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關注()《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JournalofJilinUniversity(EarthScienceEdition)(雙月刊)曾用刊名:長春科技大學學報;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56年創刊,是以地學為特色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探工程、巖礦測試等學科領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欄目設置基礎地質、礦床、能源、水文、工程、環境、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工程技術、測試分析。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文摘與引文數據庫、工程索引Compendex數據庫(核心)、地質文獻預評數據庫、劍橋科學文摘、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動物學記錄、石油文摘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連續6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擴展版)
3、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4、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5、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6、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1.159;總被引頻次:2672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399;綜合影響因子:0.941
7、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榮譽:
吉林省一級期刊
2004年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2005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優秀集體
第八屆(2005-2006年度)吉林省雙十佳期刊獎
2006年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7年榮獲首屆吉林省高校科學研究促進獎
2008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2008年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9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2009年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2009年中國北方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9年獲2007-2008年度吉林省名刊稱號
2010年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
2010年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12年第四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獎
8、偏重的研究方向:地球科學、地質學、石油、天然氣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含地熱地質學)
9、投稿錄用比例:100%
10、審稿速度:平均2.5個月的審稿周期
閱讀推薦:巖相古地理
《巖相古地理》SedimentaryFaciesandPalaeogeography(雙月刊)1980年創刊,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為地質找礦、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和經濟建設服務;為促進和發展沉積地質與特提斯構造內的地學理論和學術水平而努力。堅持“雙百”方針,對沉積地質、古地中海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和對人類、資源環境的影響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報道和宣傳,以促進沉積學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提斯地學理論的發展,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本刊面向生產、科研、教學第一線的地學科技人員,并努力推動和積極發展國內外廣泛的學術合作與交流。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受限觀測場地三維電阻率層析成像————作者:柳杰;劉海飛;李星;趙瑩杰;張宇豪;李小強;柳建新;
摘要:由于觀測場地障礙物的影響或探測對象的特殊性,電阻率層析成像法無法按直線布設測線,甚至電極陣列也不能布設于目標體上方,在這種場地條件下導致該方法的應用受到限制。對此,本文研究了受限觀測場地的三維電阻率層析成像技術。首先設計了三種受限觀測場地的電極陣列觀測系統:“□”型觀測系統、“U”型觀測系統和“L”型觀測系統,然后研究了任意類型觀測系統的電阻率三維反演成像方法,最后通過模型試驗對比分析了不同觀測系...
聚龍溫泉水巖反應水化學組分溶出規律及熱力學機制研究————作者:閆佰忠;趙振;秦光雄;李瑤;拓亞鵬;
摘要:以長白山聚龍溫泉為研究對象,在野外取樣分析地熱水和巖石地球化學特征的基礎上,設計不同溫度、壓力和反應水源條件下的室內水巖反應實驗,分析水化學組分溶出和礦物溶解沉淀規律,通過計算礦物飽和指數和繪制礦物溶解相圖探究水巖反應的熱力學平衡進程,并利用PHREEQC反向水文地球化學模擬,探討不同條件下水巖反應熱力學機制及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1)溫度、壓力的升高以及反應水源中離子組分含量的增加能夠提高水...
沉積型磷質巖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義——以云南鎮雄縣羊場磷礦為例————作者:周元發;王騰飛;周維維;
摘要:粒度分析是沉積領域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方法,在陸源碎屑巖的油氣藏評價和沉積環境判定方面應用比較廣泛,而在磷質巖等內源碎屑巖方面應用較少。本文以云南鎮雄縣羊場磷礦沉積型磷質巖為研究對象,在顯微鏡下測量薄片以獲得粒度信息,繪制、分析粒度分布直方圖、頻率曲線、累積頻率曲線與概率累積曲線,并利用C-M圖解(cent-median diagrams)和結構參數散點圖分析研究區沉積環境。研究成果表明:粒度參數與沉...
吉林東部延邊地區花崗質巖石及包體成因——對古太平洋俯沖作用的制約————作者:李宇奇;劉逸飛;李怡欣;崔芳華;宋吉杰;
摘要:吉林東部延邊地區位于興蒙造山帶南緣東段及濱太平洋構造域西側,是古亞洲洋和古太平洋兩大構造域疊加轉換的關鍵部位。花崗質巖石中的暗色微粒包體常被用作探測地球深部動力學過程的“探針”和“窗口”,記錄了巖漿源區性質及巖漿演化過程的重要信息。延邊地區早侏羅世月山洞與明南洞花崗質巖體中發育大量的暗色微粒包體,本文通過巖石地球化學及鋯石Lu-Hf同位素分析方法對花崗質巖石及包體的成因進行研究,查明早侏羅世巖漿活...
渤海灣C油田館陶組Ⅲ段低電阻率油層成因機制————作者:郭敬民;陳建波;張章;譚捷;曲炳昌;
摘要:渤海灣C油田館陶組Ⅲ段油層部分區域電阻率異常,呈低阻油層特征。為實現高效開發,本文分析了儲層電阻率的影響因素。通過X射線衍射定量分析、掃描電鏡分析、鑄體薄片觀察、陽離子交換實驗(CEC)等方法,對黏土礦物成分及形態、骨架顆粒接觸關系、儲層導電能力等微觀特征開展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區正常油層的蒙脫石在黏土礦物中的體積分數為23%~44%,低阻油層的蒙脫石在黏土礦物中的體積分數為39%~64%,...
基于壓裂信號和數據增強的脆性智能預測方法————作者:王婷婷;杜學童;趙萬春;蔡萌;史曉東;
摘要:儲層脆性的精確預測對地下巖土工程災害預警和油氣開采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巖石受壓破裂時產生的聲發射信號,提出一種脆性智能預測方法。實驗制備4類尺寸相同但脆性不同的巖石進行室內單軸巖石壓裂,將采集到的破裂信號經預處理后制作樣本數據集。針對訓練數據不足和傳統數據增強方法的局限性等問題,在深度卷積生成對抗網絡(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基于先驗知識的深度學習表面相關多次波壓制方法————作者:齊嬌;曹思遠;
摘要: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DL)多次波壓制方法一直是地震數據處理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傳統的監督型神經網絡方法屬于數據驅動,依賴端到端的直接映射,網絡模型輸出結果的物理可解釋性較差,且壓制多次波的效果受限于標簽地震數據的質量。本文提出了一種改進的DL方法,將三維地震數據體的時間-空間物理信息作為先驗知識,與神經網絡輸出相結合,構造關于多次波與原始地震數據的隱式關系多項式。本文方法中,神...
基于改進U-Net網絡的微地震事件識別方法————作者:董春峰;張巖;劉小秋;董宏麗;
摘要:微地震事件識別是水力壓裂微地震監測數據處理的一個關鍵環節,當前基于深度學習的微地震事件識別方法在有效事件特征提取和抗噪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無法滿足后續微地震震源定位、反演等工作的要求。本文提出基于改進U-Net的微地震事件識別方法,該方法在U-Net下采樣過程中引入殘差收縮模塊,通過殘差塊實現網絡結構的跨層連接以減少模型訓練時特征信息的損失,結合軟閾值收縮技術削弱微地震數據中噪聲特征的干擾,增強模...
囊謙盆地古近系貢覺組油頁巖品質特征及熱解特性————作者:范敏;祁昭林;錢榮毅;王根厚;徐衛平;
摘要:在囊謙盆地古近系貢覺組油頁巖的研究中,工業品質和生物標志化合物研究較少。本文選取囊謙盆地四個剖面上共11件樣品,通過巖石熱解-質譜色譜、干餾-族組分分析和工業品質分析等手段,探討該區油頁巖的工業品質、熱解產物組成及有機質演化特征。結果表明,囊謙油頁巖具高灰分(均值72.18%)、低含油率(均值3.78%)及低硫(均值1.11%)特征。熱解產物以低碳數飽和烴(C7-C35)及芳烴為主,其中姥鮫烷(P...
遼河盆地西部凹陷于樓油層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作者:陳歡慶;龔亮;孫磊;韓潔;
摘要:關于遼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區斷裂體系發育、地層破碎、厚度空間變化快,地層精細劃分對比難度大等問題,明確了傳統地層學、Vail經典層序地層學和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等不同地層精細劃分對比方法之間對應關系體系。在沉積成因模式基礎上,充分綜合利用地震同相軸強反射、取心井巖性變化、沉積旋回、電導率曲線、電阻率等曲線取值變化和測井精細二次解釋成果等信息,建立研究區目的層短期基準面旋回(單層)級別高精度等時地層格架;...
基于土地利用轉型的農牧交錯區生境質量時空演變——以吉林西部為例————作者:李洋洋;張延軍;李曉燕;王笑萌;曹姝雯;
摘要:吉林西部地處農牧交錯地帶,氣候干旱、生態脆弱且經濟相對滯后。探究土地利用轉型與生態質量關系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本文基于ArcGIS與InVEST模型對吉林西部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轉型與生境質量變化的特征進行分析,結合生境質量貢獻率的量化,分析土地轉型對吉林西部生境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研究期內土地轉化集中在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其中耕地面積顯著增長,至2020年占總面積54.72...
華北克拉通遼東半島晚三疊世林家溝巖體的成因及構造意義————作者:孫銘徽;李向雨;劉錦;張洪祥;董亞超;張媛竹卉;劉蕓秀;
摘要:華北克拉通東部在中生代經歷了強烈的巖石圈減薄和克拉通破壞,但起始時間還存在爭議。本文以遼東半島晚三疊世林家溝巖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巖石學、鋯石U-Pb定年、鋯石Hf同位素及巖石地球化學等研究,探討其巖石成因和形成的構造環境。研究表明:林家溝巖體以中細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為主,形成于(220±1) Ma,其具有高硅(w(SiO2)為69.24%~71.33%)、富堿(w(Na 松遼盆地查干花次凹火山巖構造裂縫及應力場————作者:朱建峰;張美華;冷慶磊;劉玉虎;欒穎; 摘要:研究火山巖構造裂縫的特征和成因,預測其分布規律,對指導火山巖氣藏勘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松遼盆地查干花次凹火石嶺組火山巖為目標,綜合利用構造演化、巖心、成像測井、巖石物理實驗和斷層等資料,分析構造裂縫特征,明確其形成期次,并建立工區的三維地質模型,運用Petrel軟件的地應力模塊開展應力場模擬。研究表明:構造裂縫主要形成于斷陷期與反轉期,斷陷期裂縫傾角高,多數被充填,主要為無效縫,反轉期裂縫傾角低... 長春地鐵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與地表沉降特征————作者:苑成旺;張敏;張少龍;秦磊;郭海洋;墨海瀅;信旸; 摘要:為分析復合地層條件下地鐵深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與地表沉降特征,以長春市沖積河谷階地地貌單元某地鐵車站深基坑為研究對象,采用有限元數值模擬軟件MAIDS GTS NX對復合地層條件下兩種支護(鉆孔灌注樁加鋼支撐,簡稱樁撐支護;鉆孔灌注樁加錨索,簡稱樁錨支護)型式的深基坑開挖過程進行模擬,分析支護結構受力與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的變化等規律,并與現場監測數據進行對比。結果表明:樁撐支護段,水平位移隨基坑深度的... 黑龍江省東寧縣金廠銅金礦床成礦機制——流體包裹體和稀有氣體同位素的制約————作者:門蘭靜;薛曉剛;董福湘;宋海峰;孫景貴; 摘要:黑龍江省東寧縣金廠銅金礦床是吉黑東部特大型礦床,主要發育隱爆角礫巖型、細脈浸染型和裂隙充填型等三種礦體類型。其中角礫巖型和細脈浸染型礦體共同構成上部為淺成高硫化熱液型、下部為斑巖型礦體的熱液銅金成礦系統。本文以0號角礫巖型銅金礦體、1號角礫巖型金礦體和18號細脈浸染型銅金礦體為研究對象,通過流體包裹體的顯微測溫、激光拉曼成分測試、稀有氣體同位素和氫氧同位素等方法,系統研究了該銅金熱液礦床成礦流體的... 基于統計學的地面沉降監測網優化設計————作者:劉剛;彭軼群;徐昊;裴江濤;駱祖江; 摘要:地面沉降是一種緩慢發生且不可逆轉的地質災害,是城市化進程中普遍存在的環境地質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之一。為了解決現有地面沉降監測網獲取的沉降信息不完整、對城市地面沉降的監控不夠精準等問題,需要對其進行優化。本文以南京市長江漫灘地面沉降監測網絡為例,利用地質統計學的區域化變量理論和變異函數理論,運用Kriging插值法對研究區地面沉降監測網絡分別建立變異函數模型,研究南京市長江... 裂隙介質場地污染物擴散風險評估方法設計與應用————作者:王錦博;任磊;常維純;張坤峰;于露;李博;張辰睿; 摘要:裂隙介質廣泛存在于地表淺部,因其強烈非均質性使得污染物遷移擴散規律有別于孔隙介質。針對裂隙介質污染場地的擴散風險評估,目前多概化為等效孔隙介質,掩蓋了裂隙作為污染物擴散優勢通道的作用,可能導致擴散風險評估結果偏保守。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基于裂隙場地包氣帶、飽水帶中污染物遷移轉化數學模型的解析解,設計了基于Excel表格形式的模擬程序,利用該方法對某裂隙場地污染擴散風險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 海洋可控源電磁偶極子振蕩噪聲局部時頻域閾值壓制方法————作者:崔揚;劉洋;李鵬;劉璐;陳佳偉; 摘要:在海洋可控源電磁法(marine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MCSEM)勘探中,接收電極在海水及其他因素作用下進行無規則振蕩,導致數據受到偶極子振蕩噪聲干擾,影響后續反演與解釋的準確性。偶極子振蕩噪聲具有幅值大、頻帶寬、周期短的特征,往往表現為不規則的類脈沖噪聲,使海洋可控源電磁數據的波形、相位以及振幅-偏移距(magnitude vers... 2022年天水井下地電阻率異常核實實例————作者:姚賽賽;高曙德;狄國榮;張麗瓊;劉天兵;緱亞江;周建華; 摘要:2022-06-16,天水井下地電阻率三向數據出現高頻擾動,變化形態和幅度與2013-04-20蘆山MS 7.0、2013-07-22岷縣—漳縣MS 6.6、2017-08-08九寨溝MS 7.0地震前相似。通過資料收集整理、異常調查分析、干擾核實處理等工作,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和場地環境調查、觀測系統檢定、工頻干擾測試、干擾源確定、線... 基于柵格信息量法的區域地面沉降風險評價——以河北省滄州市為例————作者:劉波;李詩濃;李偉;王文鵬;魯程鵬;束龍倉; 摘要:地面沉降風險誘發因素復雜、空間分布差異較大,為科學開展地面沉降風險評估工作,本研究提出柵格信息量法的地面沉降風險評價方法。首先通過計算各柵格化評價指標與地表形變量之間的信息量值,定量表征兩者之間的關聯程度;然后構建包含危險性、脆弱性和暴露度3個方面共11項指標的評價體系;再采用主客觀綜合賦權方法確定權重并計算風險值,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進行的可靠性檢驗后進行風險評價;最后將上述方法應用于2022...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