論稿,擇優錄用。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雜志欄目設置
本期專題、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科學文化與傳播、實踐探索、博物館志、異域博物館、評論、書訊、動態信息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2018年《科學教育與博物館》02期投稿論文目錄查詢:
上海自然博物館“青少年科學詮釋者”培訓項目的策劃與實施陸怡菁;朱嶠;
上海博物館多媒體展陳系統的開發與應用高玥珺;
福建博物院“蛻變之美——蝴蝶標本展”展示效果分析彭珠清;
“好奇玩家”兒童展廳的展示內容設計李文君;寧洋;
探究式展品的設計疏漏及建議——從“人體導電”“水力發電”“記憶金屬”三件展品說開來范振翔;
智能控制系統在科技館中的應用宋景東;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多中心治理視域下行業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策略————作者:左什;
摘要:行業博物館以其展示內容的獨特性正日益成為博物館界的重要力量。由于受到展陳科普性不強、藏品多元性不足、教育活動同質化程度較高等因素的影響,行業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受到了諸多制約和限制,距離滿足社會公眾對文化生活的需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促進行業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高成為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嘗試從多中心治理的視角為提升行業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供思路及對策
征稿簡則
摘要:<正>《科學教育與博物館》(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是一本基于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開展科學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學術性、綜合性雙月刊(ISSN 2096-0115/CN31-2111/N)。本刊著力反映高等院校、自然科學類博物館行業有關科學教育、科學傳播以及博物館學的研究成果,旨在加強我國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在運營管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公眾服務等方面的業務水平,提...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賦能城市更新的策略與問題研究————作者:許諾;程鑫;
摘要:城市更新在需求識別、策略制定和成果評估的邏輯框架下,常常因歷史信息的缺失和綠化蔓延的現象,導致歷史記憶的消解、文化旅游內容的貧乏,進而引發公眾對城市文化感知的偏差與審美疲勞。而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以前瞻性的視角,通過建造遺址公園的方式提升文化消費水平和促進城市更新,為考古遺址做好了注解。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以遺址公園模式,融合可持續設計與城市綠化規劃,拓展多元文化體驗,推動古代城市遺址在保護中傳播與可持續...
基于OBE理念的職業教育館校合作課程研究——以C中職學校“文創設計”課程為例————作者:劉佳慧;馮楠;劉睿瓊;
摘要:以廣州C中職學校“文創設計”課程實踐為例,明確了設計學習成果、規劃學習過程、制定評估策略三個關鍵步驟。實踐證明,學生在課程結束后能夠達到預期學習成果,這一課程設計符合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需求,基于OBE理念的職業教育館校合作課程能夠支持職業教育育人目標的達成,為中國式職業教育的創新提供了有益參考
科學探究活動有效提升幼兒科學素養的策略——以上海市Z幼兒園“科學小實驗”為例————作者:金葉;
摘要: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進而對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具有關鍵作用。本文以上海市Z幼兒園近十年以來迭代開發“科學小實驗”的探究活動為例,總結實驗特點、設計及推廣策略的成功經驗,針對幼兒年齡特點等增強幼兒的參與性,豐富實驗內容和形式,促進幼兒科學素養的形成
嚴肅游戲視野下的博物館沉浸式參觀設計——以嘉興博物館“朱明嫁”為例————作者:吳嫣;
摘要:以嚴肅游戲的內核作為博物館教育活動設計的載體,運用嚴肅游戲的四個學習模型來設計沉浸式參觀體驗活動,結合嘉興博物館的具體案例“朱明嫁沉浸式參觀體驗”進行分析并提取設計元素,進一步論證案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為博物館線下嚴肅游戲的設計提供參考
揭示博物館教育性的通用框架:評《博物館與教育:目的、方法及成效》————作者:段若鈺;
摘要:《博物館與教育:目的、方法及成效》一書基于“如何證明博物館的教育影響力”這一關鍵問題,開發出適用于博物館、檔案館、美術館的通用學習成果框架,以此回應新世紀的英國博物館能夠在建設平等和包容的社會中發揮出重要作用。該書被視作英國博物館界的一場新評估革命,為之后英國博物館明確教育角色和構建學習理論奠定堅實基礎。書中所探討的個人身份認同與博物館之間的關系可為當下思考“博物館熱”背后的深層原因帶來啟示,為探...
涉海高校博物館與中小學海洋意識教育結合路徑探究————作者:王景;
摘要:以“海洋”命名的5所涉海高校博物館為調研對象,采用網上查詢、案例分析法,梳理涉海高校博物館與中小學海洋意識教育相結合的措施,分析教育活動類別、微信公眾號推文數量、科普視頻瀏覽量、科普內容更新速度,指出存在中小學海洋意識教育尚未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涉海高校博物館科普功能需進一步提升、館校合作方式需進一步優化的現實阻梗,就此提出優化頂層設計、提升涉海高校博物館的科普功能、以課程體系促進館校合作的路徑建議...
文旅融合背景下酒文化博物館創新發展研究————作者:姜一;
摘要:在新時期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和旅游體驗的重要平臺,其功能日益受到關注。酒文化博物館憑借其獨特的特點,在文旅融合過程中面臨挑戰,同時也迎來機遇。通過對青島啤酒博物館文旅融合案例的分析,本文詳細探討其在展陳、場景、產品和服務創新等方面的實踐路徑。結合文旅融合理論框架,提出了包括資源整合、產品創新、業態融合拓展、服務體系優化和跨界營銷等策略建議,以推動酒文化博物館的發展
推進青少年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國外經驗與國內實踐————作者:游文娟;薛琪薪;
摘要:文章運用政策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總結了發達國家開展青少年科學教育的經驗,對國內探索青少年科學教育的實踐案例進行了歸納,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當前開展青少年科學教育面臨的困難與不足。研究發現,當前我國青少年科學教育缺少貫通學段的整體設計,社會聯動機制不夠健全,師資隊伍規模和水平均需提升,缺乏過程性互動評價。最后,從堅持價值引領、重視組織協同、豐富資源供給、強化效果評估四個方面提出完善青少年科學教育培養機制...
地方感視角下吐魯番博物館展演的思考————作者:李秀琪;黃佛君;鄧永紅;
摘要:以地方感理論為基礎,以吐魯番博物館自2014年3月到2022年12月舉辦的各類展演活動為線索,從地方依戀、地方認同和國家認同的維度進行解構與質性分析,發現博物館的展演綜合調動人的多種感官,由淺入深,增進家國情懷,促進當地學生和居民對家鄉由經驗的認知逐步上升為系統的認知,促進外來參觀者對吐魯番由碎片化認知提升到相對完整的認知,甚至對大而抽象的國家形象產生輪廓性認知,并強有力地嵌入吐魯番地域模塊,極大...
知識圖譜視域下我國科普教育十年來的研究現狀和展望————作者:張四方;周辰爽;
摘要:利用文獻計量法對國內科普文獻(2010—2022年)進行可視化分析,揭示科普研究的熱點和趨勢。使用CiteSpace軟件并進行圖譜分析,發現此階段科普研究主要關注科學普及對象、內容、傳播途徑以及科學與人文精神的關系,其中人工智能、應急科普和信息化是主要研究熱點。未來科普應注重基礎科學,實現科學與人文的一體化,加強政策支持,培養高層次人才,并構建多元傳播途徑,以信息化為核心,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傳播
信息傳播視域下博物館展覽與觀眾的關聯性思考————作者:覃思捷;
摘要:當前,博物館展覽與觀眾正朝著高頻互動的關系深入發展。然而在雙方交流持續升溫之下,展覽信息低效傳播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這與展覽設計中“關聯性”思路的缺失密切相關。博物館展覽的“關聯性”設計依據觀眾參觀前的“個體認知語境”,為其搭建信息傳輸中的關聯性路徑,以此增強觀眾對展覽信息的接收、理解與認同,實現展覽與觀眾之間的“最佳溝通”。在具體設計中,主要體現為三類“關聯性”路徑及應用分析,即強化抽象內容的具象...
青少年沉浸式科普思政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作者:楊丁晨;劉通;彭朝陽;
摘要:從現狀和問題入手,分析科普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以沉浸式教育理念為導向,從“動手做”形式入手,形成沉浸式科普思政課程開發思路。淺談課程案例及實踐成效,以期為廣大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試論上海天文館“生活在火星”展覽的策劃與實施————作者:姚蕊;徐蕾;
摘要:以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生活在火星”展覽為例,圍繞觀眾體驗這一中心,從展覽設計理念、敘事方式、形式創意等多個方面,結合學術性、趣味性、審美性、參與性的傳播目標,討論天文科普展覽的實踐新思路。文章分享了展覽內容策劃的特色、展覽效果與收獲,以及對展覽的進一步思考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社會力量參與科普的文化溯源————作者:楊珊珊;
摘要: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經濟發展迅速,工業革命的開展推動了公眾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變革,公眾之中掀起了一股崇尚科學的風氣。這一時期涌現出了眾多的科學普及者,形成了圣公會牧師、科學作家、精英科學家、出版商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科普的現象。文章通過對社會力量參與科普的文化形象進行分析,對他們開展科普的方式進行探索,進而對社會力量參與科普的文化環境展開探討,挖掘社會力量參與科普的文化動因
北京科普場館研學旅行評價研究——以北京市4個典型科普場館為例————作者:付娟;常諭;孫業紅;程佳欣;姚燦燦;
摘要:構建科普場館研學旅行評價指標體系,以北京動物園、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交通大學、聯想未來中心為例,對北京科普場館研學旅行發展適宜性進行評價,并根據結果從加強科普資源整合、提升首都品牌引領能力、提高全民研學活動內容豐富度、建立有效的“產學研”機制等方面給出建議。以期為發展科普研學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參考,并發揮北京科普研學的示范作用,帶動全國科普研學工作的發展,為游客提供更好的科技與文化交流平臺
基于CiteSpace的國內博物館服務研究的可視化分析————作者:梁東陽;周鼎凱;張帥;張填景;
摘要:博物館是我國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對博物館服務研究進行系統梳理與分析,有助于促進博物館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利用Cite Space軟件對中國知網所收錄的關于博物館服務的文獻資料進行深入分析,通過繪制作者與機構共現、關鍵詞共現、聚類以及時間區圖等多種圖譜,進行可視化計量分析,以探討我國博物館服務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對博物館建設項目準備階段中關鍵問題的思考————作者:吳磊;
摘要:主要探討了博物館建設項目準備階段中的關鍵問題和應對策略。在這個階段中,博物館的規劃、設計、投資和籌備工作都應得到充分的考慮和準備,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難,如代建模式不適宜、投資估算誤差較大、建設項目規劃定位不清等問題。對此,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實踐對策,包括合理選擇代建模式、注重博物館工藝設計、開展功能綜合論證等
新文創視域下博物館角色IP的開發與經營探究——以中國航海博物館為例————作者:李玲;
摘要:通過總結新文創角色IP發展模式,并實際運用于中國航海博物館角色IP開發和經營案例中,發現該模式可用于解決博物館角色IP開發和經營存在的共性問題。在理論指導和案例分析基礎上,得出博物館角色IP開發和經營要點:博物館角色IP需要持續挖掘和培育、進行功能及目標群體定位、同博物館深度融合和相互賦能、引入多元主體協作等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