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農業現代化研究》
關注()
搜論文知識網為客戶提供省級以上期刊發表的相關信息以及相關渠道的中介服務。本站是《農業現代化研究》雜志的依托網站,《農業現代化研究》雜志是本站的主體雜志,直接負責該雜志的的推薦、征稿、信息整理收錄等工作。網站本著用心為客戶服務的原則,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推薦最適合您的論文欄目,幫助客戶節約時間和成本,提高論文發表的成功率。
《農業現代化研究》期刊簡介
《農業現代化研究》于1980年7月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農業研究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主辦的農業科技綜合性學術刊物,科學出版社出版。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0-0275;國內統一刊號:CN 43-1132/S。
《農業現代化研究》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農業現代化研究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農業現代化研究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農業現代化研究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年第05期
我國玉米貿易格局變化與糧食安全的關系探討..........................李想
德國馬堡大學ChristianOpp教授到中科院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侯志勇
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與建設用地指標掛鉤及地方政府的責任................田富強
中科院基建局副局長孔繁文到亞熱帶所檢查指導工作....................周意紅
丁永建訪問中科院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張琛
中國草原利用、保護與建設評析及政策建議............................張立中
貴州省水資源安全問題及戰略性對策研究..............................鄒波
貴州省林業發展現狀與現代林業建設對策..............................劉振露
天津都市型現代農業與城鎮化、工業化協調發展的實證研究..............馬林靖
特色農業視角下福建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研究............................劉榮章
現代農業的主導功能及其可持續發展..................................張攀春
1.期刊推薦
網站所有的期刊均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省級、國家級、核心正規刊物,具有國內國外雙刊號。凡增刊、假刊、各類專刊、版權有爭議的未經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非法刊物均謝絕合作與發表。
2.寫作指導
我們擁有眾多來自各領域專業知識過硬、寫作經驗豐富的的論文編輯團隊,并擁有一批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為您的論文發表把脈獻策。如果您有需要,我們將以高效率、高標準、高質量的標準竭誠為您服務,直到您滿意為止。
3.投稿保證
對于收到的論文稿件,本公司會有專門人員進行認真處理,保證第一時間與您溝通處理意見,并根據發表要求以及您的需要負責審核、潤筆等工作!
4.客戶投訴及建議
鳴網專門設立了客戶投訴電話,如果您對我們的服務有不滿之處,或有相關意見或建議,請聯系本站客服人員,我們的相關負責人會第一時間為您解決和答復。如果您覺得我們的服務人員滿意,請轉告你身邊的同事和朋友。
最后,感謝您一直以來對網站及《農業現代化研究》的關注與支持,我們會認真對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會再接再厲,與您攜手共進!
農業現代化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農業現代化與城鄉融合時空耦合及障礙因子研究——以河南省為例————作者:史焱文;張志浩;樊新生;陳強;
摘要:農業農村現代化與城鄉融合發展是互促互進的。本文以農業農村發展突出,城鄉關系變遷劇烈的河南省為例,基于農業現代化與城鄉融合耦合機理分別構建農業現代化和城鄉融合水平的多維指標體系,采用熵權法、耦合協調度模型、障礙度模型對2002、2012和2021年河南省縣域農業現代化與城鄉融合時空耦合特征和障礙因子進行分析,并分類提出發展建議。結果表明:1)河南省縣域農業現代化與城鄉融合水平均顯著提升,增長率分別為...
硅肥與水分耦合對土壤鎘生物有效性和水稻吸收鎘的影響————作者:吳家梅;謝運河;官迪;陳山;陳錦;紀雄輝;
摘要:本研究采用常規水分管理(CK)、干濕交替(IF)和長期淹水(CF)與硅肥(CK+Si、IF+Si和CF+Si)配施的盆栽試驗,探討不同處理對水稻鎘(Cd)積累及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響。結果表明:與CK處理相比,CF+Si處理使水稻根系、莖葉和糙米中的Cd含量分別顯著降低61.6%、82.6%和60.5%(P
數字技術應用對鄉村生態環境的影響:機理與效應————作者:蔡保忠;汪黎明;
摘要:數字技術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歷史機遇,為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供了新的抓手與引擎。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數字技術應用對鄉村生態環境影響的理論機制;其次,從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生態三個維度構建了鄉村生態環境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最后,基于縣域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數字技術應用對鄉村生態環境的影響及鄉村經濟增長的中介效應。研究結果表明:1)總體上,數字技術應用能夠顯著改善鄉村生態環境;2)在中介效應...
關鍵生育期施加不同形態鐵對水稻鎘吸收的影響————作者:吳雨含;文琦仁;朱捍華;朱奇宏;許超;黃道友;張泉;
摘要:通過盆栽試驗,分別在水稻拔節期和灌漿期向土壤中施加4種不同形態的鐵(Fe),研究其對水稻鎘(Cd)吸收和積累的影響。結果表明,與拔節期不施Fe相比,施Fe使土壤有效態Fe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同時土壤中有效態Cd(DTPA-Cd)含量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在培養后期,乙二胺鄰二羥基乙酸鐵(EDDHAFe)和乙二胺四乙酸鐵鈉(EDTA-Fe)分別使DTPA-Cd含量降低了35.86%和27.38%;EDDH...
減氮配施生物炭和炭基肥對紅壤設施菜地N2O排放和NH3揮發的影響————作者:張海鋒;張靖;王偉;李粵豐;王娟;吳金水;沈健林;
摘要:過量施用氮肥不僅影響作物生長,還導致N2O排放和NH3揮發,造成環境污染。生物炭和炭基肥作為減排材料在土壤改良和減排方面具有潛力。本研究探討不同秸稈炭化還田方式配施化肥對紅壤設施菜地N2O排放和NH3揮發的影響。以湖南長沙設施菜地為研究對象,設置不施肥(CK)、常規施肥(CON)、減氮20%+炭基肥(BF)、減...
過渡期結束背景下西北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時空演化及驅動機制研究————作者:劉七軍;楊玉坤;李昭楠;
摘要:基于西北地區2012—2023年統計數據,采用量化方法,對當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固貧)的時空演化特征和驅動機制進行了系統評估,探討了鞏固脫貧攻堅期后西北地區幫扶政策如何優化調整。結果表明:1)2012—2023年間西北地區產業與生態固貧效果得分均呈現出先降后升的“U”形演化態勢,文化固貧效果得分呈現出先上升后平穩的態勢,基層治理和生活富裕固貧效果得分呈現波動上升態勢,且生態固貧、文化固貧、生活富裕...
生豬良種補貼政策緩解了生豬種業“卡脖子”問題嗎?——基于良種化水平視角————作者:王剛毅;賈亦蕾;申玉琢;
摘要:在當前生豬種業面臨“卡脖子”問題的背景下,探討生豬良種補貼政策的效果及其影響生豬良種化的機制黑箱,對緩解生豬種業困境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基于2007—2016年全國30個省(市、區)的平衡面板數據,采用多期雙重差分模型實證探究生豬良種補貼對生豬種業的影響,并運用中介效應模型和調節效應模型驗證作用機理。研究結果表明:生豬良種補貼政策能夠有效緩解生豬種業“卡脖子”問題,且影響效果呈...
數字技術應用提高農戶生產效率的機理與實證研究————作者:關付新;任一笑;郭震;顧冬冬;
摘要:數字技術作為農業發展的新動力已成為推動農業生產率的提升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當前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亟待轉變,因此探討數字技術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中的作用及其機理至關重要。本文基于數字技術對農戶生產效率影響的機理分析,利用中國鄉村振興調查(CRRS)2022年問卷調查數據,實證檢驗了數字技術應用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效應及內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1)數字技術的應用...
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對糧食生產韌性的影響——基于倒逼視角的中介效應————作者:崔寧波;王斯曼;董晉;
摘要:提升糧食生產韌性是糧食生產系統有效應對不確定性因素與未知風險的關鍵路徑,也是實現糧食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本研究基于2008—2022年中國31個省(區、市)(不包含港澳臺地區)的面板數據,運用熵權法測度糧食生產韌性水平,并利用雙向固定效應、中介效應與門檻效應模型探究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對糧食生產韌性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結果表明:1)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對糧食生產韌性具有正向影響。2)糧食主產區和糧食...
農業科技政策擴散格局及新時期下路徑優化研究————作者:梁曉賀;吳俁;周愛蓮;遠銅;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科技政策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科技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農業科技領域的不斷發展,政策擴散成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關鍵途徑。基于這一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討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農業科技政策的擴散規律及其特征,為新時期農業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以1978至2023年間“北大法寶”數據庫匯總的3 207項農業科技政策文本為數據源,運用BERTopic模型識別政策擴散主題,從...
“三變”改革對農戶增收的影響及機制——基于地級市面板數據的分析————作者:楊慧蓮;桂浩;鄭淋議;鄭風田;
摘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其深化在促進農戶增收和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構建了“‘三變’改革-要素配置-農戶收入”的理論分析框架,基于2005—2021年中國220個地級市面板數據,采用合成控制法(SCM)量化評估“三變”改革對農戶增收的影響與效應,并利用傾向得分匹配雙重差分(PSM-DID)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驗證結果的穩健性,進一步分析其影響機制。研究發現:1)農村“三變”改革顯著提升...
洞庭湖流域生態系統服務的權衡效應和驅動分析————作者:杜亞峰;劉波;岳躍民;祁向昆;鄭鵬飛;
摘要:全面了解生態系統服務(ES)的復雜相互作用及社會生態驅動因素,有助于促進生態管理決策的有效性。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單一尺度的ES相互作用,忽視了多尺度下權衡與協同的特征。時空和跨尺度分析有助于揭示ES的空間分異規律,是提升大湖流域生態服務價值的關鍵。本研究以洞庭湖流域為例,基于InVEST模型量化了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間的5種關鍵ES,采用1km柵格和子流域尺度,分析了ES的權衡關系及其...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機制和組態路徑——基于動態QCA方法分析————作者:吳雄周;時晟博;楊嬋;
摘要: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承擔著促進村民增收和提供公共服務的雙重職能,并體現出共有、共建、共治和共享的特性。本文從資源、制度、科技、規模化和服務五個維度構建分析框架,基于2013—2022年30個省(區、市)(不包含港澳臺地區和西藏)的面板數據,運用動態QCA方法,探討推動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組態路徑及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對共同富裕的賦能作用。研究表明,在賦能共同...
高標準農田建設何以賦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基于耕地“三位一體”保護視角————作者:吳詩嫚;黎子陽;匡兵;熊子昕;陳丹玲;
摘要:基于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視角,剖析高標準農田建設賦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影響機制,采用雙重差分模型揭示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影響效應。基準回歸結果表明,高標準農田建設能夠顯著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且多種檢驗均顯示研究結果穩健。影響機制分析得出,通過促進耕地規模經營、耕地質量提升和耕地生態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能夠有效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異質性分析顯示,農戶類型和地貌類...
南方典型污染稻田與旱地土壤鎘砷活性影響因素研究————作者:文琦仁;張泉;田倩;李波;王建偉;馬天池;陳海飛;
摘要:我國南方地區的稻田和旱地土壤普遍受到鎘(Cd)和砷(As)復合污染,嚴重影響土壤質量和農作物生長。因此,研究土壤Cd和As的活性及其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環境和農業意義。本研究以紫色砂巖、砂礫巖、石灰巖、板頁巖和第四紀紅土發育的18對稻田與鄰近旱地土壤為對象,比較分析其有效態Cd和As、關鍵理化指標及優勢微生物類群等差異。結果表明,稻田土壤中Cd、As的有效性與土壤總Cd、總As顯著相關(r=0.74...
湖南省種植業碳足跡區域差異及其驅動因素分析————作者:王璨君;王沛;洪以群;陳秋華;羅巨英;徐華勤;
摘要:在“雙碳”目標背景下,農業種植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源頭,其碳足跡的量化分析對于制定有效的碳減排策略至關重要。本研究對湖南省2006—2020年農業種植活動中的碳排放、碳吸收及碳足跡等指標進行了測算,并基于泰爾指數模型揭示了種植業碳足跡的時空異質性,采用LMDI模型對其驅動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湖南省種植業的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跡總量呈現先升后降的波動趨勢,碳足跡強度則呈持續下降趨勢。...
農業生產數字化的發展水平與實現路徑——基于蔬菜種植村的多案例研究————作者:邱俊柯;陳紫云;亓子青;尹奇;
摘要: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數字化是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本研究以11省30縣(市、區)102村為案例,采用綜合指數法多維展現農業生產數字化的發展水平和階段特征,并通過fsQCA法解構農業生產數字化實現路徑。結果表明:我國農業生產數字化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水平整體不高;農業生產數字化的發展基礎、過程體現和作用結果基于區劃、省份、結構、主體等不同呈現多維特征;以數字基建配套賦能農業生產數字化...
口糧自給壓力下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探析————作者:雷欽華;游菲芳;黃宏斌;馬改艷;蘇時鵬;
摘要: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當前重要的改革議題之一。文章基于2001—2020年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構建口糧自給壓力指數,分析口糧自給壓力時空變化特征,在此基礎上探析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為確保糧食生產經濟有效性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1)2001—2020年間口糧食用消費占總消費的72.95%,其中食用消費量減少,而飼料、工業、種子和損耗的消費量增加。主銷區和平衡...
農村綠色保險賦能農業綠色轉型發展——基于空間計量模型的實證研究————作者:張偉;鄧柏禹;鐘偉霞;劉心怡;張躍華;
摘要:農村綠色保險作為農業保險的延伸,正日益獲得政府賦予的綠色金融屬性,并有望在農業綠色轉型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30個省(區、市)(不包含港澳臺地區和西藏)的面板數據,構建了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并采用雙向固定效應的空間杜賓模型對農村綠色保險對農業綠色轉型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農村綠色保險整體上對農業綠色轉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且本地區農村綠色保險的提升...
河湟谷地耕地資源“非農化”“非糧化”現狀調查————作者:劉美娟;夏興生;陳瓊;潘耀忠;
摘要:了解青藏高原地區的耕地資源利用現狀對寒旱地區的糧食安全、資源生態和社會經濟監管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GlobeLand 30土地覆蓋數據,通過田間和無人機遙感抽樣調查,對青藏高原典型農業區河湟谷地進行了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比例、流轉類型和空間分布等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1)河湟谷地耕地存在流失現象,以建設用地、林地、草地的侵占為主;2)分別基于無人機樣方和隨機采樣點調查顯示的耕地“非農...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